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溥仪去世以后,1967年台湾的爱新觉罗家族成员给溥仪上了庙号和谥号,庙号曰:宪宗,谥号曰: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
合起来就是宪宗襄皇帝。
按谥法,行善可记曰宪 ,在约纯思曰宪 ,圣能法天曰宪, 圣善周达曰宪 ,创制垂法曰宪,刑政 四方曰宪 ,文武可法曰宪 ,聪明法天曰宪, 表正万邦曰宪 ,懿行可纪曰宪,仪范 永昭曰宪, 表正万邦曰宪,博闻多能曰宪 ,赏善罚恶曰宪。
辟地有德曰襄, 甲胄有劳曰襄 ,因事有功曰襄 ,执心克刚曰襄 ,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
这就明显美化了溥仪。
北京的爱新觉罗家族后人在2004年的时候,也给末帝溥仪 上了庙号和谥号,他们上的庙号是:恭宗 ,谥号:愍皇帝。
按谥法,知过能改曰恭,逊顺事上曰恭,卑以自牧曰恭,使民折伤 曰愍 ,在国连忧曰愍, 佐国逢难曰愍, 危身奉上曰愍,在国遭忧曰愍, 在国逢曰愍 ,祸乱方作曰愍 ,使民悲伤曰愍。
再比如说辽天祚帝败亡的时候,耶律大石和奚王加礅保引唐肃宗灵武故事,拥立了耶律淳,结果这个耶律淳没多久病死了,百官上了谥号曰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燕西香山永安陵。
像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终,忠于他的臣子秘密为其发丧,其中,驸马都尉梅殷(朱元璋次女宁国公主的丈夫)听从了黄彦清的建议,追谥朱允炆为孝愍皇帝,庙号神宗。
崇祯皇帝在,清军入关后,以礼改葬于明十三陵中的思陵,庙号怀宗(后取消),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追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隆武帝改庙号为威宗。
像隋炀帝死后,除了李渊给的谥号炀以外,留守东都的越王杨侗继位后,给杨广上谥号“明”,庙号世祖,也就是世祖明皇帝。巧合的是,王世充篡位建郑,杀害杨侗后,给他的谥号和李渊给杨侑的一样,都是“恭”,也就是隋恭帝。
夏王窦建德听说王世充篡位后,与他关系断绝,给杨广上谥号“闵”,也就是隋闵帝。
金末帝完颜承麟,庙号金昭宗,谥号“定文匡武闵怀皇帝”,但这个庙号谥号史书无出处,应该是非官方的。2003年他被完颜后人迁坟到完颜村,不知该庙号谥号是否由完颜后人所取。
图片侵删
魏平帝。
乍一看估计很多朋友会有点儿头晕,翻遍史书都找不到这个称号啊……哪怕后世史官或大才子读史书时私自给个谥号,也很少见会对以“魏”为国号的君主给予这么少字儿的谥号。
而且没有庙号,就一个孤零零的谥号,还几乎不见于记载,难不成根本没人对其怀念?
不,不,这个私谥问题,自1991年被发现以来,争论始终在进行。
话说在1991年秋天,河南省偃师县城关乡杏元村东,一座当地砖厂正在轰轰烈烈地挖土做砖坯。
当挖了几小时后,机器碰到硬物,无法前进;工人停下来,发现土坑中出现一方密密麻麻刻有文字的青石板。疑心是什么碑刻,工人小心将之移出土坑,并叫停工作——从以前开始,偃师一带时常挖出文物,工人都习以为常了,一见这情况立即上报╮(╯▽╰)╭
考古工作者很快到了现场,发现被机器破坏的是一座墓葬,盗扰严重,有价值的就剩那块儿“石刻”——墓志了。
运回博物馆经过仔细清理后,墓志主人被确认为北魏孝明帝年间的射声校尉兼镇远将军染华。古汉语中“染”姓一般是“冉”姓通假,唐宋后逐渐以“冉”行世;再往下看,出现了如下字样:
高祖闵,赵武帝初,封西华王,侍中、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黄钺大将军、录尚书事、武信王。赵祚既微,遂升帝位,号曰魏天王。群臣依皇图,奏改族, 因即氏焉。崩,谥曰平帝。
根据史书记载推断上下文,可知赵武帝乃五胡十六国早期政权后赵的二代君主石虎,范围锁定之后,这位“染闵”毫无疑问是石虎养子石瞻之子、“武悼天王”石闵(冉闵)。
墓志中“群臣依皇图,奏改族, 因即氏焉”也因此与史书所载“石闵复父祖姓氏”对得上号,而石闵也的确是后赵王朝的掘墓人——所谓“赵祚既微,遂升帝位,号曰魏天王”。
只是这“谥曰平帝”……居然能大喇喇写出来,虽然古人在墓志上刻什么都是自个儿的自由,但擅自给自家祖先上皇帝谥号,染华老兄又身为北魏四品京官和平城世族家主,未免有点儿被举报的风险╮(╯▽╰)╭
那么有可能是这样:冉魏政权在北魏时还算有点儿“名气”,即罗新教授在其专著《北朝墓志丛札·三、染华墓志与冉闵史料》中的看法,“魏平帝”应是冉魏行将被慕容儁灭亡时,邺城官员给石闵上的谥号(石闵被斩首于龙城,至首都邺城失守,冉魏政权尚有三个月国祚)。
并且,罗新教授指出,由于较为权威的史料《晋书》不载冉魏太子智继位,且失载了墓志中染华曾祖父叡的记载,能够得出在慕容儁灭冉魏到北方大抵平稳的一段时期内,史料脱载情况非常严重,后世对冉智受封前燕的海宾县侯(或海冥县侯)后的冉家记载混乱不堪;到了唐宋时期,石闵到底姓什么干脆成了史家争论的公案,有冉姓、染姓、梁姓、石姓诸说,甚至有大怂国史学家论述石瞻(冉良)与石闵无关的异说……╮(╯▽╰)╭
直到这方墓志出土,才了结了争吵近千年的史家公案——或者说,一小部分。
鉴于古人很喜欢给自个儿攀龙附凤(往脸上贴金),从墓志中那句“其先帝喾之苗裔,周文王之少子冉季之后”就能看出一二;至于染华到底是不是石闵之后,值得商榷。
不过,墓志中记载的冉叡(染叡)虽不见于《晋书》,但相关记载和史书互补,可看作《晋书》成书时由于史料缺失,这段儿传承没为正史记录,却为私家所记载……由此推测染华是石闵之后的真实性相当可信,染华墓志也成为高可信度的重要史料。
目前史学界倾向于认定染华老兄为石闵之后,且在北魏时仍有名气(获得承认),“魏平帝”的称号也可稍微用用,毕竟染华老兄在墓志里称呼祖先去世都是“崩”,更僭越了……
另外还有个小插曲儿:慕容儁除了给石闵上“武悼天王”的谥号外,也用了一种颇为隐晦的方式“厚待”了冉叡等人——“海冥县侯”。
如果根据前燕的记录,此处封侯作“海冥”颇有说头,即“晦冥”这一昏暗无光状态,结合海昏侯之号可解作“晦昏”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太阳无光,不能东山再起”,所谓“你的光辉时代过去了,别再想着夺帝位”,可见慕容儁对冉家防得紧……灭冉魏后两年还找茬害死了冉智。
剩余的人,以冉叡为首,老老实实在“海冥县侯、散骑常侍”干了下去,前燕亡于前秦又跑去长安,淝水之战后逃亡平城依附拓跋部,最后成了北魏“从龙之臣”得以世袭一些散官,并很可能逐渐鲜卑化,最后散布在了隋唐大地上。
只剩这个谥号,在千年之后了结几桩公案。
冷知识周厉王的谥号在西周金文里写作剌,金文中的剌字除了作为谥号时释为“厉”,但其他时候都释为“烈”。以下是内容都是河南大学陈方圆的硕士生论文《周厉王谥号新考》,大家可以一起看看她为什么认为周厉王本应当谥号为烈。说实话我是被说服了,按此论文的推论,周剌王/周烈王的谥号在西周灭亡后不久即被东周人用厉字代替,用私谥代替了周宣王为其父所定的官方谥号。
“以往的看法认为周厉王姬胡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已有金文资料中并没有记载周厉王如何暴虐,而多是对其战功的描述,且西周青铜铭文中的(所谓“周厉王”的)"厉"字多被写成"剌","剌"通常被释为"烈",金文中的"周剌王"可以释为"周烈王",那么,周厉王姬胡的谥号就值得重新考证,并给予周厉王姬胡以公允的历史评价。”
“早在周厉王继位之前,西周王朝的统治就已经出现了危机。据《史记·周本纪》载: “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其后夷王继位,王室微弱的状况进一步加剧。《礼记·郊特牲》记: “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由夷王以下。”王朝衰微将导致四夷作乱。周王室从共王开始就面临着这种困境,到了周厉王继位之时并无好转的迹象,因此这位新君主便“亡康昼夜,经雍先王”,以期改变周朝衰落的状况。
周朝以宗法分封制立国,被分封的诸侯以小宗的身份夹辅大宗周天子。受封诸侯拥有封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绝对权力,仅需要履行定期朝见天子、向周王纳贡、战时出兵等义务。西周后期,王畿地区的土地日益缩减,王室分封却没有停止。被分封的小宗与嫡脉大宗之间的血缘亲情关系越来越疏远,强大的诸侯便越来越不把周天子放
在眼里。周厉王时期,贵族之间在土地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争执不断。“琱生三器”铭文就详细记载了天子与宗族之间的土地矛盾。
《五年琱生簋》: “隹( 惟) 五年正月己丑,琱生又( 有) 事, ( 召) 来合事。余献 ( 妇) 氏 ( 以)壶,告曰: ‘ ( 以) 君氏令曰: 余老止,公仆( 附)( 庸) 土田多 ( 扰) ,弋( 式) 白( 伯) 氏从 ( 许) ,公宕( 当) 其参( 三) ,女( 汝) 则宕( 当) 其贰; 公宕( 当) 其贰,女( 汝) 则宕( 当) 其一。’余( 惠) 于君氏大章,报 ( 妇) 氏帛束、璜。 ( 召) 白( 伯) 虎曰:‘余既讯, 我考我母令,余弗敢 ( 乱) ,余或至我考我母令。’琱生则堇( 觐) 圭。”
《六年琱生簋》: “隹( 惟) 六年四月甲子,王才( 在) 旁。 ( 召) 白( 伯) 虎告曰: ‘余告庆! ’曰: ‘公( 厥) 稟贝用狱 ,为白( 伯) 又( 有)厎
又( 有) 成,亦我考幽白( 伯) 、幽姜令( 命) 。余告庆! 余 ( 以)讯有司,余典勿敢封。今余既讯,又( 有) 司,曰:“ 命。”’今余既一名典,献白( 伯) 氏,则报璧。琱生对扬朕宗君其休,用乍( 作) 朕剌( 烈) 祖 ( 召)公尝簋其万年子子孙孙宝,用( 享) 于宗。”
两篇铭文记载召氏宗族琱生一支因扩张土地而受到侦讯,宗族长召伯虎奉命审理此案。琱生贿赂与君氏接触较多的召氏,从而得到君氏袒护。因琱生强势,不愿作出让步,召伯虎便听从母亲君氏的意见,徇私偏袒琱生,因而琱生强占的大部分土地得到认可。
宗族大家在政治上崛起,自由扩张土田,原来为维护周王室而制定的宗法制度转而成为各族谋取私利的工具。召伯虎顺遂母亲意愿,帮助琱生赢得诉讼显示出召氏宗族具有操控政治的能力,表明王权已经衰落。琱生连做四器大胆将自己向宗族长献礼、断狱的全过程记录下来,更显示了宗族观念的强固。林沄认为: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 “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其四章曰: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周德不类”的史实,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召穆公所提倡的“周德”早已不同于周初的精神。召穆公所宣扬的宗族观念非但没有挽救西周王权,反而促进了宗族势力的发展,为后来的“国人暴动”“共和行政”“辅立宣王”等一系列强宗政治控制下的内部动乱埋下伏笔。
周王室管辖地的缩小不仅加深了其与诸侯国的矛盾,而且减少了王室收入。昭王东征和穆王西征都消耗了大量财力,共王、孝王和懿王在王位继承问题上又引起了王室内乱,四方夷狄看到王室动荡,便纷纷叛离周朝,对王室发动战争。而周人与西部猃狁、北方翟人、南淮夷、东夷的战事也成为周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与猃狁的战争一直延续到东周初年。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一书中写道: “( 猃狁) 侵暴中国,亦以厉宣之间为最甚矣。”《竹书纪年》云: “( 懿王) 七年西戎侵镐,十三年翟人侵岐,十五年,王自宗周迁于槐里……二十一年,虢公帅师北伐犬戎,败逋。”犬戎屡次进犯西周,而周懿王却无力击退其进攻而被迫迁都,这使得王室威严扫地。《史记·楚世家》云: “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周夷王时期,南方的楚国更是无视周天子,自立为王,与西周对峙。《竹书纪年》又云:“( 厉王) 三年,淮夷侵洛,王命虢公长父征之,不克。”厉王时期王权的衰退,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使得军费缺乏,御敌战争失败。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筹措军费,周厉王便起用荣夷公推行以专利经济政策为中心的改革。《史记·周本纪》载: “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所谓“专利”即是将本来王公公用的山泽之利收归周王一人享有。除此之外,周厉王还废除土地制度方面的籍田礼,实行剥夺贵族的新政策,并加强对臣妾百工、宅田刑罚的管理。为了削弱强宗大族,周厉王推行“弭谤”政策压制封国内各阶层的不满。这一系列强制措施加强了王权,充盈了国库,为平定四夷叛乱打下了基础。
《㝬钟》: “王肇遹省文武堇( 觐) 疆土。南或( 国) 孽( 子) 敢 ( 陷) 处我土。王( 敦) 伐其至,扑伐厥都, 孽( 子) 乃遣间来逆卲王,南尸( 夷) 东尸( 夷) 具( 俱) 见,廿又六邦。”
唐兰对此钟进行考证,认 为 铭 文 中“王”和
“昭”都指周厉王,王为自称,而昭王为南夷、东夷等二十六邦对他的尊称。刘雨《金文中的王称》将“昭王”列为“时王美称”。周厉王亲自征讨边疆夷患,让周边邦国部族臣服,得到了人民的赞誉,被赋予美称,其战功品行便可想而知了。当然,对于处理国家边陲的民族关系,周厉王并不单单是靠武力解决,他的首选是拉拢各邦国以求安定。
《噩侯驭方鼎》: “王南征,伐角、僪( 遹) ,唯还自征,在坏( 坯) 。噩( 鄂) 侯驭方内( 纳) 壶于王,乃祼之,驭方( 侑) 王,王休妟( 偃) ,乃射,驭方( 合) 王射,驭方休阑,王宴,咸( 饮) 。王寴( 亲) 赐驭方玉五瑴,马四匹,矢五束……”
《噩侯簋》: “噩侯乍王姞媵簋。”
《噩侯驭方鼎》铭文展现了周厉王征伐南淮夷,回师途中与噩侯宴饮庆祝并赐噩侯鼎的情形,此时的噩国与周朝明显是友邦的关系,而为没有参战的噩侯作鼎则是为了表示周王的礼待,以此拉拢噩侯。《噩 侯 簋》铭文说明周王室与噩国有姻亲关系。周王室试图利用联姻的方式结好噩国,使噩国成为周王室在江汉流域的屏障,并利用噩国力量
控制南方、南淮夷和东夷诸国,以守住周朝的咽喉之地,保护西周南疆的安全。然而,噩国渐强,不甘居于人下,带领南淮夷和东夷走上与周朝对抗之路,并一度攻到西周腹地,危及周王室。周厉王率军抵御并作《禹鼎》记录此事。
《禹鼎》: “乌虖( 乎) 哀哉,用天降大丧于下或( 国) ,亦唯噩( 鄂) 侯驭方率南淮尸( 夷) 、东尸( 夷) ,广伐南或( 国) 、东或( 国) ,至于厉内,王乃命西六师、殷八师曰: ( 扑) 伐噩( 鄂) 侯驭方,勿遗寿幼,肆师弥怵匌匡( 恇) ,弗克伐噩( 鄂) ,肆武公乃遣禹率公戎车百乘,斯( 厮) 驭二百,徒千,曰:于匡联肃慕,叀( 惟) 西六师、殷八师伐噩( 鄂) 侯驭方,勿遗寿幼,雩禹以武公徒驭至于噩( 鄂) ,( 敦)伐噩( 鄂) ,休获厥君驭方……”
青铜铭文中很少出现西六师和殷八师同时出战的记载,而《禹鼎》铭文中周厉王动用西六师、殷八师未能击退噩侯的军队,于是又命令武公出兵御敌,最后擒噩侯,灭噩国,足以证明战争的激烈和残酷。这场“勿遗寿幼”的残酷战争使得周边的邦国部族为之一颤。《史记·楚世家》云: “及周厉王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熊渠在位
的十年间先是叛离周夷王后又臣服于周厉王,是周厉王对四夷作战,平定邦国,重拾宗周威严的有力证据。
猃狁作为西戎的一支,自西周中期开始时常东下入侵西周京畿地区,掠夺财物、人口。传世文献中记载的多是宣王时期对猃狁的讨伐,而青铜铭文中记载对猃狁的讨伐始于周厉王,周厉王时器《多友鼎》就记载了一次抵抗猃狁入侵的战事。
《多友鼎》: “唯十月,用严( 玁) 允( 狁) 放兴,广伐京师,告追于王,命武公遣乃元士,羞追于京师,武公命多友率公车,羞追于京师,癸未,戎伐荀( 郇) ,衣俘,多友西追,甲申之( 辰) ,搏于 ,多友右( 有) 折首执讯,凡以公车折首廿百又□又五人,执讯廿又三人,俘戎车百乘一十又七乘,衣( 卒) 复荀( 郇) 人俘……公车折首百又十又五人,执讯三人,唯俘车不克以,衣( 卒) 焚,唯马敺□,复夺京师之俘。多友乃献俘聝讯于公,武父乃献于王,乃曰武公曰: 女( 汝) 既静( 靖) 京师,釐( 贲) 女( 汝) ,赐女( 汝) 土田……”
《多友鼎》铭文描述了猃狁入侵西周,危及丰镐地区,周厉王命武公派遣多友率兵迎战猃狁,四战四捷,夺回被掳人民,将猃狁逐出周境,厉王因此嘉奖武公与多友这一事件的详细过程。青铜铭文中还有周厉王对东夷作战的记载。
《晋侯(魚木)编钟》: “王寴( 亲) 令晋侯 :䢦( 率)乃 ( 师) 左洀 北 洀□,伐夙( 宿) 夷。晋侯 折首百又廿,执( 讯) 廿又三夫。王至于 城,王寴( 亲)远省 ( 师) ,王至晋侯魚木师,王降自车,立( 位) 南卿( 嚮) 。寴( 亲) 令( 命) 晋侯 : 自西北遇( 隅)( 敦) 伐 城。晋侯魚木䢦 ( 率)氒( 厥) 亚旅、小子、 人先 ( 陷) 入,折百首,执( 讯) 十又一夫。王至。淖淖列列(㤠㤠) 夷出奔,王令( 命) 晋侯魚木䢦( 率) 大室、小臣、车仆从,逋逐之……”
《晋侯魚木编钟》共有铭文 355 字,首尾相连刻写在 16 件器物上,展现了晋侯魚木率兵随周厉王征伐宿夷,平定叛乱并立功受赏的场景。通过此战,周朝扭转了“四夷交侵”的时局,并一度达到“淖淖列列夷出奔”的强盛局面。《晋侯魚木编钟》铭文补充了西周史料的不足,具体记载了周厉王亲征东夷的功绩。周厉王试图通过抵御夷患、安定周边的战事来稳固西周统治。
青铜铭文中展现出来的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周朝君主,这不仅是传世文献中从未记载过的史实,而且与传世文献中那位因“专利”和“弭谤”而遗臭万年、客死他乡的独裁者周厉王的形象完全不符。作为周朝国君,周厉王在平定边塞、加强王权等方面作出了努力,其赫赫战功为之后的“宣王中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西周青铜铭文中,“厉王”是以“剌王”字样
出现的。1890 年陕西省扶风县出土的《克钟甲器》 铭文载: “王在周康剌宫。”唐兰认为“周康剌宫”即康宫中的厉王宗庙1992年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的《吴虎鼎》铭文载: “ 剌王令。”其中剌王即厉王。2003 年,陕西省眉县马家镇杨家村又出土了可以佐证西周诸王世系的《逨盘》,作器者逨在称赞其列祖列宗的同时,也历数了西周诸王,在对其先父所辅佐的周王的叙述中写道: “雩朕皇考龏叔,穆穆趩趩,龢询于政,明郪( 齐) 于德,享辟剌( 厉) 王。”通过与《史记》等文献资料比照研究之后,学界基本认可逨盘铭文中的剌王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厉王的说法。再如:
《大簋 盖》: 用乍皇考剌伯尊簋。
《 㝬簋 》: 用康惠朕皇文剌祖。
《(冬+弋) 簋》: 稽首扬文母福剌,用乍日庚宝尊簋。
《伯喜簋》: 伯喜乍朕文考剌公尊簋。
《扬簋》: 扬天子丕显,休余用乍剌考宪伯宝簋。
《史墙盘》: 于武王既伐殷,微史剌祖乃来见武王。
《师(大+玉)父鼎》: 扬天子丕 鲁休,用追孝于剌仲,用乍尊鼎。
以上青铜铭文中,“剌”音义同于“烈”,意为光明、显赫。烈字的此种用法在西周青铜铭文中最为广泛,与一些文献资料中的用法及释义是一样的,《诗·周颂·雝》: “既右烈考,亦右文母。”郑玄注:“烈,光也。”《左传·哀公二年》: “烈祖康叔。”杜预注: “烈,显也。”称先祖、先父为烈祖、烈考不仅是对先人品行的赞美,也是对其功绩的颂扬。
《秦公钟》: 剌剌卲文公、静公、宪公不坠于上。
《秦公簋》: 余虽小子,穆穆帅秉明德,剌剌桓桓,迈民是敕。
铭文中“剌剌”即“烈烈”,威武的样子。意同《诗经·商颂·长发》: “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国语·周 语 中》: “觌 武 无 烈,匿 文 不 昭。”韦 昭 注:“烈,威也。”
《晋侯 喜 父 盘》: 晋侯喜父乍朕文考剌侯宝
盘。
此铭文中的剌字用法同于前文中提到的《克
钟》《吴虎鼎》和《逨盘》铭文中的剌字,是王侯的谥号。晋侯喜父盘即晋静侯喜为其父晋厉侯所作的铜盘。
通过对青铜铭文中的“剌”字的分析可发现,青铜铭文中“剌”字只有在作为谥号时释为“厉”,其余时候皆释为“烈”。而之所以将“剌”字释为“厉”也是为了与文献记载中的西周王位世系相印证。既然如此,若单从文字方面来看,青铜铭文中的“周剌王”理应可以释为“周烈王”。那么为什么传世文献中对周王胡称“厉”不称“烈”呢? 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了解一下谥法的含义。
《左传·桓公六年》记载: “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也。”说明周人的确有为死者立谥,以避生时之名的礼俗。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总序》中写道: “周公制礼,不忍名其先君,武王受命之后,乃追谥太王、王季、文王……既不忍称其名,岂忍称其恶?”他认为西周定立谥号的本意在于“尊祖敬宗”,而不在于褒贬先君。因此笔者认为,传世文献中关于厉王的谥号有被篡改的可能。
从字形上来看,“剌”与“烈”字形相近。从其字形演化过程中( 如图) 可以看出,两字在先秦时期是相通的。而从字音上来看,“剌”“厉”“烈”则为声母相同的音近字,因此利用字音将“剌”改成“厉”流传下来是完全有可能的: 周厉王实行强制性的经济政策触动了大部分贵族的利益,他们反攻周厉王,不仅发起国人暴动,将周厉王赶到彘地( 今山西霍州境内) 。而且在掌权之后,改变了给君王定谥的初衷,将本来符合周王姬胡生平行迹,为“尊祖敬宗”而立下的谥号“烈”改为带有贬义的恶谥“厉”。共王时器《五祀卫鼎》: “卫以邦君厉告于刑伯。”说明在西周金文中是有厉字存在的。那么,若周王姬胡的谥号真如传世文献中的记载为“厉”的话,青铜铭文中为何不直接用其本字。再看“厉”字的字形演变过程( 如图) ,显然与“剌”“烈”二字毫无关系,也不符合假借字的条件。
《礼记·乐记》谓: “闻其谥,知其行也。”注曰:“谥者,行之迹也。”谥号需要综合某人的一生事迹来定立,现代学者不应该像古代学者那样受传世文献和主观思想限制,因为周厉王过激的经济政策而否定其对西周的贡献,延续其传世文献中的谥号“厉”,而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周厉王的生平,结合金文资料中周厉王的行迹来考证传世文献中的谥号。
周厉王为了改变王室衰微、四夷作乱的状况,使西周得以继续发展,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革除旧典,加强王权。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周厉王把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的经济政策是国家机构和各项措施逐渐完善之必然,不过是方法不得当而已。《国语·周语上》载: “宣王即位,不籍千亩。”注曰:“自 厉 王 之 流,籍 田 礼 废,宣 王 即 位,不 复 遵 古也。”周厉王废除“籍田”的制度也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调整和完善。这些改革措施强化了国家政权,增 加 了 王 室 财 力,使西周再次出现强盛局面。
但周厉王为加强王权采取的强制性经济政策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内部危机。《诗经·大雅·荡》云:“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此诗以文王的口吻告诫厉王: 殷商就是因为不任用旧臣而亡国的,而厉王若执意任用新人,改革典刑,则周必亡。任用擅长经济的荣夷公以及通晓军事的虢公长父,使得朝中老臣不满。改革又损害了某些阶层的利益,同时周厉王却未能找到有效办法来消除这些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致使贵族不满,国人反对。而推行的弭谤政策,据《史记·周本纪》载: “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如催化剂一般激化了国内各阶层与周王的矛盾,最终矛盾不可调和,引发国人暴动。周厉王也因此出奔彘地,最后死于彘地,因其实行“专利”等一系列强制性的经济政策,为其立谥为“厉”。
可是之后周厉王之子周宣王不仅沿袭了厉王时期的革典制度,而且在《逨盘》等宣王时器的青铜铭文中对周王姬胡称谥为“烈”,说明周宣王他一时平息了大多数受过周厉王打压的贵族的不满,使得王室与贵族的矛盾得到调和。然而,周宣王之子周幽王的荒淫无道则又激怒了国人并将怒火发泄到其先祖周厉王身上,《史记·周本纪》载:“至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后宫。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无夫而生子,惧而去之……弃女子出于褒,是为褒姒。”此记载明显属于神鬼迷信之说,但却能说明周厉王因周幽王宠爱褒姒,荒淫无道而被国人作为祸首再次批判,那么改写其谥号也更有理有据了。随着赫赫宗周的垮塌,那位“秉德遵业,有功安民”的周烈王也被埋于其下,直至东周灭国,也无人有能力或是有心为周厉王正名。
传世文献对周厉王暴政的具体记述除了上文提到的重用荣夷公和虢公推行“专利”“弭谤”等一系列改革政策以外,并未提及骄奢淫逸、滥用民力等内容。很显然是反对派在玩弄文字游戏将“剌”字改成音近的“厉”字,为其定下“杀戮无辜曰厉”的谥号。后代史学家为了警示君主,也有意无意地放大了周厉王的错误,从而创造了文献中的千古暴君“周厉王”,并使这一形象长留史册。而功绩不亚于“文、武、成、康”,为“宣王中兴”打下基础的“周烈王”却被长埋于地下。在金文材料不断增多的今天,学界理应给周厉王一个公允的评价,不能仅以传世文献论定。”
搬完这篇《周厉王谥号新考》后,我想写一点自己的想法。在我看来周厉王敛财并不是为了奢侈享受,声色犬马,而是为了他兴盛国家的梦。为了重建一个强大的周朝,他数征敌国,使诸夷臣服。他攻灭噩国时令“勿遗寿幼”也不可谓不狠辣,这甚至使当初嚣张的说“我蛮夷也”的楚王也乖巧的当回了楚子。
但这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周厉王面对利益受损的大贵族们,面对反叛自己的国人们时终究还是被逼逃至彘地,失去大部分权力,失去实现复兴周朝的机会。他的功绩被后世遗忘,他的周朝也还是最终变成了一个吉祥物乃至亡国。
我觉得在周厉王身上可以看出个人面对历史潮流时终究还是太弱小,周厉王这个期望逆大势而行的悲剧角色确实很有魅力,然而个人觉得西周后期这些只顾小宗利益不管大宗周死活的大贵族们应该早晚还是会将这个王朝拖入深渊吧。期望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能早日还历史以本来面貌。以下再搬一下周厉王的㝬簋的全文,让我们看看周厉王自己的想法吧。
㝬(hú)簋,又称胡簋(因㝬字疑难,以胡为㝬),内底有铭文十二行一百二十四字,是西周厉王为祭祀先王而自作的一篇祝词。
王曰:“有(旧)余隹(虽)小子,余亡康昼夜, 坙(经)雝(拥)先王,用配皇天。簧(横)黹(致)朕心,坠(施)于亖(四)方。肆余以(义)士献民,爯(称)盩先王宗室。”[㝬](胡)乍(作)将〈从鼎〉彝宝簋,用康惠朕皇文剌(烈)且(祖)考,其各(格)歬(前)文人,其濒才(在)帝廷陟降,(緟)貈(愙)皇帝大鲁令(命),用[素令](令)保我家、朕立(位)、[㝬](胡)身.阤阤降余多福,宪(宣)(导)宇(訏)慕(谟)远猷。[㝬](胡)其万年,将〈从鼎〉实朕多御,用贲(祈)寿,匃永令(命),畯才(在)立(位),乍疐才(在)下。隹(唯)王十又二祀。
译文:
厉王说:“我虽不才,却时刻不敢贪图安逸。我遵从先祖古训,践行皇天帝王之道,尽力成为称职的君主,施惠于四方。我启用贤达开明之士,继承先王大业。现在特意制作这件吉金宝簋,用以祭告伟大而显赫的诸位祖先,以及那些有文德的先贤。先贤们经常往来于天庭,继续恪守皇天旨意,以好好护佑姬周王室以及我的王位、身体。希望先祖给我们降赐多福,教导我们图谋伟业的智慧。我将永远虔诚祭祀,用来祈求长寿永命。希望我能够永久在位,成为人间砥柱。时在厉王十二年。”
1.赵高弑嬴胡亥之后,嬴子婴被立为新君,去皇帝号、复称秦王,后来亡国被害。梁朝的陶弘景读史有感,遂私谥曰“殇”。
2.淝水之战后苻坚败亡,当时其遗臣吕光远征西域没赶得及救援,闻讯后追升苻坚以皇帝称号、谥曰“文昭”。杀害苻坚的姚苌,则保持苻坚的天王称号、谥曰“壮烈”。
3.晋朝张祚割据凉州僭越称尊,私上凉王号给张轨、张寔、张茂、张骏、张重华,分别私谥“武”、“昭”、“成”、“文”、“桓”。后来张祚败亡,其弟张天锡又杀侄子、张重华之子张玄靓夺位,私谥张祚曰“威”。
4.金国皇帝完颜守绪败亡后,各地侨民感念故国,有的私谥曰“闵”,有的私谥曰“庄”。
5.朱由榔败亡,标志着朱明朝廷的覆灭。割据台湾的延平王郑经挂羊头卖狗肉,私谥朱由榔曰“(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
郑克塽弑兄篡位后,私上潮王号给郑森、郑经,分别私谥“武”、“文”。
6.朝鲜首阳大君李瑈篡位,贬侄李弘暐为鲁山君并杀之,明朝礼部不敢深入过问。直至李焞在位,才私谥“(恭懿温文)纯定安庄景顺敦孝”。
考虑到朝鲜国王在作为藩属时素有由天朝赐两字谥的传统(部分失位倒霉蛋除外),那么将他们自己内部的谥号视作私谥也不过分。
7.论罕见,有的官方对藩属赐谥还真的就比私谥罕见,例如明朝给日本源义满赐谥“恭献”,清朝给安南阮惠赐谥“忠纯”。
8.琉球国中山王素无谥号,只有疑似被暗杀的尚宣威是个特例,私谥“义忠”。
9.民国初年尚有清室优待,所以庆亲王爱新觉奕劻死后由其子爱新觉罗载振承袭爵位。首都革命后载振远离政治,于抗战结束后的1947年死去,身后曹汝霖等人帮忙料理后事,由于载振自清亡后未出仕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及倭寇,于是私谥曰“贞”。
朱术桂(1617年10月24日-1683年7月20日),男,汉族,字天球,号一元子,湖广省荆州府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人,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辽简王朱植八世孙,长阳王朱宪焕之子,辽王朱术雅之弟,明朝第十代辽王(?-1683年)。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生于长阳王府。隆武帝封为宁靖王,先后在方国安、郑鸿逵、郑成功军中任监军,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朱术桂前往投奔,郑克塽降清时,朱术桂与五位妃子自杀殉国,后人建有五妃庙祀之。
后朱一贵起义后,追尊朱术桂为大明懿宗秉天正道元睿良敏敦文简武思仁贞孝考皇帝。
附南明其他皇帝及明末太子谥号
朱慈烺南明年间追封为献愍太子,鲁王监国元年谥为悼皇帝,杨起隆托称朱三太子1673年建元广德,增谥朱慈烺为顺宗同天合道承明纯靖康文懿武神仁献孝悼皇帝。
朱由崧 庙号 安宗(昭宗上)、质宗(明义宗上),谥号安皇帝(明昭宗初谥)、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明昭宗谥)、续天继道庄愍敬肃昭文康武惠悼懿孝赧皇帝(明义宗鲁王朱以海谥)。
朱聿键永历帝初谥思文皇帝,后上庙号绍宗改谥号为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
朱聿鐭 郑成功和监国东武帝在南澳岛1647年上庙谥文宗贞天应道昭崇宁文宏武达仁成宣闵孝节皇帝。
朱由榔 昭宗(郑成功私上)谥号 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郑成功私谥)、清乾隆年间上出皇帝。
朱本铉 庙号为平宗,谥号为揆天显道知仁贞信德文奋武靖肃敦康元皇帝。
朱常洵追谥为贞纯肃哲圣敬仁毅为恭皇帝,陵曰熙陵。不久张元以恭字为逊帝之谥,议改为共皇帝,但最终改称贞纯肃哲圣敬仁懿孝皇帝。后来永历帝追封庙号恭宗,谥号慕天敷道贞纯肃哲修文显武圣敬仁毅孝皇帝。
朱常瀛朱由榔称帝后,追尊其为皇帝,庙号礼宗,谥号体天昌道庄毅温弘兴文宣武仁智诚孝端皇帝。
朱常清 郑成功私谥庙号敬宗,谥号忠天隆道昭义钦成靖文襄武奋仁睿孝和皇帝。
朱以海朱一贵起兵反清,建元永和,追封谥号侍天制道恭和襄定献文敬武明德肃仁成皇帝,庙号义宗。
朱宇温唐藩王朱弥鍗的弟弟朱弥钳之子,玄孙朱聿键称帝后,先追尊他为敬皇帝,然因与弘治帝最尾谥字“敬”同,旋改谥为协天安道敬正恭圣熙文渊武戴仁恪孝惠皇帝,庙号哲宗。
朱宙栐 朱宇温之子。朱聿键称帝后,追谥他为笃天成道钦昭献穆理文定武居仁体孝顺皇帝,庙号纯宗。
朱硕熿 朱宙栐之子。孙子朱聿键称帝后,追谥他为象天统道庄敏睿质长文信武齐仁显孝端皇帝,庙号定宗。
朱器墭 朱硕熿之长子。朱聿键称帝,追尊他谥号为礼天格道慎德崇静顺文平武济仁怀孝宣皇帝,庙号裕宗。
朱术桂朱一贵起义后,追尊朱术桂为大明懿宗秉天正道元睿良敏敦文简武思仁贞孝考皇帝。
杨起隆部下朱一贵以朱以海后裔起誓,谥朱慈焕(或朱慈炯)为辟天成道恭宪懿平护文卫武兴仁真孝靖皇帝,庙号元宗,其起事者实乃杨起隆也。
朱光富 朱明月称帝后,追尊朱光富为哀宗感天复道刚启毅功哲文坚武比仁运孝愍皇帝。
说个冷门点的,南明最无存在感的皇帝——明文宗(绍武帝)朱聿鐭。
这个人在正史里几乎不被承认,因为他在位时,南明还有另一位“根正苗红”的皇帝——身为嫡系唯一遗脉的永历帝朱由榔。而看过金庸小说《鹿鼎记》的人都知道,故事中的唐、桂争立,就是来源于他与朱由榔的帝位之争。至于朱由榔此人,前面已经有答主说了他的谥号,那我就来说一说朱聿鐭的谥号与庙号。
这是位于广州越秀公园内的绍武君臣冢,是绍武帝与其臣子苏观生等十五人死后的合葬陵。而绍武帝其人是隆武帝朱聿键的弟弟,论理属于唐王一系,并在哥哥继位后继承了唐王的爵位。但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满清贝勒博洛率军攻进福建,而南明重臣郑芝龙(即著名将领郑成功之父)拒不发兵,以致清军长驱直入福州,并在长汀俘虏了朱聿键及其皇后曾氏。不久以后,朱聿键绝食殉国,而时为唐王的朱聿鐭和隆武朝的官员多人为求平安南逃到广州,并在大臣苏观生、顾元镜等人的辅助下登基,改元绍武(但最可笑的是,由于物资匮乏,登基时他居然穿的是戏服,而其精心选定的绍武年号也从未使用)。
绍武政权存在的时间很短,从隆武二年十一月五日至隆武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前后加起来只有四十余日。而这四十多天里,绍武帝和其臣子们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击退了来自朱由榔势力的进攻,而准确点来说,就是打赢了一场内战。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双方为夺正统而你死我活之时,人称“李诃子”的李成栋已经在内奸谢尚政的帮助下,攻陷了广州城。苏观生自缢殉国,而绍武帝在逃跑未果后,傲然拒绝了李成栋送来饮食的“好意”,随后亦自缢身亡。
“多年萧瑟飘零久,
一身无情岂作有。
千古绝唱忠魂去,
再提长剑应笑我。”
这是我为绍武帝及唐王政权题的挽歌。而朱聿鐭死后,因为他生前与朱由榔等人为敌,所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谥号,甚至连其皇帝身份也不予承认。直至1647年,也就是朱聿鐭去世近一年后,曾被隆武帝钦赐“国姓爷”的郑成功辅佐东武帝即监国位,这才为朱聿鐭上庙号为文宗,谥号贞天应道昭崇德毅宁文宏武达仁闵孝节皇帝。但这只是其个人私谥,后世史书上也很少能看到这一点,只是一句安慰罢了。
惜哉!
有啊,比如溥仪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患尿毒症去世,没有庙号也没有谥号。在台湾的爱新觉罗家族决定给溥仪上个庙号和谥号,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将溥仪的庙号定为“清宪宗”,而谥号则为“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长达23个字。
清恭宗 - 王朝网络 - tc.wangchao.net.cn
清恭宗愍皇帝,讳爱新觉罗· 溥仪(公元1906-1967年),清成帝(宣宗)曾孙,醇亲王载沣长子。
阿斗莫名其妙得的谥号汉孝怀皇帝
刘禅作为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最后一位皇帝,国家灭亡后被晋朝封为安乐公,留下乐不思蜀的美名,泰始七年(271年)去世,晋武帝司马炎谥刘禅为安乐思公,这是晋朝官方给他的谥号,当然史书更多的是蜀汉后主。
本来这样一个亡国之君,安乐思公算是对他最好的盖棺定论了,万万没想到他死后第三十三年,大汉迷弟匈奴人刘渊以自己祖先与汉朝宗室刘氏约为兄弟而自称“汉王”,建国号汉,改元元熙,以汉室继承者自居。
然后他搞了个骚操作,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谥法里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慈仁知节曰怀;失位而死曰怀;慈仁哲行曰怀;民思其惠曰怀,倒也符合他亡国之君的定位。
除了尊刘禅为帝,刘渊还设汉高祖刘邦、汉世祖刘秀、汉昭烈帝刘备、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汉明帝刘庄和汉章帝刘炟等八位西汉、东汉和蜀汉皇帝的牌位;前三者为三祖,后五者为五宗。建立起他自己匈奴汉的祖宗宗庙。
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是以昭烈崎岖于一州之地,而能抗衡于天下。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且可称汉,追尊后主,以怀人望。”乃迁于左国城,远人归附者数万。
乃赦其境内,年号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晋书•载纪第一•刘元海传》
别看名义上刘渊尊刘禅为汉孝怀帝,以示自己的汉国法统承自于前汉、后汉、季汉一脉相承,表现的跟个汉室大孝子似的,实际上这位也是手狠心黑的主,他一个匈奴人僭称汉室,合法性天然就不足,这时候更正统的刘禅子孙可都还在呢,这咋办呢?
于是刘禅子孙就离奇的全部死于永嘉之乱
孙盛蜀世谱曰:璿弟,瑶、琮、瓒、谌、询、璩六人。蜀败,谌自杀,馀皆内徙。值永嘉大乱,子孙绝灭。
——《三国志注·卷三十四·蜀书四·二主妃子传第四》
估计九泉之下的阿斗看到这个结果,因为一个虚无缥缈的皇帝谥号,导致子孙断绝,可能会觉得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当安乐公挺好呢。
三更
不是,大家看别人的回答都不看完整的吗?高中写作文还有欲扬先抑的手法呢?我没说一棒子打死啊,我只是说几个案例啊?我最后一段不是说了主旨吗?也可以移步精选评论看我的评论(第一第二那个)。为什么非要来杠呢?非得杠我是黑?非得杠我是不是挑起事端?有意义吗?
二更叭突然好多赞好多评论好慌啊
我没有为了黑而黑,可以看最后一段和精选评论
无脑喷我会拉黑删除的
原回答
作为东北人
如果印象不好的话,其实我想说我也对南方人印象也挺不好的。
(手动狗头)
我是东北人但是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小学到高中(包括高考)都是在江苏上的。
我印象不好的原因如下:
案例一Σ>―(〃°ω°〃)♡→
我觉得南方人太不实诚了。
我初中的时候过圣诞节,几个同学下课说要不要互相送礼物啊,我很高兴的答应了,然后回家就去选了很多礼物。我爸妈在我兴高采烈选了礼物之后叮嘱我:
“明天无论大家送不送你都别难过啊”
我还说我妈怎么可能呢,大家都是好朋友,说好了互换一定会互换的。结果第二天,我把礼物都送出去了,然而没有一个人交换的。
我长大了明白了大家只是在客套一下,就我比较傻吧,比较实诚还真把大家的话放心上了。估计她们也回家说东北人比较傻叭。
案例二ヾ(≧O≦)〃
南方人心眼儿也太多了吧,太“聪明”了叭,甚至还是小小年纪。还是初中,我平常都是父母接送回家的,有一次是因为父母有事情,让我自己坐公交车回家。然而我第一次坐公交车不知道站台在哪(新学期换了新校区,不是很认识地方)。我就问我和我做一班坐公交车的好朋友。我那个好朋友说今天她爸来接她,让她在车站等,结果我就和她一起走了很远很远(十五分钟的路程),到了发现的确有个车站。然后她就上了她爸的车。我等了半小时才来一辆公交。车来了(前方高能!)
我上车才发现,两站之后,这辆车稳稳的停在了我们学校门口( ๑ˊ•̥▵•)੭₎₎。回家我和我妈说了,我妈说:“所以你陪人家走了两站地呗”我当时还觉得我自己特别义气来着,现在想想我真是个憨憨。
现在长大了我明白了,人家十几岁就和我二十多一样聪明了,心眼真的不是一般多啊,我当时真的以为她知道车站,是帮我呢(ノ)`ω´(ヾ) 。反正,我是不会骗好朋友陪我走两站地的,即使想要陪也会说一下,让她自己选择陪不陪。
案例三( ⸍ꔷ͈ᗄꔷ͈⸌)o彡
我觉得南方人还是比较势力的,只不过人家不说但是会表现出来暗示出来。我高考在江苏考的,(异地高考第一年,我也不知道我哪来的勇气,在东北我明明能考个很不错的学校)选修双c去了三本,之后我就发现我高中的朋友都不理我了(我觉得是真的朋友,从初中到高中都是好朋友)然后我去年考上了研究生,发现“朋友们”又都回来了。(这个大家体会一下。。。)
我不敢说我多优秀吧,反正我认定的朋友(无论亲近还是一面之缘)我都会真的对她好到。不会说看着她混得不好就不理她,该帮忙帮忙。
综上所述,我对南方人印象不好。
三个案例足以说明了吧,或许是我这个东北人过于憨憨了。(南方朋友可以评论分析一下是不是我的问题。)
分割线 (ヒ•ω•マ)/真是个憨憨(・᷆ω・᷇)×禁止抬杠×
所以说嘛作为在南方的东北人是很的要说一句:不要双标好嘛!
我也不是说故意要黑南方人,我觉得分开看嘛。
人品问题不要上升地域高度
也不是没有人品好的南方人
只要是人都会有毛病,和地域没啥区别(当然你要真的认定了当我没说)去哪都会有绿茶白莲渣男渣女的,因为社会就是有这一批人存在的。去哪都会有的,就像毕业之后学校就会换漂亮校服,就像运动会一定会下雨一样,都是自然科学无法理解的存在(˘•ω•˘)╯谁没几个糟心的朋友和无聊的前任,谁敢说自己是十全十美的人儿(特别自信的当我没说)
感谢阅读 和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