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住建部称「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住房保障体系」,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你目前的住房条件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hei-an-zhong-de-guang-mi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心里都有数。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你们聊的就不是一回事。

住建部聊的是房子,你们聊的是进城。


现在拿地的主力都是国企和国资,国家在能力上绝对能主导“房子”这个“产品”的供应。

而且国家明显在“专业化”自己的房地产能力。

以前房地产业务国企央企都可以做,巅峰时至少上百家。现在一边是国资是拿地主力,一边内部清理,发布“退房令”,要求房地产非主业的央企国企进行业务剥离。

剥到现在只剩十来家了。业务总量增大,运营主体减少,非常标准的国管市场改革思路。

资金能力、运营能力、专业能力都上来了,深圳才敢把60%的保障房建设都交给国企。

因此住建部的表态我没意见,肯定是全球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而且供应量肯定会增大。


问题在于:房子是张入城券。

每平米千把块的钢筋混凝土能卖到几万的价,不是因为房子本身,而是房子所代表的、一种获取本地公共服务与资源的许可。

最典型的就是学区房,没房入不了学。还有三甲医院、基建交通、当地社保标准、当地就业机会、环境质量,等等等等。

没有户口,外地人在使用本地公共资源上,往往会出现明显的“价差”,有些则干脆无法获得。取得这个许可,就是房子的最大价值。


所以这个聊天聊岔了的地方在于:

住建部跟你聊的是“居民化成本”;

很多人聊的是“市民化成本”。

住建部想表示的是:我们现在有这么强悍的供应能力,再过几年,大家进城生活的成本就能再降一些,起码找个房子住会越来越容易。

住建部没骗人,你看现在多少毕业满一年的大学生扎堆抽签公租房。也确实便宜,确实能住上。

而且住建部也表态了:以后咱家的廉租房,还就奔着“小户型、低租金”这个标准去。你们不是单身的居多吗?我伺候着。

70%的进城毕业生和劳动力都是靠租房,那我住建部把符合你们需求的产品供给量给拉起来,租房价格不就下来了么。


但很多人纠结的是:我不要住“在”这里,我要住“进”城里。

我要从一个流动劳动力,一个暂住城市的居民,转化成一个在地劳动力,一个可以获得本地公共服务的市民。

那住建部一个部门搞不定这事。


再进一步说,国家不是奔着伺候中产阶层来的。

中产阶层往往倾向于国家干预市场、降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因为中产阶层有点小钱,你降点他们买得起;

真正的低收入基层其实更倾向国家的直接供给,因为他们连小钱都没有。他们心里很清楚:高价的产品即使被行政压制,即使压到了中产阶层买得起的水平,他们也买不起;

所以直接国家供给,以他们的收入水平为锚定制定价格,最实在。


这二者就产生了明显的分歧,尤其是在房子上。

因为低收入基层的要求就是停留在“居民化”上:能便宜点地住进城,不要让我的进城劳动所得大部分交了租金,能形成剩余,我就满意了。

七八年后我拿着这些进城劳动剩余回老家开个小店,我能摇身一变从单纯的劳动力上升为个体户或小店主,可以了。

至于进城,多数低收入基层是不在意的。他们知道城市的生活成本,他们也明白自己多数人的剩余并不足以支撑这个成本。

那何必呢?熬个三十年,在城里买一套不敢卖的房子,继续保持原来的阶层,做雇佣劳动力?


但中产阶层不是这么想的。

他们在老家往往也是中产,他们进了更大的城市,是琢磨着要把这个阶层身份给“平移”过来。

我爸妈在老家做老师,我在北京也做个老师;我爸妈在老家做基层小干部,我在上海也混个科员当当。

听着很合理,但代价巨大。因为城市与城市的资源差距,会决定了这个“平移”的成本。

最简单的算法:你把你老家的房子卖了,换个目标城市的房子,这个差价就是一种“进城价”。

如果你指望住建部来帮你压低这个价差,那忒难了。因为这不单单是房子这个产品的供给量问题,这是整个城市的公共服务与政商资源总量的问题。

说穿了,不可能不交,也不可能不高。


总之,这是个补课、修炼内功的时代,也是三大过剩的时代。这就注定了中产阶层不要对自己阶层上升有太多念想。

甚至连抱怨也不会有太多真实的应和,只能通过掌握网络话语权来形成一种“沸腾”的错觉。

住建部真的安置了2亿人。你就算当人家效率鸟差管理混乱,人家起码也得安置了1亿人吧?

这上亿人都是各个城市的本地低收入基层,他们会坚定坚决地鼓掌,只是这掌声,网上听不见。

而且那些待在大城市里、求进城而不得的中产阶层,最后一定会受惠于这个政策,因为会有更多基层劳动力进城。

他们拉动交易量带来增长,反而会给悬在半空中的“流动中产”们提供更大的上升空间。


user avatar   verita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在2003年全面住房改革之前,公租房是最主要的中国居民居住形式。

这次会议的核心是强调了保障体系,也就是兜下限。做到,有房子住。

这是非常重要的信号。因为之前很多年,更强调的是廉租房,以及低收入的所谓保障用房,购买还是重点。

现在下限给出的是公租,基本就回到相对稳定的1980年代中期的住房格局。

那么今后房地产,就可能有这样一个格局,政府成本价成批买下,房管所来管理、出租。再加上教育方面的重大改革,把安居,这件事实现。从而对基础教育、基础科研等长线发展行业,给予支持。

之所以说建成了最大xxx保障体系,无非是告知,手里有房、有资源。可以这么做了。

今天这个会议后,需要重新定义刚需。

因为一旦自有产权房,跟户口,跟教育脱钩,且通过国有租住,那么原来所谓的刚需,就不存在了。

BTW,我曾经14.9元/月,租了20年房。


user avatar   huo-shen-ba-hao-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下整个人口流动体系正在陷入一个很有意思的循环。

目前为止,大多数人认为小城市房价可以跌,大城市的房价很稳定。结果就是大城市青年普遍有腿没房子,一言不合提桶跑路,就化身小镇青年了,结果小城市房价也无法降低:卷王们在大城市卷不动,在三线城市掏个100万轻轻松松,于是一二线城市的房价问题拓展到全国,大家一起买不起房子,生不起孩子。

之前在知乎看到,有个清华大学毕业生表示自己年薪50万,买不起房子,底下一片嘲讽之声:你五年买不起十年也买不起?你就是想早买的起房子。

在我看来,这个毕业生不配五年买得起房子吗?他已经是站在小镇做题家顶点的男人了,做题能力千里挑一,还乘上了时代风口,妥妥的1%的牛人,一只手能打我五个,完全可以以成功人士的身份去学校给考生打鸡血。然而他奋斗十年的结果,是勉强能在大城市付首付。

这就很尴尬了。


user avatar   tang-ji-ke-de-54-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布会总结:降价是不可能降价的,下辈子都不可能降价的。搞产业升级,提高收入又没戏,只好搞点廉租房,公租房这样子。也算对你们有个交代了。

上流社会小圈子,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都是自己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超喜欢阶层固化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7月去了一趟青岛即墨,基建不比上海张江差,还有海景和海鲜(上海的海鲜质量真是一言难尽……)。房价是张江的七八分之一。周围的山东大学,还有很多研究院所,论生活甚至工作条件并不差。

那为什么人还在以七八倍的价格追求上海张江呢?很多是因为子女教育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

我和我来自山东的实验室同学是都进了清华,境遇没什么区别。但是比我们差一些的同学,境遇可就大相径庭了。

比我差一些的同学,上海排名3%左右的同学,能去复旦或者交大,然后去美国读个金融或者计算机的硕士,无论是回国还是留在美国,上层中产的位置可以坐的稳稳的。

比他差一些的同学,山东排名1%左右的同学,只能上个大连理工之类的学校,然后即使想要做科研,也没有什么好的条件,找到的辣鸡导师只会教给他们辣鸡的方法,事倍功半,疯狂内卷却没有什么成效。

这种是与个人能力无关,纯粹因为”在哪里接受教育“带来的整个人生境遇的不公平。


user avatar   qiu-xie-hai-t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白了这又是一个站边问题。

一边是“用租房/共有产权房的价格享受房屋居住属性,学区属性,户口属性”,一边是“用租房/共有产权房的价格只享受居住属性”

目前来看是第二边,因为共有产权房的总价并没有变,只是我特别想看租房权利下放以后一个学区房的租一个月价格可以到多少,又或者是先把学区房按死还是怎样。

总之,我挺期待,毕竟你们总是拿租售比说事,这回如果真的租售同权了,我也想看看合理的租售比到底是啥样。

你看,还是一个站边问题。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十年前就认为保障房会成为主流,没有怂恿家里掏六个钱包买商品房。现在我还这样认为,但是我同样认为现在是商品房“上车”的最后时机,因为以后可能普通人没有动机买商品房了。

现在政策路线已经明晰了。大城市、特大城市以合法稳定就业年限等因素为依据,为收入、住房“双困难”群体及新市民群体提供面积小较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我父母那代人来到城市生活的时候也是住这样的房子,在租来的房子里享受市民权益,这有成熟路径。那代人谁也不担心“房子不是我的,我会不会被赶出去”。中小城市通过共有产权房减轻居民购房的经济压力,利用国家占有的产权比例限制再次交易的房价、打压炒房。

现在年轻人焦虑住房,把买房称之为“上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含义:

1,城市就像飞奔的汽车,你要享受城市的一切“住民权”,跟上城市发展,你就要买房交纳“进城税”。

过去的“土地财政”是城市建设重要的资金来源。北京市五环路以内十年增加了一个武汉市的人口,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怎么跟上来的?这套房子就是大家的地铁、大家的高架路,大家的小学。当然,时代变了,如今“进城税”包税人拿走的太多了,过高的房价造成一系列问题,这不合理。

2,房价在飞涨,你两条腿追不上四个轮子,错过机会就错过一切。

同样的,房价上涨也为住房赋予了过度的投资属性,你有了房子就能“躺赢”吃到更多的发展红利,无偿的占有其他社会成员的血汗。显然,这会加剧贫富差距,导致普通人互相敌意。我普普通通的小市民,就因为早进城几十年,有一套自住的房子,天天被一些奇怪生物阴阳怪气,我计划生育几十年“腾笼换鸟”给这些玩艺,我招谁惹谁了?我勤勤恳恳的新市民,就因为没那套房子,再苦再累也要忍着,还要被一些奇怪生物嘲讽“奋斗逼”,站着说话不腰疼啊?我们国家今后的发展需要凝聚社会共识,不能允许“有房没房”就把人分为相互敌意的两类,不给奇怪生物创造撕裂社会的土壤。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出一个庞大的因为70年产权敌视公有制的群体也不合适吧。

一旦租售同权实现,普通住房的投资属性剥离实现“房住不炒”,那么“上车”给大家带来的焦虑就不存在了。我认为,实现这些设想需要以下步骤,我们看看哪些正在或将会进行:

废除土地作为地方财政重要来源的旧发展理念,剥离土地作为地方债务抵押物的金融属性。切断地方政府炒地皮、卖地皮的欲根。

利用财税手段(一些朋友喜闻乐见的财产税),提高闲置土地与房屋的持有成本,鼓励社会各界将不同功能的土地与房产交由政府主导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平台出租(比“两白一黑”稍晚几年曾经大范围操作)。鼓励用人单位尤其是工业园区企业为职工提供住房。

改造现有的房地产业。将这一产业的部分企业、建设与服务能力,吸纳入保障房体系。合理运用逆周期操作,收购、控股房地产企业,吸纳富余房产进入保障房存量。

我国有周期性的大规模阶层滑落事件,定期拉下来一批中产。

我认为下一次大规模阶层滑落事件可能被命名为“大断贷”(第23条)。

这正是进行逆周期操作,摆脱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绑架并壮大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机会。当前“房地产硬着落风险”不是我说的,是刚刚从房地产行业跑路的任泽平说的。

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为-8.5%和-7.1%,分别较6月下滑16.0和15.7个百分点。7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7.0%,较6月下滑11.0个百分点,环比增长-25.3%。
7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4%,较6月下滑4.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4%。土地成交方面,“两集中”供地新政下,多个重点城市改变全年土地供应节奏、供地从“前低后高”变为“前高后低”,多地首批供地规模超过全年计划的40%且已在3-4月陆续启动,而为了控制土地竞拍的溢价率,拟于7-8月出让第二批集中供应土地的城市北京、深圳、上海、重庆等10城延期出让,待完善房价地价联动等机制后重新出让。缺乏土地均价高的土地集中供应城市的参与,7月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成交价款同比分别为2.8%和-2.4%,分别较上月回升21.1和下降19.2个百分点。施工方面,7月新开工、施工和竣工面积同比分别为-21.5%、-27.1%和25.7%,分别较6月下滑17.7、37.7和40.9个百分点。“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据说全体开了会。要花大力气解决住房和小孩的教育问题。

一抓到底。绝不动摇。

2,不过我觉得这是一个全局与局部的矛盾问题。

全局 上虽然已经下决心要控制房价。

但是在 局部 上,还是很希望看到自己地区房价涨起来的。

目前这个矛盾非常的激烈。

全局目前拥有的手段并不多。

目前主要是采取金融手段。控制房贷。

而局部上的手段就多的很。

如有的地区通过建科技园,变相的搞地产项目。

有的地方搞一些产业基地,其实也是变相的地产项目。

因为对于 局部 ,房价越高,他们的土地税收越高,他们越收益。


目前 全局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房产税。

我看最终还是要通过房产税的办法。


user avatar   gui-zhong-wu-pin-d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记者:目前(2021年)为止我们房价高的问题怎么样解决?

王科长:房地产我们的历史发展比较长,产业工人比较丰富。

记者:那到目前(2021年)为止我们房价高的问题怎么样解决??

王科长:我们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

记者:能问一下,到目前(2021年)为止我们房价高的问题怎么样解决?

王科长:在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经达到3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8.9平方米。

记者:那么从2006年到现在(2021年)房价增加了多少?

王科长:我们的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还帮助了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

记者:现在很多一线城市的违规用地,不是国家批的,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来说,对于这样的违规地产项目是怎样一个看法?

王科长: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有效改善。

记者:能说一下房价高有没有办法解决呢?

王科长:我国住房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

记者:我还想问。。。。

王科长:今天的提问到此结束。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西北大学物理学硕士王昕在西安街头摆摊卖卤味? 
  今年是辛亥革命 110 周年,回望 1911 年,哪些事对推动中国社会变革意义重大? 
  如何看待B站张忠兴火了? 
  为什么现在有的女人对躺平主义特别不满? 
  中国未来 5 - 10 年,房产是否还具备投资属性? 
  霍尊与前女友陈露纠纷一事已于 8 月报案,还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如何看待美国房价创 30 多年最大涨幅,资深投资者发出泡沫警告? 
  如何看待台湾大二医学生未取得执照就为病患做手术,称「实力就是一切,没本事就闭嘴」? 
  山西一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 11 类,校方称老师理解错误,如何评价此事?对孩子们会产生何种影响? 
  如何看待调查组织报告显示,美国2020年共发布约1.5万炒作中国威胁论的报道,比前年增加57%?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还有这种操作?」的故事?
下一个讨论
现实生活中你认为格调最高的枪是什么?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