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作为一名蒙古族,不会说蒙语是什么感受? 第1页

  

user avatar   le-xiao-yao-6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管你们这些奴隶怎么点踩,都磨灭不了阿勒坦汗子孙对共产党的支持,我们就是中国人,我们和汉族同出一源!我是土默特部的后代!叛国者,背族者,迟早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

不会就不会了,乌兰夫不会蒙语不是一样一个人解决一个共和国吗?

蒙东地区蒙语保留是因为科尔沁光荣的背叛蒙古,背刺林丹汗,加入了带清蒙八旗。

带清叫王爷。蒙古叫可汗。

蒙西因为最后的察哈尔大汗林丹汗反抗女真人,于是带清开始血腥的绥靖政策,男的除长子全部送去当僧侣,抢走女人,每个部落规定男丁数量,超过的人数全部干掉。导致很多蒙古人隐姓埋名,几代人下来就不会蒙语了。再一个阿勒坦汗建立了库库和屯(明称“归化城”),1575年就开始和内地通商,为了保命蒙古人冒充山西人,一口地道大同话。

你猜为什么乌兰夫连部队都没带,蒙语也不会就能劝说所有蒙古人?

所以是成吉思汗的嫡系,阿勒坦汗的子孙不会蒙语更可耻,还是保留蒙语的背叛者更可耻?

具体资料可查看土默特地方志和蒙西地区遍地的喇嘛庙,现在记录也都还在,只是和谐社会不想再提罢了。

最后蒙东和蒙西是怎么选择的,蒙东代表德王选择支持日本人和伪满政府,发生了百灵庙抗战,我爷爷是亲身经历者,我爷爷当初是晋三十五军的炮兵连长。此战是自长城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胜,教员赞叹:绥远抗战胜利,为全国抗战的先声

蒙东蒙古人选择了跟随伪满政府,蒙西不管是蒙古tg还是国军都选择了抗日!

——————————

看很多人不懂蒙古历史科普一下黄金家族源系

尼伦蒙古(一大堆自称共祖的部落)——托雷子孙——忽必烈子孙——元顺帝子孙——达延汗子孙

到现代只有达延汗系可以自称黄金家族了,其他的源流已经不可考了。

达延汗统一各部所施行的一项改革措施。主要是重新划分六万户,并分左、右两翼。左翼三万户为察哈尔万户、兀良哈万户、喀尔喀万户;右翼三万户为鄂尔多斯万户、永绍卜万户、土默特万户(蒙古勒津万户)。左翼三万户由大汗直接管理,右翼三万户由济农代表大汗行使管理权。除兀良哈万户之外,其余五万户均封予汗子领有。

察哈尔已经被灭,喀尔喀就是外蒙古,被苏联灭了。左翼三万户团灭,黄金家族只留下右翼三万户,人数虽然少但是真的有族谱,而且除了有江山需要继承的贵族以外,一般蒙古人只有名字没有姓氏。


user avatar   bei-tiao-tai-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在新疆还不算啥,但在内蒙,据我眼前所见,已经成为一个蒙古族内耗的严重问题

首先是蒙授对汉授的歧视,认为后者不够爱民族,这里要注意,汉授生并不一定不会蒙语,但这种选择在蛮长时间之后本身也会异化成为一道标准线。

其次不会说蒙语的蒙古族一般被会说蒙语的蒙古族(不区分汉授蒙授)认为是“假蒙古”,或所谓“加分蒙古”,更有甚者认为这是hujaa打入蒙古内部的童话分子,更为严厉排斥。比较典型的不会蒙语的蒙古族人是B站上的多多其木格,她不会蒙语是因为她的家庭背景经历。虽然多多其木格致力于介绍蒙古草原文化,但是弹幕里依然有人骂她假蒙古或hujaa的

对了,我严重怀疑另一个蒙古族知名人士、东罗马帝国正统继承人、通辽帝国小约翰可汗极有可能也不会蒙语,因为蒙语为母语的人说汉话会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尾音上翘,大概类似东北话里的锦州话那种味道,可以参考乡村爱情第一部里王木生的口音

说完背景再说严重后果,严重后果就是别碰到事儿,碰到了就得先内讧。

从2009年袁腾飞羞辱、辱骂ᠴᠢᠩᠭᠢᠰ ᠬᠠᠭᠠᠨ开始,很多蒙古族青年发动各种办法举报甚至物理围攻他,最终在2011年袁腾飞最火的时候爆发了正北方建国以来最大的苏入格其运动,并派代表赴京请愿,最终在民宗委的帮助下,袁腾飞被各种下架。后来虽然有各种活跃,但每次要复出,就被民宗委祭出大神器,并最终彻底封杀。

这个运动从一开始就伴随着蒙古族内耗,会蒙语的指责不会蒙语的不出力,蒙授的指责汉授的不积极。结果袁腾飞还没怎么伤到,自己内部人的撕扯就异常惨烈,最为典型的就是2012年硕粉蒙毒分子(但不会蒙语)陈阵阵被黑喇嘛开除族籍。

直到前两年那个教育的事儿,一开始蒙授就抹黑污名化这个政策(当然他们的抹黑基本照搬南方渔村的SMG信息中心的谣言),政策落地后,又更加严厉攻击汉授是蒙奸,是hujaa的走狗、奴隶,结果袁腾飞事件中的万众一心,变成一场内讧闹剧,最终不了了之


user avatar   si-ke-da-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大部分朋友都是分享的个人经历,我在这里引用一下《社会认同中的民族认同建构》和《青海河南蒙旗文化变迁研究》中的内容,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当我们讨论少数民族文化式微的问题是,我们一般来说都是指其在现代化社会前越来越与汉人趋同化。但是,由于汉人的庞大人口基数摆在那里与现代网络传媒的影响,很多时候这反而会显得再平常不过而并不令人惊奇;但是,如果这种“同化”偏偏指的一地的少数民族风俗文化却全面的被另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取代——而且这种同化已经持续了近三百年——却又如何呢?

青海省河南地区,就有这么一群人,当地居民90%以上身份证上都写着“蒙古族”,可他们却几乎都完全不会蒙古语,说不清蒙古族有什么民族文化;他们穿藏袍,说藏语,用藏名,吃藏餐,享受藏式歌舞,如果在本地尚且感受不到明显的违和感的话,当他们来到外地接触回汉藏人,特别是内蒙古那些还保留了文化传承的同胞时,双方之间便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惊诧与羞愧。

有的百姓在认同上表现出矛盾的心理,族别是蒙古族却根本没有蒙古族的特征,即不懂语言也不懂蒙古文化,在与外面的其他民族打交道时总会被认为是藏族,和周围藏族来往虽然没有语言和生活上的障碍,但又觉得自己也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藏族,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属于哪个民族,这种迷惘也造成心理上的尴尬和无所适从,而有的蒙古族和藏族对他们表现出的“两头都不靠”的态度也刺激着他们的心理。他们渴望为蒙古同胞所接受,但是外在表层文化特征的变化无形中在他们之间竖起一道屏障,于是,在心里他们对自己说我是一个蒙古族,但是走出河南县,在面对质疑和不屑的目光时,他们有时只能是无奈、委屈。
一位柯生乡的蒙古族人对笔者说了这样的经历,在西宁上学时,班里有蒙古族、藏族、汉族同学,他本想和蒙古族同学们多走在一起, 但是大家在一起时都说蒙语, 他什么也不懂,这些同胞对他这个“另类”蒙古族也没表现出太多的热情。他又不想和藏族打交道,于是每天就和汉族同学在一起,这样的结果是不久他的汉语就比刚来时流利得多了。发生在他身上的另一件事,是一次去医院看病,他见医生在病历上将自己写成藏族,就说自己是蒙古族不是藏族。碰巧这位医生就是蒙古族,对他说了几句蒙语,这位蒙古族人当时的反应是“羞坏了,一句也不懂,啥也没说上”。类似这位蒙古族人的遭遇还有不少。一位在赛尔龙乡政府工作的女子,一次穿着蒙古袍参加本县的那达慕,有人见她这身装束,就用蒙语和她交谈,她听不懂,觉得特别不好意思。有的被采访者的经历是“对别人说是蒙古族,也没有人相信”。在遇到类似的情形,当地蒙古族常常用“自卑”、“尴尬”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他们共同的感受是:在河南县还没有什么,但是走出河南县,类似的尴尬场景总是让他们记忆犹新。还有一些来到河南县工作的外地蒙古族,虽然事先对河南县的情况多少有一些了解,但变化之大还是出乎他们的意料,语言、生活习惯都有很大差异。来到河南县,他们首先解决的是语言问题,他们必须学习藏语,否则无法交流。一位从内蒙古到河南县工作的蒙古族告诉笔者,当年大学毕业联系工作,听说青海有个蒙古族自治县,没做过多的了解就来了,来到河南县看见当地的情景,他非常惊讶,不止一次地问自己,“他们到底是蒙古族还是藏族?”但是已经来了,不能说回就回,就这样生活了多年,娶了一位当地的蒙古族女子,也慢慢学会了藏语。这些来到河南县的蒙古族有的选择了留下,有的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而与藏族在文化表象上的相似,也让其他民族更多地把河南县蒙古族当做藏族,在笔者调查的过程中,当问及当地蒙古族的情况时,他们用“他们藏族”来称呼,甚至有一位回族在提到自己的蒙古族妻子时也说“她们藏族如何如何”,当笔者提醒是蒙古族而不是藏族时,他们的回答则是“他们和藏族一样”或者“他们就是藏族”。“他者”眼中的界定表明河南县蒙古族与藏族在表层文化边界间的模糊,同时这一种界定对于河南县蒙古族的自身认同也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对于“他者”的误识,他们有的予以反驳,有的听其自然。


“很多人认为学学自己的语言有好处,就像我自己,以前上学的时候,人家问你是什么民族,我说蒙古族,但不会说蒙话。他们说你算什么蒙古族,连话都不会说。在会说蒙话会写蒙文的同胞跟前,心里愧疚得很,自己不会说自己的语言,好像丢了身上最宝贵最需要的东西。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是觉得能真正恢复蒙语对自己的民族确确实实是个光荣,做了一个大事情,但是在办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学蒙文没有前途,所以很多群众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蒙文班。我们也经常给学生说,虽然蒙文是副课也要好好学,现在你们不知道,将来从河南县出去的时候,才能知道这个东西的珍贵。但是目前就这样一个局面。”


在县城里没有自卑感,但是出河南县有自卑感。秋天的时候,一次西宁的蒙古族大学生过节日,有的同学说“你们不是纯粹的蒙古族,不叫你们不好意思,叫了你们来不来也是个问题”。我去了,那时候河南县的学生有50多个,参加的只有3个,他们啥都没说,反正没参加。来的都是海西、内蒙古的。”

第五,你们知道藏族和蒙古族的区别吗?
民中的学生大部分摇头,有的回答:“没什么区别吧,我们是蒙古族,他们是藏族。其他好像都一样。”完中的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有区别”, 并列出了一些区别之处:“我们蒙古族用的是马头琴,藏族用的是龙头琴”;“风俗不一样”,但具体是什么说不出来;“穿的衣服不一样,我们穿蒙服,他们的是藏服”。
笔者又继续问完中的学生:“那大街上很多人穿的就是藏服啊?”他们有的人回答:“ 我们过节、那达慕时穿蒙服,还有就是过年、婚礼、贺房子时也穿。冬天冷的时候穿藏服”;“在牧区穿藏服”;也有的回答:“老人不穿蒙服,年轻人穿蒙服”。
第六,如果有人把你们说成是藏族愿意吗?
民中的学生有的回答不愿意,有的回答愿意,还有的回答是:“如果说成藏族可以,也没什么吧,因为我们现在吃的、喝的、穿的、学得都和他们一样..
完中的学生也是异口同声地说“不愿意”。笔者接着问他们:“那你们穿的是藏服、说的是藏话,外地人很容易把你们认成是藏族啊?”有的学生回答:“ 那是上一代人的事情了,我们这一代人不一样了。”


政府工作的一位受访者向我们讲述了他考研究生时对民族身份的选择过程。他是蒙古族,但考的是藏文系,担心考官对自己的蒙古族身份会有偏见,“想说自己是藏族,颇为矛盾,但最终还是真话”。该受访者还告诉我们今年其外甥女考上西藏某大学,他特地为她准备了一套藏服,并告诫她到拉萨后尽量不要提及自己的民族身份。

关于青海蒙古,我过去曾谈过一点,简略的说他们的历史是这样的:蒙元起蒙古人渐渐在入居青海,但真正发展壮大是在明朝。正德七年,漠南右翼蒙古永邵卜万户领袖亦卜剌第一次出现在西宁城下,揭开了西海蒙古一百二十年历史的大幕。大批大批蒙古人来到青海湖畔役属番族,深刻改变了当地民族构成。此后这里又成为俺答(阿勒坦汗)土默特万户的牧场,形成了青海土默特。青海土默特后在明军打击下走向衰微,但是明末1636年,四卫拉特(瓦剌)盟主固始汗却又响应西藏格鲁派的护教号召发动南征。在占领青海草原后,固始汗要求准噶尔等诸盟友回到天山北路,由自己的和硕特部独占青海,代价是不再回到北疆。此后,固始汗继续统一了整个青藏高原,建立了和硕特汗国。固始汗端坐在拉萨雪山狮子王座上,而他的庞大蒙古部众则留在青海游牧,号青海八台吉。

时间进入清朝,青海蒙古经历了一场二百余年的噩梦:他们的人口在被清军征服后由二十万众变为七八万口,后来又在两百年的恩养下到青海建省只剩三万多人,又碰上爱民如子马长官,建国时已经仅存两万人;他们完全丧失了此前的一切特权,在不断渡河北上扩张的藏民面前节节败退,牧场丧失,屡遭劫掠,穷困潦倒。或因进入寺庙学经而学习藏文藏语,或因害怕被藏人抢劫而改易藏族衣帽。久而久之,终于在经济文化极度凋敝的同时文化上也渐被藏民同化。这其中尤以孤悬在黄河以南、置身于藏民汪洋大海中的河南五蒙旗(游牧喇嘛一旗和硕特三旗、土尔扈特一旗)为最,到了民国时的河南蒙旗女亲王扎喜才让已经完全藏化,在内地女记者眼中,这位女王精通藏文,却不懂蒙语;梳着藏女的发辫,唱着藏族的民歌;当她招待记者时,也非常抱歉的说“我们藏民的饭是非常简陋的....”却只字不提自己是蒙古人。就像记者的感慨,“假如不看王府世系,你真绝对不会想到她是成吉思汗的宗裔!

河南蒙古族的“再蒙古化”,始于建国以后。1954年,河南蒙族自治区(后改为自治县)成立,当时的老百姓还只知道有部落和部落头人,对现代社会的“民族”概念一无所知。当时,为了成立自治单位,领导们专门征求了阿柔部落的藏族,说服他们把身份改为蒙古族,以让县里蒙古族比例尽可能高一些。此后在八九十年代,随着各种政策的落实,在一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的带动下,原先改回了藏族身份的宁木特乡阿柔人又基本都重新改回了蒙古族。



河南蒙古民族文化的复兴也兴起于80年代以后。河南蒙古族为了彰显自己的民族文化认同,开始有意识的模仿外地蒙古族文化发展,逐渐凸显自己藏族文化的不同。如从80年代开展蒙古语教育,试图将这已经几乎只有少数老人会说的语言重新发展起来;大力推广与大家习惯穿的藏袍不同的蒙古民族服饰;更换街道和店铺名称,如把建国路改为土尔扈特路,把和平路改为和硕特大道,把南大街改为土默特南路等,并为各政府办公大楼添加蒙古元素。



大力开展蒙古文化复兴运动,确实为不少民众带来了文化上的归属感与满足感。有的牧民表示,虽然自己只认识藏文不认识蒙古文,但是家里摆几本蒙文书,就能让自己感觉心情愉快。另一方面,对于河南县这种较为封闭的地方,宁木特乡的藏阿柔部落对于几十年前被迫更改民族的记忆仍然鲜明。蒙古文化的复兴,反而加强了他们对于藏族身份的认同,尤其是让年轻人对自己的定位更加明晰,对于接受蒙古语学习也更为抗拒。




当然,民族认同的形成本来就与他者相关。即使在历史上河南蒙古族已经在衣冠服饰语言文化宗教饮食等一切一切上都与藏族几乎完全相同,他们也并没有真正泯灭自己的蒙古认同。围绕着草场进行的蒙藏械斗构成了一段悠久的民族记忆;建国前高度内卷的双方就围绕草场互相砍杀了八十年,建国后从六十年代械斗再起,直到90年代划界最终完成可结束。可争端的结束却是以“县里出卖了草山,害的俺们吃了大亏”的“割地求和”收场的,这种屈辱叙事更加强了蒙古民族认同的形成。

在原生文化的重构中,比起开蒙古袍店、举办那达慕大会等,语言文字的复兴要困难的多的多。自80年代推广蒙古语教学以来始终举步维艰,民族情感的热血,终究难以敌过学生普遍厌学、缺乏语言环境基础、实用性不高难就业的现实问题。正如前县长所说,

学习蒙文的学校是我建的,最后把它放弃的也是我。当时我是县长,老百姓有要求,政府实行的,当时也没完全考虑好。时间过去了,实践当中看走了一个弯路。蒙古语最后放弃的时候是个大讨论,各方代表都来,大家都认为继续学蒙古语有没有必要,对社会进步、民族有没有好处,最后大家认为从民族感情来看,很有必要,很好,但从现在面临的趋势,面临的新事物来看,没有必要。后来慢慢放弃了,当时我们组织上蒙古学校的学生,政府专门对他们安排了工作,这是政府行为造成的,不是个人行为,以后就没继续办。现在看一个是学习上的弯路,再一个娃娃们负担重,蒙语、藏语、汉语、英语,从小要学四种语言,压力很大,四种语言同时学,谁也跟不上,不懂吧都懂一点,懂吧没有一个特别懂。汉语进来之前,藏语藏文是这里主要的语言文字,蒙语使用范围窄,只能走出黄南(州)到海西(州),走出青海到内蒙。恢复了一阵子,大家觉得不对劲,放弃了。

此外,藏化的蒙古部族并不只在青海。当年固始汗入主布达拉宫,虽然和硕特主体留在了青海草原,但历代和硕特大汗仍在拉萨以北当雄县拥有一支直属蒙古武装——达木蒙古。这支汗王直属的雄兵帮助拉藏汗成功反杀了桑结嘉措,在清军征服藏区后达木八旗也成为了清军守护西藏的台柱。但是当地到清末也已经完全藏化,“其达木官民,不唯不解蒙语,即中文中语亦俱不识,而衣冠品级,亦俱与番官同”。他们与藏族原住民的后代是今天带有些许蒙古特征的当雄藏族人。


user avatar   yu-ye-ku-d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个叫席慕蓉的蒙古族女诗人,为此写了一首诗。这首诗后来被谱成了曲,叫《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找了一个原唱的版本。(有兴趣可以找找廖昌永/腾格尔的版本)

歌词如下: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

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啊!父亲的草原,

啊!母亲的河;

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啊!父亲的草原,

啊!母亲的河;

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母亲的河


user avatar   na-lan-zheng-ze-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ᠡᠬᠡ ᠬᠡᠯᠡ ᠎ᠠ᠋ᠴᠠ ᠎ᠪᠠᠨ ᠰᠠᠯᠵᠤ ᠤᠳᠠᠭᠰᠠᠨ ᠂

ᠡᠬᠡ ᠬᠡᠯᠡ ᠎ᠠ᠋ᠴᠠ ᠎ᠪᠠᠨ ᠰᠠᠯᠵᠤ ᠤᠳᠠᠭᠰᠠᠨ ᠂

ᠡᠮᠭᠡᠨᠢᠯ ᠪᠠᠶᠠᠷ ᠬᠤᠶᠠᠷ ‍ᠢ ᠬᠠᠶ᠋ᠢᠷᠠᠯᠠᠭᠠᠴᠢ ᠂

ᠪᠢ ᠪᠤᠯ ᠴᠢᠨᠦ ᠬᠣᠶ᠋ᠢᠴᠢᠰ ᠰᠢᠦ ᠂ ᠂ ᠂

冒充蒙古族,挑拨蒙古族内部的矛盾,挑拨蒙古族与其他民族的矛盾有意思吗?是拜登的新任务,还是你们某些人的新业务?


user avatar   hui-hui-hui-yin-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一遍答案 十个有九个说汉化

?????

呢你在美国在英国长大算什么?美化英化?你见过美国人不讲英语的?你知道美帝土著印第安语吗?黑人rap都要用英语 黑人母语是什么来着? 你学过道德经?用拱手礼?穿汉服?背之乎者也?学孔子?这些你都没有你被什么汉化了?你要说讲汉语就是汉化呢我没话可说 整个中国都在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 大学要过4-6级 出国还要考雅思 为啥国外不能讲中文呢?为啥不能讲苗家话呢 为啥不能讲粤语呢? 文化想要传承发扬必须有科技经济军事等强有力的力量支撑 而不是所谓的软弱的虚无的民族自豪 呢就会像自我欺骗自大不可一世的清朝一样的丧权辱国

再说这些 穿T恤?牛仔裤?穿西装?穿婚纱?西式婚礼?用手机?学英语?呢我能不能说整个中国都被西化了?

在中国不用普通话用什么请问?汉语 粤语 闽南语 东北话 河南话 四川话 新疆话 都叫汉语 我们学的尽量都是普通话 不带方言口音的汉语

自我选择不同 你想传承民族文化就要行动 开课堂 上蒙校 穿民族服饰(?)了解历史 给朋友科普历史 努力学习 学习先进文化 提升自我价值 但是做这些你可能就不会有太多金钱上的回报,你可能没有去大城市打拼的机会 也没有出国看世界的机会 二选一

不能一边喊着汉化一边打联盟王者吃鸡一边刷抖音 吃喝玩乐 这就很没意思 加油盆友们 一定要过的好然后让外蒙羡慕 但你是精神外蒙人就当我没说了 250块移民不贵


user avatar   xin-ruo-fang-z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都是自己找罪受!学了蒙古语你就是地道的蒙古人了么?你就能把蒙古文化发扬光大了么?你就能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了么?不能。 民族是进化的,随着自然生成的轨迹,民族失去其原来的属性而赋予新的属性。或是完全不同以往,或是与其他共同生活战斗的民族组成新的民族。

成吉思汗之前的蒙古,只是一个小部落,根本没有蒙古族一说。蒙古族是成吉思汗统一草原之后,由多个互不相同的部落融合而成的,彼此原来的差别一点都不比今天的汉族与蒙族的差别小。

经过明清两代的锤锻,今天的蒙古族早就不是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族了。你能纵马挥刀么?你能弯弓射雕么?你能忍受风餐露宿、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么? 坐在都市窗明几净的咖啡屋里,躺在松软的席梦思床上,幻想自造一种独立于朝夕相处、共同学习、工作的同学同事的独特的身份,这本身就是一种无聊而又阴险的背叛。

语言这东东,汉语、英语、蒙语、满语,其实说到底就是交流与思考的工具而已。就像钢铁一样,能打出锋利的马刀,你管它是蒙古钢还是汉族钢干嘛?

历史上,所有的民族尽管可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却都有自己的语言。然而,经过实践与变迁,大部分民族语言都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一个就是它不适应该民族的生产与生活,没有自我传承的能力。该消失的,就消失了,感叹是可以的,但执拗就没必要。今天的汉语是原来的汉语么? 当然不是。今天的汉语是对古代汉语的舍弃、修正、改造、演化品。你跟孔圣人 用现代汉语说话,他也跟你们的蒙古亲戚一样——听不懂。

语言是民族的标志,也是民族间的隔阂与鸿沟。人类的进步,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不断地消除隔阂,填平鸿沟。

鲜卑消失了、契丹消失了、真的消失了么?没有,你的同学或同事,甚至你的母亲、父亲、老婆就是他们的传人,只是户口本上写着蒙古族或汉族罢了。

现在的满族已经跟汉族完全融合了,有些满人要复兴,可满人都不会说满语了,也不留辫子了,一张嘴就东北话,一想事儿满脑子蹦出来的全是汉字儿,国家若是没了民族政策,你就是个傻呵呵的中国楞小子,你给谁复兴呢?

满族人也好、汉族人也好、蒙族人也罢,大家搅合在一起过日子,做事情,不好么? 特么洲际导弹、隐形飞机、航空母舰都一起鼓捣出来了,还分个屌毛你我呢? 傅莹就是蒙古族,可她是咱们全体中国人的骄傲,并不专属于哪个民族。

自从有了网络,各种民族情绪就开始泛滥。一些有了点儿权力的狗文人、烂戏子就趁机作乱。篡改历史,歪曲事实,拍了很多过度美化和贬低某个民族的东西,在国中引发了民族抵触情绪。网民也凑起来热闹。骂呀,吹呀,无聊透顶!

有的网友翻旧账,说当年蒙古人杀了多少汉人,满族人杀了多少汉人……还咬牙切齿,同时也有蒙古人和满族人,故意戳汉族人的痛点,洋洋得意地炫耀他们当年如何杀戮汉人……

这就闹起来了。我觉得,对于这些二百五,根本就不用搭理他们。他们就在网上吵吵罢了。现实中,很少很少很少很少。

成吉思汗的确是旷古英才,他三代以内的子孙的确屠杀了大量的汉人,这是史实。对于史实,我们后人要诚实对待,不遮掩、不夸大,更不能借史实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蒙古族杀了很多汉人,可后来汉人也杀了很多蒙古人,明成祖朱棣差不多把蒙古给灭族了。蒙古的衰落就是因为汉族的残酷打击。

古代的争斗,就是杀人,为了生存杀人。蒙古族杀汉人,是因为生存的需要,汉族人杀蒙古人也是因为生存的需要。落后的生产力无法养活自己的人口,社会文明没有发展到可以找出互通有无,共同生存的办法的程度,抢劫与杀戮就无法避免。

后世子孙不要为了过去因贫困与愚昧而发生的争斗或义愤填膺、或沾沾自喜。

看看现在,蒙族、汉族、满族……谁离得开谁?谁能一枝独秀?都不能。蒙族人不会说蒙语了,满族人不会满语了,汉族人的汉语说的也不怎么地道,动不动就OK,拜拜。娘的!成千上万的词汇,老祖宗根本就不认识。有什么办法呢?语言在进化,这是生存的需要,语言比咱们聪明,人家是按着规律走的。人是拦不住的。你要学蒙语,很好,你学着学着,最后就你一个人会说了。你又不指着它吃饭,何苦呢?

一百年后,这块土地上,这个伟大的国家里,没有蒙古族,没有满族,没有汉族,只有一个由汗水、鲜血和智慧凝结而成的中华民族! 洋人管她叫:Chinese !


user avatar   3378-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案是没感受

不光对蒙语没感受,对外蒙古也没感受,对蒙古族身份也没感受。

父母都是蒙族,也是在蒙族聚居区长大的,但我文化认同是汉族,就是户口民族改不了。

蒙语在通辽这种蒙族人口最多的地方使用程度也不高,我老家蒙中校长和教师们都把自己子女送到汉授学校去上课的,如果你去过通辽下边的蒙语使用率高的旗县,也能意识到现在蒙语里是夹杂着大量汉语普通话为主的外来语的。顺便,老家狗肉馆也有不少,疫情冲击下也没倒闭,反倒是卖民族服饰的关了几家,不过有几家结合蒙族图腾之类东西的时装店开业了。

近十年网上还有一群蒙古族“民族文化复兴者”,之前新浪微博有用户开了个成吉思汗的玩笑就被迫道歉那事我也觉得好笑,毕竟我们这以前学社会和历史的时候,每次提到“忽必烈”的时候都会开他名字的玩笑,东北地区的人应该知道他的名字音同什么。

白岩松那人几年前在新闻节目上去海拉尔还是哪里做个节目,说蒙语教育的问题,表达了一种担忧,但他自己孩子就不会说蒙语,不光不说蒙语,估计已经不说汉语了,送到带英留学多少年了。

当然我是个例,回答也是我个人看法。我身边也不乏有平时不在乎,但出了区就在乎的,例如高中有个同学通过预科上了个广州一个二本学校,然后微信名突然改成用蒙文写的蒙古人来标榜自己不同的人,虽然她根本不会蒙语。

不过题问的是不会说蒙语,其实我还是会说的,例如sasong、biaosao、wengsa、telejiaxi、gagu、naogologo、gaodaoasongxi。

嗯,都很优美,就是别在人前用。


user avatar   long-de-chuan-ren-42-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珠格格天上人间里,最后皇上和尔康微服出访去看小燕子的时候,紫薇竟然没有一起来。晚上围炉夜谈时,尔康还说紫薇现在同知画已经成为了闺中密友…
user avatar   lin-xiao-6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小说来说,单位制是反映时代风貌的。比如英国有英制到公制的改革和更复杂的币制改革,单位制反映了时代,而改革后特定人物使用单位的习惯也会对人物塑造起作用。殖民时期,殖民地使用的单位制也可以反映宗主国的影响。

单位制换算也是和精度相关的。一英尺左右和30.48厘米左右,精度是不一样。当然也可以考虑翻译成30厘米左右,但不是每个单位都是那么好处理。

这其实涉及怎么看待翻译的问题。我个人是希望,翻译能尽可能地保留作品原貌,而不是加入过多的译者主观创作。

至于题主提到的对长度没概念的问题,其实也很好解决,加个译注就好(不过得写成页脚注,有些出版社喜欢加章节尾注,翻起来就很麻烦)。我自己做翻译时,也会这么处理。但问题时,写译注得去算,得去查啊。现在英语书籍翻译,也就给千字七八十(听说有的出版社这个水平都给不到),译者选择“事越少越好,能不查就不查”也就可以理解了。




  

相关话题

  蒙古语、藏语等语言是否存在走入了或将要走入像韩语那样,外来语越来越膨胀的地步? 
  2 月 23 日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40 例,目前当地疫情情况如何? 
  内蒙古名字较长的各旗是否有俗用简称? 
  为什么外蒙古没有分裂前,蒙古也有内外之分? 
  ᠳᠠᠪᠠᠯᠭᠠᠨ是什么意思? 
  会汉满蒙维藏五种语言是种怎样的体验? 
  蒙古族同胞们如何看待和他们相同血统的蒙古国人民? 
  为什么古代中国北方有很多游牧民族,在蒙古崛起之后中国北方只剩下蒙古了? 
  近万名游客滞留内蒙古额济纳旗,现在情况如何?有哪些办法可以帮助到滞留游客? 
  10 月 22 日内蒙额济纳旗新增 1 例新冠确诊病例,截至目前共有24 例确诊,疫情发展态势如何? 

前一个讨论
中国有些人为什么会向往国外?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中国在很多领域都要求自主研发?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