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安史之乱中为什么叛军能够以一隅之地肆虐天下七年之久?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安史太能打,而是唐军幺蛾子多。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无论是封长清、高仙芝还是哥舒翰,几乎所有的沙场宿将的共识都是据守潼关,待安史叛军兵锋顿挫后再进行攻击必可获全胜。

然后,这三个人两个被砍,一个被强令出战,然后被俘。

后来,安史叛军内部生变,唐军内部的勤王力量也逐渐聚集。对于此时的唐朝来说,有两条路可走:第一,经略河东,攻击安史叛军河北老巢;第二,夺回长安,之后再攻击河北。

在这两条路里,第一条路是斩草除根的一条,但耗时太长。而且,当时的李亨急于用夺回长安来证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于是安史叛军撤出了长安,回到了老巢继续发育,最后成为晚唐藩镇尾大不掉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战争中,决定双方胜败的不只是实力本身,同样还有指挥官的能力。好比说在辽沈战役中,东野和国军的实力是固定的,但是打不打锦州,对战争的结果却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打锦州,几十万大军被关门打狗。而不打锦州,几十万国军南逃,淮海战役打起来就要困难很多,甚至全国可能要晚解放几年。在这个角度上说,假如说当时没有打锦州而确实让全国晚解放几年,也不能证明国军的真实战力有多强。


user avatar   li-xiu-yu-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他,纯粹是玄宗肃宗作的。

如果唐玄宗听一听身边从他干儿子到他大舅子这一众亲信的建议,稍稍防备约束一下安禄山,安禄山根本没有能力举起反旗。

要是唐玄宗稍稍约束一下杨国忠的弄权,那么安禄山不会孤注一掷在唐玄宗活着的时候造反,而是等着唐玄宗死后搞事。然而安禄山身体状态实在不佳,在757年就双目失明,而唐玄宗活到了762年。用不着别的,稍晚一年,老天爷都能帮李唐收了安禄山。

安禄山叛乱一开始势如破竹,席卷河北,直驱洛阳。然而唐玄宗先杀封常青高仙芝,后逼哥舒翰冒进出战送人头,直接把潼关乃至长安拱手让给叛军。要知道,在哥舒翰固守潼关的时候,河北诸郡已经反正重归唐朝,郭子仪李光弼从河东抄了安史叛军老家,安史叛军顿兵潼关坚城进无可进,再加上安禄山自己也进入了生命的末期,唐玄宗再耗几个月,大概也能把安史叛军耗死。可惜他偏不,就是让哥舒翰出战,结果败掉了潼关,败掉了长安,也败掉了自己的帝位。

到了肃宗接任的时候也没好到哪里去。邺城之战时安史叛军内部危机重重,穷途末路,唐军拥有碾压式的优势。结果十路大军不设元帅节制,酿成大败,直接成就了史思明,把原本应该为期三年的“安禄山之乱”变成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总之,唐玄宗父子在那几年的操作,与宋徽宗宋钦宗两父子有的一拼,只是唐朝在天宝年间的局面比宣和年间好得太多,才让唐王朝没有被击垮。把一个本该严重性不超过七国之乱,几个月就能解决的疥癣之疾,养成长达八年,并且留下不可恢复后遗症的心腹大患,真的让人窝火。


user avatar   bruno-figh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么说吧,当时的朝廷中有识之士平叛思路大概是和汉朝平定七国之乱差不多(两者区别一个乱自东南,一个乱自东北),堵住潼关和睢阳,这样保住关中和江南,然后派人深入叛军后方,叛军虽然人多战力强,但毕竟在中原不得人心,后路被断日久必乱,等他们回救河北时就容易击败。如果这个思路能贯彻始终的话,叛军应该坚持不了太长时间,估计最多两三年就能平定。但是唐军这边的统帅先是唐玄宗逼哥舒翰出击送掉了20万,后来又有邺城之战又送掉20万,加上战事不利对河南河北地区的破坏,导致事实上到后面已既无精兵,又无粮饷,已经无力彻底平叛消灭叛军,只能接受河北三镇的和平解决方案,承认河北三镇的事实割据。


user avatar   david-18-29-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时虽然说是全国有十个节度使,但实际上真正实力在第一档的,就是四个

幽州(范阳),压制契丹和奚,实力五星

朔方,压制突厥和回纥,实力四星,

河西和陇右,压制吐蕃,以及隔断吐蕃突厥的联系,这俩实力也各是四星

再往下数,就是河东三星,安西,北庭算是两星半,安西和北庭都是百战精锐,但是规模小,河东地利好,规模也大于安西北庭,但是内部没理顺,军队质量也逊色一些。平卢其实只是幽州的前哨,实力较弱,算两星。

然后就是剑南,本来也能算个两星到三星之间,但在之前杨国忠瞎搞对南诏的战争大伤元气,此时海有多少战力不好说,至于说岭南那个,勉强算1星吧。而且这两个小节度要应付整个南中国的局势,面对吐蕃和南诏等强敌,基本抽不出什么力量。

而一开始河东节度和平卢节度都是部分力量参与叛军,部分效忠朝廷。姑且算一半一半吧。

那么总的来看,就是朝廷可动用的力量就是4+4+4+2.5+2.5+1.5+1,也就是19.5, 而安史叛军是5+1.5+1,也就是7.5.

表面上看朝廷还是优势很大。

但是又有一个因素要考虑进来,那就是安禄山长期经营范阳镇,各种收罗精兵战马,实力已经超出了之前标准编制下的五星,你按照六星算都可能保守了。 因此安禄山叛军实际的大致在10左右

然后朝廷这边又因为中枢系统出了问题,各种骚操作下,炮制出了灵宝惨败,把河西和陇右的主力给葬送了。 这一下,朝廷变成了11.5,再加上河西陇右和西域都还需要保留相当的力量应付周边外敌,因此在正面战场上已经不占优势,所以后来的战事变的相当艰苦,唐王朝甚至不得不从回纥借兵来增强野战能力。之后的战况也显示了,当安史叛军分裂为史思明和安庆绪部时,唐军就可以形成局部优势保持攻势,而河北叛军一旦整合抱团,唐军就打的很艰苦,甚至被反推。

当然8年的战争中,双方都在各自的控制区内扫地为兵,大肆征召新兵,但是第一,原有的经过长期训练和实战的精锐依旧是骨干,其次河北地区早已深度胡化,尤其河北北部民众都以骑射武艺为荣,尚武之风炽烈,而且还能从背面契丹和奚等民族征召。而唐帝国所能征召的军事素质较好的地区也并不多,因此也没多少优势。


user avatar   er-zhu-rong-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堆胡说八道的。

天宝十节度,安禄山理论上管3个,但是实际上真正控制的也就一个范阳。安时之乱一开始,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剑南、岭南8军镇齐齐刷刷站唐庭,剩下一个平卢不久也明确态度,开始与范阳作战。再加上内陆二三线部队和文官体系压倒性支持,如果不知道后面的历史,敢压安禄山能撑过三个月的恐怕没几个。玄宗刚得到安禄山起兵的消息,说什么也不信,因为掰着手指头算都知道安禄山毫无胜算。

然而实际作战中,打成那样有两个原因:

一、范阳军军令高度统一,而唐军各阵七拼八凑,看起来人多,实际谁也摆不平谁,导致战斗力直线下降。灵宝之战哥舒翰带着陇右、河西、禁军、镇守部队、前线溃逃部队组成的大杂烩,让崔乾佑抓住机会一锅报销了,也让帝国最精锐,战斗力最强悍的陇右军残废,从此平叛主力变成朔方军。后来的邺城之战,九节度一开始就吵个不停,再加上各路主帅和自己军内监军的矛盾,直接就让大军散架。

二、范阳军内人才济济,史思明、崔乾佑、安守忠等皆不在郭李之下,非常善于利用平叛唐军七拼八凑的特点重点击破。当然难打喽。

至于唐朝内部的倾轧和政治斗争,那反而不是主要原因,因为范阳军内斗更加惨烈。


user avatar   yi-zhi-jie-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还得感谢玄宗和肃宗的顶级操作,没他两叛乱不可能蹦跶这么久。


user avatar   shi-t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简称:智障)(MR)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痴呆。
病因
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儿童5%~10%。基因突变如先天性代谢异常病属于此类。
2.产前损害:包括宫内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药物、放射线、汞、铅、吸烟、饮酒、吸毒、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或孕妇患病。
3.分娩时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早产儿、低血糖、核黄疸、败血症。
4.出生后患病,包括患脑膜炎、脑炎、颅外伤、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内分泌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癫痫等。
临床表现
1.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3.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user avatar   rootkitc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俄罗斯二十几年了,也去过其他国家出差,成年后还回国工作七年,应该有足够的素材回答这个问题。

国外的中餐为了迎合外国人口味改得四不像,欧美和俄罗斯的中餐大部分都是酸甜的,纯粹的中餐少,到是也能找到,就是少。

西餐也一样,虽说长个中国胃,就算在国外80%以上吃的也是中餐,但偶然也会吃西餐,法餐、俄餐都有些不错的菜式,其他各国菜式也有不少好吃的。

回国后偶然也会吃西餐,尤其是招待国外客户时,总结来说以下几点:

比较好的西餐厅,尤其外国人比较多的西餐做的还不错。

普通西餐厅或者咖啡厅、披萨店那就算了吧,改良后的西餐真不好吃,例如星巴克的拼接焦炭(黑椒)牛排、必胜客的烤饼底披萨,绝对和国外给老外吃的改良版中餐有的一拼。

顺便说一下大家争议的牛排几成熟,这个真没关系,是,按例牛排只有1/3/5/7/9成熟,但是到了中国就顺着中国食客意思来呗,愿意吃八成还是十成熟的就做呗,矫情啥。

我们也没说国外做的不地道的酸甜菜或者美国四不像的李鸿章杂烩就不是中餐。

继续吐槽某些矫情的人,真矫情中国普通西餐厅做的不地道,这就是给普通老百姓尝个鲜的地方,物美价廉,您自己不愿意吃的话去米其林、黑珍珠级别的西餐厅吃去呗,大部分都很地道,纠结老百姓尝鲜的普通西餐厅有意思吗?

为了秀下您吃过正经西餐的优越感,那您跟我比呗,咱报个吃过的外国菜菜名,也别只纠结于西餐,别拿普通没出过国的同胞开涮,否则只能显得您肤浅。


user avatar   chao-dian-ci-pao-55-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user avatar   wu-zhao-tian-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担心诸葛没这么多粮,其实并不难解决。

首先蜀汉账面人口虽然只有百万左右,但实际上诸葛亮主政时期四处搞基建,每隔两三年出兵数万北伐,动不动就是从山区开凿道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至于织造蜀锦、开矿、炼铁等在当时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想象一百万人口能够支持这样的劳役强度。

别的不说光是越过数百里山路向陇西、渭南运送五万人以上军事物资,包括生产、运输、设施维护等等大宗项目所需动员的人力,保守估计也得是二三十万人脱离生产,尤其是第五次北伐,都在人家家门口屯上田了。

诸葛亮南征北伐的这区区十年,南征一次,北伐五次,还要大力开展生产建设,要动员这么大规模脱产人口,绝不是一个区区百万人口的小国所能承受。

所以我认为应该还有很庞大的“隐性人口”也被纳入了组织体系:

首先自然是各本地士族豪右控制的人口,表面上不属于国家管辖,但徭役赋税分摊到这些大家族大地主后,国家势必能从中获取一些利益;

其次是南中诸夷,诸葛亮南征取得胜利后,大量人力物力被蜀汉利用,甚至借此编组了一些军队。

再次陇西羌、氐等族,在蜀汉夺取阴平、武都之后与这些部落建立了更稳定的联系,也能获取相当可观的人力补充。

此外,蜀汉原有统治区内,本就有一些蛮族部落存在,后出师表中提到的一些少数民族军队损耗,可以作为佐证。

因此,蜀汉的实际控制人口可能是户籍人口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只要不作死把大量新增人口拉去集中在一处,完全有可能就近解决粮食供给。同时把这些人打散纳入原有的屯田体系中来,以军法治之,还愁你们敢不自己种地?怎么,我大汉将士的刀不利乎?


如果真如题设一般天降百万大学生,估计丞相要笑死:大不了停上三五年不去北伐了,先把这些凭空多出来的人力组织去屯田,把汉中填得满满的。。

什么,你们都是高材生,所以不去?不好意思,大汉帝国不养闲人,一年内不能自力更生的,全部绳之以法。既然给你好好的土地,你不肯耕作。那我大西南有得是山区、矿藏、盐井等着你来开发,那些栈道、山间小路可是经常要派人维护的,实在不行,交给南蛮好好“教育一下”,说不定你们还能织蜀锦去创收。。

啥?你说你知道未来?——丞相表示,能打出去才有未来,老夫现在需要的是兵、是农民、是工匠,能提供生产力和战斗力才是大汉帝国的栋梁之材。

至于你们所谓的管理、文化,不好意思,老夫自己就是管理大师、文化宗匠。老夫麾下僚属,哪一个不是百里挑一的管理人才?还用你们这些顶多管过几个学生干部的所谓学生会主席教?

你们说的那些“先进理论”老夫更不感兴趣,也没那火星时间攀几千年科技树!老夫就问一点,你能给我把连弩改进成那个所谓的机枪不?就算你们说的蒸汽铁牛造出来了,又怎么开出祁山、走向长安?你说能?那好,赶紧去冶铁、炼钢、铺铁轨!

你们不是说老夫寿止五十四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啊!

还不快干活?等兴复了汉室,再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也不迟。。。




  

相关话题

  「租庸调法」和「两税法」是否造成了唐朝户数的大量减少? 
  如何评价张巡? 
  李渊在做太上皇的时候为什么比李隆基境遇更加的好? 
  李渊在做太上皇的时候为什么比李隆基境遇更加的好? 
  为什么人们普遍更能接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忘年恋,却无法接受明宪宗和万贵妃的忘年恋? 
  安禄山集团能否这样破局? 
  哥舒翰潼关之败为何如此蹊跷? 
  为什么高句丽人李正己家族三代可以割据山东地区长达60年成为唐朝当时最强大的藩镇? 
  唐玄宗是否亲手毁了大唐? 
  如果唐朝没有发生安史之乱,又打赢了怛罗斯之战,今天的中亚地区会是什么结果? 

前一个讨论
武汉华师一附中新入职教师有多位北大复旦博士,为什么很多高学历人才选择中小学?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大文豪不能把写作奥秘传授给儿女,而网上写作导师却能把写作奥秘传授给无数文学爱好者?





© 2024-06-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