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知友围绕料理包大谈特谈,感觉偏题了。作为消费者,其实只有一个诉求:将是否食用料理包的选择权交还给出钱点菜的消费者,而不是遮遮掩掩地把持在商家手里。
商家用料理包,只要合法合规,我完全没意见,但请让我看到你们用的料理包信息。我需要知道上面的配料,生产日期,厂家等信息,这是作为消费者的基本权利——至少要知道自己,父母和孩子吃进肚子里的东西是什么吧?
但当下,商家给我们看的是什么?一份菜品成品的图片而已。上面不仅没有标出菜品的来源是料理包,更别提上面这些信息。这说严重点,就是欺骗消费者,因为你卖的东西和你宣称要卖的东西的信息完全不符。而我们当下正在把这些我们完全看不到任何信息的食品,往我们自己,父母和孩子的嘴里塞。
这实际上伤害的是真正老老实实,不用料理包做菜的商家。他们给消费者展示的同样是成品图片,只不过人家是自己做出来的。退一步,这种差异性,也许不涉及健康问题,甚至可能口感和品质上也没有那么大的差异,但关键问题始终在于态度是否诚实:商家实际卖的是否就是宣称要卖的?消费者实际买的是否就是消费者看到想买的?
料理包如何合法合规,是食品安全的问题;商家能否在菜品介绍里给出真实信息,是消费者权益问题。后者的诉求只有一个:让消费者真正搞清楚吃进自己,父母和孩子肚子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料理包说不得,因为这个行业利于资本入资,可复制性强,早就属于是资本围猎的中心行业了。
你要是批评各路营养师全来了。
卫不卫生去看看场地就知道了,比较好的都是带塑料包加热,这种情况下塑料会不会更容易到你的身体里呢?
你想想看料理包那个真空带汤料的包装,密封必然是不是特别的严的。要抑菌只有高盐分或者添加剂可走。
而素菜里该有的维生素基本上要新鲜的才有的。这个东西健康才奇怪了。
有的人嫌弃路边摊脏,事实是路边摊通常属于卫生严查范围,有问题很快就可以处理,料理包在哪?居民楼,商场里打游击,你去找得到人吗?
料理包加工区域有多脏,建议去看看。
至于说有些中高档餐店里用的预制菜,都是带汤的炖菜,那种炖菜含盐量很高,而且这个属于定制产品,也可能是厂家自己开的店。具体又不一样的,现实世界是很复杂的。
那种好点的料理包炖菜我吃过,口味很糯,很腥,不是那种新鲜鱼肉的腥味,是那种泡菜在罐里发酵的不好的腥味。那个肯定多少是有点问题的。
如果实在是非吃料理包不可,我也是建议买炖菜类型的料理包,只要你吃的来,起码口感烂了点,但是口味味型还是对的。含盐量高也好下饭。
但是我想了一下,炖菜在不小的范围内都属于民工菜,一大勺肉多的要死,也才十来块。你还不如弄那个吃。
至于说有些话术喜欢拿大资本和小作坊比忍耐力。那我只能说像美,阿,白,腾这样的大企业都没有耐性,居然还有指望这些有耐性的。
只能说麻了。
果然被控评了,哎。
至于塑料是否会污染人类
有些人非要觉得加热后的塑料没一点危害,那也没办法。毕竟收了钱的。
又黑料理包,有完没完了!都2021年了,还在这妖魔化料理包?
我本人作为营养师,家里屯了很多料理包,我想说大众对料理包的误解太大了,我在知乎上为料理包正名的内容也写过很多,被无数人骂我收黑钱洗地,还被非食品领域大V挂过我,得罪不知道多少人,我还就不怕了,哪里骂声多说明哪里需要科普!
很多人以为料理包没营养、不安全,其实都是误解。料理包本质和速冻食品以及罐头食品没什么两样。(对,速冻食品和罐头食品也是被误解为没营养不安全的两个东西)
实际上——
速冻可以较好的保留营养成分包括蔬菜中的维生素,而常温料理包的工艺其实也就是罐头工艺,就是加热和密封而已,和你自己烹饪差不多。
冷冻、高温灭菌、密封等食品技术让料理包不需要加防腐剂也能保质半年甚至长达18个月。不存在什么添加剂高或者不新鲜不安全之类的
你怀疑厂家违规生产或者原料不好则是另一个问题,所有食品和餐馆都有这个风险,也不止料理包有啊,相比之下,料理包至少比很多小餐馆让人放心多了,而且现在有很多品牌料理包可以选择,信不过人家餐馆用3元一包的你大可以自己去买30元一包的(不是说3元一包的不行)
料理包的主要缺点在于不够健康,通常油和盐过高而且缺乏蔬菜,可这也是大部分餐馆菜的通病啊
现在餐厅使用料理包的时候一般是重新搭配绿色蔬菜的,我也非常建议自己家里购买料理包自行搭配蔬菜,那么这个缺点也可以消除
评论和各种回答这不就来了,各种对我的凭空污蔑和人身攻击
料理包真是说不得,一说料理包就说我收钱了,资本的力量巴拉巴拉
一看这位的签名我都笑了,我骂我自己??
说料理包塑料袋不健康,我在家里吃料理包也是带塑料袋加热的,食品级PP就是这么用的,你点别的外卖也是用塑料盒装,你别吃了
说要抑菌只能使用高添加剂的,纯属用想象力在这黑,一个高温灭菌都没整明白属于是初中知识没学好
来这是我从别的回答搬的料理包配料表,看看,有你说的高添加剂吗?有防腐剂吗?
素菜里的维生素基本都要新鲜的才有,你怕不知道肉里也有维生素吧,而且我说了料理包的缺点就是缺乏蔬菜,商家和你自己都可以加啊。安全和健康根本两码事,不要混为一谈。
说料理包生产厂家不卫生的,评论很多人说看了曝光视频,什么食材掉地上了用手拿之类的,那事我记得可清楚,那是2018年媒体曝光的安徽杠岗香料理包厂家的视频,那个视频有许多夸大不实的引导,真实情况我当时就辟谣了,请看这篇回答
还有说冷冻久了就不新鲜不安全的,我就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夏天买猪肉你是愿意买露天摊位的,还是愿意买冰箱里拿出来的,事实上冷冻肉保质期一年以上轻轻松松,详情可以看这篇
还有人说你科普都不带数据算什么科普啊,我都无语了,就这么简单的基础理论还有人听不明白,不懂可以自己查去啊,合着你们黑料理包的时候用数据说话了?人家非食品专业的瞎BB一句料理包有害你们就信了,我食品专业的好说歹说我就是不专业,就是收黑钱洗地,就得给你们上数据。我欠你们的啊?话都说到这份上,有能力懂的都懂了,没能力懂的,既没科学素养也没做人素质的,爱咋咋地吧
料理包的危害主要就是不新鲜,冷冻和防腐剂可以抑制细菌,但不能完全抑制食物本身的一些物理和化学变化,因此冷冻一个月的料理包是绝对不能和新鲜食材相提并论的。
食物满分100分的话,不新鲜直接可以扣50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专门吃不新鲜的呢?为什么料理包如此大行其道呢?其实是两个原因:
一,超时加班愈演愈烈,白领普遍没时间自己做菜,只能点外卖,外卖店更不可能有时间做新鲜的,只能用料理包;
二,房租暴涨,越来越多的饭店租不起一个能储存足够的新鲜食材的大厨房,相对来说料理包不那么占地方。
所以这其实就是一种劣化的创新,类似于土豆引进爱尔兰人以后,爱尔兰工人的工资就从吃得起面包的水平下降到了只够吃土豆的水平;也有点类似于《雪国列车》里的能量块。
可见科技未必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怎么办呢?大家思考一下吧。
即使料理包由正规厂家生产,吃起来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也不意味外卖商家使用料理包的行为是正当的。因为使用料理包代替现做现卖的行为,本质是商业欺诈。消费者有知情权,用料理包当做正常菜卖给消费者就是欺诈。因为消费者不知情,还是按正常制作餐品的价格付钱。使用料理包当做正常制作的饭菜卖,如同把高仿当做正品卖欺骗消费者一样恶心。
这就是,字面意思理解就行吧。
所以,你是不理解属性,还是不理解堆区开辟,还是不理解拷贝构造,还是不理解浅拷贝?
我给题主一个思路,去学习下浅拷贝的含义,估计应该问题就解决了。
既然是创业,那咱们可得按照生意的思路来。
有戏么?
有戏,这是目前短视频领域为数不多的明确方向——生活短剧。
但是每个创业者都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凭啥是我?
内容创作领域能成的创业者有这么几种类型:
1天生英才的
这种人一下生就主动了吃某个创业方向的饭,稍微做一做就能爆发。
有人天生幽默,张嘴有梗,声音有特色,或者脸长得好看也成。
不过人群里这种比例太少,可遇不可求。
2战绩辉煌的
行业老手,打工时间很长,简历上项目案例1~2页纸都写不下的那种。
内容领域玩到后面也是工业化的军备竞赛,有些人是大厂一路打怪升级,天赋可能稍差,但是拉拢资源、做生意、攒资源能力突出。
科班出身创业,胜率一般比较高。
3市场敏感的
内容行业的特点就是变化快。
我老说追风口不好,只要是因为很多人反应速度太慢,等他们去追的时候基本只有接盘一种可能。
但是市场上确实有风口追得好的人。发现早期市场机会,迅速入局,等到差不多的时间迅速套现出手。
回头还能靠讲课开班收割一拨二茬。
这种玩法到了至高境界,是自己就能造出风口。
说了这么多,每个内容创业者都要好歹想一想自己准备靠什么成功。
想了不一定就成,不想肯定不成,稀里糊涂的赚钱,最后会凭借实力亏回来。
更重要的是进行尝试,看看自己想的到底是不是对的。
比如给自己3个月时间,拍30个视频,看看数据上支不支持自己吃这碗饭。
去年有个大三学生问我全职自媒体,说看了一些大V成长历史颇为感动。按照学习成长方法坚持了半年多。
我问他数据咋样。
每周3篇,阅读数平均没到100。
看了几篇作品,我及时地制止了他,没啥天赋、知识储备不足,多流量不敏感。
大三学生时间有限,还是准备考研更重要一些。
如果是业余爱好,那无所谓了;如果是创业,记得给自己一个止损线。
祝愿这位朋友早日能找到“为啥是我能成功”这一问题的答案。
以上,供参考
因为有这么一群送外卖的女人。
不想看图的国男们,可以看看文字,看看中国新时代女性是如何理直气壮“送外卖”的,省得以后被骗接盘。
今天我碰到了一件令我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和朋友(女)去中超买食物(当时我们都戴着口罩,),碰(未和她打招呼,她没认出来)到的那位来自西安的同学(跟波兰人谈恋爱,未婚先孕,正在备孕),她在中超里和老板娘夸夸其谈,说自己的波兰男朋友不关心他,说她怀孕如何痛苦。
这都无所谓,但是当她说"当我波兰男朋友这么冷漠对我,我都极其包容,因为我想着文化差异嘛,要是我谈了个国男,我的分分钟两耳光扇过去!”我很震惊,这凭什么,为什么穷得吊儿郎当的波兰人就可以无限被包容,中国男人就必须对她无限好,否则就是两耳光,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的侮辱。
后来出了超市,实在忍不住了,就问了问我的朋友,她居然也认同那个姑娘的,她说"这不是双标,不是区别对待,这是文化差异,她男朋友是波兰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这样,所以那样对她,情有可原。但是中国男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对女生百般呵护,要无微不至的照顾,所以一旦对女孩子冷漠了就应该被责罚。”
虽然她们这么说,但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这是一种双标,是一种侮辱。后来我见再讨论下去会很尴尬,就岔开话题了。这难道不是一种侮辱吗?凭什么对中国男人要求就必须这样那样,对波兰男友就可以无限包容?
作者PS:渣男送盘,老实人接盘,所以国男不能太老实。
记得今年夏天在去南京的高铁上,
有一个中国人带着两个日本人坐在我后面,看起来是日企的中国员工带着日本领导出行。
他们三个(尤其是日本人)说话声音有点大,让我不自觉地就听到他们的谈话。
两个日本人会讲一些中文,口音很重,时不时遇到不会讲的词就会换成英语和中国人交流。
我记得很清楚有这么一个对话
“那个,窗外的,就是中国的乡村吗?”
————当时正好经过一片田野
“是的,这就是普通的农村。”
一片惊叹声,“看起来太好了,比日本xxxxxx(夹杂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中文,听不懂),简直和这个火车一样优秀。”
那一刻我突然感到,时代的风向变了,
中国不再是弱国了。
我理解的「食不言」=「咀嚼的时候不要说话」
难道不是吗?一不雅观二怕噎着,就这么简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