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制造业为什么利润这么低?还要砸碎多少外国的产业壁垒才能掌握议价权呢? 第3页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独门技术,都是在比贱。


user avatar   wang-ming-47-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类问题知乎上不能深讲,会被秒删,大概给你说个数据。


美国农民数量300万左右,占全社会总劳动力1%。

英国农民数量约47.6万,占全社会总劳动力的1.6%。德国农业人口2%。

紧挨着中国,农业环境比中国还差的日本农业当前人口168万,占比1.33%。


现代社会的生产效率,已经高到生产效率最低的第一产业,

只要1%-最高不超过3%的农业人口,就足以养活整个国家,满足发达国家的需求。


2018年美国恩格系数8.1%,英国恩格系数11.3%。

韩国可以算东亚内卷地狱的典范,恩格系数只有12%,日本恩格系数是13%左右。

2020年,中国全民恩格系数30.2%,其中城镇为29.2%,农村为32.7%。


通过恩格系数和就业人口,可以看明白。

满足一个国家,所有国民的消费需求,只需要比例极低的就业人数。


恩格系数+农业就业人口=日本1.33%的就业人口,在生产效率最低的农业,满足了全国人民13%的消费开支。

在生产效率最低的第一产业,168万年老体迈的农民可以满足日本1.258亿的国民13%的消费开支。


就算把第二三产业,全部降低到按照第一产业的效率去计算。

日本1680万的年老体迈的工作人口,可以完全满足日本全国133%的消费支出。


为了增加冗余溢出数据,把这个数字在吹大一倍,

日本3000万劳动者就足以满足全国过剩的需求,

以及对未来的积累,以及增加内卷,压低人均收入。


现代社会的真实生产效率,真实就业岗位,只支持日本1000万-3000万就业。

现代社会一个真实就业岗位,正常情况下是可以养一大家子人的。

然后,现实数据,2020年日本就业人口6764万。


更多话不能讲,可以关注公众号,

中国,日本,实际就业人数,是真实就业岗位的7-?倍,

人口红利溢出太多,任何一个真实就业岗位,挤着7-?倍的求职者,利润能不低吗?

失去了人口红利的中国会怎样?


user avatar   zhang-hai-tao-82-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建国之后的工业是苏联帮忙打的底子,以粗大笨重实用为主,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在功能上缺失而在性能上狂飙的苗头,我相信还有读者的家里还有苏系风格满满的产品,比如说60年代的电风扇还能正常使用。

(这个时候的产品质量还是很坚挺的,但为政绩弄假的事情开始出现苗头)


接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大地,国内市场需求及外汇需求更是催生了大量的组装厂,这些组装厂的老板们发现并不需要工程师,也不需要什么技术人员,只要买来产品的仿制对象拆开来,然后在国外倾销的目录里就能找到自己仿制的所有零件。

(老板遍地走,工科不如狗)

紧接着1990-2021年出现了搞笑的事情:外国某些公司放纵国内小厂家抄袭产品,然后在无法仿制或替代的核心部件上卡死并开出利润压榨到极致的高价,逼着这些抄袭的国内生产者必须购买自己的核心部件才能继续玩下去。

国外这种专注卖核心部件的公司非常多,它们的产能无法统治市场,于是放弃部分市场的整机利润,它们只要卖核心部件就能拿走大部分市场的利润,同时可以集中精力去搞研发加快速度拿下某行业的话语权,以致于现在国内的某些上市公司依旧以自己产品的核心部件是某某公司提供为荣。


请问这种情况下,拿别人核心部件做产品帮别人赚大钱,同时帮别人产品做广告的公司都成了国内行业的巨无霸,那么国内其它的二三厂家只能偷工减料在伪劣产品上狂奔~

拿日产发动机做车的,离开日产发动机就屁都不是

拿三菱压缩机做空调的,离开三菱压缩机就屁都不是

自动化系统离开了西门子,产品质量马上打回原形


你以为自有品牌里就全是国内自主的产品?

嘿嘿,里面可掺杂了不少资敌的叛徒!



PS:我支持国内企业研发产品核心,但我的口袋令我对着组装牌子喊真香~


user avatar   cai-tou-chao-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个粗浅的客观现实:

一、低端制造业不可能有高利润。

二、中国不能也不想放弃低端制造业。

三、相当比例人口只能做低端,与高利润的高端无缘。

为什么低端制造业不可能有高利润?

因为低端制造业之所以为低端,是因为它入行门槛低。

高端制造业入行门槛高,比如我能生产的高精尖光刻机利润率500%,你没有技术根本没法生产,就只配看着我流口水。

而如果这低端制造业利润高了,那么什么阿猫阿狗邻居小学生看门老大爷都能一个月内给你鼓捣出条生产线来。

按劳动价值论,那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减。按供需模型边际效用,那就是供应量大增供大于求边际效用大减。

总之就是短期内就会把高利润卷光。

谁要是说有生意什么猫猫狗狗都能做,还利润超高的,基本上都和《刑法》有关,请马上呼叫妖妖灵。

中国为什么不能也不想放弃低端制造业?

低端制造业没利润,那我们能不能不做啊?

感谢人类灯塔米粒奸,为我们指明了反向。

不做低端制造业,那就是去工业化呗,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低端制造业虽然没利润,但是它是现代生活的基础,直接关乎最根本的民生,一个螺丝钉,一个支笔,一件衣服,都离不开低端制造业。

当年我们有句丧气话,叫我们两亿条牛仔裤换别人一架大飞机,但我们可以不坐飞机,别人可以不穿裤子吗?没了低端制造业,直接生活都没有了。

放弃低端制造业转移到海外通过进口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事实上和放弃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通过进口来满足粮食需要是一码事。

中国现在最大的底气,最有力的王牌,就是规模全球第一庞大,门类全球第一齐全的制造业集群。

没了低端,高端就是头重脚轻的空中楼阁,国家的基础都是虚的。

就是米粒奸自己都后悔了,天天念叨要“再工业化”。

做得到吗?

有人吹米粒奸不是不能做牛仔裤,是不屑于做低利润的低端制造业,只要需要分分钟就能做出来。

我不怀疑米粒奸的能力能做出牛仔裤这玩意。

但“两亿条牛仔裤”,米粒奸做得出来吗?

就算做得出来,不会引发恶性通胀吗?

现在米粒奸都吹不动再工业化了,为了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改吹产业链转移了。

中国不能放弃低利润的低端制造业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第三点

相当比例的人口只能做低端,与高利润的高端无缘。

还是得继续感谢人类灯塔米粒奸,为我们指名了反向。

那些吹米粒奸做的如何高端,如何掌握上下游,持有定价权,大把大把获取高利润。

但红脖子就是失业在锈带吃灰喊MAGA。

他们怎么不去从事高端产业,大把大把获取高利润?

很明显,就是他们干不来这个。

高端产业就是依靠高门槛限制准入形成卖方市场。有多少人是有才能参与高端产业的人才?

若这种人才多了,什么猫猫狗狗都成了,那这高端产业自然就低端化了,所谓蓝海红海化。

米粒奸制造业利润很高,但是这些制造业的岗位和广大红脖无关,失去了低端产业后他们剩下的选择就是失业。

为了就业率,中国也必须保留虽然利润率低,但是入行门槛低,能容纳大量劳动力就业的低端制造业。


user avatar   sea-13-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从京东把现金流的概念玩出了新高度,制造业就没法玩了。

最早国美就是这种玩法,压供应商的钱,然后不断的开店,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更低的进货价格,更长的账期,以及促销时供应商承担更多的责任。

现在京东更甚,压货款搞出了金融概念。想要更短的账期吗?好,应收货款先打个折。没有钱继续生产了?好,借钱给你但要收利息。原来国美是压货款开店,现在京东是压货款,建物流,赔钱引流,同时低价挤死友商,只要有现金流就不会死,各投资机构看好能把周围的道友全挤死,看好贫道能一统渠道的日子,然后就可以大薅网络屌丝的羊毛。

制造业当然也可以向下压价,向下压款,但是工人的工资得及时付,五险一金得及时缴。下一级的配件或零件能向下压原材料,矿物,农作物厂商的款吗?大宗的原材料一部分又都是有期货的,太便宜的时候或者某个联盟某个组织减产,或者就被炒家屯起来。所以想先赊货不给钱很难。那就得找时机真金白银的预付款定货。

现在房地产对于普通的产业工人就是碎钞机,工资低没法干。强度大了,时间不自由了,不如去送外卖。所以想留住工人,需要工资按时发,待遇福利要强过送外卖的。下面要花钱进货,要出钱供上面玩现金流,钱从哪来,只能贷款融资付出利息。中国市场又爱打价格战,用质量低便宜的驱除良币,不是良币不想干劣币的事,而是难以转型,只能赔钱先抗一波,等等有没有转机。制造业的科技附加值又不高,有点钱或者想赔出去挤死同行,或者预期制造业长期不利好去炒房炒币炒股炒5G炒元宇宙,导致制造业门槛低就只能拼价格。市场营销的又喜欢忽悠,得打折,得送周边加油站的卡,送周边饭馆的代金券,没一个可以快速周转的。

总结就是1. 金融融资机构时刻等着揩油。2.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被操纵。3.被垄断的销售平台抽血。4.产业工人的成本居高不下。5.同行竞品之间的内讧倾轧。6.畸形的房地产行业。7.还有税收政策,就业政策,环保政策的限制。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制造业利润能高了就有鬼了。

1.相信人不理财财不理你。2.能去中石油国家电网工作;投资矿产炒作期货囤积猪肉糖饲料都是不错的选择。3.可以做到网购到货立刻就确认付款。4.希望做事少责任轻工资高环境好的工作。5. 研究生毕业接受996或者去居委会。6.刚需四个钱包买房子升值迎娶白富美。7.应该保障妇女保障残疾人的权力;应该建设方便快捷绿化的城市。如果认同上面的看法,就能理解靠良心道义解决不了制造业的问题。


user avatar   li-mu-59-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全世界最容易干还很赚钱的生意都是卖资源

也只有资源生意才能不考虑经营者的经营能力

如果经营者可以在少考虑继任者的情况下传承,他们必须选择资源型企业

资源型企业有俩种:自然资源,人力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沙特的狗大户卖石油和中国的资本家卖人力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石油价格是由美元决定的,人力资源也是

下图是美国油价的价格表

实际上也有人力资源价格表

比如北京市最低工资今年是2320元/月

上图的数据不一定准确,但是大家大概理解就行

为了能赚简单钱,就不能容忍资源成本暴涨

但是人力资源同时也在消费人力资源

所以压制人力资源成本就会压制人力资源价格

压力越大,成本和价格之间的差距越小,也就是利润越少

于是你就看到了中国制造业低利润的现状

总结一下就是因为掌控资源的老板们太菜了,而且他们还希望更菜的继任者能继续掌控资源,所以我们的工资起不来,利润也起不来


user avatar   qian-niao-yao-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过去十年是滞涨周期

什么叫滞涨

就是利润低,成本高

为什么

因为美国百姓成穷鬼了,消费不增加,利润自然低

而资本家的财富必须涨,因为那是债券堆起来的庞氏泡沫,只能涨不能跌,所以只能靠降低利率,结果就是资本家借入低利率绿纸,换成实物,无风险套利,这个实物很大程度上包括了大宗,矿产等原材料

两头一挤,打工人可还剩多少利润?

所以美林时钟的价值就在这里,滞涨投资黄金,增长投资股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打工人才过得好,夏天就开始难了,秋天就要被收割了,冬天你不藏就冻死在冰天雪地。


user avatar   cui-ding-d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华为利润不错,可惜要么被号称自由竞争的美帝以一国之力来打压,还要被国内同行各种黑,幸灾乐祸。

你是不是以为我要黑国人品性不行?NO,我要黑的是买办企业,买办阶级,公知和带路党。

想当年在旧中国的基础上建立新中国,也是一帮有正义感有能力有良知的国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他们一直都是英雄,是国家的脊梁。

有骨气,有实力的国人一直都在,这些年推动国家发展的都是这批人,而且是一大批人,这些人才是值得关注和敬重的。

以前有买办,有封建势力,有伪军,有带路党,今天还有,这批人注定只是历史的尘埃,会被扫进垃圾堆。

所以中国制造业利润低只是暂时的,产业升级是肯定的。


user avatar   bao-lai-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史上的刘备,与演义里的刘备,完全是两个人。

正史刘备,若用一个字表达,那就是“枭”;用两个字,“枭鸟”;用四个字,即为“食母恶鸟”。

仅不完全统计:

刘备投了公孙瓒,然后就拐了公孙瓒的兵,去徐州不回来了;

刘备投了陶谦,然后就把陶的丹阳兵搞到了手;

刘备投了吕布,然后就搞了吕布的战马,还在吕布的地盘私自扩军,挖吕布墙角;

刘备投了曹操,然后就带了曹操兵在徐州造反了;

刘备投了袁绍,然后就带了袁绍的兵跑路了;

刘备投了刘表,然后就搞到手了一只较大规模的水军;

刘备投了孙权,然后就把大半个荆州搞到了手;

刘备入了川,然后就把刘璋的兵马钱粮搞到了手,后来又反过手来把刘璋整个吃了。

试问,有刘备的这份辉煌的答卷,在“食母”方面,还--有--谁……能望其项背?


user avatar   wo-you-ren-wu-zai-s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史上的刘备,与演义里的刘备,完全是两个人。

正史刘备,若用一个字表达,那就是“枭”;用两个字,“枭鸟”;用四个字,即为“食母恶鸟”。

仅不完全统计:

刘备投了公孙瓒,然后就拐了公孙瓒的兵,去徐州不回来了;

刘备投了陶谦,然后就把陶的丹阳兵搞到了手;

刘备投了吕布,然后就搞了吕布的战马,还在吕布的地盘私自扩军,挖吕布墙角;

刘备投了曹操,然后就带了曹操兵在徐州造反了;

刘备投了袁绍,然后就带了袁绍的兵跑路了;

刘备投了刘表,然后就搞到手了一只较大规模的水军;

刘备投了孙权,然后就把大半个荆州搞到了手;

刘备入了川,然后就把刘璋的兵马钱粮搞到了手,后来又反过手来把刘璋整个吃了。

试问,有刘备的这份辉煌的答卷,在“食母”方面,还--有--谁……能望其项背?




           

相关话题

  请问人口多的好处是什么? 
  请问人口多的好处是什么? 
  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发展的中国速度是一种什么样的速度?都有什么样的成果? 
  诸葛亮摊丁入亩行不行? 
  如何评价Global Foundries变身“格芯”,12寸晶圆厂落地成都? 
  计算机专业有没有可能因为大量人员的涌入,在十到二十年后成为天坑专业? 
  怎么看待去年我国出生率首次跌破10‰? 
  在工厂怎样才能不像牲口一般活着? 
  如何看德国口罩生产「去中国化」失败,开始大批进口中国口罩? 
  失去了人口红利的中国会怎样? 

前一个讨论
我在学校菜鸟驿站拿错了别人快递,但是在第7天归还了失主,现在快递公司要求我赔付1190元,是否合理?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诸多短视频app内容的字幕中,要把 “死” “钱” “血”等字打上马赛克?





© 2024-06-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