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晋书》里司马懿评价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该怎么解释? 第2页

     

user avatar   da-feng-qi-xi-yun-fei-yang-8-94-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方北辰先生认为,司马懿“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的评价,正是陈寿所评“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的依据。

原文如下:

诸葛亮的一生, 由两大部分组成, 即治理国家的施 政行为和统兵北伐的军事行为。而诸葛亮又将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七年,完全献给了统兵北伐的大业。
陈寿为诸葛亮撰写传记,在对其进行总结性评价时,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用兵才能这一重点。但是,一旦要对诸葛亮用兵才能进行评价,面对诸葛亮与司马懿交锋对战这四年的攻守态势,陈寿对诸葛亮用兵才能的任何褒扬,实际上都相当于对司马懿用兵才能的贬低。
这样一来,在《诸葛亮传》的总评语中,如何评价其用兵才能,便成为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一书敏感程度最高、危险系数最大,因而也最难着笔的点。
陈寿在这一点上还算是幸运,因为最早评价诸葛亮用兵缺乏“应变将略”的人还不是他陈寿,恰恰是诸葛亮最后的强劲对手司马懿。于是,陈寿就得到了自己评价诸葛亮用兵才能的权威性依据。
《晋书》卷一《宣帝纪》载,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 屯兵五丈原,一再向司马懿主动发出挑战,曹魏都城洛阳的君臣上下,都极其关注前线战局的发展。因此,在中央朝廷任职的司马懿之弟司马孚,主动写信给司马懿询向前线的军情,司马懿回复他说:“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 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 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意思是说,诸葛亮志向很大却看不见机会,谋划很多却缺少决断,喜好用兵而不知权变。他虽然拥有十万人马,却已经落入了我的计划之中,打败他那是必然的事情了!
此时前线的战局正处于紧张的对峙之中,司马懿对前方军情的这段乐观性评价,明显带有安抚曹魏君臣、稳定全军士气的政治考虑,与他在诸葛亮死后发出的“ 天下奇才也” 这一自然流露的评价迥然不同,这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史文中的“好兵而无权”一句非常值得注意,因为其意思是喜好用兵而不知权变,这和陈寿的“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在含义上可以说是完全相同,仅仅措辞表达上不一样而已。
据《晋书》卷三十七《宗室司马孚传》载,司马懿有八兄弟,他排行老二,司马孚乃其三弟,两人年龄非常相近。司马孚此时在京城担任曹魏中央尚书台的度支尚书,负责全国财务收支安排,特别是前方作战军费的筹划供应,此职务非常重要,可见他是朝廷重臣之一。他之所以会写信向其兄司马懿询问前线战局的状况,既有预先做好军费开支计划的考虑,更有代表朝廷向前线主帅了解军情的目的。换言之,他写信询问军情之举,表而上看是个人行为,实际上却是朝廷的官方行为。司马懿当然清楚老弟的良苦用心,所以要对战局做出极为乐观的回复了。由于有了如此的深层次政治背景,司马懿的回信也一定会在曹魏的朝廷上进行公开传布和观看。这段文字后来得以写人《晋书》,这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这样一来,陈寿对诸葛亮用兵才能的负面评价,即“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的八字评语,就非这样写不可了。这样说的原因有四 :
首先,有司马懿“好兵而无权”的公开评价在前,而且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垒长达四年之久,是具有二十多年丰富用兵经验的军事大威性的意见,陈寿不能不加以吸取。
其次,陈寿撰写《三国志》起于晋武帝之时。而晋武帝司马炎称帝之初,将对西晋王朝建立具有开基莫业之功的祖父司马懿追尊为“高祖宣皇帝”。因此,司马懿的上述评语,不仅是当事人的权威认定,更是先祖皇帝的“金口玉言”。此时在西晋担任国史编撰的著作郎陈寿,对于这种高度敏感的文献资料,不会不搜集,也不敢不尊重,结果也不能不将其写入自己对诸葛亮的总评价当中。
再次,陈寿在对诸葛亮的整个评语之中,已经对其文治方面做出了极高的评价,那么在武功方面也就必须有点负面的评论文字来加以平衡,以免引起时人的非议,更何况如果对诸葛亮的武功加以高度赞美,就等于是对司马懿加以极度贬低。
最后,在武功的评价方面,既然《诸葛亮传》的正文中,陈寿已经引用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正面赞叹“天下奇才也”,那么在末尾的评语之中,也不能不加上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负面性评语,从而显示自己在史书撰写上的公允。
这就解开了第二个谜团,即陈寿为何要做出“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的评价。
———方北辰《诸葛亮传-将略求真》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对此也别有见解,他认为司马懿这句话是在安抚军心,并非实情。

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 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 陈亮《诸葛孔明》

所谓“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我认为这句话虽然出自司马懿给司马孚的安抚信中,有一定的安抚作用,但对诸葛亮的批评,应该是比较恰当的。

志向很大却把握不住机会,谋略很多却缺少决断,喜欢用兵却没有权变。

关于“好兵而无权”的评价这与陈寿的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和袁准的“亮,持本者也,其于应变,则非所长也”相照应。

诸葛亮在战阵指挥方面,奇谋应变确实略有不足,但又不能完全否定。比如武功水之战,司马懿发动万人骑兵进攻东岸的孤军,面对这一敌情变化,诸葛亮能够迅速的搭建车桥退敌取胜,就可以得知诸葛亮的应变之才并非那么不堪。

《诸葛亮集-武功水事表》:臣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司马懿因渭水涨,以二十日出骑万人来攻琰营,臣作车桥,越水射之,贼见桥成,便引兵退。

诸葛亮的综合统帅能力强于司马懿,因此可以在兵力兵种劣势的情况下对司马懿呈一定的压制态势。但司马懿坚壁不战,被压制的同时又能利用敌军跨山远征的后勤劣势来消耗敌军,尽管诸葛亮的统帅才能胜过敌方统帅,但还是难以击穿司马懿的坚守策略,当然和他“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的缺点有关。

关于司马懿对阵诸葛亮选取坚壁不战的原因,请详见此文。

所以,尽管司马懿“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的评价具有安抚军心的作用,但对诸葛亮将略缺点的描述,基本客观。


user avatar   cxt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文:

帝弟孚书问军事,帝复书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译文:

司马孚:哥啊,最近和诸葛亮打的怎么样啊?

司马懿:现在这个情况呢,就属于是非常的这个情况了属于是。应该说诸葛亮确实是比较有本事的,我上次看到那么有本事的人,还是我上次看到的时候。但是诸葛亮也并不是很有本事,他的本事到底有多大呢?就是有点本事那么大。诸葛亮虽然志气很大但是机会不是很大,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么个意思,就是说诸葛亮思考的非常多但是想的又非常少。换一句话来说,就是说诸葛亮虽然很能打,但是他又不能打。诸葛亮到底能不能打呢?我认为是有点能打。那么诸葛亮的十万大军到底是多少万呢?我认为大概是十万左右吧。所以即使他带了十万大军,我也一定可以打败他,我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我一定可以打败他。至于说什么时候能打败他呢,就是当我打败他的时候。

司马孚: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user avatar   tan-ji-do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尊者讳罢了,这也是晋书不如隋书的地方。大臣们不敢妄议帝王,连惠帝司马衷这种用词也很谨慎。

其实《晋书》里的原文还不如李世民读后在里面记的笔记来的实在和深刻。你看李世民在宣帝纪里怎么评价司马懿的:

  • 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
  • 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己。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况以未成之晋基,逼有余之魏祚?

李世民说的不留情面,司马懿这个人,打公孙打孟达,都似乎有雄才大略的样子。但挪到西线,和诸葛孔明对峙,占尽了兵力补给优势,则怯懦不敢争锋,失了良将之道。难道一个人打战的策略,还能存在在东边智慧,在西边就愚蠢的吗?

为什么在西边显得愚蠢,因为诸葛亮和他不是一个级数的。司马懿和诸葛亮对阵时的操作,连良将都称不上,这正是敌人太强显得自己太弱。为什么在东边显得智慧,因为他和公孙、孟达也不在一个级数。

一个低段位选手,去差评一个高段位选手,无非就是为了找回点自信心罢了。


user avatar   xi-yu-zhan-shen-a-fan-ti-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门女婿不好当,很多人想象中的可能是摆脱了男性的一切责任,然后过的比较轻松。其实大概率不是,

第一个和女方家里的关系非常难处理,婆媳矛盾几乎是永恒的话题,更不用说男的了,这种矛盾不是那种原则性的东西,纯粹就是你一个外人需要迁就的事情很多,哪怕是大家都是知书达礼,有一些事情都没办法明说,短时间还好,长时间了肯定会有矛盾,如果吵架怎么搞,一般婆媳矛盾是传统的,有一套社会机制,但上门女婿这种基本上很少有先例,如果说不吵架,几乎不可能,生活难免有矛盾

第二个等有小孩了,你就会体会到艰难,照顾孩子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可能需要好几个大人,日夜不停,如果你本身就是冲着享福去的,可能责任感会比较淡,这个时候更容易产生矛盾,你在家可能就是一个闲人,如果传统媳妇生小孩虽然各种矛盾,但母亲和孩子都联系要强度多,如果你有责任,照顾小孩交给你,相信我照顾小孩可比上班累多了

第三就是,什么样的家庭支撑的起上门女婿,上门女婿目的性非常强,图的就是一个留后,生下来的小孩比你要重要多了,而且很多时候都是相亲介绍这种,少有自由恋爱,门当户对更不可能,基本上就是女方家里比男方要有钱的多,但你觉得这种女性回找个很差的男人结婚?至少各方面要说的过去。反过来说的过去的男生去做上门女婿基本上也就是图安逸,可如果10年20后很难讲这种没有多少感情基础,为了后代的婚姻会怎么样,女性离婚法律是有保障的,但上门女婿这种有什么保障,十有八九都是净身出户,因为女方的财产肯定属于女方家长的,支配权肯定也是家长手里。现在离婚率快40%了 你有把握赌一把吗

综上所述,上门女婿看上去很容易,也很躺平,但代价不小,很大程度是是由于这个财富是掌握在女方家长手里,而不是当事人本身,你可以换个场景,男方家里拆迁户,但钱在婆婆手里,而且婆婆非常保守,男方是个妈宝男,你觉得女生愿意嫁吗,拿自己一辈子青春去赌?

还是那句话,万事万物都有代价,如果没有代价,中国真不缺想躺平的人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难在它直接撩拨起了人心中的欲望,让封王从内部瓦解,而且还让王的非长子们感恩戴德,人人有地封,家家有采邑。


user avatar   di-ta-ye-qiu-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user avatar   ceng-yun-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麟之趾

(先秦)佚名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user avatar   bai-gong-zi-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大家评论的都是一群骗子,演员侠……

大家心里希望真正的高手能出来被大家评论,只是,大家都没想过,一群喷子,键盘侠的评论,对高手而言,其实是没有价值的。

如果有高手的话……出场费,还是要的,至少不会一喷就跳出来,那是演员侠。




     

相关话题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他有没有那样的真才实学? 
  如果派诸葛亮和赵云镇守荆州会不会有更好效果? 
  请问诸葛亮除了黄月英之外有没有可能有别的妻妾?如果有请问有什么证据呢? 
  为什么诸葛亮北伐令人感伤,而孙权北伐就令人发笑? 
  司马懿为何比周瑜高明? 
  到底刘备三顾茅庐是真的,还是诸葛亮主动见刘备才是真的? 
  那年的卤城,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果曹操/孙权得知诸葛亮之才,曹孙愿意三顾茅庐么? 
  司马懿为什么总是为八王之乱背锅? 
  史书中关于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记载太过混乱,四伐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 

前一个讨论
《刺客信条》中的「信仰之跃」为什么摔不死?
下一个讨论
中秋调休又被骂上热搜,如何看待节假日调休?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