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的水军已经到达战场了。
以下截图来自本问答
作为一名车企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个在知乎混的小小小小小V,告诉大家一点关于车企和自媒体的事情吧。
大一点的车企四五万员工,小一点的车企也有几千人,其中研发人员比例构成大部分在10%到30%。
剩下70%至90%的人是PM、采购、规划、物流、生产、销售、质保,还有人力、安保、财务、总经办等组织。
车企里面的工程师岗位也是极致碎片化的,大企业里工作久了,都会明白一个道理:要知道自己工作的边界在哪里。越界了,总有一天会有一口锅让你背上。
所以,大部分人守着自己的边界工作,对于汽车领域的认知也是片面的,没有整合知识的想法和意愿,对于汽车的认知说是盲人摸象也毫不为过。
一个从事动力总成领域的工程师不会去研究车身结构、底盘悬架、电子电器、内外饰等领域。但一个自媒体为了恰饭他要懂,一个发烧友因为兴趣他也会懂。
当你向一名车企工程师咨询买车建议时,他往往会玄而又玄的跟你说一些孔乙己般之乎者也的知识,然后告诉你去懂车帝或者汽车之家这类垂媒去看下对比吧。
其实很多汽车工程师曾经也是汽车发烧友,可当大学期间每天都在专业课里浸泡,兴趣也日渐索然无味,等到踏入车企工作以后,汽车在他们眼里只是拆散的框架,是冰冷的零件,是无限的重复。兴趣,早就不知为何物。
所以“大象”作为车企公关人员,本身就非研发领域出身,去跟38号这类头部自媒体硬磕专业知识,赢面几乎没有。
倘若在公关领域较量下,互相抓黑点,可能还有得打。但现在看,“大象”作为公关,却连岗位的边界也守不好。
这条路是最简单的,养活自己甚至一个小团队都没问题。车企每年的广告宣发费用都是以“亿”为单位的。这几年已经有所收敛,以前一场发布会就有可能上亿,舞台搭建、明星出场、媒体邀请等等都是大手笔,伴手礼都可能是奢侈品。
一般车企每年都会有三五款新品上市或者换代,都要按节奏向各渠道推送大量的文章、视频。邀请媒体试驾都是去风景优美的地方。
北京、上海、广州三大车展,618和双十一,冬季第一场雪等等热门节点,还会赶一些热门事件,车企都会大把撒钱,媒体们利用好这些机会可以好吃好喝好玩的把钱赚。
这条路其实最不好走,靠文章打赏基本就饿死了。这是个崇尚“免费”的时代,我们期望音乐免费、影视剧免费、知识和信息也免费。你用爱发电写的文章,还会有人评论:这什么破电。
但每个大V都清楚,粉丝是不能得罪的,虽然他们不会给你带来真金白银的直接利益,但你所享受到的机会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有的。没有粉丝,就没有恰车企饭的机会。没有粉丝也不会有机构找你合作。你的撰文能力是依赖于粉丝量体现出来的。你的价值是以流量来衡量的。
所以自媒体会想尽办法的制造流量,甚至不惜捏造八卦制造热点,只要不惹上官司,就不怕把事情闹大。制造不出热点就蹭流量,追热榜简单又有效。娱乐、财经、房产、男权女权、键政,哪里有流量就挤去哪里,挤破脑袋想一些偏门观点,只为能多分得一丝流量,能多增加一两个关注者。
有的人还可以赚取一点广告费,在文章或者视频里挂上一些不相关产品的链接。会有广告主按浏览量或者点击率付费。其实这条路也仅适合那些头部大V,对于小小小小V而言,为了几块钱还掉粉,非常不值得。
这几年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很多自媒体大V开始走上创业之路,本身与人合伙开店卖车(二手车或者平行进口车),或者卖一些汽车用品。
这条路其实是最自由的。
在知乎恰饭得有MCN,最好是官方合作的MCN。知乎汽车区大V的报价一般高于其他领域。相同粉丝量的大V往往是其他领域的两到三倍。
这是因为汽车技术文要比其他产品文章难写的多,技术门槛要高一些,不仅仅是念念参数就能糊弄的,参数背后技术含义的解读至关重要,解读的不专业就会贻笑大方。
但因为好多车企尚未重视这个平台,所以恰饭机会很少,即使头部大V也很难仅靠一个账号养活自己。
知乎汽车区的答主大致分三类:
自我定位是一个游离于主流之外的散兵(SB)。
既游离于公司的组织之外,偶尔配合市场口的同事参加下公司在知乎的文宣。
又游离于知乎的官方组织之外,以边缘人的身份参加官方组织的活动。
总之,不上不下,不冷不热。
在公司内,完不成自媒体任务,但跟几个负责同事关系还不错。
在知乎上,拿不到专业和黄花,但也偶尔能评上奖分点钱。知足矣!
只想对大象说三个字,何必呢?
输得体无完肤,以己之短攻他之长。还不如当年的王自如。
我是车厂秀才 @一片云 ,车厂知识都懂点。感谢阅读、点赞、喜欢、收藏和关注。
法系车的在国内营销处于,少数时刻的阳春白雪和多数时候的下里巴人,没有中间路线。
法系粉丝也如此,只有极少数开了很多很多车最后回到“不懂车”状态的那部分,也是我目前的状态:最懂的车的境界就是不懂车,多数还是普通大众的水平,较为情绪化认知,也容易被带节奏。
如果你对于车的认知开始走向低谷,再一起跟我讨论车这件事儿。
法系车是我个人偏好,只有偏执才会热爱,或者热爱到一定程度多少有些偏执,我连这么小众的车我都如此了解,更何况大家都知道那些车系。同时我也偏爱铃木品牌,也偏爱阿尔法罗密欧。
这件事儿过半年大家就会忘的干净,因为吃瓜群众总会有继续追新的热点,希望看打架,希望看到网暴,喜欢看砍头,喜欢看游街示众。
等这事儿三年后,我再谈这件事儿,毕竟双方跟我都不是生人,作为观众也不能光听一面之词
这反映了神龙营销团队的羸弱,一开始就错,后面是错上加错,越描越黑。
凡尔赛是跨界车,不是什么B级车,当然也不是什么A级车。它是轿跑,旅行车和SUV的结合体,它是廉价版的宝马3GT,沃尔沃V60这一类型的车。在国内属于很小众的车型。当时神龙搞这款车的时候,我不看好,毕竟人家宝马都搞不下去,停产了。但后来看到价格,觉得可以搞。后来实际上月销5000,作为小众车,已经很好了,毕竟整个旅行车市场,在中国还没培育起来,就被SUV压下去了。
所以,神龙营销的自我定位:不定义,自发光是很准确的。坏就坏在画蛇添足:B级车新标杆。本身逻辑上就前后矛盾,不定义,怎么又成了新标杆呢?
而这个车还真不是B级车。首先它就不是轿车。然后从车的尺寸上讲,硬套用轿车的标准,车宽够了,车高超过了,到了D级车的标准,但车长和轴距就差了。后悬挂不用独悬的B级车还没见过。
神龙犯的错误被38号敏锐的抓到了。你这不是B级车嘛,最多只能算A+级,有这钱,同级的思域不香吗?真是很有道理。一脚就把神龙踩到泥巴里去了。
哎,这两车就不是一个车。掀背尾门不要加成本么?车身加高不要成本么?悬挂加长不要成本么?大后备箱不要花钱么?为啥SUV,旅行车要比同平台的轿车贵,就是这样的。
所以,凡尔赛就是一个跨界车,这个价位,没有竞品。看得上,合适自己就买,不合适就去买传统的轿车或者SUV, 价格配置用料应该算是厚道的,毕竟是神龙给予厚望的诚心之作。
利益相关:psa产品工程师+法系车主
你说我一个做研发的都看不下去了,这届东雪的营销得烂成啥样?迷幻操作也不是这一次了,真要是厂家行为的话,E43项目工程师这么多,又不是没资源,既然要对线就认真对,公平公正公开,摆事实讲道理即可,而不是这样瞎搞。
产品定位搞清楚,这个价位的车,想要十全十美本来就不可能,多少会有瑕疵。凡尔赛产品力不差,在psa体系里算是顶级,能定这个价,打竞品我不觉得有问题,它身上的法系闪光点不少。
但是不要强来,实事求是,挨打也要立正,相比竞品,强就是强,弱就是弱。
再这样下去东雪寄予厚望的凡尔赛可能真要被自己公关玩没了,还是比较惋惜的。我们做产品的,每个项目都像是自己的娃,但是碰上这么个后妈,娃被人骂两句,直接嚷嚷着就说自己娃是清北的料,你说这心情,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