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北宋灭亡,南宋仍能延其国祚150年,南明却前前后后只存续了18年? 第1页

  

user avatar   shen-long-tian-l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北宋灭亡,南宋仍能延其国祚150年,南明却前前后后只存续了18年,还一直在被追着逃?”

为啥北宋开国167年就亡了,明朝开国167年的时候还存续的好好的?

两宋之际和明末的各种矛盾、危机、问题的积累程度是一样的?

“崇祯杀了袁崇焕,明朝却再无大将可用?”

卢象升、孙传庭等人不能用吗?洪承畴、左良玉之流用好了也能用啊......

“但据一些史料,北京城破,真正自杀殉节的官员也不过寥寥数人,而文人却频频变节”、“但李自成打破北京,及日后清朝扫灭晚明。变节最多,还是这帮文人”

题主@贺楼惜雪 什么史料啊,拿出来看看啊。

你要是拿不出来,我这有清朝官修的《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总共记载了3787人:

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城中殉国的官员相对要少,六部主事以上的高级官员“只有”21名、获赠谥号,其中内阁大学士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等全家殉国;

之所以相对要少,一来是有很多逃跑或准备投降的,二来有不少想跑到南京的,三来朱由检不靠谱(这厮18日杀了老婆孩子后想要跑路、跑不出去才上吊自杀,无论跑路还是自杀、都没通知高级官员,结果李自成入城的22日、全城大索才找到他的尸体......)。

除此之外,还有马世奇、刘理顺、周凤翔等至少上百名低级官员殉国,还有相当多的平民(例如汤文琼)殉国,甚至还有不少宦官和宫女殉国,只不过他们在史料中很难留下姓名罢了。

李自成好歹还是诸夏,等清兵打过来,殉国的官员和士人更多了,特别是“留发不留头”的暴政让平民也群起反抗。

大顺、大西、小袁营、江南奴变、交山、榆园、山东谢迁、满家洞、广东社兵等各路义军,为了反抗清军、先后加入明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夔东十三家更是一直坚持到了康熙3年,而这些殉国者恰恰被清朝统治者有意忽视了,傅鼎铨、张家玉等投降过他们的明朝官员也被有意忽视了。

即便如此,“夫以明季死事诸臣多至如许,迥非汉、唐、宋所可及”,而且这还在是“固不必如张若溎所请之遍行查访、徒滋纷扰,致无了期;且即再入数千人,于表章大义亦无所增减”的情况下。

“旁的也不说了,尤其东林复社这帮人,当初议论时政,慷慨激昂的是他们,现在纷纷投降,到衣冠不够,去戏班子买官服的也是他们”

在《东林点将录》中被点名的“东林党”,109人中有17人活到了明末:

孙承宗、宋师襄、李邦华、黄公辅、解学龙、刘宗周、陈必谦、惠世扬8人殉国,李若星、顾锡畴2人死于战乱,郑三俊、熊明遇2人未投降出仕,钱谦益、侯恂、房可壮、阮大铖、张凤翔5人投降出仕。

除此之外还有未入《东林点将录》的史可法(左光斗学生)、瞿式耜(钱谦益学生)、左光先(左光斗弟弟)、吴钟峦(顾宪成学生)、姜曰广(被以东林党人身份下狱过)等,殉国。

复社也有陈子龙、夏允彝、夏完淳、黄淳耀、侯歧等殉国,杨廷枢,方以智、陈贞慧、顾炎武、黄宗羲等未投降出仕,当然也有吴伟业、侯方域等投降出仕。

(顺便说一句:阉党的殉国者也被清朝有意忽视了,杨所修、杨维垣、李应荐、张捷、杨文骢等,还有那些被认为是奸臣的也被忽视了)

“钱谦益,也是与心爱之人柳如是约好一起跳水,却感水太凉不跳了”

钱谦益确实投降了、也出仕了一段时间,想要和柳如是一起殉国但是怂了的事也有(不过“水太凉”出处的那段野史是编的,地点不对);

但是钱谦益辞官后两次下狱,然后开始暗中联络反清复明的势力,传递情报、提供资金,曾与魏耕、归庄等人谋划起事,还算是有点贡献。

“就连最后的灭亡一幕,明朝也远不能跟宋朝相比”、"崖山海战,南宋战败,十万军民自发跳海殉国,何等场面!何等悲壮!何等气节!"

反正我觉得:南明的李定国两阙名王、郑成功北伐、夔东十三家坚持抗战等事迹,比襄阳之战后的南宋表现要强不少。

(当然也有忽必烈比多尔衮强太多的原因在,毕竟元军南下渡江是有百姓送粮食的“伯颜丞相吕将军,收了江南不杀人”,多尔衮的留发不留头把已经投降的地区都逼反了)

建议题主 @贺楼惜雪 读一读《宋史》的《文天祥传》,解释一下啥叫“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以及为啥文天祥一个赣州知州突然就当上丞相了。

再读一读《文天祥文集》里的“朝廷养士三百年,无死节者;如心先生差强人意,不知今果死否?哀哉、哀哉!”,当然这是偏激之语了,毕竟文天祥也可能说过“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

最后读一读《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二·后妃下》:

京朝官闻难,往往避匿遁去。太后命揭榜朝堂曰:我国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天命未改,国法尚存。凡在官守者,尚书省即与转一次;负国逃者,御史觉察以闻。

而张世杰兵败于焦山,宜中弃官去。太后累召不至,遗书宜中母,使勉之。十月,始还朝。太后又亲为书召夏贵等兵,曰:"吾母子不足念,独不报先帝德乎?"贵等亦罕有至者

明日当启行,而宜中仓卒失奏,于是宫车已驾,日且暮而宜中不至,太后怒而止。明年正月,更命宜中使军中,约用臣礼。宜中难之,太后涕泣曰:"苟存社稷,臣,非所较也。"未几,大元兵薄皋亭山,宜中宵遁,文武百官亦潜相引去

PS:

这个“十万军民”其实也是有“水分”的,例如说明朝洪武皇帝的外祖父(《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八·外戚》):

王姓陈氏,世维扬人,不知其讳。当宋季,名隶尺籍伍符中,从大将张世杰扈从祥兴。至元己卯春,世杰与元兵战,师大溃,士卒多溺死。王幸脱死达岸,与一二同行者,累石支破釜,煮遗粮以疗饥......王惊寤,身已在舟上,见旧所事统领官。时统领已降于元将,元将令来附者辄掷弃水中。统领怜王,藏之艎板下。

有相当多的兵民是被元军赶下海的,而且还不怎么接受投降,抓到兵民也要扔下水淹死......




  

相关话题

  努尔哈赤敢说必征大明的自信从何而来? 
  为什么明朝不延续宋朝的各种规章制度? 
  如果朱元璋处于崇祯的地位,能平灭女真,扫荡李自成,中兴大明吗? 
  如果把三国时期的人物阵容拉到明末会怎么样呢? 
  为什么郑芝龙把持隆武朝大权还要降清? 
  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儿》之时,夹带了哪些私货/与史料不符的bug? 
  崇祯年间,如果迁都南京,以江南为中心,设立长江防线,能守多久? 
  你是怎么看待萨尔浒之战的? 
  满清入关,是不是为了解放广大汉民,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 
  宋朝和明朝的知识分子地位有着怎样的差异? 

前一个讨论
明代布面甲到底有没有腿裙?
下一个讨论
假如你是《蜘蛛侠·英雄无归》里的彼得·帕克,在真名暴露后你会怎么做?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