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立陶宛总统表示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为名开设代表处是错误决定,这意味着什么? 第2页

        

user avatar   xiao-yu-xiang-wang-yu-jiang-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可能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河。

就是有人会利用这种分权体制不断挑衅我们的底线。

比如:

议会体制,总统是吉祥物,和我交好,但是有实权的政府和我交恶,比如捷克。

同样是议会体制,多党联合执政,相对多数党中立,但是少数党成天搞三搞四,比如德国。

总统体制,政府不敢明着来,反对党的议员成天提议反华法律,你总统要是敢不给我过我就不让你总统的议题好过,比如美国。

可以看到,这种分权体制被玩了两百多年,所有的能想到的漏洞都被打上了补丁,导致目前这种没有任何人可以为执政结果负责的现状。

跟捷克谈,总统没权力;跟德国谈,基民盟说我管不到绿党;跟美国谈,人家议员是台湾拿钱喂出来的。

等我们要制裁了,人家的吉祥物或者装中立的政府跳出来喊:“关我什么事,又不是我说的话,谁骂你你找谁去啊!”这种国家层面的耍无赖我们也不是第一次看到。

我倒是很希望这次的制裁能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最好到我们真正收回台湾之后,即使那些小国换了政党,私下递条子承认了错误,也要继续。毕竟,杀鸡给猴看,那只鸡得真正死了,猴子才会怕,掐着鸡脖子半天,松了手,鸡过了一会儿又活蹦乱跳,是个猴子就明白不会下死手。


user avatar   qian-xun-bai-du-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长期人畜无害,还真有二货以为我们软弱可欺了?

波罗的海三国对台绿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就是那三瓜开启了苏联的分裂浪潮,当初还搞了 200万人手拉手组人墙 的示威,后来某地有样学样,处处效仿。

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中最跳的一个)和台湾的事,得从两个角度看,从绿们来看,自然欢欣鼓舞,他行我也行!从我们角度来看,那是苏联的悲伤往事啊,当年苏联老大哥从那副混不吝的风度,混成俄罗斯那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历历在目。还想啥?前车之鉴啊! 你,立陶宛心里没点数?

管你立陶宛接下来怎么干,认错是真心还是假意。

我们要学会美帝国主义的手段,长臂管辖什么的太香了。

最近,白俄和立陶宛就中东难民的问题有点争议, 我们也可以帮帮白俄罗斯解决难民问题嘛,多简单的事。

我要的是你承认错误嘛?我要的是你撤销开设代表处,怎么这么不懂事,还指望美国或欧盟给你撑场子吗?


user avatar   ge-luo-si-te-gong-j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意味着被教训的还不够狠。

从最开始的上蹿下跳,到后来的摇尾乞怜,再到现在的奄奄一息,这期间立陶宛想了无数种方法来对付中国,求美国,告欧盟,唯独没有想过是不是自己错了。

即便是遭受了重大损失,立陶宛政府高官思考的还是一些表面问题:是不是名儿起的不对,所以中国才这么生气?是不是不叫“台湾代表处”就行了?叫“凤梨种植技术交流中心”怎么样!

台湾那边都把“台立关系”当外交胜利了,苏贞昌的破锣嗓子都满世界嚷嚷了,立陶宛还坚持这是非官方往来,坚持双方“都可以自由开设不具有外交地位的代表处”,这无非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不管能骗到谁,首先说服自己。

根据中立建交公报,立陶宛政府不得与台当局进行任何官方往来,现在立方主动背约,就应该承担最坏的结果和全部的责任。

狗,不管是谁家的,都是欺软怕硬,你不给它揍服帖了,迟早还得在主人背后朝你狂吠,对付立陶宛这类吉娃娃,足够的教训是唯一的方法。


user avatar   fei-fan-7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立陶宛以为自己在押宝,结果证明自己被耍了。

立陶宛这个小媳妇看见美国这个肌肉男,骨头都酥了,妈呀,一夜七次郎啊。

中国,就是哪个眯眯眼中国?

这回听大哥的,大哥说了,只要往中国脸上啐口唾沫,认蔡英文做姐妹,咱就可以跟大哥回公馆。

咱别的本事没有,这啐唾沫的功夫,那是打小就会的。

这傻娘们,就想着一夜七次郎的大肌肉砣子,谁也没想,大步流星,一口就啐过去,爽,咱这回当公馆夫人咯。

想法很好,她的男人欧盟不乐意了。

你个婊子,你吃我的,你用我的,化妆品大背心,月经纸啥的,都是老子给买的。转过脸,就想跟着肌肉男跑,不要脸。

台湾很高兴,台湾很害怕。

姐妹,你不懂打麻将不要乱来,我现在一张牌都不敢出。我手上现在全是五筒,也搞不懂这是什么牌,哪有十三张五筒,这一打出去肯定点炮,必死无疑。

中国大陆手上就剩一对万字,四筒和六筒。

你敢打,我就敢和牌。

台湾就成了相公,僵在这儿,不知道该咋办。

立陶宛姐妹冲冲冲,拿着行李,背着被子,大步流星朝着美国公馆走去,哼着歌子,想象着一夜七次郎早就备下了酒席,安排好了婚房,自己这次肯定要当公馆夫人,再也用不着看欧盟这个破落户的脸色。

还没到公馆门前,一夜七次郎就拦住了她,说道:“姐妹,咱今天先不去公馆,我请你吃个炸鸡,吃得饱饱的,再去五星级快捷酒店开个房间如何?”随即拿出了房卡,特价88块钱,总统套房。

姐妹有点不高兴了,说:“你啥意思,说好了我要当公馆夫人,人家不干嘛。”七次郎莞尔一笑,也不言语,拿着姐妹的行李就往前走。

姐妹也不好再说什么,先跟着走罢,咱貌美如花,强过那黄脸婆数倍,我就不信征服不了他。

炸鸡太难吃了,姐妹咬一口就放下了。

席间,七次郎说:“你现在是民主灯塔了,和咱就是一家子,我们要共同进退,且等着吧,好日子在后头呢。”

哎,这会子也不好回去,先上总统套房再说吧。

总统套房真不错,推开窗子下面就是臭水沟,眼看着对过就是几个白花花的大屁股,正在拉大便。

嗯,咋这么恶心?

水龙头没水,空调是坏的,床褥子上有几处分辨不清的污渍。

姐妹真的不高兴了,对七次郎说:“你找的啥地方,这也行?”

七次郎说:“这不错了,特价88元,我私房钱出的,这份真情感天动地。”

不由分说,一把拉住姐妹,小耍了一哈,不到30秒,七次郎起来穿裤子。

“哎哎,你不是号称七次郎,怎么这么一会子就完了?”

“姐妹不要听人乱说,想当年,我可是银盔银甲银枪,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获赞诗无数。现在嘛,你也别太当真。”

七次郎拿起烟卷,递给姐妹一颗,自己点燃了一颗抽了起来。

烟抽完了,扔到地上,用脚踩了踩,又往墙角啐了一口痰。站起身来说:“你先歇着,我还有事,先走一步,明天记得去续房费。后儿个我还来。”

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姐妹傻坐在床上,这他妈的骗子,我这貌美如花的,居然被骗了?

想想房费88元,不行,我得走。

拖着行李,满心疲惫地回去找男人。

男人没搭理她,不让她进门。

姐妹哭了,大吼道:“你个鳖孙,老娘让人搞了,你要给我想办法。”

“滚,你个不要脸的,你勾搭旁人还则罢了,你居然勾搭我大哥,你这是破坏咱哥们的义气,我给你说。”

“大哥说只要我们共同进退,一起去对付中国,咱就有好日子过。”

“你还做清秋大梦呢?这事你要自己拿主意,这个家有没有你无所谓。你要继续过日子,那就去给中国道歉,说自己当时是失心疯,失了主意。别去理哪个一手十三张五筒的台湾。”

男人一肚子气,喝了口啤酒,继续说道:“说你是个蠢货,你还真就是。台湾是个啥货色,没有不知道的,你他娘的就知道吃,就知道穿,就知道外出勾引汉子。你要再跟台湾来往,咱就从此不认识。你自己看着办吧。”

咣当一声,男人把门给关上了。

姐妹哭得稀里哗啦的,这可咋整?哎,先赁个小房子住下,找个亲戚小编,在晚报上发个声明,看看有没有回应。

他妈的,一夜七次郎居然只能坚持30秒,骗子,大骗子。


为了解决有部分网友认为这篇回答很粗俗的疑惑,我给大家提供另一个甚至是后写的一个回答。

如何驳斥西方中心论?

在这篇回答里,你可以仔细看一看这两者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说句不多心的话,知乎发展到今天,其实是退步到社会通俗作品普及的地步。

通俗化才是大趋势,严肃作品是没有市场的。

我就是个写字的,辛辛苦苦写半天,有人喜欢看才是要紧的吧。

没什么阅读,没什么互动,这样的文章写出来有什么意义?

本来就不是为了挣钱,然后你要求我写没有人看的东西,我们是不是都吃多了?

这种大俗的写法,看起来简单,写起来不容易。

不信,可以自己试一试,看一看好不好写。

而从我本人的意愿来说,其实最喜欢写这种粗俗的东西,写起来带劲。

大家反响强烈,这不就证明了这就是大众喜爱的方向吗?


user avatar   wang-lei-45-21-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样的西方“民主”国家的特点就是,政客各说各话,既不能保证说话的有效性,又代表不了自己的政府,也不能形成统一的内部共识,更无法确保政策的延续性。

所以他这样说什么也意味不了,回答里这么乐观是从哪来的,明天人家换个政客再说一通完全相反的话岂不是很尴尬。


user avatar   yu-ben-guo-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什么是底线?就是一旦触碰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有些“走狗”在触碰的时候以为有“大哥”罩着,就肆无忌惮的蹦跶!

没有给过这些“走狗”机会吗?

先是严整交涉,然后降低外交级别,最后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采取的“有限的”“必要的”惩罚措施!

至少说明现在“走狗”觉得疼了,知道“大哥”靠不住了!

但即使如此,想要摇尾乞怜的时候也是极不老实的!

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心软!

有句话叫:“杀鸡儆猴!”

某些“大哥”的小弟数量众多,要是一个个都这么闹,那还了得?既然送上门的“鸡”就一定往死里整!让其他的“走狗”知道——

我们不是好惹的!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you-ran-de-meng-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孙皓才刚上位四个月,这俩就毫无还手之力地被杀死了。与孙吴的体制有关,还是孙皓有什么过人的权斗技巧?
user avatar   twins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家里有祖辈,率部打过朝鲜战争,隶属第9兵团(27军80师)。

稍微了解历史的人,听到第9兵团,必然会紧接着想到长津湖战役,或者用美国人的说法,“朝鲜水库之战”。那次战斗中,志愿军战略战术都大体正确,但凡双方的海空保证和后勤装备在“一个数量级” - 差距能在十倍之内 - 最终也不会以第9兵团实质失去战斗能力的代价,才换得惨胜一场。

最终统计,双方减员大体上是5万:1万8。其中,因低温和后勤保障等原因,志愿军一方非战斗减员近3万人,很多都是生生冻死的。

连同第一、第三次战役,朝鲜战争前三次战役整体,是我国近代以来(等同于有史以来),面对西方工业国家(包括日本),第一次取得战役级别的全面胜利

相信对于经历过、了解过这些历史,并把这些历史当作自己国家民族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人,以下的那些歌词、旋律,确实就如龙应台在这次活动中所说,“所谓的经典,它一定是超越所有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而能够触及到你最普遍的,人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的,一定会成为经典”

-----------------------------------------------------------------------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宽广美丽的大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



后来来了美国,一个可能在不少“龙应台们”的眼中,灯塔一般的存在。这么多年下来,借用龙应台的那句话,“你或许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那么美国的真实状况恐怕就是,“我们既在乎大国统御,也在乎大民福祉,且互为保障,且互为天然因果”

我不愿做一个在美国生活个几年就开始高谈阔论“美国怎么怎么样”的“公知”笨蛋,但姑且允许我用类似的文体表达:

在来美国之前,我并不知晓,
几乎每个大学里,都有“战争纪念碑”;
几乎每个城镇的小广场,都有“战死烈士纪念碑”;
重大体育比赛国歌仪式末尾,常会安排军机通场飞过;
每当有阵亡士兵归乡时,车队规模和迎接民众都类似国家元首一般;
......
绝大多数美国人,对其国旗和国歌的热爱,相比普遍的中国人,有过之而不及。

我想,这些“表征”背后的“情感”,必然也是基于对特定历史的经历、了解和认同,并把这些历史当成自己国家民族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铭记于心。而正是因为这种“情感”,特定的艺术作品,才能“超越所有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而能够触及到你最普遍的,人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成为经典:

-----------------------------------------------------------------------
“哦,你可看见,透过一线曙光,
我们对着什么,发出欢呼的声浪?
谁的阔条明星,冒着一夜炮火,
依然迎风招展,在我军碉堡上?
火箭闪闪发光,炸弹轰轰作响,
它们都是见证,国旗安然无恙。
你看那星条旗,不还在高高飘扬,
在这自由的大地,勇士的家乡?”

-----------------------------------------------------------------------

之后机缘巧合,在聚会中见过朋友家的祖辈,二战末期入伍的马润,打过太平洋战争和朝鲜战争。老爷子坚持认为朝鲜战争是平手,同时表示,没想到中国人比日本人还能打(可能是因为二战他打酱油为主吧,但他也确实对当时的日本人用了“animal”一词来形容)。同时他表示,美国现在如果选择和中国对着干,将是最大的愚蠢。不知这是来自于他对历史和现状观察后的系统思考,还是只是基于个人经历的,对“伟大的敌人”的惺惺相惜。不禁想到之前听家中祖辈谈起,对曾经的敌人,曾经在名义上战胜过的敌人,字里行间,总是多少充满敬意


好,说回龙应台。我个人非常认同她在末尾做的一个比喻:“歌,它就像一棵树,树需要有根,根在土里头,非常地要看它是附着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头...”

她说的没错,所以我全文也就是在描写这种“土壤”,中国的土壤,美国的土壤。

这是一种非常底层的土壤,不会因为其他平行因素而被动摇甚至否定的土壤。

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另两位祖上,父亲是23年的党员,儿子(我的外祖父)是大学教授,在文革中,父子二人莫名经历了那么多苦难,甚至这种扭曲的经历到今天都有影子一般的影响 -- 这也是一种土壤,一种可以长出“意识形态害死人”的“树”的土壤。相信也有一少部分中国人知道,第9兵团的宋时轮上将,生涯晚期曾经反对过某件事 -- 虽然对此我个人表示不置可否,但对一些人,也是一种土壤,能长出特定的“树”来。

美国人也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其他历史,如当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直接调动101空降师来护卫最早的5个黑人孩子,安全地进入白人学校上学的历史 -- 这也是一种土壤,一种可以长出“人与人生来平等”的“树”的土壤。

俄国人也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其他历史,如当初的红色帝国,造得出上万颗核导弹,造不出不同款式的丝袜来 -- 这也是一种土壤,一种可以长出“计划经济行不通”的“树”的土壤。

但这些土壤,并不矛盾,正如“大国”和“大民”也绝无矛盾,更有可能是互为因果,互为保证一般。在追求最底层土壤的同时,我们也从未放弃过争取其他内容:自由、平等、文明、互助...吃得起茶叶蛋,买得起猪肉。

但我依然能理解龙应台的那种“恐慌”,甚至是“恐惧”,一种稍有洞察力的人,就能透过屏幕闻到的,无处不在的不自信和恐惧。这种“恐惧”其实也是“树”,而这颗“树”,也有“根”,也有“土壤”。这片“土壤”,对应的是这样的一个历史,这样的一个事实:

如果“你们”不选择和“我们”一起当“咱们”,那么“你们”就没有“国”,没有“民族”,没有“历史光荣”,没有“文明荣光”,是前朝的战败的弃民,是内战失利的败将,是大国博弈的砝码,是即将上不了台面的弃子。

说到底,如果“你们”不是“咱们”,而只是“你们”,那么“你们”连根都没有,谈何“土壤”?

美国和中国就像那云杉,而英国日本等“小国”,也必然算的上苍柏。而台湾呢?最恰当的比喻,恐怕就是松萝 -- 也有根,但是是气根。

于是,我终究也不会怪罪龙应台。毕竟,什么样的土壤,就会长出什么样的树,培育出什么样的人。台湾没有“土壤”,于是只能培养出松萝一般的龙应台来,临时依附在一颗大树上,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然后因为附着的大树有根有土壤,就产生了自己也有根有土壤的幻觉。却不知,松萝这种植物,人称“空气质量的检测仪” -- 都不需要环境怎么腥风血雨,而只要空气质量稍稍下降,就会死掉。

而龙女士追求的,貌似不仅仅是作为松萝,一切静好地活下去,而是,不但要作为松萝优雅地凌空飞舞,而且要否定大树的根,大树的土壤,希望大树的根烂掉,大树尽快倒下去...甚至直接否定这棵树,一颗彻底摒弃了“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彻底由万亿人民“最普遍的,人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凝练成的大树,将其描绘成“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下的非本心产物...

那么,这可能依然无关是非,但必然有关立场。相信龙女士如果身体健康的话,有生之年必会看到,架空了国之尊严,你追求的小民之确幸,是多么地虚无缥缈,多么容易灰飞烟灭。

好在,虽然龙女士恐怕没得改变了,但她还是反复提到了一个词,“希望”,而年轻人永远有希望。这个希望,在此设定下,其实也异常简单:你要做没有根的“你们”,还是要做根深叶茂的“咱们”?怎么选,自己想,皮球在“你们”那里,“我们”真的无所谓。

-----------------------------------------------------------------------

愿这石头比人更坚强”,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卫国战争纪念碑

无名英雄之墓,美国,弗吉尼亚,阿灵顿国家公墓

此图不解释

有些“土壤”,以及土壤上面长出的“树”,在伟大的国家间,本质上是共通的,现在一些台湾人不理解而已。这是他们的不幸,可悲,可怜。






-----------------------------------------------------------------------
偶然看到本问题下一些匿名或非匿名的答文,我自己道行不够,还是忍不住多说两句:

我对龙的评价,对“龙应台”们的评价,可以翻我的答文历史,是一贯的,是基于对这个人的作品、历史、言论的较充分了解,而下的个人结论。依然,这只是个人结论,而不是客观真理,于是人人都可以表示不同意。但这结论确实与我是否知晓此次事件,看到的是3分钟?5分钟?21分钟?24分钟?还是一个半小时的视频,没有任何关系 - 我看的视频是21分钟版本,我觉得足够充分了。

同时我相信,但凡看过20+分钟“完整版”的人,如果对龙的立场和目的,依然表示无知无觉 -- 若你是真心的,我只能说你情商不足,辜负了龙的“一片苦心”,她要气背过气去了;若你是假意的,那么你对我来说,就只是“你们”,而不是“咱们” -- 如前所述,你愿意做“你们”,还是愿意做“咱们”,是你的事情,我无所谓。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而以下的内容也是主要说给对我这篇答文多少表示认同的朋友讲的:我整篇答文,既没有对当时在场的大陆学生表示任何赞许,也没有对“香港学生”/“香港年轻人”的观感发表任何评价。这种评价的缺失,确实是我有意不为之。而我真实的评价就是:不知道、无所谓、不相关。我们也看到,本问题下面也有一些朋友提到了,在场的大陆学生“并不这么觉得”,在场的香港年轻学生“很少”,以及,“香港的年轻学生根本不这么觉得”。

于是,如果你们真的对港台真实民意有兴趣,还是建议不要因为这么一个单一的事件,而脑补出一些可能与真实状况相去甚远的想象,然后产生不必要的额外感动,最后口口声声说什么“龙应台被香港人打脸”之类的话,结果却让个别香港人跳出来说什么 “我们大多数人其实根本不这么想” 来刷存在感。非要总结一个“真实民意”的个体感知,现在的香港年轻人,对中国政权无好感的,过半大概无疑问 -- 这也无所谓;而真正重要的是,这群人之中,对“中国人”的身份有真诚的认同感的,是否过半?我还真没这个信心。

最终,正确的“姿势”只有一个,原答文也已经说过了:“你们”到底是愿意当“你们”,还是跟“我们”一起当“咱们”,皮球在“你们”那里,“我们”根本无所谓。如果“你们”选择跟“我们”一起当“咱们”,那也是“你们”自己的主观选择,“我们”可以表示“多一个不嫌多”而表示欢迎,但终究只是不置可否;但如果“你们”只想要当“你们”,乐于跟“我们”划分清楚,那“我们”一定表示“少一个不嫌少”,您自求多福;而如果“你们”不但不愿意跟“我们”一起当“咱们”,而且还轻则贬低“我们”的历史认同和现实追求,重则始终盘算着对“我们”的利益进行实质的损害,那么,“你们”也就不仅仅是不相关的“你们”了,而是“我们”的“敌人”。

所以最后真想说的是,为何一群没有血脉联系的人,愿意聚在一起当“咱们”,就是因为那些共同的历史烙印、文化脉络、意识形态设定,把我们天然地,不带任何强制和压迫地,绑定在了一起,才有了民族,才有了国家,才有了“同胞”一说。绝不是一个人,他身为“华人”,那就天然成了“同胞”,否则骆家辉也该是“同胞”了。对于那些无意与我们共享历史烙印、文化脉络、意识形态设定的“华人”,不但不该有让他们当“同胞”的强迫,甚至都不需要有对他们希望当“同胞”的期许。

21世纪,个体自由为大,一个人认同或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一个人爱或不爱特定的社会符号,都是个体无所谓是非的个体核心自由。“龙应台们”愿意当无根之草,就让他们当去;一些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香港人、台湾人,愿意在中国的土地上暂住,那就合法地暂住下去;住不下去了,愿移民就移民,也没人需要拦着。


user avatar   kingofzo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user avatar   wang-xiao-ban-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支持。因为匿名是网络环境差的万恶之源。


知乎做得好。与此同时,头条和抖音也上线了IP属地。


根据 @新浪财经 报道:

据悉,今日头条、抖音展示的帐号IP属地均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文或评论时的网络位置,境内展示到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境外展示到国家(地区)。而且帐号IP属地以运营商提供信息为准,相关展示不支持手动开启或关闭。

在公告中,今日头条和抖音均提出,展示账号IP属地是为了维护真实有序的讨论氛围,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快手则表示是为了防止部分网友在热点事件中出现蹭流量、传播不实信息、冒充当事人等干扰正常讨论的行为。

实际上,在字节跳动和快手的产品上线该功能之前,微博已经于今年3月先行一步。3月17日,微博官方账号称,因发现个别冒充当地网友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微博将上线“用户个人资料页展示近期发帖所在地”的功能。

据悉,微博也是在个人主页中展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布微博或评论的IP归属地,而且IP归属地显示规则与评论区此前显示规则保持一致,国内显示到省份/地区,国外显示到国家。


2、

几乎所有的网红产品,都是利用人性的七宗罪所达到的。


而匿名就是网络环境的万恶之源。


匿名,意味着一个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无论你是咒骂那个普通人去死,还是问候他的十八代祖宗。


在网络平台上,我们看过了太多这种悲剧。


为什么女权的“权”会被污名化成“拳头”的拳?


我个人是支持女权的。但是里面有人在故意把水搅浑。


为什么有人被人肉和网暴?


因为在屏幕面前可怕的那个他,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很多明星粉丝对普通人群起而攻之,所倚仗的,不过如此。


为什么微信上的环境要比微博等好得多?


因为微信是实名化的。喷他,意味着他可能能找到你的真实身份,如果他想的话。


当然,做人是需要互联网树洞的。在BBS这种场景下,所有人都可以匿名化。

而在如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我支持全面实名化。


但愿天下不再有网络暴力。




        

相关话题

  「以大局为重」的观念是否属于「集体主义」文化的呈现方式?从文化角度看,「和谐」和「集体主义」有何关联? 
  媒体报道阿富汗前总统被「软禁」在喀布尔的家中,释放出什么信号? 
  在台湾即便没有老人,大家也不会去坐博爱专座,大家怎么看? 
  如何看待「5名医学生吃火锅,看到老板面部发黑给老板留言检查身体」?面部发黑可能是哪些疾病的症状? 
  今天A股又跌了,为何总是跌跌不休?A股生病了吗?病根在哪里? 
  如何看待美国护士透露称,新冠重病患者会被安排等死?美国新冠治疗、医务条件目前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为什么看起来知乎上很多中国人不喜欢台湾的民主? 
  在银行有一个亿的存款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届时你想做些什么? 
  周鸿祎表示「不理解 35 岁被职场抛弃」一情况,你认同这一说法吗?如遇到中年危机该如何面对? 
  如何看待「学生带牛奶入校被拒,蹲校外喝半箱」,工作人员:因考虑到校外食品的安全性? 

前一个讨论
近代几乎一直维持着完整领土的法国人口为什么比割了东部的德国还要少?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云佛山滑雪场事件,官方道歉后,男子称工作人员又在直播间诽谤其「一周换一个媳妇」?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