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读书会活动中,正好读到艾耶尔的《语言、真理与逻辑》,一些朋友也跟我提到了和你类似的困惑。就是“看了很多哲学书 觉得都很对 但没有自己的思想怎么办?”
如果你看了很多书,觉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洛克、休谟、康德他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你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这就说明,你没有掌握一套判断人们说的话什么时候对,什么时候不对的方法。
假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之间有不一致之处,柏拉图支持A,亚里士多德支持B,而A和B是两个不一致的命题,那么它们就不可能同时为真。
如果A和B是矛盾的,那么A和B必然是一真一假。如果A和B是对立的,那么A和B可能是一真一假,也可能两个都是假的。但是,A和B不可能都是真的。
假设某个数学家说A,另一个数学家说B,而A和B是不一致的,但对你来说,A和B好像都是对的,那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你不知道如何检验证明A或证明B的过程是否是可靠的。
如果你觉得它们都是真的,那就一定是你搞错了。你没有掌握一套判断A和B的可信程度的方法。
所以,我们需要掌握一套方法,利用这套方法来判断A和B这两个不一致的命题,哪个更可能为真。
这个方法叫什么呢?
这个方法就叫论证。
我的朋友阿澈帮我画了这张图:
论证就是由理由和结论组成的一组命题。刚刚提到的A和B就是结论,就是那个塔尖。而支持A和B的论证,就会形成两座不同的塔。
我们怎么判断A更合理还是B更合理呢?
我们就对比A这座塔更稳固,还是B那座塔更稳固。
类似学数学需要掌握数学方法,学哲学也需要掌握哲学方法。实际上,哲学家在推理时并没有采纳什么和逻辑学家不一样的方法。所以,你需要学逻辑学。
但是,你同时还要学一些哲学分析的方法。
关于逻辑学,市面上的教材大多挺不错的。我写的一本关于非形式逻辑的书,大概要到今年7月才能买到。目前,我很推荐王路写的《逻辑基础》,这本书用语通俗易懂,很适合数学能力不够强的文科生。
关于哲学分析的方法,我向你推荐这本书:
这本书有点老,毕竟它是1997年的书了。但是它里面包含的方法并不过时。本书也很容易下载到pdf电子版。
回到塔的那张图,第二步是分析论证,也就是检测塔的结构和内容。逻辑学可以帮助你检测塔的结构,而这本书中提到的哲学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你分析塔的内容。
我还没吃饭,下次有空时,我再单独向大家推荐一下Hospers的这本书有哪些亮点。
我猜测题主看的“哲学书”比较有可能是“哲学史”或者国内作者编写的“哲学教材”。这两类书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把细致繁复的哲学论证过程概括成知识点式的结论和论断。于是题主看到的就是“亚里士多德批判柏拉图”,“经验论和唯理论对立”这种无所谓对错的大话、空话,但是不知道这些“批判”、“对立”在正规的哲学研究过程中到底是怎么回事。
之前 @空瓶记 有一点说得特别重要。学哲学是需要有自身兴趣的,只有兴趣才能提供细致研究特定问题的动力。我建议题主可以先去看一些不同研究分支比较可靠的介绍性作品,找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也可以了解一下哲学研究是怎么样的。我建议题主可以看看以下这几本书:
形而上学:
心灵哲学:
政治哲学:
最后,“没有自己的思想”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件极其不重要的事。题主想象一位初中两年级学生有没有“数学思想”?题主再想象一下这时候有人对这位初二学生说“你要在买菜的实践中理解数学”、“你应该学数学思想而不是数学知识”、“你要读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或者“你要感悟数学的智慧”是不是很荒唐。学哲学和学数学是一样的。要把含混不清的庞大哲学体系拆分成一个一个具体的领域和具体问题,然后循序渐进地学习针对这些具体领域和具体问题的既有研究是怎么样的。只有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跳过这些枯燥艰苦的学习过程,胡乱读几本牛顿传记或者科普读物和学习数学根本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