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我上美团:
“炸鸡,Woc,这个爽,再来个可乐,今天舒服了啊!”
“螺狮粉,这家味道更带劲儿,就点这个!”
“这家好贵啊,吃不起,点家便宜的吧,薅羊毛。”
“奶茶!奶茶!奶茶!我一个人要喝两杯!”
有了社交圈的我上美团:
“嗯?炸鸡可乐,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让别人看见我天天吃这种垃圾食品多不好。”
“螺狮粉,不想了,别人对我有看法怎么办?”
“天天吃这么便宜的店,真没面子。”
“不能喝奶茶了,前几天刚在朋友圈立flag,不能自己打自己脸。”
最后点了个健康餐,并在美团社交圈打了个卡。
一个人对于吃的,如果特别有分享欲,那么他会主动分享出来。
如果把他每天吃了啥常态化地进行分享,有时会引起不必要的消耗和麻烦。
人们还是需要一些私密的空间,有朋友圈就够了,外卖圈似乎有些画蛇添足。
既然是创业,那咱们可得按照生意的思路来。
有戏么?
有戏,这是目前短视频领域为数不多的明确方向——生活短剧。
但是每个创业者都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凭啥是我?
内容创作领域能成的创业者有这么几种类型:
1天生英才的
这种人一下生就主动了吃某个创业方向的饭,稍微做一做就能爆发。
有人天生幽默,张嘴有梗,声音有特色,或者脸长得好看也成。
不过人群里这种比例太少,可遇不可求。
2战绩辉煌的
行业老手,打工时间很长,简历上项目案例1~2页纸都写不下的那种。
内容领域玩到后面也是工业化的军备竞赛,有些人是大厂一路打怪升级,天赋可能稍差,但是拉拢资源、做生意、攒资源能力突出。
科班出身创业,胜率一般比较高。
3市场敏感的
内容行业的特点就是变化快。
我老说追风口不好,只要是因为很多人反应速度太慢,等他们去追的时候基本只有接盘一种可能。
但是市场上确实有风口追得好的人。发现早期市场机会,迅速入局,等到差不多的时间迅速套现出手。
回头还能靠讲课开班收割一拨二茬。
这种玩法到了至高境界,是自己就能造出风口。
说了这么多,每个内容创业者都要好歹想一想自己准备靠什么成功。
想了不一定就成,不想肯定不成,稀里糊涂的赚钱,最后会凭借实力亏回来。
更重要的是进行尝试,看看自己想的到底是不是对的。
比如给自己3个月时间,拍30个视频,看看数据上支不支持自己吃这碗饭。
去年有个大三学生问我全职自媒体,说看了一些大V成长历史颇为感动。按照学习成长方法坚持了半年多。
我问他数据咋样。
每周3篇,阅读数平均没到100。
看了几篇作品,我及时地制止了他,没啥天赋、知识储备不足,多流量不敏感。
大三学生时间有限,还是准备考研更重要一些。
如果是业余爱好,那无所谓了;如果是创业,记得给自己一个止损线。
祝愿这位朋友早日能找到“为啥是我能成功”这一问题的答案。
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