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北京“正黄旗”大妈被拘了!消息传出,你是否觉得解气? 第3页

              

user avatar   yu-tun-zhou-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不明白。这个大妈是可气、该骂,笔者也感到不适和恶心,但是为啥要抓人?

公交车上吵架不是这一起吧?各种国骂都少不了,没见哪个被拘留啊?当然辱骂干扰司机是另一回事。要说公开辱骂他人,各种X女性亲属的侮辱性更强不是吗?难道说被拍视频了就从严处罚?可视频也不是这个大妈拍的、上传的啊,人为什么要为他人的行为负责?

如果说敏感点在于正黄旗和外地人,先不说这种排外的现象是多么的普遍,无非这个大妈比较傻被人拍了还不知道阻止。何况这种地图炮究竟算不算侮辱他人也值得商榷吧。称东北为“砍省”、“温和的瑞典人”也算是侮辱他人吗?前两年知乎上流行的穆斯林梗算是侮辱他人吗?没见哪个被抓啊。

所以究竟是违反了哪一条法律?既然这个事是因为舆论而起,那干嘛不广而告之?法之所以为法,就是因为它的可预见性。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非法,应该有一个精确的界定。讨厌的大妈我们不喜欢,但不明不白随便抓讨厌大妈的社会我们更不喜欢。

另外:关于大妈说自己是正黄旗的事,结合上下文,应该表述的是自己是老北京的意思,类似于我家多少代在皇城根儿。反正我是看不出来有什么要上纲上线到“封建余孽”的高度上来。“疑点利益归于被告”,既然我们不是别人肚子里的蛔虫,就应该做有利于该当事人的解释。


user avatar   ying-piao-luo-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觉得解气,并且觉得奇怪。

要说对于大妈骂人本身的态度我早就写了。

但说到底,谁能讲明白那大妈到底是哪句话导致的拘留?

评论区就别在那刷“寻衅滋事”了,我问的就是哪个环节触发了“寻衅滋事”这个法条。

首先,我觉得不是因为“正黄旗”、“通天纹”这些词汇,毕竟我们的法律没规定说自己是正黄旗就违法。

那比较可能的就是骂别人“臭要饭的”。但是这又衍生出一系列问题:

1、本地人骂本地人臭要饭的,要拘留吗?

2、本地人骂外地人臭要饭的,要拘留吗?

3、外地人骂本地人“你个烂白菜老子早晚抢了你的资源”,要拘留吗?

4、两个外地人互相骂对方“乡下的土猪”,要拘留吗?

5、我们骂非洲裔“nigger”,要拘留吗?

6、俩非洲裔互相骂“nigger”,要拘留吗?

7、非洲裔骂我们“chingchong”,要拘留吗?

虽说寻衅滋事里面有“侮辱他人”这一条,但是到底怎么才算需要拘留,双方的户口不一样,到底对于结果有没有影响?毕竟我认为“臭要饭的”四个字,仅从语言上讲,比“傻X”、“BZ养的”差很多。

但如果是因为骂人的和被骂的身份不一样,导致结果也不一样,比如本地的骂外地的“臭要饭”就要被拘留,外地的说“我就是土猪也要拱城里的白菜”就能得好评,那恐怕我们要重新讨论下“公平正义”四个字了。

那么就剩下最后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事被拍成视频传网上了,所以把人拘留了。

但是,这视频又不是骂人的拍的,更不是骂人的传的。你如果说这事不传播出去没那么大影响,传播出去了才造成的恶劣影响。

那你是不是应该找那个传播出去的人?

总结:

1、如果因为身份才拘的,无论是“正黄旗”、“通天纹”还是“北京人骂外地人”,您发个文件出来。

2、如果是因为“臭要饭的”四个字,您也发个文件,告诉大伙北京这地面上哪些是禁语,“臭要饭的”、“土猪”、“白菜”都可以写上去。

3、如果没有视频的传播就根本不需要拘留,那我觉得你们真的抓错人了。


一千多个评论,这一半能把另一半送局子里去,还都是为了“反驳”我,你说奇怪不奇怪?



然后突然就开始侮辱妇女了?


user avatar   zhang-wei-82-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悲哀的感觉,即便对大妈毫无同情但是怎么也不觉得解气,如果强力用来解气,那么我们迟早都会被解气,那是退步。我所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这个世纪还有人因为一句狂言而被拘? 若有哪一条可以给这个行为套上罪的法律,那应该就是口袋罪无疑。

应该没几个人喜欢这个大妈,但是你不喜欢不代表她该被拘,你看不惯的都活该这个待遇么?舆论导向如果能达到真正为民除害的目的,那舆论就是法律了?假若换作你呢,你骂个人,当事人没有用法律手段进行处理,结果因为所谓舆论,你就被拘了,你是不是很想问问为什么?

大妈的言论像个暴民,但是网络暴民更可怕!


user avatar   si-kong-chi-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补充更新:

很多人认为这件事判罚的重,

一是因为被“拘留”二字吓到了。

行政拘留(行拘)和刑法拘留(刑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严重程度相差巨大的判罚。

这大妈是行政拘留,不是刑事拘留。还没有到犯罪的地步。行政拘留不会有案底,不会有犯罪记录,不算有前科。不影响她的征信,不影响她的社保养老金(划重点)

很多人说她罪不至死。确实罪不至死啊,行政拘留而已。行政拘留的程度就像你开车闯了红灯一样,会被罚款,稍微严重的会被行政拘留,但不属于犯罪。

批评教育不足以平民愤,刑事拘留又太重了,行政拘留正好合适。

大家发表评论之前,先了解一下相关概念,别一看到拘留二字就认为是犯罪。

二是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骂人是违法的行为。

不过骂人这种违法行为,很特殊。它不像抢劫、偷盗等硬核犯罪,它本来就是民不举官不究的属性。在很多国家,都有骂人行为属于违法的条例,但并没有哪个国家说骂了人就一定会受到惩罚。

但是,如果当事人报警,或者你的辱骂行为引起社会关注成了热点事件,引起民愤。那么就有可能会受到惩罚。

这种类似的事件在美国太多了,你白人骂了黑人,黑人不了了之了也就算了,但如果被人传到网上,引起整个黑人群体的不适,社会舆论都在抨击这种行为。那么,这个白人不但可能受到处罚,还有可能社会性死亡。

就像你现实中骂别人,别人如果既往不咎,也就算了。别人如果报警,情节轻的,进行调解。如果是单纯的互相问候对方的家人,即便传到网上,基本也不会被行政拘留,顶多就是口头警告、批评教育、罚款。网上这一类对骂的视频了太多了,没有说哪个因此被拘留的。

但如果情节严重,涉嫌侮辱歧视性词汇,你还真就会受到处罚。

这在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是差不多的判罚手段。很明显,阿黄涉嫌歧视性侮辱了。

有的人又问:阿黄触犯了哪条法了?她歧视侮辱谁了?动不动就拘留,有没有明确的处罚标准?

有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阿黄正是触犯了(二):公然侮辱他人。公交车上是为公然,“臭外地的”是为侮辱。

当然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以qi人之道进行高贵血统展示,然后再骂“臭外地的、臭要饭的”,二者一结合,是什么味道,你想去吧。

换位思考一下:就好比你是汉族,有其他民族的到你的城市打工,你跟人家说你是大汉民族,血统高贵,然后骂人家臭外地的。然后被拍下来传到网上,自己品品这么说是什么后果?这明显是挑起民族矛盾。反正我是不敢这么说。让我问候对方家人我敢,让我说上面这番话,我不敢。

有的人又又问:那其他很多违法的人也没有被处理啊,为何就只处理阿黄?

比如下面这位:

我在评论区已经很精细化的回复了他:

最后再补充两句:所有认为阿黄不该行政拘留的,或者对这次判罚感到害怕的,要么是利益相关者,要么是经典的恨国派,你跟他们怎么讲道理都不会听的,就是要跟你唱反调。大家点开他们的主页,立马就清楚了。

————————————

以下是原答案:

反对该问题下某答主的回答。

某答主说这次事件是因言获罪,是民意裹挟法律。乍一看差点被他唬住,但仔细一琢磨,这种说法漏洞百出,完全站不住脚,属于是偷换概念借题发挥。

首先这不是因言获罪,也不是民意裹挟法律。这种情况在全世界都有类似的处罚机制。公然辱骂别人,除了当事人报警会行政处理之外,如果事件引起社会关注成为公共事件,那么有关部门就必须根据社会舆论去采取措施。这在任何国家都是这么做的。美国尤其是这样。

我记得,前几年有个外地人骂北京人,北京人出离愤怒,自发组织了上千人去围堵当事人并把对方扭送到派出所。大家可以网上搜一下。这事,那个外地人自觉理亏,也被行政处罚了,后来就不了了之。

所以,某答主说“类似事件很多却只有这一次被处理”的结论不成立。被处理的很多,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其次,这次事件最严重的部分,不是公然辱骂,而是地域歧视和群体歧视。她说她是正黄旗人时再加上“臭外地的”,不但让北漂群体难以接受,也让非旗人不舒服。“臭外地的”这四个字的侮辱严重性,可远远大于普通脏话。

zhihu.com/video/1387059

https://www.zhihu.com/video/1387059308992057344


她被拘留的原因,不只是单纯因为骂人,而是歧视性辱骂。

如果她只是骂对方不给她让座,不懂得尊老爱幼,即便传到网上,也只是成为万千民生新闻中的一篇。普通的骂人视频网上多了去了,没见有拘留的。

然而,她骂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两个群体:北漂和……

所以,这次事件不是简单的一起公然辱骂事件,而是公然地歧视事件。这已经和美国的种族歧视的严重性差不多了。但即便是普通的辱骂,一旦引起社会大面积关注,也是需要处理的。

在美国,一个普通的白人和黑人吵架对骂,只要没闹大,基本也不会处理。但如果在公众场合下白人骂了N开头的词汇,然后在网上发酵成为热门事件,引起黑人群体的公愤,那美国有关部门就不可能袖手旁观了。

民意裹挟法律,和舆论监督法律,是两个概念。再说一遍:民意裹挟法律,和舆论监督法律,是两个概念。

“舆论监督法律”和“民意裹挟法律”的区别就在于:有法可依的,就是舆论监督法律。无法可依的,就是民意裹挟法律。

因为如果法律规定应该受到惩罚,那么就不存在裹挟这种说法,照章办事怎么能叫裹挟呢?而应该叫监督。

在很多法治国家,歧视、骂人都是违法的。只不过会根据严重性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很显然,这次正黄旗事件,比普通的辱骂和普通的歧视要严重很多,非常多。


user avatar   yang-fan-6-79-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不是解气的问题。而且生存的问题。因为没人深究这类人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她会如此大胆说出这种话。尤其是在现代大环境下,一个人能对前前朝的奴隶主身份如此眷恋,其真正的原因。


user avatar   guang-guang-49-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时鲜卑共轻华人,唯惮高敖曹。欢号令将士,常鲜卑语,敖曹在列,则为华语。

user avatar   tian-chang-di-jiu-zhong-b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眼中的“挥泪斩马谡”,我眼中的“小惩大诫”。何来的“解气”一说?


user avatar   konigwag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远看张牙舞爪,近看基操勿六。

这个玩意其实中消协几乎每年都发,变着花样发。


20年,直播带货大火,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提醒大家直播带货槽点多:

19年中消协没发,但是让各市消协发了,提醒购物时保护隐私:




18年同理,第一条是提醒支付安全:



17年自己出来发了,那年微商很火,所以第一条提醒大家警惕微商讨论:


16年 提醒大家防范商品信息“表里不一”风险:


15年,电商才兴起没多久,跟16年提醒差不多的意思,要求商家保证货品与明示相符

……

更早的不想找了,想看的大家自己去查。


这么一梳理,消协这个提醒,真是反映了一部宏大的中国电商发展史啊,什么火提醒什么。


我感觉,消协的营业频率就比圣诞老人略高一点,平时毫无存在感,消费者维权也做的不突出。


只有一年出来营业2次,刷刷存在感。

一次是315,一次是双11。


在双11这么大的消费节点,不出来说说话,实在是说不过去。


但提醒了这么多年,今年终于被人们看到了。


可敬可贺,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要相信坚持的力量!


今年被看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两年各大媒体的新媒体能力提升了。


懂得提炼其中一句最扎心的话作为新闻,博取眼球和流量。


「双11有可能全年最贵」,一句话能扎穿多少剁手人的心。


但你看看往年,没人报道提炼,你会知道它其实孜孜不倦给你提醒了好多年吗?


论炒作,还是得向媒体老师们看齐!


user avatar   liu-zhen-rui-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难怪这个上古文明衰亡了


user avatar   ming-jing-mo-xin-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句话,“渣男有三宝,下跪扇脸和洗脚”。我觉得这话不全面。女人做这些事,同样令人厌恶啊。

自扇耳光,是一种博弈,赌的是对方心疼。只要对方心疼,不管之前道理在哪一方,对方都只想制止这样伤害自己的行为。而制止自伤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道歉认怂,接下来就任人拿捏了。

题主点儿正啊!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她遇见了一个不吃她这套的男人!

我不知道题主是尝过这个行为的甜头,还是成长过程中经常见别人这样做,所以下意识模仿。我只想说,当你做出这样不自爱的行为时,就注定无法得到别人的爱了。


在这里我也教大家一招,如果遇见扇脸、下跪、闹自杀的情感绑架,大家要学会反向绑架

首先声明,无论TA把自己打肿,还是更激烈的行为,都是TA作为成年人的决定。再痛苦再惨,也与其他人无关。

其次,告诉对方,此行为无效。TA享受扇脸的感觉,可以继续扇一百天,TA觉得对人间没有留恋,外人也不便强留。要表现得像看戏一样,对方的表演欲就没那么强烈了。

最后,反向绑架。告诉对方,你现在表现得冷漠,是为TA好,是为了帮助TA构建独立的人格,是为了让对方自爱、自重。如果TA还不冷静下来,还像个疯子一样,就太辜负你对TA的一片心了,你对TA很失望。

以上几招,适用于伴侣、亲人和朋友。

如果摊上这样的爸妈,算你倒霉,只能尽量保持距离。

但如果摊上这样的朋友或者另一半,果断跑。血缘无法选择,但是朝夕相处的人完全可以换。这样的人留在身边是祸患。恶心一下是小事,拖死你就是大事了。对方不自爱,你总得爱惜自己呀。




              

相关话题

  「大一学生因厌世刺死滴滴司机」案一审宣判,被告人被判死缓,如何看待这一判决? 
  浙江绍兴一生鲜超市现 20 余例阳性病例,其中 5 人疑似为商户,目前情况如何? 
  如何评价乌合麒麟新作《1月20日洛杉矶平淡无奇的夜晚》? 
  如何看待警方通报「男子跪爬哭诉女友被杀」:系团伙成员提供虐待服务被害后,为谋取补偿策划表演行为?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因违反广告法被罚款 100 万元,给企业带来哪些警示? 
  价值 120 万的国产抗癌神药上市,对于一些癌症有清零癌细胞的作用,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我在美国纽约成立一家公司,法律允许在我公司内部规定上规定不和德克萨斯州的人做生意吗? 
  国务院被授权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这意味着什么?会给房地产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如何看待女子跟外公拍的写真被造谣成「 73 岁富豪娶 29 岁美女」?造谣者将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如何看待丰县城投因审计有问题起诉会计事务所?其做法是否合理?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张锡峰结束高考后家人开车接他回家,家里有车能算穷人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上一代人特别相信诸如「德国下水道」「日本海底煤」之类的谣言?





© 2024-05-3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3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