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程 大佬从界限值的角度来解释了为何有可能是0千焦——“只要食品每100g 或者 100ml 的能量小于 17kJ,那就可以标注「0能量」或者「无能量」了”。下面我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哪怕白砂糖和葡萄糖,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来说,它们的能量也是有可能是0的。(注:这里只表示可能性,实际情况肯定不是我所说的情况,因为成本太高了)
牛羊吃草可以获得很多能量,但是如果人吃草的话却几乎没有能量——这是因为人体内不具有消化纤维素的酶。而实际上,纤维素是属于糖类的,结构与淀粉非常类似都是D-葡萄糖(右旋糖)缩合的多糖,唯一区别是纤维素中葡萄糖间是β-1,4-糖苷键,而淀粉中是α-1,4-糖苷键。所以,对于一种糖,哪怕它包含有葡萄糖基元,甚至哪怕它是甜的,都有可能并不能被人体消化从而是零能量的。
在上文中,我提到了D-葡萄糖(右旋糖),难道还有左旋糖吗?没错,葡萄糖是一种具有手性的分子——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就是颁给手性相关的,所以这里估计我也不需要大篇幅介绍了。简单来说,由于生物体内的酶都是具有手性的,所以对于不同手性分子的反应速率会有所不同。人体内的酶可以对右旋葡萄糖进行很好地吸收再利用,但是对于左旋葡萄糖却完全无能为力了——因为它不能被糖酵解途径中的第一种酶己糖激酶磷酸化。所以,左旋葡萄糖以及左旋葡萄糖所形成的多聚物,人体都是无法吸收利用的,营养成分能量就是0.
那么,左旋葡萄糖是否是甜的呢?舌头上的甜味感受器,实际上非常简单,只要满足结构模型AH/B/X。A和B是电负性大的原子(一般是氧或氮),两者间的距离在0.25~0.4nm;H是氢原子;X是分子的非极性部分。AH/B单元能和味觉受体形成氢键,而非极性部分X正好嵌入受体的凹槽中。
所以,此时压根儿就不需要满足任何手性,就可以产生甜味。这也是为何多种多羟基化合物、糖精甚至低浓度金属离子水溶液,都可以产生甜味。
由此可见,如果你真的可以造出左旋葡萄糖,以及它聚合产生的各种多糖,那么可以具有甜味甚至还没有任何能量的。只不过这样的化学合成将会很贵很贵了……
之前有好几次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在这里统一回答一下:
这是有可能的。
当然,不能 100% 排除标签造假的概率,但单纯从理论角度出发,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合规的。
先明确一个概念:「0界限值」。
食品体系本身是非常复杂的,你很难说一个食品「绝对不含」某种物质。比如,没有食品能「绝对不含」重金属,「绝对不含」抗生素。同理,「绝对无能量」的食物也是不存在的。
但如果这种物质含量足够低,低到我们完全没必要在意它的影响,那跟「不含」其实在生活中就可以等同了。
于是,法规通常会定义一个「0界限值」,GB 28050《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如果某样食品每 100g 或者 100ml 的能量小于 17kJ,那就可以标注「0能量」或者「无能量」了。
明确了这个概念以后,我们再继续分析:
像这样的饮料,几乎不含蛋白质和脂肪,通常可以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只剩碳水化合物了。通过营养成分表,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 1.4g/250mL,换算成每一百毫升就是 0.56g/100mL。
已知碳水化合物的能量转换系数是 17kJ/g,因此这个饮料的能量是 17*0.56=9.52kJ/100mL
显然,这没有到法规规定的「0界限值」,因此当然可以标注「0能量」。
有些人会问,那看它配料表第二项就是复合糖浆,糖加的肯定不少。
但有一种可能是,这些糖浆本身添加量实际极低(<1%),而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添加量小于 2% 的配料不用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标示。
从配方看,这个饮料加入了大量代糖。主要甜味来源可能是由代糖呈现的,添加极少量糖分的意义可能在于调节甜味使其不至于太假。
之前在想法中回答过另一个案例,可以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