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是,崇祯不断调动本来应该抵抗清朝的军队来对抗农民军。
太行山阶段围剿农民军的几支主力部队中,曹文诏原本一直在辽东,崇祯三年的时候调回了内地。左良玉原本在昌平,邓玘虽然是川军出身,但一直驻守蓟镇。
农民军冲入河南之后,崇祯进一步调集关宁、蓟镇、天津兵马进入内地。尤世威从昌平调防潼关,然后军队染疫,被李自成吊打。后来在扬州殉国的刘肇基,也是在这一时期从辽东前线调到了内地。
这些人还不够,崇祯又调了祖大弼、祖大乐、祖宽所部入关,祖大弼任宁夏总兵,支援关西,祖大乐和祖宽支援关东。但是他们的表现嘛,也就那么回事,崇祯十年五月,祖大弼在川陕交界的铁锁关被李自成打得死伤大半。
戊寅之变的时候,刚刚打败农民军的孙传庭带着秦军勤王,但那时的秦军在之前和农民军的战斗中已经损失很大了,再加上瘟疫流行,达到了“十病六七”的程度,孙传庭带的人里,还有很多是刚刚投降的农民军,比如说张天琳、高汝利、刘忠等人。
从李自成的视角来看,连张天琳和高汝利都能把入关的清军赶出去,清军还能厉害到哪去?
后来松锦大战时,洪承畴部下的八大总兵有五个是闯军的老对手。
曹变蛟算是比较厉害的,但也就是和闯军半斤八两,当年湫头镇之战的时候,闯军消灭过他的叔叔曹文诏,对他也不可能有什么畏惧心理。
白广恩本身就是个农民军的叛徒,三流货色,要不是靠熟悉农民军的情况,出卖兄弟,根本混不到那么高的位置。
王朴当年在太行山和闯军作战时,把曹文诏、左良玉、邓玘等友军气得半死,他纯粹是个拖后腿的猪队友,连左良玉都有资格嫌弃他。
马科是李自成起兵之初就遇到过的老对手,打过不少交道,他麾下的青海骑兵固然很能打,但也就是和曹变蛟半斤八两的程度。此时闯军已经今非昔比了,打败马科这种人不成问题。
唐通也出身秦军,和张献忠打过仗,后来就调到宣府去了,和李自成的接触比较少,就算有接触,以唐通的德行也不可能让李自成有什么警惕。
本来还应该有左光先,他才是之前对李自成作战时取得最好战绩的明军将领,但是他和洪承畴不和,被洪承畴赶走了,用白广恩代替,此时已经变成闯军的争取对象了。
清军歼灭了洪承畴部,李自成当然是知道的。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李自成在中原大战明军,先后歼灭了傅宗龙、汪乔年、丁启睿、杨文岳、孙传庭五大总督的兵马,消灭、收编明军数以十万计,猛如虎、虎大威、陈永福、高杰、刘国能、李万庆、张国钦、郑嘉栋、牛成虎、左勷、萧慎鼎、左良玉、杨德政、方国安、刘光祚等明军将领被打得大败亏输,降者如云。清军大破洪承畴,斩首五万,对于李自成来说,还真没什么了不起的。
而且,松锦之战中,明军虽然有很多投降的,但也有很多人选择死战到底。锦州被围到人吃人才投降,塔山的七千军民宁肯自爆与清军同归于尽。相比之下,陕西、河南、山西的明军则是争先恐后地大批向李自成投降,肯为明朝尽忠的只有少数高级军官而已。毕竟投闯又不用剃头,跳槽到一个按时发工资的皇帝那里有什么不好。
那些从松锦大战中逃脱,后来又向李自成投降的明军将领,会怎么描述松锦大战呢?白广恩、马科、唐通这三位,肯定是吹嘘自己如何奋勇杀敌,突出重围。唐通多半还会说,明军将士无不盼大顺如旱苗盼春雨,只要给我几万两银子,我凭三寸不烂之舌,定说得吴三桂倒戈卸甲,以礼来降。
然而,真正有气节的那些人,在松锦大战中差不多快死绝了,跟着吴三桂跑回来的,只是一帮吓破了胆的残兵败将。
不能用上帝视角要求古人。
正式接战之前,农民军唯一靠谱的判断后金战斗力的方法是通过明军来估计。
有点像那个美国和志愿军都通过国军战斗力来估算对方战斗力的老段子一样…
你们毕竟是老对手了,虽然常年被人揍,但也是对抗了多年的,我料敌从宽,把他们战斗力评估成你们两倍…三倍…总够了吧…
不是后金太能打,实在是明军太拉胯。
另外其实后金胜利是充满偶然性的,同样条件再来一次,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谢邀!
(1)李自成当然知道辽饷是征收来干嘛的,但朱家人不知道。
《万历会计录》记载,明朝一年岁入仅1800万两,其中550万两要用来支付藩府俸禄。而万历末年至天启年间,一年的辽饷加派也就500万两。
朱家人坐吃山空,醉生梦死,白拿的钱财远超辽饷。
都到了国家危亡的地步了,朱家人还不知死活,不肯放弃吸血国家,逼迫国家向底层百姓加派辽饷,直至三饷,最终酿成了全国人民大起义。
可以直观看到的是,面对清军虎视眈眈,朱家人却都毫无大义可言,还继续醉生梦死。明国是朱家人的家天下,朱家人压根都不关心明朝的死活,更不关心百姓的死活。朱家人没有把堆积如山的粮食和钱财捐献出来给饥民,然后自己乖乖在家饿死。这也就算了,居然还要继续吸血明朝财政。
至于李自成和那些饥民,他们又不姓朱,朱家亡了,关他们屁事。
(2)李自成当然知道围剿他的明军被调去围剿清军,但朱家人不知道。
所以,李自成围攻洛阳的时候,有人劝福王朱常洵把粮食和钱财拿出来发给守城的士兵,居然被拒绝了。
最后李自成攻破洛阳,从福王府中搜出堆积到腐朽发红的粮食,堆积如山的金银,这么多的粮食钱财,朱家人居然都不愿意拿出来发给饥肠辘辘的守城士兵。最后全部送给了起义军。
张献忠围武昌之际,有人劝楚王朱华奎拿出钱粮来发给守城士兵,结果被拒。
朱华奎说,”小王别无钱财,只有椅子一把。”最后起义军攻破武昌,从楚王府中搜出的金银堆积如山。装了整整数百车。
张献忠围成都,守将劝蜀王拿出钱财募兵,结果被拒。
蜀王说,“小王别无钱财,只有大殿一间”。结果张献忠破成都,从蜀王府中搜出无数金银。
可见,明廷已经将大量围剿农民军的明军调去对付清军了,朱家人居然都不知道,居然宁可抱着一堆钱财去死,都不愿意拿出来发给守城的士兵。
明国是朱家人的家天下,不是张献忠和李自成的。面对岌岌可危的局面,朱家人却毫无民族大义可言,本应该将钱粮全部拿出来发给灾民和士兵,然后乖乖在家饿死,然而他们不愿意。福王、楚王、蜀王这些巨蠢,甚至宁可抱着一堆钱财,最终全部送给起义军,也不愿意拿出来分毫发给士兵。
至于李自成、张献忠,他们又不姓朱。朱家和爱新觉罗家夺江山,谁赢谁输对他们有什么区别?
(3)李自成、张献忠这些农民军领袖,毫无疑问知道清军的凶残,但蠢笨如猪的朱家人居然不知道。
于是,明末出现了最奇葩的一面。
清军入关后,农民起义军纷纷走向保家卫国,抵御清军。张献忠在抗清战场上为国捐躯,李自成意外死于抗清途中。大顺军、大西军均同清军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李定国、李来亨这些英烈,一直同清军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而与农民军殊死抵抗清军相对应的是,朱家人却对清军的凶残一无所知。
朱家的巨蠢们居然一个个还幻想着投靠大清,做个偏安一隅的儿皇帝。
朱明是朱家人的家天下,朱明家难,朱家人毫无大义,没有将钱粮拿出来发给百姓,然后自己乖乖在家饿死。这也就算了。居然还想投靠清军当汉奸。
朱由崧建立了弘光汉奸政权,居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联虏平寇”,赠送给多尔衮百万银做军费,赠送汉八旗吴三桂军银10万两米10万石,感谢大清军事打击农民起义军为朱家报仇。
朱隶键在写给清军的信中,称当时正在殊死抵抗清军的农民军为贼寇,对大清入关讨伐“贼寇”一再感谢。
最终,多尔衮反手就将这些朱家巨蠢全部拿下,结束了他们“”儿皇帝“”的春秋大梦。
2010年之后,南方媒体和ngo组织下,有些地方看东北就跟欧美看中国一样。带着一些东北人自己都贬低东北,何必呢?
东北由于时代的原因,建国初期没把财富留下来进行产业升级。但80,90后的城市东北人应该都是挺幸福的,城镇化早,父母基本都是双职工,重视教育,物质生活基本不愁吃穿,高考也不难,普遍大学都考的不错。东北没有互联网企业,又不是金融中心,重工业设备比人贵,自然人才回来的少。
东北轻工业建国初期还有些保留,后来因为地理位置不便出口,再加上税率比南方中基本走的走破产的破产。吃的用的基本都是长三角和珠三角造的,叠加现在物流这么方便,财富的转移更加明显。
最大的就是人口问题,三四线东北城市人口还不如南方县城人口。没有高端产业留下人才,密集型制造业又没有那么大的人口基数,产业升级错过了最佳时期。国企逐渐衰败,10年之后的四万亿跟东北基本没啥关系,东北的城建08年左右就完成了。
政策没有倾斜情况下,只能自救呗,不求回来工作支援家乡。但有创业需求首先考虑东北,快递优先考虑东北商家,多在本地消费,在外不诋毁家乡。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