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总的回答一句:古代黄河上有桥,长江上没有。
当然,古代黄河上的桥,全部都是浮桥,至于说那种带桥墩桥洞的大桥,是没有的,古代没有办法在黄河那么大的水量、那么宽的河面上建设架空桥。
古人在黄河上架设浮桥时,一般是先在河面上排列船只,用绳索固定,再在船上铺设木板。
而在长江上,连浮桥都没办法架设。
在黄河上建桥了,最早据说是春秋时期,《初学记》记载,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秦公子鍼在蒲坂建造浮桥,不过这条记载即使是真的,这座浮桥应该也是临时性的。因为史籍中确实记载的黄河第一座永久性浮桥,是战国时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建造的,地址仍然在蒲坂,——也就是后世的蒲津,《史记·秦本纪》记载:“初作河桥。”
蒲津这地方,自古以来就是黄河的最重要的渡口之一,连接山西、陕西两地,自从战国时秦国在此修建浮桥后,历朝历代均在此修建、维护黄河浮桥,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黄河大铁牛,就是唐代修建蒲津浮桥时铸造的,它的作用就是用来拖拽稳固浮桥。
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黄河浮桥,就是孟津浮桥,又叫河阳桥,它修建在洛阳北面的孟津渡口,是西晋初年,由名将杜预(就是灭亡吴国的那位)修建的。在这里,黄河河中心有一个沙洲,因此这座浮桥其实是分成两部分的,从河南岸到沙洲一座浮桥,从沙洲到河北岸又是一座浮桥。为了扼守这座浮桥,在桥两头和河中沙洲上,分别建了三座城,叫做“河阳三城”,北岸的叫“北中城”,南岸的叫“南城”,中间沙洲上的叫“中潭城”。
因为河阳桥扼守洛阳,因此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历史上在此发生过多次大战,比如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就多次在这里交锋,东魏名将高敖曹就战死在此处。后来唐朝安史之乱,史思明挟邺城大胜的余威,进逼洛阳,李光弼主动放弃洛阳,而引兵据守河阳三城,与史思明对峙,最终大败史思明,这就是著名的河阳之战。——而这些著名战役,所依靠就是这座河阳浮桥。
除了这两座最著名的浮桥之外,黄河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浮桥,比如明朝时在兰州建有著名的镇远桥。
黄河上第一座真正的大桥,是建成于1909年(宣统元年)的兰州黄河铁桥。它的前身就是上面说的镇远桥,1906年,由甘肃洋务总局筹建,德国泰来洋行承建,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而改名为“中山桥”。
至于长江,千百年来都是靠渡船连接两岸,自古就没有桥梁。长江上的第一座桥梁,就是1957年由苏联人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毛主席词云“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说的就是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