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版的家电下乡。
当年为了拉动内需,盘活市场,抵抗08年金融海啸的波及。财政部牵头搞的一个救市方案,通过资金直补和销售优惠等方式,轰轰烈烈的给乡村搞消费升级。事后证明效果非常显著。记得当年在帝吧里,有眼尖的网友在看朝鲜卫星发射实况时,发现他们的指挥控制室计算机上都有家电下乡的logo。
这个数字乡村建设的提议,很明显是尝到了内需市场扩大的甜头后对家电下乡这一取得了良好效果政策的“故技重施”。当然,客观来说,上次的效果是双赢的,那么现在相对完善的经验和农村已经较为普及的智能机网络应用也会给政策铺开带来更成熟的时机,希望它最终也能带来一个农村消费的新时代,同时也不要忘记:隐藏在田间地头的农民们,每每在困难时刻,都会成为很多高端行业的救星。
首先要说的两点是:
1. 大家不要小看农民对数字化技术的掌握程度,俺在15-16年在西部参与扶贫项目时,六盘山里的不少老农就可以熟练的使用手机APP查询价格,订购化肥种子。
2. 农业数字化要想获得农民支持,关键在于增收,而非单纯的增产。有了明显增收,那什么新技术农民都会主动去学习。而只是增产但没新的销售渠道,那农民反而会赔钱。赔钱的事情自然没人干了。
其次说说数字技术对乡村的帮助:
初级是俺之前说的农村五化
生产计划数字化,
生产过程智能化,
销售渠道扁平化,
教育医疗远程化,
基层治理法制化(摄像头等)。
这五化要同时进行,缺一不可。
中级就是温铁军教授念叨的生态产业化。
简单说就是对山林湖草等农村生态资源进行数字化定价,而后用起定价进行贷款融资等金融操作,这样依靠农村自身资源来解决实现那五化的资金来源。
目前福建南平(体制内应该知道这是啥地方吧)的生态银行就是在该领域的尝试案例。
高级的吗,俺也不知道了
在农业生产方面,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种植业、养殖业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别的不说,就说我刚去的一个农场采访拍摄,听他们负责人说,以前农场的支出,相当大一部分都是人工费用,并且农忙的时候不仅人不好雇,工价还高。
现在好了,直接跟一个科技公司签协议,直接用无人机进行农业测绘、智能巡田以及自动化精准种管。一年过后一算账农场水稻、小麦亩单产较前年增产近150公斤,能节省费用近200多万元。
在大棚种的蔬菜,大棚里面的土壤、温度、光照信息等通过手机就能看,也可以通过手机控制,远程遥控各类窗子,网子,喷头和滴灌设备。
这应该就是数字技术为乡村提供的便利吧。
作为长期从事农业产业链的人员,我多少还是了解一些。对很多乡村专业的种植户来说,农业数字化早就脱离了字面上的高端和神秘,进入了实际的生产流通领域。
就拿我所了解的一家蜜瓜种植户来说,地里面有全套的温度,湿度感应系统,根据实际温度调整自动灌溉系统,光照系统进行工作。实际出现问题,也可以随时用手机咨询政府部门安排的对口专家,从肥料配比到除虫害等各个干预时机,都有最专业的意见。在农产品还在生长阶段,就已经被渠道商预定了,再通过他们流向各个电商平台,最后分发到每个消费者那里。
整个过程,都是高度自动化,网络化,专业化。农业生产尤其是高端农产品生产,越来越脱离以往的看天吃饭凭经验吃饭,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 从品种到质量到产量,都和大家所想象的不可同日而语。对农民的收入提高也是非常巨大的。
我就认识一个合作伙伴,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前几年海南要试种一种原产南美洲的水果,他个人种了十几亩。在专家指导下,安装了全套的数字化系统,仅仅是第一批出果,就收回了全部的投资还大有盈余。后面每年的出产就都是纯赚的了。
这几年世界经济都处于下行周期。对中国来说,拉动经济的几架马车,出口见顶,消费乏力,只能在投资上发力,扩大财政开支,提前发掘内部潜力。 然后老三样的铁公基早就大体完备,再重复建设效率不大。只能从新基建着手。 新基建里,也是着重于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比如数字中心,东数西算,工业互联网,数字乡村,都属于这个范畴。尤其是数字乡村,更是关系到占比最广大的农村人群的切身利益。把这个做好了,对共同富裕和扶贫兴农都是意义巨大的。
想特别说一下孙军代表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孙军建议:“打通农业‘研产供销’全链路,‘数实融合’帮助农民增收”。
我觉着这句话是把农民的心声说了出来,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到头来,就是为了能够让挣到钱,生活有所改善,有所提升。
然而目前现在的很多情况就是:很多农民自己种的庄稼也好,农作物也好,大多都是入不敷出。
不是他们不够努力,是种植本身就是一个周期长回报率不稳定的一个投资,农民多半也跟不上社会的发展,
很多农民对互联网、对科学的种植几乎没有任何概念,还是沿用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老的耕种技术,不能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还会遇到销售无路,
就以果农来说:果树第一年结的果子通常都不能吃,第二年第三年才能结更多的果实,更有“杏四梨五”之说,需要投入很长的一个周期,才能够获得回报,
等到了丰收的季节,就是这片果子最多的季节,价格比较低廉,然后果农通常都是在当地售卖,当卖不完的时候还要把果子低价处理,甚至直接浪费掉,相比于他们的投入,回报也许不足他们的成本。
我就见过西瓜丰收的季节,一车西瓜直接倒在农村的大坑里的场面,因为这个时候市场已经求大于供,根本卖不出去,送人都不想要的地步了,但这个时候城市西瓜还要1块多一斤。
如果能够让城市的人吃到农民种植的西瓜,那么城市的西瓜不会那么贵,也会减少很多的浪费,同时也能够让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
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其他的资源平台,才能够帮助农民解决销售无路的问题。
我上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赣南脐橙的故事。
大学生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体面的工作回乡创业,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深挖脐橙的特色,利用先进的科技,找到了最适合种植脐橙的方法,
改善了脐橙产量低、品质差的缺点,种出优质脐橙,形成标准化的生态果园。
之后又通过合作社、电商等平台,让自己家乡的脐橙销售有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使得当地的村民都脱贫致富。
当听完脐橙故事,就会想:如果农村能够有一批专业的人,带着专业的技术,对土地进行因地制宜,并且运用科学的种植方法,那么农民的产量肯定就会直线增长,
当产量增长后,如果能够利用互联网增加农民的销售渠道,那么农民肯定会销售有路,收入也会增加,农村经济也就能得以发展,农民也能够真正的实现脱贫致富。
有专业的人,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土地因地制宜,果蔬销售有路,让农民更少的劳动力,获取更高的收益, 这就是我理解的数字乡村。
我认为这些人大代表是真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真有在为农民思考,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农村,重视农村的发展,能够改善农民收入的一个建议。
强答一个。
老爸当过兵,上过老山前线。当年部队从山东上火车出发往云南走,在山东上火车的时候,站台上放着《十五的月亮》,部队的亲属们都在火车站送行,虽然有些悲壮,但是几乎没人哭。火车到了云南境内,靠站歇停,这下可倒好,不知从哪来了一群又一群的云南当地的老百姓,老太太老大爷大哥大姐小弟小妹小朋友,根本没人组织,也没人安排,就是挤到铁道边拉着车上素不相识的解放军的手往他们手里塞酒碗,塞鸡蛋,塞吃的,操着一口完全听不懂的方言说着什么。一车的小伙子哭的泪人一样。
正常
第一点,你要知道,许多上了年纪的大人和老人,尤其是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人,他们是不会普通话的,即便是普通话,音调啥的也特别怪,听起来有点怪里怪气的。比如我堂妹,今年17岁,从深圳回山东老家,她从小就在深圳长大,所以她的话是普通话,但是我妈就只会用山东话跟她聊天,所幸山东话跟普通话差距算是比较小的,所以我妹妹可以听懂。
第二点,大多数人都是容易忽视自己存在的问题的,包括我自己,很多时候都容易只顾及自己的感受,并且忽视自己存在的问题,用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是从人的视角来看,老鼠是在偷东西,但是从老鼠的视角来看,它是为了自己生存而获取食物。所以说,你男朋友家里的亲戚并不一定是排斥你,只是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你不懂潮汕话,外加他们也有可能不懂普通话,所以造成了这种情况。
第三个,有很多问题都是缺乏沟通交流引起的,当你觉得尴尬的时候,你一定要向你男朋友表达你的感受,因为你是客人,尤其是你的这种情况,讲究主随客便。你是因为你男朋友才跟他们一家人产生联系的,所以说你男朋友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有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跟你男朋友说,如果跟他说了,他依旧不在乎你的感受,或者说他们家人依旧不改变,那就说明他或者他们家人没有把你放眼里,反之,如果他们主动跟你聊天,或者你男朋友帮你翻译,说明他们家里人可能只是一时疏忽,对你还是挺在意的
在我们这里有个说法,家庭和不和睦,主要看男人,一个好男人是可以有效沟通婆媳矛盾的,帮助婆媳之间化解矛盾,让婆媳更加和睦,所以,结合上面几点来看,你需要做的是跟你男朋友说,看你男朋友的态度和行动,还有你男朋友行动之后他的家人的做法,记住,好的关系,一定要少想多说多做。
暗合国人心态:能贪是一种能力,而清廉是一种迂腐。法治与规则则只是御下的工具——被其束缚之人自然比不上操弄规则的人。
至于说工作能力,一个格格不入的人能身居高位,能力上怎么可能反而不如行贿上去的贪官?但是舆论要这么去引导,只能说现在的社会,普遍认为贪污不可治,只能尽量“为我所用”,一厢情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