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消息称华为自研 OLED 屏幕驱动芯片已完成试产?这意味着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ye-lai-liao-6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总有人觉得菊厂不屑去抢低利润的活是大话吹牛。

菊厂近9000亿营收,净利润率6点多,毛利三十多点。区区几十亿,上百亿的营收市场,真不能支撑菊厂的帝国。

之前我就没有将菊厂光电能源作为一个支柱,因为市场不足承接cbg的损失。

但,实在没办法了。制裁下自救。芝麻也要捡起来。当然,捡芝麻这个不重要,重要是要给团队找事,团队不散,正常发工资,研发能力才能保证。核心才能幸存下来。

早在写光刻机时,我就说过菊厂的自救了。

之前,不屑/不想干的活,现在要干了。光电,能源,安防,微芯片……。

所以对于菊厂屏幕驱动ic量产我一点都不惊讶。

保存团队,一个是发工资,一个是找事干。

在这出发点下,这只是开头。之前我就预估荣耀不分家时研投达1630亿左右。绝对的秒杀国内所以IC设计公司,估计是全部加起来(投入)。

赚不赚钱无所谓,不要赔太多钱就好了,就已经达成合格线了,赚钱那就更好。

所以,要清楚菊厂的底线,就更容易猜测菊厂的行为。之前是因为要极力避免合作方猜疑,所以很多能轻易赚钱的项目都不能做。现在制裁下,就没(国外企业)这顾虑了。

这点转化,就是菊厂高调入车供应链,光电能源,云计算的升格与降级,余承东的调动。

屏幕驱动ic意味不了什么,因为这是菊厂自救大方向下产生的一个小成果。不值一提(对菊来说)

因为,菊厂的核心还是先进制程代工问题(28nm及以下)

可以预见,五年内是做不出5nmeuv。

但28~7nmDUV还是问题不大。这是保证了菊厂生存的工艺。7nm以下,是保证菊厂登顶(量顶与技术顶)。

也不必要去证明,这性能多好。

要知道,1920HzPWM调光,就目前来看,我没看到别家用上。无频闪的好处,懂的都懂。

KOL会谈无频闪屏幕的重要性?这个与驱动ic有没有关系,我不清楚,起码我觉得有。

最后,这成果,没有意味什么,不值多提


user avatar   lcqaz7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下简直是群魔乱舞……我寻思这也能喷……

实在看不过一些回答所谓“抢国内同行饭碗”的扯淡,这里我就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事先声明,我也并非专业人士,有错误欢迎指正。

长文,先发大纲,逐步更新:

1、TDDI与DDI——屏幕驱动IC的作用

2、主要市场由韩台把持,OLED领域尤其严重——屏幕驱动IC产业现状

3、“隐形冠军”的共同困境——屏幕驱动IC国产替代较为缓慢的历史原因

4、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的双重需求——华为进入OLED驱动芯片的原因、意义及可能的困难


1、TDDI与DDI——屏幕驱动IC的作用

显示器、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可穿戴……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消费电子产品越来越多,显示屏幕可谓无处不在。

但屏幕若要正确显示内容,屏幕驱动芯片是必须的。

屏幕驱动IC的作用,就是将手机SOC发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屏幕液晶转动(LCD屏幕)或者二极管发光(OLED屏幕),从而令整个屏幕显示出正确的内容。


数码圈对LCD和OLED两种常用屏幕肯定不陌生,大家应该都知道,两种屏幕的发光原理由很大不同。

所以,LCD屏幕和OLED屏幕的驱动芯片也有很大差别。

近些年随着技术的逐渐进步,LCD领域TDDI芯片已经成为主流。

简单来说就是,原先LCD屏幕的驱动芯片和触控芯片是由两块芯片分别独立控制。

而TDDI就是把触控芯片与显示芯片整合成一枚芯片,可显著降低芯片体积和占用的PCB面积。

随着全面屏逐步普及,大多数LCD屏幕手机用的都是TDDI芯片。

而OLED领域由于技术限制,并没有将触控芯片和驱动芯片整合在一起。

所以目前旗舰手机的OLED屏幕,使用的基本上都是DDI芯片。


2、主要市场由韩台把持,OLED领域尤其严重——屏幕驱动IC产业现状

这方面其实没太多可说的,残酷的市场现实摆在那里。

全球屏幕驱动芯片市场,主要由韩国三星、韩国MagnaChip、韩国Silicon Works、台湾地区NovaTek(联咏科技)等公司占据。

最严重的时候,OLED屏幕驱动IC市场75%的份额被三星一家把持,韩系企业整体市场占有率更高达95%。

近两年情况有所改观,但韩系企业在OLED市场占有率仍高达90%左右。

LCD屏幕驱动IC的情况好一些,以联咏为首的台湾地区企业占了约50%的市场,韩系厂商占据约30%的市场份额。


国内也并非不想对现状做出改变,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收购。

早在年初,中国智路资本就曾计划收购韩国MagnaChip,并与后者进行会谈。

今年3月27日,MagnaChip宣布同意被智路资本以总价约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原本预计收购将在年底完成。

随后不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公开信息显示,智路资本收购美格纳半导体股权案已获无条件批准。

然而,这笔收购案自公开后就一直面临韩国和美国的质疑和阻挠。

今年5月29日,Magnachip半导体表示,中国智路基金对该公司的收购计划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

不久后韩国产业界传来消息,MagnaChip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用显示驱动芯片(DDI)”技术被指定为韩国的国家核心技术

6月中旬,美国海外投资审议委员会(CFIUS)发布临时命令,智路资本对MagnaChip的收购被搁置。


除了收购之外,国内也并非没有立足自主研发的企业,目前市场进展较快的应该是中颖电子。

就我个人了解,中颖电子是MCU起家,近两年开始尝试拓展锂电池IC和OLED屏幕驱动IC业务。

前阵子我看过研报,一季度中颖电子OLED业务暴涨,锂电池IC进展顺畅,确实是可喜可贺。

但研报同时也指出,在OLED屏幕驱动IC领域,中颖电子目前只是进入了后装(维修)市场。

实事求是的说,真正进入前装市场并大规模出货,恐怕还需要一定时间。

当然,产业升级肯定需要过程,从后装市场逐渐进入前装也是很多后发企业逐步升级常走的道路。

而且我最近没在继续关注,不排除二季度中颖电子或者其他企业已经有所突破。


3、“隐形冠军”的共同困境——屏幕驱动IC国产替代较为缓慢的历史原因

实事求是的说,屏幕驱动IC技术含量不算低,但也没有太高。

至少,相比旗舰级SOC设计、CPU等逻辑芯片设计、先进制程代工等顶尖技术而言,屏幕驱动IC技术含量和门槛无疑低不少。

甚至在中国资本意图收购MagnaChip时,产业界一度也是看好的。

韩国将OLED屏幕驱动IC列为国家核心技术,主要还是美国为打压中国产业升级施加的压力。

我个人认为,考虑到国内企业的技术突破,收购最终被放行也不是不可能。


既然技术门槛并不太高,为何国产替代长期停滞不前?

我认为原因在于,屏幕驱动IC需要针对不同显示面板进行定制,相关投入不少,但整个行业市场并不大,利润也不太高。

作为全球最大的显示面板企业,京东方一年采购屏幕驱动IC的花费有几十亿。

这个数字听起来不低,但相比京东方动辄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产线投入,无疑是小巫见大巫。

国家在对战略行业进行补贴和扶持时,肯定会优先考虑显示面板行业这类吞金巨兽,早期可能照顾不到屏幕驱动IC这类“小行业”


而且,作为显示面板行业的上游,屏幕驱动IC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来自下游的周期性。

残酷的市场竞争以及无情的市场周期,使得行业内不少企业盈利微薄。

比如MagnaChip长期以来一直是行业第二的龙头企业,却时常陷入亏损,甚至一度频临波产。

看似高大上,实则不那么赚钱,这也是MagnaChip同意收购的重要原因。


我在专栏文章中曾经说过,成本问题导致国内资本不曾进入某些领域,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产业规模太小,价值太低,耗费精力进入得不偿失。

这方面,以圆珠笔芯为典型代表。
传统圆珠笔因为成本等多方面原因,在主流市场被中性笔取代,导致圆珠笔芯市场规模太小。
有能力进入这行业的资本看不上这点蝇头小利,瞧得上这点利润的小企业没能力进入。
这事到了精日的嘴里,成了“国内工业极端落后,连圆珠笔芯都要进口”
这个梗被精日反复强调(毕竟随着日本的衰退与国产的进步,很多过去的证据不能用了)以至于被网友调侃“先有单反后有天,圆珠笔芯总在前”。
直到这事惊动了总理,下令研制并取得成功,才算是给闹剧画上句号。

另一种情况,则是投入成本太大,相当长时间内无法盈利。

这方面以半导体产业为典型代表,半导体因为技术更新换代太快、被低端产品完全无法立足等种种原因,后发追赶极端困难。
以闪存为例,长江存储现在就能量产32层NAND Flash,但是要经历漫长的产能爬坡,短期内成本根本下不来,32层的NAND Flash又要在不久后面临彻底淘汰,所以从经济上讲,量产根本无利可图。

没有盈利预期,相关资本就不会投入;
而没有资本投入,技术差距就会越拉越大,未来更不可能产生盈利预期。
这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就是市场经济下半导体产业先发优势大,后发追赶难得重要原因!
这同样也是半导体产业国家补贴、扶持势在必行的重要原因!
所以说有时候,看似公平的自由市场,才是扼杀竞争的最大推手。

对于屏幕驱动IC而言,个人认为两方面原因都有。

三星电子常年对外供应屏幕驱动IC,说不赚钱显然不可能。

甚至就连惨淡经营的MagnaChip,毛利率也经常保持在20%以上。

只是市场空间确实不太大,技术门槛说高不高说低不低,进入市场所需的投入也不少。

考虑到投入产出不对等,国内资本自然少有进入这个行业。

比如汇顶科技一度就传言要进入屏幕驱动IC领域,但最终汇顶选择了市场空间更大、技术上也更有把握的指纹识别芯片。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不少行业都有发生,许多“隐形冠军”企业也正是如此:

行业市场空间太小,仅能容纳一两家公司赚钱,其他企业自然没有动力进入。


4、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的双重需求——华为进入OLED驱动芯片的原因、意义及可能的困难

如果说此前屏幕驱动IC利润空间有限,技术门槛不低,资本没有动力投入,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

美国一轮又一轮的制裁,使得华为必须用尽一切手段保障供应链。

前阵子华为发布的MatePad Pro 12.6,原本应该是MatePad Pro 2,已经向三星定制了高刷屏和驱动IC。

但就是因为供应受到限制,申请Licence没有立刻下来,新平板也不能一直拖下去,被迫采用了备用方案。

而且,美国制裁严重干扰了供应链,对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近半年来,OLED屏幕驱动芯片价格暴涨,二季度更是在一季度上涨后又涨了约20%。

所以,无论是出于自主可控保障供应,还是出于国产替代产业升级,国内企业进入OLED驱动芯片都是势在必行。

华为海思本就有很强的芯片研发能力,投入OLED驱动芯片不仅能解决供应问题,还能让海思多一条盈利途径。

事实上,去年就已经有华为海思已经进入OLED屏幕驱动IC的传闻。


目前的消息,华为自研的OLED屏幕驱动IC完成试产,真正量产可能要到年底或者明年了。

如果真能如期完成,意义虽然没有麒麟芯片或者自主先进制程那么大,但个人认为也是值得小沸腾一下的。

毕竟怎么说也是韩国“国家核心技术”,多少也是要尊重一下,哈哈哈。

而且以华为的现状,自研的芯片几乎必然是用在旗舰手机上,这对华为和京东方都是利好。

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量产消息,心态还是要放平,等真正量产时再欢呼也来得及。


而且,华为要自研OLED驱动芯片,必然也会面临困难。

最重要也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芯片代工问题。

就我个人了解,屏幕驱动芯片虽然有用60nm、45nm制程,但较为先进的产品已经在用28nm制程。

这对于国内半导体产业链来说,仍然是不小的挑战。

我个人猜测,华为既然进入这个领域,应该是找到了一些解决方式。

若真如此,意义可能比设计本身还要大。

关于“全国产化”与“自主可控”的异同,以前回答曾经分析过:

具体情况,还是要走一步看一步。


user avatar   qqqq-32-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国内有庞大的面板产业,但是命脉还是在ic端。

做面板这么久了,我真想不通,头部ic用来用去就是nova,synaptic,hiamx,focal,radium。

二级的,ilitek,fiti,

上面一个大陆的都没有。 很奇怪的是,上面都是在台湾! synaptic是美国的,虽然商业上属于韦尔,研发也是在台湾。 所以上述品牌全都在台湾!

现在国内屏幕ic还是要看chipone, 中颖,万盛还是呵呵。

我之前说过汇顶。 其实汇顶有技术实力也有钱去做tddi的,可惜汇顶选择了更容易入手的指纹触控。起初外置指纹模组打败了国外对手,赚了很多钱,汇顶股价300多,但是门槛低,国内思立微与汇顶打价格战,利润一降再降。

再后来的关键点,指纹芯片被集成到屏幕下方,而这个屏主要是oled屏,国产无论质量还是产能都比不上三星,导致2500元以上机器基本被三星的oled屏占有。 供应链在外国佬手里呢,这个时候就知道华为的好处了。 三星实力很强,直接出总成,显示,触摸,屏下指纹全部做了,汇顶直接吃瘪。所以汇顶在屏下指纹时代无法获得有效市占率,三星吃独食,无论你汇顶多便宜,不用你的 !

所以汇顶股价,呵呵,跌是不像个芯片股。

如果当时汇顶选择做tddi,那么汇顶很可能成为芯片前3股,想想这几年tddi有多缺货就知道了。

不过汇顶得股东之一是mtk,联发科,属于台湾芯片产业 联字系列的。当时选择不做tddi,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因素。。。。


回到华为做amoled,如果顺利量产,国产里面最有利的就是boe,其次看华星,维信诺。希望hw能对外售卖屏幕ic。

希望2年内,屏幕ic这块,国产合理击败nova,相当于拔掉台湾半导体产业的一颗比较锋利的狗牙。

祝华为amoled ic顺利量产!


user avatar   andyfa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意味不了太多,驱动芯片,高压工艺;目前主流还是90到40,28目前量还不是很大;

这个行业已经竞争内卷的很厉害了,做EHV工艺在普通逻辑工艺上要加高压器件,看应用,有20,25,32,40等很多种类;但最终单片wafer价格便宜的一塌糊涂,这行业被台湾厂商把持的很厉害,因为一直感觉就是UMC在亏自己养同门的做这个的几个公司;反正就是做这个几乎赚不到什么钱。

另外我不知道华为这个时候放这个消息是出于什么目的,是他自己主动放消息,还是内部保密没做好。他被美国发令限制,国内几个合作伙伴都是冒着被断供的风险在和他合作,偷偷帮他流片;然后他自己蹦出来说我做出来了,他自己又没工厂,这是要坑死合作伙伴的节奏么?大家都只是一半以上的设备是美帝的!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意味着什么不要紧,只要嗨军不传播京东方靠华为扶持壮大的谣言就行!

—————————-

嗨军:你在黑华为!

我:我黑了华为什么?

嗨军:你把吹华为的牛给揭穿了!

我:mmb……

—————————-

大家看图

花系kol的洗脑文,咋一看还以为是华为扶持了京东方才有了京东方的今天。网上花吹之所以吹“华为扶持京东方”,其实就是这些kol不断用这样营销文洗脑的结果。


那么让我们来看事实:

京东方确实连续亏损14年,但是京东方的崛起最大的功劳和华为八竿子打不着,在这亏损的14年中,给京东方补贴续命的一直是国家。

而到2018年华为开始给mate20用上京东方屏幕时,京东方早就盈利多年,快速崛起。在2017年利润暴增300%。

2018年华为在旗舰手机上用了京东方屏幕后,京东方当年的利润反而暴跌77%,如果华为对京东方作用那么大,又怎么会亏。


2014-2019 年,京东方的营业收入金额分别为:

2014 368.2亿

2015 486.2亿

2016 689.0亿

2017 938.0亿

2018 971.1亿

2019 1161.0亿

可见京东方本身在稳步增长,华为的加入并没有引起异常蹿升,京东方的成长主要靠国家和自己,华为的贡献十分有限,更远远谈不上扶持。


可见华为对京东方的拉动被花吹远远夸大了。更加不可能像大熊说的靠华为扶持崛起。

大熊这些花系kol经常发一些夸大事实的对华为有利的宣传,把和华为合作的企业的成就归结为华为的“扶持”,这次更是把国家的付出以及京东方自身努力的成就归结到华为头上,实在是很恶心!


京东方每年营业额900多亿,出货4亿多片,2019年上半年550亿收入,华为全年手机也不过2亿部,2018年华为为mate20采购京东方的屏幕才几百万片,一片多贵才能达到京东方没有华为就活不下去的地步?


而且下单京东方屏的不止华为还有苹果,OPPO,小米(小米笔记本在华为mate20之前就率先用上京东方屏幕)等,且华为的屏幕供应商比较多,除了三星,LG,据说还有夏普,JDI,天马等,所以说合作还差不多,说扶持,养活的,

就好比花吹的老爸去超市里买了几瓶茅台,花吹就跟同学鼓吹说“我爸包养了超市”一样。

还有粉说华为单子大,按花吹的逻辑推理下去,华为可能还扶持了“保时捷设计”、莱卡、索尼、LG.……


散布这些谣言的人无非就是想拔高某厂罢了,但拔高某厂的同时又矮化其他企业,将别人努力获得的成功当成某厂的功劳。这是对其他企业科研人员的轻蔑和不尊重。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发表本文的原因,请极端花粉理性崇拜。


PS:好几个花粉理屈词穷,嘴巴定罪:“看了看你的主页,我就什么都懂了”

我想说:欢迎!我说的哪个不是事实?欢迎大家多去我主页看我的文章,多了解真相!


更多嗨军的谣言揭露:

谣言1:华为交税是腾讯的4倍?

谣言2:华为腾讯的冲突是因为腾讯要把用户指纹上传?

谣言3:鸿蒙os捐给国家了?是国家战略了?

谣言4:华为好心不收国内友商专利费?

谣言5:高端电视都用华为芯片?

谣言6:oppo老板是美国人,oppo是美国企业?

谣言7:小米阿里等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所以不是中国公司?是为了逃中国的税?

谣言8:华为5G是中国第一次在技术领域领先西方?不要让无知侮辱老一辈科技人员的成果

谣言9:疫情苹果没有给中国捐款?





嗨军造谣实在太多了……






user avatar   you-li-lie-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觉现在评论还为时过早……

目前我只知道华为做了这么一件事,但这件事做的好不好还不知道……(虽然我是相信华为的实力的,但华为推出的第一代产品翻车率还是挺高的……)

不如等一等,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等芯片的性能曝光了(这玩意性能我也看不懂,曝光了也只能等大佬解读……)或者等后续看厂家采购量,到那时,我觉得才能有初步的评价。


user avatar   yi-suo-yan-yu-55-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目前,不吹不黑为好。

真的量产使用了,可以支持一波。


user avatar   qiu-yu-chen-xi-m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不要因为人家是‘见习’,‘学徒’就认定对方只看盗版。

实际上在一本书六十万字以前(大概这个区间吧,没有仔细计算过),所有正版读者也都只是学徒,人家顶多只是没有打赏而已。


二、不是所有读者都是‘追读’。

网文里面除了狂热粉丝,不是你每更新一章就要看一章的。

绝大多数人找书看,都是等这本书三十万自上架以后,亦或者百万字养肥之后。

读者之间的阅读进度是不相等的!


三、不是所有读者都有‘留言’的习惯。

网文中沉默的才是绝大多数,包括你的正版书友群,评论区,本章说,都只是一小部分读者。

这些东西你不能不在意,但也不能完全当成圣旨。

他顶多就是个抽样调查,不是全面普查,代表不了所有读者的想法。


四、一本书永远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胃口。

我们有一句老话讲的好,不遭人‘骂’是庸才,世界名著都不是所有人都喜欢。

一本书发表的那一刻,就已经确定了是一个双向选择。

频道对上了,自然会有人看。

频道对不上,你就算是曹雪芹转世,雨果附身,莎士比亚投胎,也一样没有用。


五、许多读者在看到毒点时都会有一些矛盾的情感。

不是这个读者骂了你,他就不看了,没准他第二天早上起来一想,还是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啥,自然会再点开看。

绝大多数时候读者在评论区里面说‘劝退’,都只是一种情绪的发泄。

只有当负面情绪积累到了自己所能接受的阈值时,读者才会彻底弃书,而这种弃书是无声无息的。


六、盗版读者有转换成正版读者的可能性,正版读者也有转换成盗版读者的可能性。

早期网文因为需要‘盛大通行证’的转化,虽然开创了线上付费,但付费过程确实是一件麻烦事。

但现在的移动支付系统只需要扫一个二维码,不具备任何行动上的难度。

很多盗版读者不是因为他兜里真的没钱,揭不开锅,而是因为他已经养成了看盗版的习惯。

任何一部作品,说不定就跟哪个盗版读者看对眼,他就会转入正版的怀抱。

每一个盗版读者都是潜力股,同时正版读者也都很清楚盗版渠道,(因为太好找了)。

所以作者真正该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写好你自己的故事。

让盗版读者多来看你的书,让正版读者不会放弃你的书。


七,不要忽视读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不要忽视口口相传的宣传效果。

网文付费再怎么贵,一个人兜里面十几二十块钱总是能拿的出来的,别觉得这是蚊子腿,嫌小。

网文的订阅成绩本身就是一个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过程。

盗版读者和正版读者都是‘人类’,不要小看盗版读者的宣传效应。

很可能一个看嗨的盗版读者跑龙空发个帖子就能给你带来一堆正版读者,这都是很常见的现象。


八、网文里被人骂不代表书写的就不好。

网文的成绩只看追读,新增,只要这个东西有保障,就说明骂的越欢,看的越多。

网文圈里面有个梗,龙空骂的越惨,一本书成绩越好。

真正判断毒点的是新增断崖式下跌,周期性下跌,这才说明你书里面有个毒点一直在劝退读者。

真香定律适用于所有人,一边骂着真毒,一边津津有味的追着,完全是正常现象,人类的共性。

你这地方不合理,那个地方处理的不好,人设不讨喜,乱七八糟的建议有很多。

但没准他自己吐完槽过个七秒钟就忘掉了,这并不夸张,有些读者真的就是只有‘鱼的记忆’。

许多时候只是因为读者在某个桥段中阅读状态中断了,心里不爽,就是想找个地方吐槽一句。

虽然这种中断不是好事,但只要不是连续的,密集的中断,那就没有问题。

哪怕是在看西游水浒的时候我也一样吐槽,这猴子怎么这么笨,这宋江怎么这么阴险。

但该看还是会看,完全不打紧,这并不影响读者对西游和水浒的总体评价依旧是一本好书。


综上所述,作者亦或者运营官,书评版主,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选择性无视’。

造谣和断章取义,亦或者实在骂的太难听了给个删帖。

上升到人身攻击了,给个举报+禁言套餐。


遇到差评的时候冷静处理,学会调整自己心态,哪怕是阿Q精神都可以。

不要激化矛盾,不要刺激读者,不要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里影响码字,不要浪费时间去纠缠。

如果你浪费时间去跟读者骂战,不管他是正版还是盗版,都会影响到其他读者观感。

如果你遇到负面评论采用一刀切的粗暴手段,会发现堵不如疏。

他在书评区里面骂不到你,但有的是地方能造谣你,诋毁你,甚至更大范围影响潜在读者印象。

你可以删帖+禁言套餐,但不要滥用,尚未出鞘的剑才更具威慑力。

给自己设置一个标准,什么样评论友好交流,化解情绪,什么样的评论进行冷处理,什么样的评论删帖但不回复,什么样的评论直接禁言套餐大刑伺候。

想象一下自己就是没得感情的工具人,将评论按性质进行分类,根据定好的标准进行处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12月16日鸿蒙2.0beta活动? 
  如何看待华为nova8 Pro 首发王者荣耀超高帧率版本?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如何看待印度信实工业宣布开发出100%本土技术的5G设备,未来将向其他运营商出口? 
  为什么说251是和声(Harmony)系统的终止式? 
  华为几百项专利是什么,为什么没觉得华为手机和别的有很大的不同? 
  如何看待 4 月 27 号华为手机鸿蒙系统的推送升级? 
  消息称华为有望推出国产自研浏览器内核,将弥补国内技术空白,对此你有何期待? 
  2019年双十一华为系列手机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吗? 
  华为 Linux 内核贡献者被质疑刷 KPI,真实情况是怎样的?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如何看待华为 P50 系列的两大黑科技计算光学和原色引擎?它们对影像能力有什么加持? 

前一个讨论
风口还是泡沫?如何看待鲍师傅估值达100亿?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英特尔考虑300亿美元收购格芯(GlobalFoundries)的传闻?对芯片代工业有何影响?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