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苏联有早恋这一说法吗? 第1页

  

user avatar   TigerfromSiber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拿当时的俄罗斯来说,1925年版《俄罗斯苏维埃婚姻、家庭与监护法典》第3款规定:男18,女16即可结婚。后来又改成男18女18。

而其他的一些加盟共和国如乌克兰、摩尔多瓦、亚美尼亚等,则延续了男18女16的规定。

但某些情况下,苏联的婚姻登记处也可以网开一面,允许提前结婚。所谓的提前,最多提前2年。所以俄罗斯男16女16,乌克兰等则男16女14。想一想,16岁是读初中的年龄,按苏联的情况已经可以结婚了。

电影《你可不曾梦见》(《Вам не снилось》)堪称苏联80年代最好的电影之一,有2600万苏联人观看。电影讲得就是两个10年级学生的爱情故事。据我们当时的放映员兼俄语老师柳德米拉讲,电影的结局要比原著小说好:原著里,小男孩为了和小女孩走到一起,从楼上掉了下来摔死了,而电影是个happy ending。家长之所以给他们制造障碍,年龄并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是:小男孩的妈跟小女孩的爸年轻时有过一腿。总之,关于早恋,苏联人跟如今的中国人的态度是不相同的。


再扯点课外知识:哪些情况下苏联人可以提前结婚呢?

完成生命的大和谐;和谐后怀孕;怀孕后生产。越往后,允许提前结婚的可能性越大,办理速度越快(依旧是柳德米拉同志说,如今的俄罗斯登记结婚要花一个月,但是如果怀孕了,一个星期就能出证,可见苏联遗风今犹在)。为了房子,今有中国人假离婚,古有苏联人假结婚。结了婚就能申请免费住房了么。

为了成功地假结婚,苏联少女要模仿怀孕(肥胖者硬件优势明显),骗医院给自己开证明。更有甚者,去借婴儿,毕竟当时科技落后,想验DNA是不可能的。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

医生:她是你闺女吗?
男:是啊
医生:是?
男:是。我小时候就长这样。
医生:这就不是你闺女。
男:你说她不是?
医生:不是。
男:我说她也不是。这他妈根本就不是!生了孩子,她非要说这孩子是我的,我说她不像我,她说她就像我,没办法,我就跟她来登记结婚了。
女:哦什么呀?咱闺女明明像他!他就是孩子的亲生父亲!
医生:……这样,这孩子到底是谁的,你们回家去争,我先把证给你们签了。
男女:好嘞。

不过,早婚在苏联确实是比较少见的。看某些数据,苏联人结婚的平均年龄越来越晚,平均是24岁的样子,男性比女性大2岁。


user avatar   john-brown-0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锅苏联不背,儒家不背,新中国也不背。

在中国大陆,“早恋”也只针对城镇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18岁以下的青年备考学生。

在21世纪前,“早恋”并不针对大部分中国18岁以下青少年。因为比起城镇里要准备高考的人,大多数农村和乡镇的同年龄段青年很多会早早去打工,其中相当一部分在成年前就已经结婚了,他们的家长根本不用担心他们的子女因为“早恋”耽误高考。

知乎用户大都是参加过高考的,加入进入21世纪以来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普及,使绝大多数知乎用户误以为高考是一件他们绝大多数同龄人都会经历的事儿。

然而事实上,对于90后,“高考”成为大多数同龄人的人生必经经历恰恰是从他们这一代才开始的,“早恋”这一概念也一样。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应该都知道在过去几十年有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的禁欲风极为强烈,“性感”被视为禁忌,以至于哪怕那个时期结束了,余波之下,严打的时候跳个舞都还可能进监狱甚至有枪毙的风险。

至于为什么,很久以前我就听说过“革命禁欲主义”、“军事禁欲主义”这些词汇,搞得我一直以为禁欲主义是革命精神的需求,“性感风骚”是“资本主义的靡靡之音”。

结果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嘛!实际上,从世界范围来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闹革命,和是否“禁欲”从来没有半毛钱关系。恰恰相反,在绝大多数地方,左翼的作风比右翼开放。

所谓“共产主义者主张禁欲”、“革命者要杜绝男欢女爱这些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在红旗下谈性欲就是罪”,没有的事。

苏联根本不存在“性是肮脏的,妨碍纯洁的,不高尚的,堕落的资本主义作风”这类狗屁倒灶的思想,更没有污名化早恋,事实上除了某大国以外没有任何红色国家这么认为过。这个锅,共产主义绝对不背。

——事实是,但凡你不要自己骗自己,就会很快发现,所谓的“革命禁欲主义”,不过是“存天理灭人欲”的改头换面而已。性教育缺失、早恋污名化,不过是对儒家传统极端禁欲的妥协。传统的力量之强大,超乎你的想象,即使到了2021年,撕掉所谓“自由”的外衣,骨子里依然是厚重的保守。

在儒家文化的视角,早恋的核心从来就不是“早”,而是“恋”。中国社会一直存在早婚的传统,即使建国后,在法律管不到的地方,十几岁结婚也是常见现象,学校里只是不允许结婚,但也不会说你一毕业就结婚是伤风败俗。但“自由的男女关系”,历来都是严禁,也就是近年才开始放松。

它的真正目的不是反对“年轻人恋爱”,而是摧毁人之所以作为人的人性。只有摧残了人性,人才会更听话地作为工具而存在。


user avatar   2-66-33-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早恋这个提法好像是中国特色。国内语境里基本上大学以前都算家长严防死守的早恋。跟岁数没啥关系,若17岁上大学,就可以谈对象不是早恋,如18岁还在上高三,你谈对象就是早恋。

这个概念苏联人自然是没有的。因为很多苏联人感情生涯开始很早,普遍一上大学就结婚了,今天中国大学本科结婚的也有但不普遍,苏联时代苏联大学本科结婚是常见现象。推及整个苏联社会,你想那年代大学生这种知识分子都结婚那么早,一般早早参加工作的普通工农老百姓只更早不会晚。

我们熟悉的叶利钦和地图头,叶利钦1951年考入乌拉尔工学院,1952年结婚,年方21。他老婆1933年的,结婚那年19岁。而且在和叶利钦结婚前和加加林有过一段故事。


戈尔巴乔夫也是1931年生人,1953年和他夫人结婚时候只有22岁,也是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期间。

还有我们熟悉的久加诺夫。他中学毕业后留校当了一年中学教师,后来和自己一个学生结了婚。

最后转下b站的一个苏联音乐视频,希望大家顺手点进去,用几分钟,感受一下青春的美好


user avatar   jungleford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甚至有详细指导你早恋的手册。比如1985年苏联翻译捷克斯洛伐克的《少女百科全书》——

至于说我国,那多半并非来自红色意识形态,而是来自传统的儒家意识形态。


user avatar   zhuan-zhi-ge-chong-bu-fu-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 苏联对这方面很开明

柳德米拉帕夫柳琴科,二战中击杀敌军最多的女狙击手,也是著名外交家,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

她16岁非婚生子,成为单亲妈妈

后进入工厂成为光荣的工人,在工作之余参加夜校学习文化知识,英语和射击知识并且做到文武两开花(别被俄罗斯15年那个电影《塞瓦斯托波尔之战》骗了,电影里她父亲为红军军官,母亲是英语教师,全程洁身自好,这是因为俄罗斯没有苏联那么开放了,俄罗斯社会对穷苦人更无法提供如此畅通的上升途径,开了倒车,所以美化了她的经历)

凭本事考入国立基辅大学历史系学习,成绩如何不清楚,因为她没毕业战争就爆发了

1941卫国战争爆发,她主动加入苏联红军,接受速成军事训练后编入黑海舰队滨海战斗集群,战斗中击毙了309名纳粹士兵,获荣誉武器一件。后来在战斗中遭德军伏击,吃了一轮炮火覆盖负伤被救出。斯大林得知后亲自下令要求黑海舰队出动舰艇将其接出已经陷入包围的塞瓦斯托波尔,送往莫斯科救治。

伤愈归队后晋升为近卫军少校以战争英雄身份出访美国,凭借其传奇经历和流利英语演讲打动美国舆论,成功打破了美国社会对苏联传统的不接触的“鸵鸟”原则,被罗斯福夫人邀请至白宫并受罗斯福接见(如果没有舆论转变,美国总统接见一名苏联近卫军军官约等于政治自杀),成为第一名被美国官方(而且直接就是总统)正式接见的苏联军人(这段之前写错了,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接见过苏联外长李维诺夫 但是李维诺夫无红军军阶)

战后送回了红海军当教员,官至少将军衔(这在苏联女性中是空前绝后连人类第一位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在苏联时期都只到上校,95年才被俄联邦晋升至少将,这是因为苏联军队规定非指挥技术军衔最大是上校)。死后葬入新圣女公墓,(这是赫鲁晓夫,)

她一路上,非婚生子的单亲妈妈身份,在成为光荣的工人,进入顶级大学学习,参加苏联红军,加入全联盟布尔什维克党(后来的苏联共产党),获得苏联最高荣誉“苏联英雄”称号,并代表苏联出使美国的过程中,没有给她带来任何阻碍

并且苏联官方甚至没有隐瞒过她的这段经历,即使是在残酷的战争期间,苏联宣传机关都没认为这会对她的形象造成污点

可以想象苏联的社会风气根本没有我们曾经的这么保守

非婚生子都不是事,更何况一个早恋了?

再给一个例子,改革开放后我国重新审视对苏政策,秘密引进了一批苏联电影并召集艺术界有关人士进行小规模放映。我国艺术界人士对《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致评价是:“此电影拍摄手法和剧本对比苏联以前的电影都已达到了无可比拟的,也是我国暂时无法企及的新高度,就是色情片段太多,结论是推荐删减色情片段后大规模公映”

没错,苏联主旋律电影也含有大量色情片段,并且这些片段并没有被审查机关认为对主旋律电影造成破坏


user avatar   shi-ke-3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为革命阵营的苏联没有,同为儒家文化圈的日韩也没有。

唯独只有中国有这一概念,同时这一概念的起源也不赖日后的80年代开始的全民高考,因为这一概念的诞生要早于80年代

唐利的《我的北大回忆》中就说,1965年的北大是革命圣地。在迎新时,女生被这样教育不要早恋:

“女同学可要注意了,高年级同学正在眼光向下,年轻老师也在伺机而动。”

你不能把一个多重因素造成的一个畸形怪物去归因到某一个因素头上。

早恋这个概念问题上

1.存天理灭人欲的儒文化。

2.中国家长的控制欲。

3.高考一看定终身带来的功利主义。

4.上世纪官方宣传的晚婚晚育。

早恋这一概念是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而全世界也只有中国集齐了七龙珠召唤了早恋这一神龙。


user avatar   liang-yan-pi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烘焙,刚开始,偶尔做做蛋糕,面包。我的建议准备如下就好,其他东西可以根据喜好慢慢添制。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相关话题

  能否用一句简洁的话来形容斯大林时代(1936—1953)? 
  苏德战争中有哪些令人震撼的照片? 
  如何客观公正评价苏联的民族政策? 
  为什么俄国没有在苏俄内战中解体? 
  苏军在中国东北的暴行是什么情况? 
  中国普遍反对早恋的理由是什么? 
  斯大林时期有房子分配吗? 
  如何看待游戏《钢铁雄心 4》 新 dlc 绝不后退最新日记里对苏联国策树的修改? 
  中国球迷有哪些可以提升士气的经典且通俗的助威歌曲? 
  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中对苏俄政权的描写是否存在夸张的成分? 

前一个讨论
有什么品牌/型号的净水器值得推荐?
下一个讨论
你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知乎了?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