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第二轮双一流评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唯一双一流学科法学被警示,且应用经济学未获评选? 第1页

  

user avatar   guo-tian-zhu-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这场耻辱性的大败,成了法学界最大的话题,一向直性子的财大校友直言,财大这么输下去,怕是连面子都不要了。”

“中国法学学科现在什么水平啊,就这么几个高校,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什么都在建设双一流,它能建设吗?建设不了,没这个能力知道吗。”

“人家教育部也有话说的,我评的是什么学校啊,我评的是北大、清华、吉大、武大、法大,你这个学校是什么学校啊,你叫我评。”

“再接下去要撤销了。诶211评完变自定,自定评完变警告,再接下去要变四非了,没身份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备战2027双一流最早的高校……”

“唉哟谢天谢地,你像平时的建设本身就没有打好基础,你能保证,在25年26年这样关键的申报它能行啊?我劝你,务实一点,先把教育的这个理念先搞懂。”

“财经专业办得蛮好的,你把它换了干什么你告诉我?在教育部被挂个五年,你倒告诉我怎么解释呢?”

“脸都不要了。”

————————范学圣经第二弹

“下着雨,几千里远,中原局把你们放到武汉来,让你们打?”

“你骂不得啊?评估的时候有好话不啦?跟你好好说话你听过没有啦”

“74岁了(1948),你怎么整天还在混啊,谁给你的时间啊。”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其他答主所言,至迟在去年9月学校就收到了黄牌警告,当时形势可能比较危急,至少在许多在校学生中间弥漫着悲观的氛围。

但现在或许(注意是“或许”)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学科建设也在抓紧,很明显的一个表现是文治楼一楼大厅的墙上挂了一块很大的LED显示屏,屏幕上会滚动显示近一两个月来法学学科的发展成果。

私以为中南这次收到警告,最大的原因是如其他答主所言的将法学学科的资金打通分摊给其他学科使用。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在2020年的双一流中期专家评估会上(会议的名字可能记错),专家对中南法学的发展成果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如果说这次警告完全是因为学科发展不佳的话,不至于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风云突变。

当然,不能忽略的是,学科发展确实是面对着困境。几个二级学科青黄不接,人才断层比较严重,比如刑法、宪行、国际法,尤其是宪行,应该算断层最为严重的二级学科了,前几年有传言说因为老师人数不足,连本科生的课都开不齐。刑法和国际法一年分别还能稳定贡献3-4篇CLSCI,而宪行现在除了QJG、FSR、LML外,没人能稳定发CLSCI。

如其他答主所言,现在学校很大一个问题是摊大饼摊得太大了,一些边缘院系完全可以撤销或合并了,一方面将省下来的钱集中发展金融、财税、会计、统数这几个院,而不至于用法学一流学科的钱;另一方面将法学一流学科资金全部投进法学学科。这样才是双管齐下,法学、应用经济学齐头并进。

至于可以撤销或合并的院系,比如裁撤信息与工程学院,将计算机专业并入统数,其他工科专业比如环境工程之类的取消;再比如将哲学院并入马院,裁撤哲学院专业;还比如外语学院和新闻院完全可以合并成人文学院,各外语专业只负责本研教学,停止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又比如公管院和工商院完全可以合并,诸如劳保、城管、旅游管理等这样大而杂的专业也可以取消;仍比如把刑法划归法学院统一管理,刑司更名为侦查学院或者其他名字;等等

总想着这个也要、那个不舍,或许不敢也或许不愿改革,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摊大饼,一个也发展不起来。学校需要一个强硬的实干派与改革家。比如,中大前校长罗俊进行大规模改革,虽说一些措施招致了许多批评,但总体而言还是使得中大蒸蒸日上,中南财经政法现在需要这样一个人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财大的,但从小在财大长大,家里有人在财大上班。

可以说财大到这个局面,全部都是因为某些领导自私的决策造成的,学科精度几乎为0,你们知道和学校发展没有一点关系的某院每年要花学校多少钱吗,这个院建起来可以说就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需要。但是某院的学生是无辜的,只是这个院是因为某种错误且不负责任的原因成立,且已严重成为财大双一流的巨大障碍,听说jyb对挪用经费的问题极为不满,但某院的学生和其他财大所有学生都是这个错误的受害者,双一流没了是必然的。

我就放在这里一句话,能不能改革某院就代表学校提升学科精度,认真建设双一流的决心。

不要再建什么人文社科大学了,不要搞平衡摊大饼了,什么新文科了,一定建不成,集中力量于法学吧!

希望某些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原因,成为财大历史的千古罪人。


没说wl、zc,请不要无端联想


user avatar   wolflotu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已经半条命快没了,就不要再挑起财经、法学之争。合校二十多年了,彼此之间的隔阂还如此之深。在重理轻文的大背景之下,财经类院校都只入选了一个一流学科。至于政法类院校,不算北清,全国才四个名额。客观来讲,学校应用经济学学科覆盖的学生更多,财经专业,无论是学科平台,还是就业对双一流头衔更依赖。法学学科反倒对双一流依赖性不大。如果应用经济学能评上一流当然更有益。

但是经济学与法学最大的区别在于,经济学有更强的普世性,学科发展对国际交往、基础数学、市场区位要求更高。经济学的大牛们都在卷海外顶刊。北上的学校招的年轻人,都在与传统理工类学科靠近,非海外名校不要。反观法学,各国制度不同,法律差异较大,而且夹杂着各种意识形态因素,属于地方性知识。国内法学界,哪怕是北清都狠命在卷C刊。尽管年轻人国际化趋势也很明显,但是更多的是去海外逛一圈,刷个履历,满足入职需求。真正海外拿博士学位的,回来反而扑街。当然,学科的发展,这只是一部分,这里举例旨在说明差异。

这样一种学科差异,身处武汉的中南,经济学的发展注定受限。区域与市场,对外交往方面比不过北上的学校,也很难吸引到一流人才加盟。甚至,强势的理工院校,综合类大学,借助于强大的数学,国际化程度高,口碑与资金优势都能建立起出不错的经济学。在激烈的竞争下,这些年,中南的经济学科,相对排名一直都在往下走。法学则因为地方性知识的因素,受行业壁垒、权力格局的影响比较大,传统理工科建法学院,除了清华这个怪兽之外,其他都遇到了瓶颈。法学的行业壁垒与优势,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南的《法商研究》,这是法学界重要的一本期刊,《法商研究》上发表的论文,是衡量主流法学院科研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哪怕是北清教授在这个上面发个论文也不容易。而财经类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没有哪个北清的教授会觉得在这个期刊上发个论文是了不得的事情,甚至觉得丢人。行业资源、权力格局、学科壁垒的存在,使得尽管法学内部竞争激烈,中南能在全国排前八。

最后谈谈第二轮双一流学科政策。本轮应用经济学一流学科数量大扩展,猜测一个很大的因素是在为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合并作准备。如果这两个学科合并,经济学一流学科竞争更激烈。而且本轮应用经济学已经扩张,考虑到学科平衡,教育部下一轮继续扩张经济学的可能性很小。主张换成应用经济学的同学们,你们的情绪能够理解,可是你们考虑过政策风险吗?法学本轮除北清外,只有四所入选,下一轮扩张的可能性很大。

综合国家政策及学科属性、地域因素等,中南双一流建设法学无疑是更务实的选择。希望学校内部能团结一致,努力渡过难关。如果法学一流学科都保不住了,中南必沦为四非大学!希望母校越来越好。

后附几个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lao-yang-liao-gao-kao-zhi-yuan-tian-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的平头老百姓是啥都不懂的、啥都做不了的、啥都不想做的贱民吗?

英雄的老百姓关心美国,因为它就横亘在面前。

“Because it's there.”

因为山就在那里,所以英雄的老百姓就想征服一下呐,人类的天性而已,家畜或许不能理解。


全世界所有厉害的东西,中国的平头老百姓都关心:上至国际空间站,卡西尼,奥陌陌,旅行者;下至下水道油布包,煮饭仙人,圆珠笔尖,还有猛禽,幽灵,高精狙,福特号,电磁炮,可燃冰,盾构机,大豪斯,大牛排,电瓶车,鸟语花香,老虎大象,GPS,NMD,M1p,RTX,诺贝尔,太平洋。

我想要的不多。你给不了,我就自己想办法。

不允许吗?




  

相关话题

  目前法硕非法学就业怎么样?(最真实的)? 
  法条中的“得”怎么念,作何解释? 
  法学本科为什么在就业时比不过法硕(非法学)? 
  法硕非法学备考过程中哪些需要背? 
  如果作为一名律师,你的委托人是道德上不正义的一方,你是选择站在正义的一边还是你的委托人一方? 
  法律支持去扶摔倒的人吗? 
  在大一就开始准备自考法硕(非法学)该如何准备? 
  如果通过微信邀请他人进行聚众淫乱活动,结果遭到拒绝,应属于「犯罪预备」,「未遂」, 抑或其它? 
  民主与法治相矛盾吗? 
  法学本科生怎么发论文到期刊?(保研需要)? 

前一个讨论
现役国足球员的家庭背景是怎么样的?
下一个讨论
在上海开敞篷车是什么感觉?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