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坚持写作很艰难,但是你为什么还想坚持?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我不太明白所谓“坚持写作很艰难”的说法是从何而来。假如说,你是把写作单纯作为一种个人表达的话,那么写作无非是“我手写我口”,这是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文学始终未变的主张。写一些文学作品固然是写作,但就着身边发生的事情写个小文章这也是写作。这种坚持难在哪里呢?

而如果你把写作当做是一个纯粹谋生的工具,那么写作就变成了一门技术。而同任何一门技术一样,只要认真学习和训练,写作总会或直接或间接地对你的人生发展产生良性的影响,挣钱反而是其中不算太重要的事情之一。很多人觉得坚持写作很难,在我看来原因无非两个,第一是没有学好技术,也就是信马由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到最后发现东西没多少人看也就渐渐失去了信心;第二,是选错了路,也就是写了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其实写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之前也写过一些文章,说过写作的价值。即便只是从纯粹功利的角度来说,写作为一个人带来的长远价值,可能也超乎人的想象。就我对自己以及身边人的观察,坚持写作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用:

  1. 写作是一项永不过时的技艺。在这个人类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都在担心自己所学的专业会不会过上十几年就不吃香了。但只要人类还会说话,还需要交流,那写作就永远是一个永远被需要的技能。
  2. 写作可以系统化个人的思想,提升个人的表达能力。在现实中,我想你肯定有过这样的时刻,你会灵光一闪想出很多有意思的idea,但如果你打算将他们写出来,就会发现写上几段话几句写不下去了,这就是因为idea只是飘忽不定的灵感,只有写作才能将idea“捕捉”到自己的思想中,将之系统化。而经过长期的写作训练,人的思考能力会不断提升,自然也会形成长篇幅的表达能力。像是在很多大学里,七八十岁的退休教授还能上台讲课,侃侃而谈两三个小时的比比皆是,而很多普通的退休工人,到了七八十岁甚至可能连话都说不利索了。
  3. 写作是最好的个人品牌背书之一。因为写作可以将个人的思想进行系统化的输出,所以一个长期写作的人较之于不长期写作的人,其区别并不止在于表达能力的高低,在很多场合中,写作甚至可以给个人的人生发展带来影响。像我的朋友A,某公司HR,过去五年内出版了三本人力资源专著,在公众号、知乎等发表了关于劳动法、社保等领域的上千篇文章,因为这些,她不仅常受邀去给一些企业做培训,也获得了许多非常好的工作机会。
  4. 写作是也最简单、成本最低的副业手段。如今的人很多都有副业刚需,在各种副业里,写作无疑是成本最低也最简单的一种副业方式。也许有人会说写作门槛低,竞争激烈,可写作的成本也低,即便是最后失败了,损失也非常小。而一旦在写作上取得了成功,收益是可以以百倍千倍来计算的。
  5. 写作也是一种很典型的获取“睡后收入”的方式。只要你的作品发表出来,那么后续无论是读者买书、打赏还是平台的奖励和流量分成,都可以产生源源不断的收入。之前余华曾经开玩笑说自己过去30年里一直是在靠《活着》而活着——话虽是玩笑,但《活着》每年几百万的版税却也是真金白银入了账。在大多数人能学习的技能中,写作几乎是唯一一个能有“睡后收入”的。

以上这几点,是我对写作的看法,也是我在写作中收获的一些感悟。就我自己来说,我从没有觉得写作是一件需要拼命坚持的苦事,因为过去五年,单单靠着写作,我也有了一两百万的收入,而我所付出的全部成本,也只有几块机械键盘。虽然与很多写畅销书的作者相比,这个收入也算不上高,但至少我自己觉得也还说得过去。

当然,我在这里所说的写作,并不单单是指写小说或者其他文学作品。像我在上面提到的做HR的朋友以及做保险经纪人的朋友,他们也是在写作,只是他们是在自媒体渠道写作,写的也都是自己专业领域内的东西。但写作的本质,其实就是个人的表达,只是每个人所想表达的东西不同。只单纯地认为写小说或者写剧本才是写作,这其实是大大的偏颇了。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人人其实都有写作的能力与需求,如果你觉得“坚持写作很艰难”,原因也大概率是我前面所说,是“选错了路”或者“技术不到家”。所谓“选错了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些人对写作的认识过窄,强行去写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在知乎网文、文学相关的问题里,能看到大量这样的人。而至于说“技术不到家”,那就是很多人只是在依靠自己的直觉写,或者是看着别人的文章写得好,自己觉得没什么难度,结果一上手才知道学不来。

要解决“坚持写作很艰难”的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走对路和练好手艺而已。在走对路这方面,如果你自己对文学本身兴趣不大,或者写过小说但成绩很不理想,那不如试试自媒体,因为在这里你可以将自己的优势能力进行转化输出,反而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像是我之前举过的一个例子,西瓜视频的“老王聊网文”账号里面,账号作者原本只是一个成绩平平的网文作者,但因为他熟知网文圈的各种掌故,靠着“聊网文”所带来的流量收益,他赚的反而比写小说高多了。再比如说B站、知乎这些平台上有很多讲书、讲电影的人,这些人可能写不出精彩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剧本,但因为有专业知识、阅读量大,在讲书、讲电影这个领域反而挣到了很多钱。这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至于说“练好手艺”,说起来也没多难。一来,摸清楚读者和观众喜欢看什么,如果一开始把握不准,蹭热点、蹭流量也是可以的;二来,多学点讲故事的技巧,因为人天生都是喜欢有情节的内容的,现在哪怕是很多科普类的硬核文章、视频,也需要会讲故事才有播放量;三来,多写多练,尤其是初期不要怕试错,尽量多尝试一下不同的风格,然后在自己的所长与读者的喜好之间找到平衡,这样才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也更容易坚持下去。

当然,如果想更快的上手写作这门手艺,跟着前辈和行业内的高手学一学,也是很好地方式。对于初学者以及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人来说,我也有几本书可以推荐:

一是麦基的《故事》,这个鼎鼎大名就不必说了,不管你是写故事的还是从事文案、自媒体这类工作,都可以学到东西;

二是《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这是哈佛大学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写作课的讲稿,主要针对的是如何用故事的方式结构非虚构写作——其实自媒体上大多数人的写作都是非虚构写作,这本书讲的内容针对性会更强一些。

三是《如何靠写作赚钱:30天打造自己的写作帝国》,这本书内容如书名所示,无需多解释,里面特别针对当下互联网时代的写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只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而美国的互联网生态与中国有所区别,因此在阅读时需要对内容有所取舍和甄别。

如果觉得上面的书还是不够,想要能快点上手的,知乎现在正在做的写作课也可以来看一下。反正价格只有1块钱,比起市面上动辄几百、几千的所谓“月入过万的自媒体课”,只能说这1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毕竟,这1块钱放到很多城市连坐趟单程公交都不够。内容方面,这个课理论不深,就是热点文、故事文、情感文几类自媒体主流文章的写作,讲课的人也是官方大V,质量还是有保障的。

以我做自媒体这五六年的经验看,这个写作课有几个还比较靠谱的地方:

第一,这个是官方平台做的,而其他自媒体平台基本都是各种野生讲师横行;

第二,针对性比较强,能在知乎刷到这个回答的,基本也都是知乎的忠实用户,而这个课作为官方课程,不管是内容还是具体的操作上,都更适合知乎这个平台的生态和逻辑,学起来也更容易上手;

第三,目前来说知乎还算是专业度较高的互联网平台,高质量的专业性内容在这里更容易获得认可,你可以更好的输出专业内容,而不必过度去迎合谁,也更容易坚持下去;

第四,现在这个课的售价只有1块钱,知乎显然也不可能是赔本赚吆喝,应该是配合平台转型搞出来的动作,后期或许会有一定的流量扶持,让创作者挣到钱,这样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码字的人,从初中算起,到现在我也差不多写了20年的时间了。但直到现在,在写作这个事情上,我也还真没觉得累,也没觉得坚持不下去。就像我在写作课堂上常跟学生说的话一样,写作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全面提升,除非你立志于写出经典文学作品并甘愿为此放弃稳定甚至可能还算不错的生活,否则对普通人来说,绝不存在要在写作还是谋生之间做选择的问题——因为只要会写,你就是在挣钱。


user avatar   asura-3-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做为同价位的两款竞争车型,各有各的优势,选择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于我而言,可能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小鹏,不为别的,因为我讨厌特斯拉,就算特斯拉的各项性能指标都不错、价格也合适,但是出了那么多事故,特斯拉的态度一直令人失望,汽车安全这一点我不信,而且据说特斯拉有窃听功能,很多公务员单位禁止购买。

小鹏p7的外观就很惊艳,车身尺寸达到了4880/1896/1450mm,轴距为2998mm,全景天窗、无框车门?隐藏把手,这一切都充满了科技感和科幻感,令人心潮澎湃。

动力上,更极具优势,后驱超长续航版可达到706km,百公里4.3秒加速度,这些都是优于特斯拉model3的。

具体选择,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吧,反正我肯定选择小鹏p7!




  

相关话题

  如何提高写产品文案的能力? 
  写作的本质是什么? 
  一个假故事可以有多真? 
  为什么我觉得很简单的事别人却做不到? 
  如何写半古半白的文字? 
  怎么写出尸横遍野的场面? 
  默写很花时间怎么办? 
  我们为什么需要写作? 
  开始尝试网络小说写作了,请各位大佬帮我看看思路对没对? 
  写网络小说中如何写出讨喜的主角? 

前一个讨论
中国文化输出这几年是否有向好的趋势?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现在普遍学历越来越高,网民高学历比例越来越大,但网络上的主流言论却倾向于反智?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