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总要比运动员厉害点。
那么多科研人员,总要有更厉害的人去管理吧?
那么,就让,最最最最最厉害的清华北大毕业的领导去管理呀。
这样,我们国家的科研啊,才能飞速发展。
不然,清华北大的学生去做科研,以前三本毕业的学生,做公务员,做领导,去管理他们,像话吗?
苏东国家有个特色学位“副博士”。拿到这个学位之后,工作多年,在实践中证实了自己的理论,经第二次论文答辩,才能成为正博士。朝鲜电影《女生日记》,女主角的父亲副博士转正用了近二十年,期间女主角还在学校被同学嘲讽:“你爸爸用了国家大量的经费不出成果,四舍五入约等于贪污浪费”。女主角生活的小城每诞生一位博士,报纸上都要发新闻介绍。学术路线走不下去的原因有很多啊。没有继续科研的条件是一方面,自觉自己的路走窄了退圈止损是另一方面。能及时止损也是博士级别智商水平的体现,伯克利物理博士做码农和清华博士做公务员都符合其智商。现在嗑盐民工太多,拿着几万块钱的博士鸡精限时几年完成一个硬指标,实际成果的含金量参差不齐。
通过调剂骗人去学生化环材机械土木,这不叫打造科研殿堂,只能叫科研传销。
抵制传销,人人有责!
科研事业充满风险,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高风险竞争性事业,即使成功的概率再小,只要加大实验总数就会有人成功。所以我们在科研事业里推广“非升即走”,多个青年教师竞争一个正式教职岗位,年纪一大没有成果就扫地出门,这样才能让青年教师充满主观能动性,反正只要有一个人能成功,国家的科研水平就能进步。
而人民的事业则讲求团结及永恒,每一个公职人员都应该“团结一致为人民的事业奋斗一生”,而不是走西方邪路,弄差额选举,推末位淘汰,搞竞争上岗,把公家单位变成木偶戏和马戏团,让公职人员失去对人民群众的归属感,转而依附于地方乡绅,金主财阀,门阀世家,像网红一般向人民表演。
具体来说,如果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应届毕业,去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做青教也不一定要,签约后待遇税后18万一年,无产权榆中县夏官营镇周转房一套,想要更多去找科研基金个别探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伺候教授院长和书记,没人愿意听什么大舅哥的破事,认认真真地准备几年只为合同期满的考核,一小半概率拿到长聘获得百万安家费走上成功,一多半概率淘汰去兰州理工降薪从头再来,被家人朋友怀疑努力不够,超过35岁还得离开校园。
若是选调去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下官营镇,即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所在地,应该并无太大难度。挂职副镇长税后15万一年,廉租房安排一套,手下簇拥一堆临时工及事业编,讲大舅哥的故事个个都说镇长你大舅哥咋这么爽,这辈子就算竞选竞争选拔每次都失败,也能以县级调研员光荣退休,每月退休金可雇三个女服务员。
哪种生活更具吸引力,每一个读者的心中都有一杆秤砣。当然我觉得,都不如去非洲水电站,亲身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看日出日落,观潮涨潮落,听水声磅礴,高谈阔论自己的大舅哥。
我了解的清华的情况:
一,丘成桐牵头,清华搞了个”数学领军计划“,招初中生高中生做八年数学;
二,清华数学中心女博后怀孕,被要求”限期出站“;
三,知乎有人爆料丘成桐染指回龙观经济适用房,其个人在全球有几十套房产,被【当事人丘某】举报后删除。
放弃也是被迫的,还不到35岁就要被淘汰了!
换个角度:众多学子在当公务员之前,就以接近不要钱的待遇,没日没夜地做实验,为祖国科研贡献了自己最有创造力的几年。除了他们还能靠谁。
不知道效果如何,坦率的说,挺难的。如果真出来了,我打算支持一台,和爱国无关,纯粹的护犊子心理。当然这个行为跟华为无关,只是我个人这么想,华为当然也不在乎我怎么想,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改革开放这么些年,能在国际市场叱咤风云就这么几个,我觉得华为做的挺好,就这些。。。。。。。
当年98大洪水后,中央整治围湖造田,开展了退田还湖运动。小小年纪的我,也从媒体上知道了湖泊对洪水的调蓄作用。
23年后,我看到这个这个问题,想到了被填的西流湖,想到枉死的几十条人命,无语凝噎。
大城市地面普遍硬化,降雨无从下渗,大量汇集后,往往形成洪涝灾害。所以,城市里多修点湖泊湿地,不光是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对解决城市雨后洪涝灾害,有巨大的作用。
随手一搜人工湖,看看各大城市在这方面的作为。
这是2005年的新闻,里面写到:“白海面不但调节流溪河的洪峰,为石井河以及其他分支河涌、均和涌、环蟯河、海口涌等换水,最终实现洪水资源化。”广州毕竟改革开放早,思路清晰正确。
这是2017年的新闻,经历了2012年广渠门淹死人的事件,帝都修建了大量人工湖,“涝时可蓄水,雨过能排洪”的人工湖已有32个,星星点点散落京城大地。”并且,效果显著:”去年,北京市又一次经历了暴雨考验,房山区平均降雨量达到225.2毫米,大石河最高流量也达到了惊人的每秒1080立方米。汹涌而来的洪水温顺地汇入小湖中歇了歇脚,再加上河道足够宽阔,行洪能力提升,因此没有再发生漫溢。“
而郑州,作为一个北方城市,郑州本身缺少湖泊,属于先天禀赋不足。而郑州现在也并没有多少人工湖,当然算是后天也不够努力。以至面对这次暴雨,只能坐视洪水涌入地铁,灌入隧道,而无能为力。
暴雨难免,但灾难本可以不必这么严重。
逝者已矣,希望他们的死,能够让活着的人可以更好的活。
郑州需要的是向北京学习,科学规划,系统的建设更多“涝时可蓄水,雨过能排洪”的人工湖。
那样,当下次暴雨来临时,雨声不必再夹杂着求救声,雨水也不会满含着泪水。
很多人担心诸葛没这么多粮,其实并不难解决。
首先蜀汉账面人口虽然只有百万左右,但实际上诸葛亮主政时期四处搞基建,每隔两三年出兵数万北伐,动不动就是从山区开凿道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至于织造蜀锦、开矿、炼铁等在当时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想象一百万人口能够支持这样的劳役强度。
别的不说光是越过数百里山路向陇西、渭南运送五万人以上军事物资,包括生产、运输、设施维护等等大宗项目所需动员的人力,保守估计也得是二三十万人脱离生产,尤其是第五次北伐,都在人家家门口屯上田了。
诸葛亮南征北伐的这区区十年,南征一次,北伐五次,还要大力开展生产建设,要动员这么大规模脱产人口,绝不是一个区区百万人口的小国所能承受。
所以我认为应该还有很庞大的“隐性人口”也被纳入了组织体系:
首先自然是各本地士族豪右控制的人口,表面上不属于国家管辖,但徭役赋税分摊到这些大家族大地主后,国家势必能从中获取一些利益;
其次是南中诸夷,诸葛亮南征取得胜利后,大量人力物力被蜀汉利用,甚至借此编组了一些军队。
再次陇西羌、氐等族,在蜀汉夺取阴平、武都之后与这些部落建立了更稳定的联系,也能获取相当可观的人力补充。
此外,蜀汉原有统治区内,本就有一些蛮族部落存在,后出师表中提到的一些少数民族军队损耗,可以作为佐证。
因此,蜀汉的实际控制人口可能是户籍人口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只要不作死把大量新增人口拉去集中在一处,完全有可能就近解决粮食供给。同时把这些人打散纳入原有的屯田体系中来,以军法治之,还愁你们敢不自己种地?怎么,我大汉将士的刀不利乎?
如果真如题设一般天降百万大学生,估计丞相要笑死:大不了停上三五年不去北伐了,先把这些凭空多出来的人力组织去屯田,把汉中填得满满的。。
什么,你们都是高材生,所以不去?不好意思,大汉帝国不养闲人,一年内不能自力更生的,全部绳之以法。既然给你好好的土地,你不肯耕作。那我大西南有得是山区、矿藏、盐井等着你来开发,那些栈道、山间小路可是经常要派人维护的,实在不行,交给南蛮好好“教育一下”,说不定你们还能织蜀锦去创收。。
啥?你说你知道未来?——丞相表示,能打出去才有未来,老夫现在需要的是兵、是农民、是工匠,能提供生产力和战斗力才是大汉帝国的栋梁之材。
至于你们所谓的管理、文化,不好意思,老夫自己就是管理大师、文化宗匠。老夫麾下僚属,哪一个不是百里挑一的管理人才?还用你们这些顶多管过几个学生干部的所谓学生会主席教?
你们说的那些“先进理论”老夫更不感兴趣,也没那火星时间攀几千年科技树!老夫就问一点,你能给我把连弩改进成那个所谓的机枪不?就算你们说的蒸汽铁牛造出来了,又怎么开出祁山、走向长安?你说能?那好,赶紧去冶铁、炼钢、铺铁轨!
你们不是说老夫寿止五十四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啊!
还不快干活?等兴复了汉室,再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