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鼎、斝、簋、卣、觚、尊、鬲、爵……这些青铜器皿有什么区别? 第1页

  

user avatar   you-you-93-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盉、簋、甗、罍、鬲、匜、彝、卮、盨、觚、觯、斝…...在给大家介绍这些器型之前,大家知道这几个字怎么读吗?

除了礼器之外,先秦之前的青铜器更多是生活用器,根据用途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食器

炊煮类:鼎、鬲、甗、釜

盛食类:簋、簠、敦、豆

取食器:匕

切案器:俎

2、酒器

温酒器:爵、角、斝

饮酒器:觚、觯、杯

盛酒器:尊、卣、觥、瓿、方彝、罍、壶、缶

挹酒器:斗(勺)

承案器:禁

3、水器

盛水器、注水器、盘、匜、盉、鉴、盂、浴缶

4、乐器

钟、镈、铙、铃、铎、钲、句鑃、錞于、鼓

5、兵器

镞、戈、矛、戟、钺、刀、剑、殳、铍、盔、弩机

6、工具

手工工具:斧、锛、凿、刀、削、锯、锥、钻

农具:镢、铲、臿、耨、镰、犁铧

渔具:钓钩

7、车马器

车器、马饰、御器:軎、辖、毂饰、轴饰、衡饰、軓饰、踵、軏、轭、銮、衔、镳、节约、当卢、马冠饰

8、度量衡器

尺、量、权

9、杂器

铜镜、钱币、玺印、符节、熨斗、熏炉、灯、笄、钗、环、戒、带钩、坠链、牌饰、雕塑


是不是看得一脸懵圈,怎么青铜器还分得那么细?古人有那么考究吗?嗯嗯,还真有~

今天小编先给大家介绍几种最被大家所俗知的青铜器,这些文物都被收藏在我国各大博物馆中,下次见到它们的时候,希望你能认得他们呀。


鼎与簋作为礼器组合,在商代已经出现,西周时期,奇数的鼎与偶数的簋配套成为礼仪活动的主祭礼器,并在西周中期以后逐渐形成制度。

▲子匿鼎 商 山西博物院藏

▲兽面纹鼎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不栺 [yì]方鼎(甲) 西周早中期 扶风县博物馆藏

▲周代鼎簋制度 山西青铜博物馆展厅示意图


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

▲秦公簋 西周 上海博物馆

▲晋侯簋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兽面纹

▲利簋 西周早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礼器的一种。造型类似高足盘,上部呈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作为礼器与鼎、簋、豆、簠、笾、鼎、铏、盨、罍、爵等配套使用。

▲史父局豆 西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盛酒器,壶的形状各有不同有圆形、方形还是椭圆形,有的和其他器形相似,让人傻傻分不清,商代中期出现,沿用至秦汉。

▲晋叔家父方壶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晋叔家父方壶(局部)

▲晋侯(臣斤)[pǐ]壶 山西博物院藏

盛酒器,出土于晋献侯墓中。共两件,形制、纹饰、铭文基本相同。盖内铸铭4行26字,“唯九月初吉庚午,晋侯 (pí)作尊壶,用享于文祖皇考,万亿永宝用”。晋献侯“ ”是墓地中唯一能与《史记•晋世家》记载姓名相吻合的一位晋侯。

▲晋侯僰[bó] 马壶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云纹壶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盛酒器,有圆形、椭圆形、鸟兽形等,大部分有盖和提梁,商代晚期出现,流行到西周中期。

▲唐邑司卣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目云纹提梁卣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盛酒器,圆形,可分为有肩尊、载肩尊和鸟兽尊。商代中期出现,商末和西汉时期盛行。

最有名的当属“何尊”。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何尊 西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义尊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伯尊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丰尊 西周中期 宝鸡周原博物院藏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西汉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酒器中最常见的一种,有温酒器、分酒器、饮酒器等不同解释。夏代已出现,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流行。

▲鱼爵 商代晚期 凤翔县博物馆藏


饮酒器,有椭圆形和圆形两种样式,商代晚期出现,西周早期盛行。

▲伯觯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弦纹觯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饮酒器,喇叭口,有圆形和方形两种样式,商代早期出现,商末西周早期盛行。

▲敄父方觚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天鼋[yuán]犬觥 商 山西博物院藏

▲天鼋[yuán]犬觥

▲作册折觥 西周早期 宝鸡周原博物院藏

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

▲天鼋献斝 商 山西博物院藏



盛酒器,调和酒、水的器具。青铜盉最早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即夏文化),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战国。

▲兽面纹盉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晋仲韦父盉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晋仲韦父盉(局部)


用于沃盥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周朝沃盥之礼所用水器由盘、盉组合变为盘、匜组合。

▲叔五你匜 西周晚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晋公盘 春秋 山西博物院藏

▲晋公盘(局部)

晋公盘是晋文公给他大女儿的嫁妆之一,装饰的浮雕龙、立体水鸟等圆雕动物,都能在装置原处作360度转动。“晋公盘”除了器物雄浑多姿,呈现了我国春秋时期青铜器的最高工艺水平。

▲逑[qiú]盘 西周晚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用以盛酒或水。盛行于商周时期。

▲云雷地乳钉纹瓿 商 山西博物院藏


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出现于西周早期,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邾季簠 春秋 山西博物院藏


鬲作为一种中国古代煮饭用的炊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陶鬲,商周时期陶鬲与青铜鬲并存。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倗姬鬲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罍是一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

最有名的当属湖南省博物馆的皿方罍。皿方罍盖身重逢的故事,成为国宝“回家”的一段佳话。

▲皿方罍 商 湖南省博物馆藏

▲对罍 西周中期 凤翔县博物馆藏


烹饪用的厨具,后作为礼器流行于商至汉代,造型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用以盛放食物,称为甑,甑底有一穿孔的箅,箅,以利于蒸汽通过;下部是鬲,用以煮水,高足间可烧火加热。

▲六六一甗 西周 岐山县周原博物馆藏


盛食物的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盨是用来盛黍稷的礼器,从簋变化而来,西周中期偏晚的时候开始流行。

▲(懿王)盨(乙)西周 宝鸡周原博物院藏


鬶是的一种炊煮器。常见的有陶器,也有青铜器(此处没有青铜器形的图,只好有陶鬶代替)。

▲龙山文化 红陶鬶 故宫博物院藏 图/故宫博物院官网

鬶形制与鬲相似。所不同的是口部有槽型的“流”,也称作“喙”,有三足。《说文·鬲部》:“鬶,三足釜也。有柄喙”,主要用于炖煮羹汤镬温酒,做好后作为餐具直接端上筵席。这种器具主要流行于新石器时代。


古代盛酒的器皿,卮本是周秦汉晋之际广泛使用的一种饮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圆筒形器身,直壁,深腹,有环形鋬耳或半环耳,有些有盖,有些无盖

▲战国 狩猎纹卮 山西青铜博物馆藏

▲ 战国 狩猎纹卮(局部)

铜卮、漆卮在汉代较为常见,以玉为卮则属罕见。《汉书•高帝纪下》:“上奉玉卮为太上皇寿。”《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表明玉卮为饮酒器,但不同于普通酒器,一般用于隆重的场合或酒宴。


一种形制接近于钟的汉族乐器。盛行于东周时代。

▲兽面纹镈 春秋 山西博物院藏

镈和钟不太一样,下面这个是钟。



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后做礼器,代表权威,最有名的就是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钺。

▲妇好铜钺 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镶嵌十字纹方钺 上海博物馆藏


弩是古代的一种冷兵器,是古代兵车战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步兵有效克制骑兵的一种武器。弩也被称作“窝弓”、“十字弓”。古代用来射箭的一种兵器。

▲元兴元年弩机 东汉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古代车上的零件,青铜制,形如圆筒,套在车轴的两端。軎上有孔,用以纳辖。亦作“轊”。

▲车軎 战图 山西博物院藏


包在车毂头上的金属套。亦称“軑”[dài]。

▲輨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古代车马上系的铃铛。

▲銮铃 春秋 山西博物院藏


最后,再来给大家一个小测试[1]

参考

  1. ^一文看懂青铜器 https://mp.weixin.qq.com/s/3-YhUe-hSaxdYMGusQvS3A



  

相关话题

  疑似圆明园生肖兽首之一的「龙首」在巴黎被华人拍下,物品真实性和价格为什么都遭到质疑? 
  未来博物馆应该注重教育交流还是研究保护?? 
  个人想要像马未都那样办个人博物馆,需要经过哪些部门的审批? 
  书法、绘画等展览,现场观看看什么? 
  宙斯青铜像是什么方式铸造的?中国同时期能造出这样的青铜器吗? 
  你在博物馆里见到最可爱、最呆萌的文物有哪些? 
  如何评价《国家宝藏 第二季》第七期(甘肃省博物馆)? 
  如何评价现在的数字博物馆? 
  世界上出土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 
  上缴文物给予重奖,是否有利于保护文物?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类似“满船清梦压星河”,让人第一眼就心动的诗句?
下一个讨论
东北人怎么看待东北?





© 2024-05-3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3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