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OKR工具的作用是否被夸大? 第1页

  

user avatar   xhtlj 网友的相关建议: 
      

60多年前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MBO)思想,后面安迪·格鲁夫在目标管理基础上,融合「聚焦」的思路,在Intel创造了目标与关键成果法——这就是现在备受欢迎的OKR。

OKR比传统KPI更加「简化了」团队目标,同时明确了推动目标达成的可衡量「关键结果」。在Intel有了不错的实践结果后,OKR被引入Google、Facebook等公司,随着这些知名互联网公司的成功,OKR进入大众视野。

但是,OKR在这些企业的成功使用,并不等于它就是企业成功的秘诀,企业的成功往往是人力、方法、时机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Google的成功也绝非用了OKR这么简单。据我所知,国内用OKR用的最好的企业的老板,也有好个月的时间没有更新他自己的OKR[1]。我想,他或许也是在用行动传达一个信息,不要过度迷信工具,工具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给你兜售万能OKR药水的人一定不会告诉你,OKR的局限性是什么?实施的过程还有多少个坑在等着你?之前我帮大家分析过OKR的价值,这次我把我接受咨询的公司,身边朋友的企业的情况,以及我近期调研过的企业情况整理一下,今天来着重讲讲OKR「做不到」什么

OKR解决不了企业战略错乱的问题

须知,OKR 可以帮助战略目标落地,但 OKR 本身并不生产战略。

如果公司没用过SWOT或商业画布,没有仔细梳理过战略,那还是暂停吧。用了OKR,你会发现自己被O牵着跑,每次制定O都很多,每到复盘,又发现定的O都不重要。

毕竟对于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公司管理并非扁平化,管理基础也比较薄弱,有的连战略都不清晰,员工对战略和目标的认识更加不足,紧急上马OKR工具,让员工分解、对齐战略,最终的结果往往是——OKR变成管理层自嗨的政绩,员工眼里的「你们玩得开心就好」。

OKR工具解决不了企业考核的问题

OKR背后的逻辑是授权与激励,可咱们讨论一下现实问题,实施OKR后,原来的绩效工资怎么发?跟OKR挂钩不?

如果保持原有考核体系,OKR就没人理会了。如果参考OKR成绩,谁敢设定太过挑战的目标?

目标设定越有挑战,完成几率越低,拿到的绩效越少,这种伤害实诚人的棘轮效应(ratcheting effect)违背人性,在现实中不可持续。

真正的激励,是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地追寻工作的成就。但天下哪个企业主敢说,自己敢于放弃考核呢?

但如果OKR实施后,还是领导帮忙定目标和关键结果,员工只管埋头执行,那到底用OKR或少列几条KPI,有差异吗?

OKR工具解决不了企业文化革新难的问题

常规公司的组织是金字塔样的科层制管理,突出了领导的作用,领导肩负了团队的业务和人事管理,员工工作任务和目标往往也来自领导。

而OKR强调对个体的授权,激励个体在OKR设定中的主动性,和在随后工作中的投入度。仅靠OKR想一改旧况?OKR表示臣妾做不到。

所以,想靠OKR更新企业文化的,你先问问自己:给自我管理的文化变革,有详细的规划方案了吗?给组织更替人力的安排,有具体落地时间了吗?这些问题解决后,可以再试试用OKR工具来辅助企业完成企业文化的革新。

哈佛商学院的约翰·科特教授发现大部分组织变革都以失败告终,商业组织创新、变革类项目的失败率高达75%[2],因为组织运行的惯性过于巨大了。所以,就算有上马 OKR 的勇气,也不一定收获预期的好成果。

其次,很多成熟的行业都没必要追赶OKR的潮流,如传统制造、零售、教育、电商、金融等行业。这些行业管理体系高度结构化,比拼的往往是谁更接近客户、谁响应速度更快、谁能更快改进工作。所以对于咨询我企业管理的企业家们,我常常会推荐他们关注以下两点:

1、去关注客户需求的变化

成熟行业里,强行把复杂的需求压缩较少的目标,可能顾此失彼,忽视了用户部分需求,也覆盖不了必要的管理维度。不如更加靠近客户,分析客户需求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识别出更多商业机会。

2、 去拼市场响应速度

有的时候,还真不是谁的产品质量好,而是客户提出需求时及时响应的,订单可能就促成了。虽说OKR能对齐战略,协同配合,但这哪有随手拉个群聊方便?拉上负责人,更快捷地响应客户需求,商业机会随时变现。

总结来说,写这么多就是希望大家可以客观地认识到OKR的价值,不要被夸大OKR的言论冲昏了头脑。希望以上观点,可以帮助到在实践企业管理的你。



参考文献

  1. 李阳林. (2021,May 3). 张一鸣:如何深度思考. 正和岛.张一鸣:如何深度思考
  2. Kotte, J.P. (1996). Leading change. Ha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user avatar   ma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有一群人坐电梯从一楼上到三楼,他们在电梯里做俯卧撑、与原地跑、甩胳膊,然后电梯到三楼了。大家问他们是怎么上来的,有人说我做俯卧撑上来的,有人说我跑上来的,有的说我甩胳膊上来的。

企业成功的原因正如坐电梯的例子一样,如果有人告诉你 OKR 或者 OKR 工具导致了企业的成功,你要知道,其实根本原因不在这里。

不要轻信「OKR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企业的成功靠“坐电梯”,不靠“俯卧撑和甩胳膊”。对于 OKR 或者 OKR 工具我的意见是——可以用,但是不要夸大,更不要迷信。

一些人认为有了 OKR 工具,企业就能实施好 OKR,而用好 OKR,企业就能腾飞了,就像国外的谷歌。在国外 OKR 用的很好的是谷歌,而谷歌的成功真正重要的是建立了搜索和广告变现在内的一整套产品和变现模式。这些公司是有了一套「印钞机」商业模式,能够轻易地赚钱,所以有资本做各种尝试。

OKR 并非万能,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

OKR 更适合创意和创造力密集型的产业,如果公司是在对于业务业绩有明确要求的产业,例如教育、电商、金融、零售、制造业等等,部分团队用 OKR 反而会增加协作成本,传统的绩效管理更好用。

这里要提醒大家,你看到的各种看起来先进的方法,都是建立在他们自身商业能量的基础之上,在人员素质、业务模式等方面,都适合通过 OKR 来协作。OKR 的成功应用需要在公司内有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和协作氛围,不可否认,大多数国内的公司很难达到这个条件。

确实想用OKR,也不要先用太重的工具

如果确实想采用 OKR,那么也要先明确:OKR 的重点是建立思维和协作机制,选什么工具做OKR,真的不是重点。

如果你的企业适合应用 OKR,通过在线表格、EXCEL等都能运转起来。工具是锦上添花,能不能运转起来才是最难的。早期应用 OKR 时,不建议一开始就采用各种很“重”的工具,会增加学习成本,同时容易陷入形式主义,流于形式。下个App,大家不得不得学习、每次都要填写,然后一个季度、半年内再也不看,何必呢?

另外,推行 OKR可以先从一部分团队开始入手,例如管理团队先开始尝试,或者找个小团队先开始,就用在线文档先试试。发现真正能够起到作用,和自己的团队风格、业务模式匹配,再去考虑工具问题。

——

在计算机领域有一本非常有名的书《人月神话》,里面有一个著名观点叫「没有银弹」,他告诉我们——对方法论的依赖或滥用,都是有害无益的。

OKR 工具被夸大的原因,就是陷入了「银弹幻想」,总觉得找到了一个工具,企业就可以上一个台阶了,这些都是幻想,是在逃避问题。就像开头说的电梯问题,企业的管理层应该花最大精力去找到电梯,在采用各种工具的时候,也应该想想这些工具能否有助于自己坐上电梯。

在企业的数字化提效中,如果将工具对于企业的影响因素设定100分的分值,各种业务增长、营销、人力资源等等的因素占据了80分,协作占20分,协作里面 OKR 大概占5分。也就是说,寄希望于采用 OKR 工具,引入 OKR,做到最好,可能能够获得几分的优势,而真正重要的因素可以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如果在业务增长等方面的工具还没有用好,应该把有限投入资源在这里,把最容易产生收效的事情先做了。要记住,管理者最应该关注的事情永远是——找“电梯”。

比如:找到合适的赛道,然后在这个赛道里整合能力做到极致,这些才是最值得企业去关注的真正的「电梯」。


user avatar   janiom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sean-ye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相关话题

  有没有推荐的关于职场的心理学的书,每次和领导见面都很紧张? 
  已经失业快八个月,对未来很迷茫,且害怕找工作害怕面试怎么办? 
  当你有离职的想法,领导却事前知道了怎么办? 
  面对工作中领导区别对待,你会怎么做? 
  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混得好的成功率有多大? 
  做为一个领导,只有给手下分配工作的权利,没有给手下利益的权利,领导说他说了不算,啥原因? 
  职场人如何提高英语水平?主要针对日常沟通、口语等,比如该看什么书? 
  在公司里如何避免做“可复用性”和“可替代性”工作? 
  在跟同事的沟通中,被对方称呼为「情绪的奴隶」是否是人身攻击? 
  996,大小周,“主动加班”…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成为“正常”现象了? 

前一个讨论
食品的保质期到底如何确定的?
下一个讨论
互联网平台能否直接查阅、复制和披露用户的个人信息?





© 2024-12-3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3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