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作为刚出道的律师,面对当事人,应当采取什么沟通方式?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wei-li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要明确告诉你,你指导老师与当事人沟通的方式是不道德的,但未必是错误的,也未必不可以学习

至于要不要去学习,取决于你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地球上每个从事销售的人——不论是销售实物商品,还是推销某种服务——总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自己的销售策略。每个人的销售策略总是包含多个细节,如跟当事人沟通的细节、报价的细节、签订合同的细节、交付文件和发票的细节、履行合同的细节、工作完成后答疑解惑的细节等。这些细节组织成一个销售策略整体,并且各个细节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照应,不可分割。其中,有些细节是道德的,有些细节是不道德的,有些细节是合法的,有些细节是不合法的,甚至有些细节是犯罪的。

但是,我认为,不道德、不合法未必是营销上的不正确。从营销的角度去评判某个细节是否正确,唯一的标准是这个细节是否助力你的业务模式,有益于实现交易收益。比如:更高的成交率、更高的客单价、更低概率的投诉、更低的平均退费。能够实现的,就是正确的策略细节,就值得学习。


具体到你老师的问题:

最主要的是老律师来着不拒,只要有当事人咨询,他就说可以打官司,有些案子明显有问题,结果败诉后他就給当事人说是法官偏袒,各种理由。

其实我见过很多这样的老律师。执业20年以上的,很多都是这种状态。——并不是因为他们看透了行业,忘记了初心;而是因为他们来自法律行业的蛮荒岁月,在进入行业的时候,行业远不是现在的模样,而是缺乏监管的上古时代,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他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忽悠的执业习惯。

在他们20年的忽悠生涯中,即便前期监管很松,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律师因为受到行业处分、口碑败坏、找到了更能挣钱的行业等原因退出了律师行业。能留下来,成为你的指导老师,一定是平安度过了忽悠的20年,所以这里面还存在一个幸存者偏差的问题。

既然他已经在这个行业内浸淫了20年,那么他的人脉一定已经相当根深蒂固。在这个城市的律师协会,说不定全都是他的熟人,甚至他自己大概率就是律协领导,或者某个委员会的成员。在司法局,也会有一些他的熟人朋友。也就是说,由于积累的人脉,他变得不那么怕投诉了——即使有投诉,他也有办法化解,或者至少比一般的律师有更多的应对方法。

另外,既然他采取这种策略,他的客户重复委托率就一定不高,也就是说,他做的案件应该是以零散诉讼为主,忽悠一单是一单,很多当事人全家人有可能一辈子就打这一场官司。

在此情形下,他“应对当事人的咨询,就说可以打官司”,是一个聪明的策略细节——因为即使由于风险提示不全、随意承诺导致了败诉,当事人未能达到预期,他也不再惧怕当事人的投诉,却能够享受到签约时的高成交率红利。


至于这个策略细节对于你来说正不正确?就如同小马过河一样,没有方法、经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我觉得一定要根据你自身的情况和业务形态来分析:

你自身的情况:你刚刚进入律师行业,你惧怕投诉,你也想要口碑;所以它对你可能不那么正确。但如果你通过前面8年的工作,在本市积攒了深厚的人脉,尤其是政法系统、司法局已经遍布你的亲朋好友,那么你不那么惧怕投诉,那又是另外一种考量因素。

你自己的道德准则:如果你有很强的道德准则,认为不道德的事情就一定不能干,那么最适宜的方式就是遵从自己的本心,做符合自己标准的事。

此外,你想做的是什么业务?如果你想做的是万金油律师,那么这个策略细节还是会比较正确的——万金油律师的客户就是上面那种状态,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客户从哪里来,大多数客户一生只打这一个官司。如果你想做的是某个特定领域的诉讼业务,那么这个策略细节就不一定那么正确了,部分领域想要高质量发展就非常依赖当事人的重复委托,而你不可能连续忽悠同一个当事人很多次。如果你想做的是某个特定领域的非诉业务,那么采取这个策略细节就是自寻死路——非诉业务绝大多数都高度依赖同一个当事人的重复委托。


我自己的策略:

由于我专门做知识产权类业务,其中,以诉讼业务为主。这一领域的特殊性在于:原告有非常高的重复委托倾向,一个原告的一项权利,往往受到多个被告的侵害,从而形成多个诉讼案件。我的一位客户的一件专利,就受到了1300多家被告的侵害。而即便是被告,一般也都是电商平台内的经营者,或者小商铺、小商贩,如果在侵权问题高发地带的话,平均每1-2年就会涉诉,有较高的重复委托可能性。因此,连续忽悠同一个当事人明显是不现实的。

同时还有一个特点:委托我的当事人都是制造业、科技型企业,或者电商平台商家。他们的行业小圈子内部很容易发生交流,如果我的名声不好,难保不会传到他们整个行业的耳朵里;而名声好了,服务过的客户就会成为最佳活广告。两个真事作为例子:第一件,生产某纺织业设备的企业A委托我办理了一个专利案件,我办得很认真尽责,虽然结果不理想(出现了意外的现有设计证据),当事人也没有怪我,此后过了半年,同样生产该种设备的企业B竟然主动联系我,说有案件要委托,原来是A企业介绍的;第二件,电商平台某店铺被诉外观专利侵权,委托我,我为她主张了现有设计抗辩取得了成效,结果她直接把我拉进了行业交流群,一口气把20家销售同款产品、同样被诉的店铺介绍给了我,让我如法炮制,给她们代理案件。

并且我也有一点点道德洁癖,不擅长说谎骗当事人,或者故意只说半句。

因此,基于我的业务特点、客户特点,我最好的办法是开诚布公,风险透明、工作透明、价格透明,至于知识(即具体的操作思路)要不要透明,取决于实际情况。

在接待当事人的时候,我会第一时间听取当事人对案件来龙去脉的描述:纠纷是怎么发生的?原被告双方有什么历史渊源?这是纠纷的起因,往往解决案件的钥匙也藏在这里。

然后详细阅读了解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专利证书、评价报告,被告的网店情况、宣传资料。如果是被告的话,阅读原告取证的公证书,搞清楚原告通过什么方式取得了几个证物,并要求被告给我一个与证物一致的商品。证据材料将影响法院对事实的认定,进而决定案件的走向。

然后详细谈谈我对案件的判断。被控侵权产品到底是否落入保护范围?各种抗辩能否成立?赔偿金额将如何确定?侵权恶意能否被法院认定?案件是否有和解的可能?

当然,在谈上述我对案件的分析时,所有的风险点都会一并和盘托出。

在这里产生分歧:如果我认为,当事人的案件胜诉概率小,或者虽然能胜诉但根本无法达到其目的,我会在讲明风险后,劝阻当事人诉讼,大多数当事人都能够从善如流,打消诉讼念头。如果我认为当事人的案件胜诉概率大,并且能够通过诉讼达成目的的,我会建议当事人诉讼。

然后把我的报价表给确定要诉讼的当事人看,并查表得到当事人应付的律师费。是的,跟绝大多数律师的拍脑门定价方式不同,我最近制作了报价表,并要求团队严格按照报价表报价。案件属于什么类别,标的额有多大,涉及案情有多复杂,客户一般都可以直接从表里面查到应付的律师费数额。效果还不错,客户看到我们没有拍脑门报价,反而更加信任了;有的客户坚持讨价还价,会在报价表的基础上稍微打点折扣,而其余大多数都能以报价表价格成交。

成交后,我会视情况告知当事人我的办案思路;或者虽然不告知,但在每个办案节点汇报我做了什么。一般来说,简单案件我会直接全部告知;复杂案件,我也不能在一开始完全拿得准,则会做一步、告知一步。


总而言之:你师父的方法未必错误,但是是否适合你自己,必须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而不能简单照搬。不同的策略和方法,适合于不同的人、不同的业务形态和专业领域。


user avatar   mu-kui-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需要明确的告诉你,你师傅的沟通方式是错误的,是一定不能学习的。

先提一个观念,律师漫长的执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经济压力,那只存在于执业的前两年,更不是所谓的认知焦虑之类的东西,边工作边实践边学习是律师的特点,只要需要我们都学的很快。真正能够摧毁一个律师灵魂的,是实现工作承诺的压力。

某个人寄托了莫大的希望在你身上,然后你搞砸了。这样的事情,很多人一生可能只经历一两次,而作为一个律师,可能每天都在经历。

你承诺一个当事人,官司可以打赢,结果败诉了;你承诺一个当事人,欠款可以追回,结果被执行人无财产可执行;你承诺一个当事人,可以让他的儿子判死缓,结果判了死刑立即执行。对于你来说,只是一次食言而已,对于当事人来说,可能关系到身家,关系到性命!

你可能同时会有十几个,几十个可能暴雷的事情,天天晚上折磨着你,让你睡不着觉,大把大把的掉头发,然后突然有一天,你无法承受了,你退出了这个行业,甚至走向极端。

类似的例子不断的出现在身边,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事实。

如何避免以上的情况?

我的建议是,和当事人说实情,给自己留余地。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欺骗、不要欺骗、不要欺骗。

你可能会有不同意见,如果别的律师都把自己吹的很厉害,而你不吹牛,只讲实情,你怎么和他们竞争?

作为新律师,这个市场如此大,大到只要你认真做就会有自己的饭吃。你应当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当事人都是你的客户。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由你先选当事人,而不是让当事人先选你。

那么,你愿意选择那些脚踏实地,认清事实,愿意实事求是做事情的当事人呢?还是愿意选择那些提出不切实际要求,思路混乱,诉求无理的当事人?

如果你据实说,实实在在的讲,当事人认可你的说法,这个当事人是值得合作的,他不可能对你有无端的职责,只要你尽力了,他就会理解。这是最优质的当事人,他们的钱你收起来也踏实。

如果当事人是骗来的,一旦骗局败露了,你将面临什么样的压力?自己考虑。

钱不但要转的来,还要能花的安稳啊。

所以,我的建议是,面对当事人,平铺直叙,实事求是的分析,告诉他可能的后果和你的方案,不要藏着掖着,也不要夸大其词,争取得到他的理解和认可,并把能够接受你这种方式的当事人维护好,形成你的长期客户。

如此,用不了两年,你的业务就非常稳定了。


user avatar   jimuchutian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律师是“活明白”了

绝大多数普通人,一辈子只有一次委托律师的机会,“我”不拿下,也有其他“懂行”的朋友出手。

我说可以打,当事人未必委托,我说风险大,更不会委托。“我”没见哪个劝了不打官司的当事人回来感谢律师的。

打输了,又不用退费;打输了,最多不就是退费。

“我”也不是救世主,要生活,并且“我”给了他“希望”,他感谢“我”是应该的。

“我”又没有承诺案件效果,也不违规,万一对手是个大傻子呢,哪个有本事过来抬杠这案子一定输呢?法官有没有偏帮,有没有过来抬杠的?真打成了,当事人可不知道对面是不是个大傻子,至少劝当事人不打官司的律师肯定是“太不专业了”。

囚徒困境

同样都是做销售,咋就因为学法用法,心理负担就这么重?矫情!但这就是法律职业道德的内涵。

其实用囚徒困境,非常容易理解老律师的做法,少了理想的理性人而已。这种老律师也早见怪不怪了,程度各有轻重,也有刚出道就溜得很的。

不抬杠,有的案子就是很难输(很多时候,就是为了不承诺结果而已),也有的案子,几乎赢不了。

法律服务市场卷成今天这样,抖音里,极个别律师(非律师),男的靠胡扯蹭热度,女的靠脱外套赚流量评论里都是lsp,律师和当事人都有责任。

情景还原

当事人带着一张显著超过诉讼时效的借条来咨询,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时效中断,你如何提供咨询服务?

A.咨询请付费——好的,我考虑考虑(mmp,动动嘴皮子还tm要钱,怎么不去卖?愿意给我免费咨询的多的是!)

B.这官司风险太大,对方只要提了时效抗辩,就赢不了。(委托你,你也打不赢官司 ,留你何用?)

C.这官司赢的希望非常大!(至少这个律师有信心能打赢,我再多问几个好了。)

其实变量还有很多,比方说执行风险过大,比方说诉讼标的太小,代理费最少也比一台苹果贵了吧,真的挺奢侈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又不能由对方负担。

最终这个案子的结果,可能输,可能调解,可能被告压根就不懂诉讼时效,还可能律师在收费后才指导当事人搜集到了时效中断的证据。

后三种,尤其是后两种(就是对面是个大傻子的情形),当事人都会认为这律师真牛。

收不到律师费的律师默默退出了群聊。




  

相关话题

  做律师一定需要会辩论吗? 
  如果罪犯在辩护律师的无罪辩护下逃离责任,那么谁该为社会公正买单? 
  律师拉案源真的这么难吗? 
  能够跟警察说出「我的律师马上就到」的人,一般是什么档次的? 
  为什么人们经常说女性做律师不好? 
  怎么找个律师女朋友? 
  年轻女律师,不喜欢应酬喝酒,老板说我不如刚毕业的助理放得开,再不改变就开除,怎么办? 
  刚刚执业的律师,能不能同时作两个律师的助理呢? 
  快 2019 年了,为何律师事务所的经营管理模式依然陈旧,实习律师、律师助理的待遇普遍低? 
  上海本地学生,想当律师考华东政法好还是复旦法学院?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当有人拿一个亿换你一分钟寿命时你会毫不犹豫的答应?
下一个讨论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发现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发生冲突时,法官应怎样处理?





© 2024-06-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