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现在仅50%的初中生能考入高中? 第2页

              

user avatar   xie-mang-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当时那初中,1/3都不用参加中考,直升技校;剩下2/3考上高中的估计也就一半;高中能上到稍微好一点的、考本科有希望的,基本要保持在年级前30;后面再上一本线的是个位数;上重点本科的乐观的大年,在5个以内。

感觉读书一直是一件很惊险的事情。。。

而且在那种环境中读书,不完全拼智商,大概在拼氛围和觉醒。在我们初中这种学校脱颖而出,考个前三十难度不大,但前提是要有那种读书的意识。

我们家里,仅限我们家里哈,女孩子都读得还行,男孩子好像都不太行,学历都比较一般。看表哥表弟的发展,没有学历加持,基本就有一种成事在人谋事在天的感觉了。不过我那个发展得还不错的表哥也很后悔当时没有好好读书,某种程度还是给升职造成一定的困境的。他后来又试图自己补考了一些文凭之类的,但效果总归没那么好,所以他现在给他儿子报满了班。。


user avatar   xu-ze-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非要说的话,这个问题应该是“为什么现在有百分之50的初中生能考入高中”?

要知道,这二十年,普通民众的智商没有上升,学龄人口下降了近一半,但高中和大学阶段(包括现在研究生)是连年扩招的!

结果就是很多普高,招上来的学生完全没办法完成高中的学业。

至少有一半的高中学生,除去语文是考不到剩余总分的一半的。就是5门课考300分……

什么概念?高考试卷是按难度划分题目顺序的,每张卷子都会有一些送分题目,极其基础。然而,就这样的试卷大堆人六门上不了400,五门上不了300。

我自己有一家教培机构(大学时开的,现在十年了),一直维持每周给学生上部分课的习惯。如今的社会阶级固化,智能手机普及,碎片化信息爆炸,普高学生的平均接受能力和记忆力是逐年衰退的。那种以前见诸报端的“美国大学生不会口算乘除法”,现在的高中生中也有不少,甚至有掰手指数数还数不清楚的(12345同时把大拇指折进去,5不见了?)。

排名靠后的高中学生,基本不做作业。而二十年前,完成作业是基本常识。更搞笑的是,家长还是向着孩子的。小孩儿晚上玩手机到两三点第二天上课睡觉作业完不成,家长各种“他超级辛苦作业做到两三点,给他睡会儿吧”。

总之,现在普高招生数没有跟着人口变化就离谱。


user avatar   zhu-jing-zhu-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问题其实不是50%的人能上高中,而是好好读书的情况下有些人上不了高中。

这在过去,有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经济条件,生活环境,有很多人初中毕业选择外出打工,或者走中专的路。这样的比例很大,经济一般的地区尤甚,余下只要肯读书的,上高中不是问题。很多人关注不到普职比的问题。

但有些地区,经济不是制约的主要因素,大家都想读书,那中考是真的残酷。题主还在感慨50%,你不知道的是很长一段时间,有些城市还没有50%呢。答主那个年代同班初中同学升入高中的,8个。其他那些是笨?是不想读高中?是家里没钱?是不如其他地区的学生努力?都不是,是残酷啊。


user avatar   allen-xu-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产业升级成功以前,搞不好就是会这样

一方面,没有那么多的岗位提供给高中乃至大学学历的高素质人才(从全国人口比例来说),而高素质人才失业的风险在阿拉伯之春已经体现的相当直接了。

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开始面临劳动力供给不足、人力成本上升的问题。

欧美之所以可以支持那么多大学生就业,并且取得不错的工资,广义上说确实可以说他们在掠夺全球,但是微观层面来看还是因为欧美占据了产业价值链的高利润环节(比如研发与品牌),有充足的薪酬空间与就业岗位提供。

面临这个局面,摆在肉食者面前有两条路:

  1. 坚持产业升级,闯出一条路,进入更多高价值领域,提供更多高素质岗位
  2. 控制高等教育规模,用政策与监管引导劳动力流向劳动密集行业,压低人力成本维持利润

@Odysseus 前段时间这个答案,其实可以拿来做个参考(当然,我的理解不一定对):

第一条路就是增加收入,而第二条路则是收入不变情况下增加利润率;
显然,第二条路会造成劳动者的被剥夺感与内卷的加剧

我们现在其实有点两条路都在走的意思:一方面,产业升级还是持续推进;但另一方面,对利润率的压榨也没有完全停歇。毕竟头顶的星空与脚下的实地,都没法忽略嘛_(:з」∠)_

所以你说的这个问题,客观上,确实有产业结构的原因在;主观上,我就不妄加揣测了。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利益相关:2000年中考,低于普高线60分,靠神秘力量进入高中。

我中考那年,考生人数三万三,普高录取一万一。父母八十年代初拿到夜校大专文凭,自诩知识分子,不甘心我读中专。他们看我中考只有数学没及格,英语和历史还超常发挥得分70%,觉得我还有希望。虽然当时家里困难,父亲第二年就下岗了,还骂了“郭嘉药丸,不让我孩子上大学”,然后花了三万四送我进入一所毕业生大学保送率和奶茶妹妹的母校差不多的知名高中。

进入高中,我果然跟不上进度。但是我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失败。高中三年,我在学校图书馆读了十年份的《人民文学》、《十月》、《收获》。2003年高考,满分750分,我考了325分,仅有语文、英语两科及格。我以超过提档线45分的好成绩,进入一所专科二批次录取的学校,班上净些高考之前弃学一两年的学渣。大专毕业后,我别无所长,做出都是文印室小弟、超市收银员之类的低端岗位,蹉跎至今。

中考只是社会选拔淘汰的第一关,段位也很初级。虽然神秘力量帮我逾越了中考,但我还是被其他关卡淘汰。初中班上有许多没考到普高线,但是成绩比我好许多的同学。他们中的一些人一贯学习刻苦,老师当时劝他们读民办学校或是复读。但是他们还是做了中专里的高分学生,现在还是比我混的好。我是社畜,他们大概十年前陆续当上小老板了。

社会上的高端岗位是有限的。努力竞争要么推动社会进步,增加了高端岗位的数量,虽然有时晚了些;要么经过一系列激烈竞争还是进入低端岗位,而且激烈竞争还在继续。我现在的感受就是早认命躺平早受益。高中给了我什么?侃大山的谈资:“我同学发了Nature,研究太阳系早期演化与彗星的!”“我同学又约王冰冰吃饭啦!”为了小概率的“学渣逆袭”和其他之类诱惑付出大概率的沉没成本不值得。这个现实很残酷,但是接受痛苦是成熟的一部分。

我小学的时候也是学渣。当时一起罚留堂补作业的难兄难弟,基本上是早放弃升入大学早受益,就一人学渣逆袭,跻身young urban professional。这位逆袭的同学,父母都是恢复高考之后的大学生。他小学五年级就跟北京来的转校生锁CP。转校生的爷爷是粽躬粽秧XX部副手。果然在我放学回家看《大风车》的时候,同龄人已经悄悄把我甩下很远了。这是一个中产梦寐以求的拿自己的一点点优势实现子女阶层再生产还更进一步的美梦。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不然快递会这么方便?

政策设计的很精妙。


user avatar   si-nei-zheng-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中考的时候,我老家那个县能通过中考升入高中的的比例也就三分之一左右(当年),因为全县只有两所高中,全县十多所初中只能对口它俩,中考竞争比较激烈。反而考上高中后,再不济高考后也能考个大专吧?所以对我们这种小县城的人来说中考就是人生第一道分水岭,当年大部分初中生是享受不到高中教育的。那些考不上高中的,一部分直接停止学业去打工,做买卖,选这条路的大部分人生道路都不怎么样,毕竟没知识没文化没技能,更没见识。多数是选择上职高或者去上中专(花钱就能上)或者小高职(所谓五年制大专,含金量委实不高),这些选择上职校的就是工厂里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而今天,普高升学率居然上升到50%了呢,这难道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吗→_→

ps:仅仅是我老家高中少导致高中升学难,各地情况不一样,不代表其它地区。有些地区高中也多,中考生需要研究的不是考不考的上高中而是考不考的上重点的问题。

ps2:说句题外话:过去国民的确有过一个受到高中教育机会很多的时期,那个时期高中多,中专少,大部分人能享受高中教育。只不过伴随着农村公社的解体,大量高中消失了,具体数量不详(根据乌有系的说法是减少了两万多所)


user avatar   frankychen-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教育的本质,除了培养,最关键就是要选拔。

而教育的资源,是有限的。

猜猜我们国家财政支出排第一的是什么?

不是军费,不是社保,不是公务员工资,而是教育。

如果像你所说,无限提高普高升学比例,乃至大学升学率,带来的结果就是普高和大学教育的低劣化,某些排名较低都普高和大学,就会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职高。

比如我国的台湾省,如果你真的想念大学,0分也可以上,因为每年高校招生人数都少于高考人数。

但造成的结果是,台湾HR看见排名末尾的大学,就和大陆HR看见三校生一样。而那些勤奋好学的学生,还照样挑灯夜读、花大钱找家教,考不上四大就感觉失去人生希望一样。

兜兜转转一大圈,国家的经费花了,学生的光阴虚度了,结果还是一样。

可能还不如念职高的同学,人家好歹有一门手艺,而你盯着大学生都光环,还是得找便利店、外卖员这样国中毕业就能从事的活。

而且我国其实在这方面开了个口子,我所知道的是:如果你真的分数不够本地普高,你可以稍微花点钱去外市念,每个省都有N所这样的普高,以民办为主。

国家意思也很明确,你就这样了,让你念普高了你也大概率考不上大学,但我不拦着你,你真执念要念普高也可以,但我不花这钱了。


user avatar   yw-y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核心的问题不在于一半人去读中职,而在于读了中职的人现在的就业太差了。以至于占比很大的50%上下的学生,因为十几分差异就导致了就业上的大概率差异极大。

下图是某年某个区域的考试成绩分布图。我们不妨假设由于强制大约50%的人落选。分数线是533。那么你敢说533-540这部分学生,比533-526这部分学生优秀很多。以至于他们将来的就业收入要拉开10%甚至20%吗?

如果你的分数是卡在10%。那么影响可能还算小。卡在50%,这部分是分布曲线最高处。左右几分就可能占全体学生的10-20%,这种明明差不多却将来天堂地狱的划分。多么的不合理啊。

评论里污蔑那些差了几分上不了的就是“溜子”的人,你们能不能别用少数现象污蔑大多数人啊。

如果你说读中职的人比高中毕业的人就业好工作稳定。中专学的技能能在岗位上干10年还有价值,收入稳定,那么大家干嘛不去读中职呢?

在十几二十年前这就是常态啊,为什么那时候没有那么多的抱怨?现在为什么抱怨?就是因为中职的就业太差了。

现在就业单位大专才是基本的要求,中专去了也就是过渡几年,最终还是要你考大专的。

然后说到大专就更悲剧了,高中毕业去读大专的人比中职毕业去读大专的人,收入的差距就进一步拉大了。

总的来说还是职业教育本身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现在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就是大专而不是中专。

那么要解决问题就很简单了,就是取消中专,让大家都上高中。然后在高考的时候让足够大比例的人去读大专,进入大专职业体系。

教育体系好还是不好,要放在具体的时代,具体的地区去看的,放在十几二十年前中专没有问题,放在今天,中专只有小范围存在的必要性。

这里补充说一下,为什么现在普遍要求大专的工作原因其实比较简单,现在哪怕在生产线上也越来越要求人们懂计算机,懂自动化,会用各种智能的工具去从事生产。而智能工具的特点就是发展特别快,可能毕业一两年以前在中专学到的东西就过时了。比如会计这个行业,在10年前你在中专学的还可以在企业里面做会计,现在在小超市的柜台可能还有用。

这就要求培养出来的职业人才要能快速的适应新工具,人有一定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技术与学习能力构建在基础知识广泛扎实的基础上。对比起中专和高中,显然高中更适合。哪怕是一个比较差的高中,比起一个比较好的中专来说,高中的知识广泛性能在十几二十年后给学生在工作中带来优势的。

我是已经在企业工作多年的人。在通信领域,看着大量曾经高端的测试、融纤。由于机器的出现,变得越来越不值钱。那些职中毕业的人,干的活没变,但是收入大减。

现在我开始做5G,介入工业互联网。看到大量的工厂机器替代工人。几年前看到流水线上工人做着单调的动作,墙上还有比赛小红花。职中毕业的如果熟练程度高,还是有奖金优势的。但现在,在机器面前,职中教育的那点熟练优势已经毫无意义,被降维打击。当年培训的那中专技能没用了,他们只能重新开始。用职中没有教给他们的知识去和应届毕业生PK。然而由于应届更年轻,更愿意加班。职中生只能30岁失业了。因为岗位在萎缩,国家还在扩大职中招生。职中应届毕业生将越来越成为有效期不足3年的一次性用品。

也许大多数人看不到工厂。那就看看医院。那些自助机,取代了多少收银、财务、管理胶片的护士?那谁下岗呢?当然是有点工作经验的护士啊。因为他们比不上应届那么工资低还肯熬夜007啊。

中专拿掉50%的初中毕业生。在产业升级的今天。就是在制造大量的中专失业人群。无非是下岗的可能更多是中年人罢了。但由于缺乏普高的广泛知识和学习思维。对形而上知识的适应能力差,换赛道的能力差。今天就算能抢到中年人就业,职中生自己也将在几年之后被新应届淘汰。

这种人为的制造大量不适合产业升级的中专生的情况,对我国工人阶级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隐患。

中专教育体系认为的产业工人:

实际上正在快速淘汰,变成下面这样:

中专以为会计就业最差是这样的:

实际上连这两个岗位都没了

中专以为学厨,就算混的再差也是个小工,刀功还是可以拿工资的。

然而现在食材越来越多集中处理。小工的岗位也越来越少了。文丝豆腐都有快速工具了。你刀功能换多少工资?中专学的刀功,如果只是做小工,这中专性价比还不够低吗?

中专以为学好吊车和开车,可以去码头有个好工作。然后现在开始远控塔吊+远控集装箱转运车了。同样的塔吊,只需要四分之一岗位了。老员工足够用20年了。新毕业的去干别的吧。

========

补充说明1:

12-14岁是人类大脑情感部分发展的时期,很容易出现情绪剧烈波动,反社会,叛逆的情绪。对学习产生严重的影响。中考的高分流。和人类大脑发育时间有冲突的。到了高中大脑成熟再大分流是合适的。所以我一直认为高考时合理的。中考降低分流比。无非就是高考录取率降低罢了。总大学名额是不变的。如果那些考上高中的真认为自己比中考落榜的有绝对优势,应该不在乎啊。事实就是,他们内心也知道,如果让中专生学习高中课程,而且用高中应届生的身份参加高考。是有机会挤占掉10%甚至20%高中毕业生上大学的机会的。

补充说明2:

关于中专变成高中的成本。从学校来看,成本其实是下降的。很多实践课程的设备不需要采购了。和企业的协作成本降低了。当然,负责采购和拍板领导的小金库应该是严重受损的。

从家长来看,可能学费会稍微上涨。但是这意味着初中小孩不用题海,减少课外补习。总成本是下降的。对家庭的折磨也是大幅降低的。

这是双赢的事情,唯一损害的是职校管理层的灰色收入和灰色权力,还有极少数连高中知识都没能力教的职校老师。制定国家规则的正好就是教育界的这些中高层,学生是任人鱼肉没有发言权的。所以才会导致极少数职校高层牺牲几千万学生,牺牲国家资金,也能让政策有利于自己个人的情况。

补充3:

甚至有个更加简单的办法:

允许公平参加高中毕业考试拿普高毕业证,成功者可以拿着普高应届的身份去参加高考。会有大量的中考失败生倒逼大量民办职高全力传授普高知识的。这也是对提高职高素质的很好措施。这甚至可以减少国家的投入。对国家来说属于无本万利的。
唯一问题是会显现出大量公办普高校长的无能。可惜,国家政策,是这些公办校长们制定的。

有个公办学校老师说啥春季高考的。表面上说的有道理,其实还是为了自己那点利益,生怕民办职高在正常高考中把他们这些人比下去!

如果真的是毫无差别,你问他敢不敢对着自己学生家长说:“你们小孩放弃普高身份,用中专生一样的社会人员身份去高考吧,完全公平的。”他不被炒鱿鱼才怪。

补充4:

我不是说非要9成上高中。而是说应该是全国统一考试,只要确确实实掌握了教学大纲里面60%知识的,就是合格毕业生,掌握了80%的,就应该允许上普高。如果某些城市,初中生普遍作业到12点。掌握的知识普遍超过大纲80%。那就该普遍上高中。

而不是说什么,高中只有40%学位。所以无限拔高当地中考试卷的扭曲程度,确保只有40%的升学率。中学教育是传授知识为主,筛选为次。只应该筛选掉确实不掌握知识的学生。而不是按比例筛选学生。

现在中考的恶果是,深圳初中生普遍11点以后睡觉。天天不足7小时睡眠。如此努力依然不能上普高,这合理吗?已经那么努力还要被筛选下,难道你认为深圳初中生真的有50%是智力低下吗?

现在都导致一些家长直接移民到东莞惠州潮汕甚至福建。结果挤占了那些地区的名额。本来国家要产业升级就需要更多的掌握普高知识的职业工人。现在可好,宁可让绝大多数初中生痛苦做没必要的熬夜。也要保护普高学校校长的权?

补充5:

那些说中考过不去的就不值得上高中,说什么不要让混子上高中,什么初中都没学明白还上啥高中。

我对这种人很愤怒而且鄙视。因为这是50%!你这是污蔑50%的中国青年。

要知道,12-14岁是大脑情感发育期。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不是意志力可以改变的。很多初中生不是一辈子不爱学,他们只是初中有两年情感和社会认知上发生了很大的偏差。

我自己是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一路上来的。很多初中同学考不好,但我和他们还有联系。高一高二我再见到他们,就发现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就已经和初中完全不同了。非常爱学习,非常珍惜机会。和初中完全变了一个人。

可惜。初中不能复读。没有再一次中考的机会了。

补充6:

我不是对中专学生有偏见。而是,中专这种高度专业针对性的培训。适应的是大工业时代那种高度分割工作环节后的单调劳动来的。看看《资本论》,要解放工人阶级,这种单调劳动就是要尽量减少的。

中专的培训是针对特定工序进行高度强化培训的。很多其他基础知识是不怎么教育或者装模作样教育的。比如学机械的,可能就完全不管化学、数学、语文、地理、生物了。

如果这个产业的这个工序可以50年基本不大变化。这种培训是好的。类似德国的“学徒式”职业教育思维。就像90年代中专生,他们面对的工作,大概率20年内差不多的。所以那时候的中专生往往可以过上20年的好日子,大概率比普高没能上大专的好。

但是产业升级的可怕之处在于,很多工序对应的工作会被降维打击,大量减少消失。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多少曾经的工业名企,已经完全消失了啊。他们国内,很多当年世界一流的产业,直接就消失了。典型的就是汽车、机械表。这些东西在新技术的冲击下,被分解成大量更加简单的工序组合。从而让技能教育的那些人的技能优势直接没了!你学徒用锤子敲出来的劳斯莱斯保险杠更完美,还是我用新材料新机床做出来的保险杠更完美?你手工要培训30年,然后工作30年。我新技术只要100个初中文化水平的就搞定,而且生产效率是一万倍。

产业升级,产生新工作,往往是以前多个工序重新组合,甚至跨行业的融合后产生的新岗位。这时候,中专培训出来的人,往往过于固执的相信自己当年学到的那一套“逻辑”。并不知道其实他学习的那套“思维”是高度异化特化的。随着产业升级,可能根本就不适应了。

相反,普高教育的知识很广。虽然对应领域不如中专的专。但换了新赛道后,新岗位上起步的基础会比中专生更高。而且由于有多种知识,更加合适跨工序融合的工作。下图做了简单的示意。

其实,知识还是小事。普高有更多的形而上思维训练、逻辑训练、文本训练。这些都不太高级,但产业升级后,大量新岗位是需要PPT、文字总结、更加抽象的流程。

今天,产业升级的时代,其实我们已经站在解放工人阶级的门槛上了。要跨过去就需要更多的能看到生产全程的工人。而不是强制让一半的青年,成为一颗死气沉沉的螺丝钉

补充7:我在评论已经说了,将来广大的工人,特别是如今中考后50%的初中毕业生的劳动就业工资,不是仅仅和国内对比的。必然是和全球对比的。就算因为国内基建和产业链优势,也最多拿一倍工资吧。你中专毕业的,怎么和人家东欧甚至欧美那些普遍大专毕业的劳动工人来PK?

产业升级就是全球化。工作也会全球化。一带一路带来欧亚大合作,意味着工作岗位的国界保护会变弱。

东欧工资多高?我评论里给的是8000人民币一个月。然后说假如我国15000就失去了竞争优势。但通过让中专改为普高,更容易接受新技能的培训,就有机会让这个对比变成18000和国外的8000对比依然有一定优势。

只有这后50%中考的学生将来拿到18000而不是15000,才能确保前50%的工资更高啊。各位大学生!

至于东欧工人的工资,其实我说8000恐怕都有点高估了。这个新闻里的钢铁厂,可以生产厚度仅为0.14毫米的冷轧板材。据说当地工资才小几千人民币一个月。

参考塞尔维亚工资水平

根据塞尔维亚统计局数据,2020年12月,塞尔维亚人均工资90849第纳尔,约合950美元;人均净工资66092第纳尔,约合691美元;人均工资中位数48676第纳尔,约合509美元。塞尔维亚央行数据,12月月末,1美元等于95.6637第纳尔。

这个数据比2018其实已经涨了40%


补充8,终于找到了这个以前看到的文章

然而实际上是低学历,3000元工资。

这就是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以后产业自动化,还是需要低端的。因为新的需求出来,新的产线构成后,有个爬坡过程。高级技术人员攻坚,然后大量工序可以固化下来。工序固化成团的局部,就可以剥离出去给到低端。但是这个低端需求的技能是不断变化的,比高端赛道变化快得多。这就需要低端人才的知识足够广泛,要能快速完成新的培训。这时候反而不需要这些人才特别专,差不多就行了。但是要特别适应性强。这时候普高知识优势出来了。

也许今天他们还可以用手把手教出来。但是产业继续升级呢?需要对化学物理有基本概念,要记住分子式而不是仅仅根据颜色来判断呢?

普高+对口培训才能适应啊。中专不是比普高教的知识量少,而是中专教的高度集中在个别领域了。哪怕总量更多,但是一旦产业变化,原本掌握的大量知识可能瞬间就没用了啊。这时候广撒网的不那么专的普高知识教育模式,反而对低端工人更加有利。

如果还是一堆中专,万一赛道变化太快导致他们的知识储备大量错配。普高知识在赛道变更中损耗更少成为普遍形势。那么中国工业就麻烦了。因为东南亚、东欧可是又足够多的大专人才在失业中的!今天你知识靠产业链优势还可以享受国界保护,明天就一定可以吗?

就业永远是金字塔。中国作为世界金字塔里面的一个小金字塔。只有底层高了,才能保证高层也高。不要眼光只看国内。内卷要变成外卷!


user avatar   liulangdeh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想在教育上投入 以及社会需要底层社畜……………

我国职业教育之差,真跟培养一技之长没啥关系。




              

相关话题

  北京 15 日病例与北美和新加坡毒株相似度较高,近期收发国际邮件核酸呈阳性,需要重视哪些方面? 
  波兰人贩子贩卖乌克兰难民,120万元买一个女孩,越年轻越好,诱骗、恐吓、威胁女性就范,如何看待此事? 
  历史上社会发生巨变的前夜是怎样的? 
  你希望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如何看待近期网上热议华东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事件? 
  毛坦厂中学的高考成绩一般般,为什么那么多人吹捧?本科率也好,重本率也好,都比不上市里面好一点的学校。? 
  你为什么反对温铁军? 
  为什么大部分教师的上课,不能让人兴奋,而是昏昏欲睡? 
  如何看待《红楼梦》里“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这句话? 
  成都一女子称被陌生男子奶茶浇头并录像,若属实,该男子将面临哪些处罚?遇到类似事件应如何应对?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网信办下架「滴滴出行」?将带来哪些影响?
下一个讨论
公知这个词被滥用了吗?如果是,如何看待公知这个词的滥用?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