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现在与新冠共存的声音是有人带节奏吗? 第4页

                             10    11    12 

user avatar   waymet 网友的相关建议: 
      

疫情影响到收入的人越来越多,破罐子破摔的自然也越来越多。

1、之前中国人死得少所以无切肤之痛。

2、清零确保了制造业的生产,但对餐饮、娱乐、零售、旅游等服务行业影响大。

3、再就是一些地球村村民天天在闹腾要求自由行。

现在好了,上海基本上可以确定进入节奏,拐点短期是看不到了。

马上可以验证:

1、香港刚看了一眼284683确诊,死亡7420,致死率2.6%,内地是不是抵抗力更强。

2、清零状态下这些不赚钱的行业会不会马上因为共存兴旺火爆。

3、那些地球村民会不会还想着回来与新冠共存。

是不是还有一种可能,那此因为命不好清零营生受影响,共存时不幸再染上病,贫病交加。

享受双倍的正确,双倍的快乐,双倍的胜利,赢麻了。


不小心找到后面这些图,脑瓜子嗡嗡的,中国凭啥共存?


user avatar   hu-yan-luan-yu-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疫情早期对经济影响小,没有疫苗,大部分人对新冠是恐惧的,自然不介意在家放个长假。

此时舆论都很统一,没人说共存的事情。


可是防疫是要人力的,人力不只耗费在你能看见的核酸检测,还有给别人看的台账,各类流程手续会议,乃至于一些无意义的内耗。

一天多了七八个微信群,每个都要求置顶,天天发一些奇怪的通报,有的群还要回复,搞得心力交瘁。

工作基本没有奖励和报酬,惩罚倒是大大的,很多人都是带着怨气工作。

这种事情多了,自然有人就不想防疫了。

但防疫主力毕竟都在体制内,对外不敢乱说话,对内不敢瞎反抗,那就只能消极怠工,不想着怎么把事情干好,光想着偷懒避责。

反正就俩目标:严防死控、做事留痕。


不惜代价清零,可谁也不想当代价,就一层层往下压。

你看医院门口保安个个凶悍十足,你以为他们是蛮不讲理的恶人?

错了,他们个个都是经过筛选的干将,不只是态度强硬,脑子还很灵活,懂应变。

干活的人慢慢熟悉了套路,能分清工作主次轻重,学会甩锅踢球以后,压力就传到外面去了。


一开始扛不住的是小个体户,但人数少舆论地位低,网上的声音很小。

随着时间推移,掌握话语权的城市白领开始扛不住了,与新冠共存的声音就逐渐响起来了。

我一开始也怨言颇多,现在没有怨言了。

因为搞了两三轮了,我什么都学会了,疫情来了也就是换个工作方式,流程越来越简化,责任越来越轻,很轻松了。

开会时候刷刷知乎,开完会去办公室看看文件,不知不觉混一天,第二天又是听班,可以睡个懒觉。

等到我都得去测核酸了,疫情也是炸了,那就当加几天班呗,算算总工作时间还是赚的。

我对物质要求也很低,没什么奢侈需求,我就喜欢摸鱼。

相比累死累活吃大餐,我宁可一周两天班吃白饭。


现在我坚定支持清零政策,抵制与新冠共存。

你看,抱怨防疫政策的人,大多考虑的是房租、房贷等等。

这就是典型掌握话语权的城市白领群体所忧虑的内容,不值一哂。

封控区管控区,绝不可能因为你断租断供,就把你赶上大街。

疫情结束了你直接走人就好,房租不用再交,房贷可以卖房解决。


我相信政府的财力,和对困难群众的支持力度。

真的像有些人嚷嚷着的,过不下去了,那就发食品券呗。

一斤大米一斤时蔬一斤冻猪肉,市价不超过20元,猪肉换成鸡肉,再批量采购可以更低,这些食物足够一个三口之家过一天。

这一点成本,地方财政是可以负担的,负担不了的继续降级,保证饿不死就行。

嫌不好吃可以不去领,正好给政府省钱。


亲戚的孩子高二,他谈到停课问题,忧心忡忡。

学习最好的孩子无所谓,人家底子好,学习习惯好,在哪里都能学,停课对他们没有影响,甚至成绩会越来越好——少了规律的学校生活,他们更好做计划查遗补缺。

最差的孩子也无所谓,反正人家也不学,大家都不学反而有利。

中间的孩子就苦了,特别是中间偏下的,学习本来就不太好,缺乏自我规划能力,自觉性也差,成绩哗哗往下掉。


你看我,我在社会里,就类似学校最差的学生,是最底层的难民,我就无所谓。

我就喜欢在菜市口看杀头表演,如果杀的是贪官,我占了个政治正确能随便叫好,那就更高兴了。

刀子会不会有一天砍到我头上?

妈的,我都已经挨过多少刀了,已经是滚刀肉了,我还怕刀?

我就怕光砍我了,没砍你们。


user avatar   96-12-60-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是防疫专家,我也不懂医学防控,我就是个小老百姓,我不知道防控好还是你们所谓的“共存”好。

现在知乎上喊共存的不少嘛,“小民尊严”又开始唱起来了嘛,好像我们因为防控已经尸横遍野,饿殍遍地了。

问题来了,我怎么知道这些喊共存的人是不是东南某岛的或某渔村的?我怎么知道这些人是真心为了我好还是为了任务才这么说的?我怎么知道这些人有没有代表我们这些老百姓的利益?

你给我给个明确精准的论断,给个足够权威并且能让我们信服的论据,你能通过实践来证明:放开了、共存了,我们的生命健康不会因此收到损害,对人民郭嘉有利,而且你这个实践是可以适用到一个十几亿人口的郭嘉上的,我就支持放开和什么共存。

可问题是你给的出来吗?

不要再给我扯什么西方放开那么久也没事,什么西方人感染了一周就自愈了,西方死的人还不够少吗?西方靠什么起家的你不清楚吗?西方的政府什么制度你不明白吗?西方的高层更在乎人还是钱与利益你是没见识过吗?最后得病死的究竟是西方的平民还是那些喊疫情是大号流感的西方政客你心里没个数吗?

还什么“防疫爱好者”,好像说的我们郭嘉有多么喜欢疫情似的,谁不想过自由开心的日子?你以为我们乐意牺牲经济来防控是吗?

我怎么知道真按你们说的共存了、放开了,最后我们这些老百姓死的死病的病,你们这些喊共存的会不会立马沉默消失或改口?共存了得病死的废的是不是你们这些喊共存的人?


user avatar   e-qu-wei-5-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妨问问身在外国的朋友亲戚们,

他和他们身边的普通人过的怎么样,有没有被新冠折磨到生活畸形。

或者打开抖音搜搜“四国特工”,看看干净又卫生刘墉得过新冠后现在过得咋样,

或者看看“东北老妈在日本”他们的生活过的怎么样。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user avatar   re-gan-mian-41-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liu-peng-cheng-sai-l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这个话题下绝大多数答主的回答,

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答主都认为共存派只是因为几个具体的现实原因为反对“动态清零”,

这些原因包含但不限于:

1、对长期保持“动态清零”的防疫措施影响经济而担忧;

2、对是否付出一定代价保持“动态清零”的成果能长期保持的怀疑;

3、没认清新冠不是“大号流感”的现实,忽视了共存会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4、单纯受境外放开之后好像会很正常,以及西方媒体的宣传引导而接受共存模式;

.............

所以大多数答主心目当中共存派只是拎不清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

对病毒的高度传播能力吓到,被病情症状不严重迷惑而腿一软就跪了的“投降派”而已,

大家都觉得只要苦口婆心和共存派的讲事实、摆道理,

只要鼓舞其共存派对防疫的信心(深圳案例);

让共存派认清共存对经济的危害大于“动态清零”(我国过去两年经济数据与境外各国对比);

让共存派看清共存之后我们要付出的代价(境外疫情致死率换算到我国);

等等现实逻辑之后,共存派就会挺起脊梁,重新接受“动态清零”比共存更优的事实。

而我想说是,现实远非如此,

1、共存派内部不是铁板一块,真正的投降派只是共存派的外围;

2、共存派的核心是一群不讲任何前置条件的铁杆共存论调持有者。

铁杆共存论调持有者不惜代价抢占舆论有其明确目的,根本不是腿软要跪的那群人,

而是一群有明确利益诉求的群体,共存对这些铁杆核心有巨大的利益,

才会导致一些铁杆共存派的旗手“脚下有舞台,手里有话筒”,早早就布局和推动共存的论调。

说到这大家会以为我要说2300 元一盒的新冠口服药 Paxlovid ,

不是的,那点东西对铁杆共存派来说只是“蝇头小利”,

他们所看重的是远比这个要宏大和深远的利益。


上面这段话,很多人都看到过,

一部分人会觉得这段话说的很有道理;

但是也会有一部分觉得有道理的同时,这段话的调子太高,有上纲上线之嫌,

觉得如何防疫是科学之争,和制度与文明联系不上,属于是拿大帽子压人了。

那我们回到现实当中一层一层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争,

2020年初全世界面临疫情突袭,

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由央行放水来承担经济下滑的压力和防疫治理的开支,

但随着我国迅速完成“动态清零”常态化之后,第一时间就刹住了货币政策的投放,

而没能完成全面防疫,疫情遍地开花的欧美日韩都只能一直依赖货币政策(印钱)维系经济,

印钱救市的后果就是在GDP负增长的情况下,

韩国房价暴涨,美国加州房价暴涨,连一向号称房价稳定的德国房价也开始加速上涨,

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21年第一季度的房价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4%,达到十多年来的最大涨幅!

欧美股市在经历了“巴菲特”都见过的连续向下熔断之后扭头拉升,再次创出历史新高,

在欧美股市谷底割肉的投资者,成就了以华尔街为首疯狂抄底的金融机构的巨大利润。

剧烈的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格飞涨和资产价格上涨,

让美联储印完发给普通民众的“救济金”回流到了各路大佬的口袋。

财团们通过物价在实体经济当中割了一波,又通过资本市场在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上再割一波,

印尼的煤炭生产企业,为了美元连民生保障用于发电的煤都敢不给政府留,直接装船出口,

逼得印尼政府采取强制措施,把船扣在港里,才抢回来保障民生的发电煤。

共存之后的境外,一部分人吃的脑满肠肥,大多数民众的财富却经历了一轮缩水。

而及时停止货币政策扩张之后的我们,CPI稳定,被诟病多年的高房价松动,

在“动态清零”+货币政策稳健之下,谁能忍谁不能忍,一目了然。


我们除了很早就停止了货币政策的放水之后,从去年就开始着手后疫情时代,

承托经济政策的主力从货币政策向财政政策转移,

财政政策由两大块,一是财政部借国债,二是财政部抓税收,

(还有半块是央企和国企的红利上缴,典型就是前段时间上新闻的央行上缴结存利润)

(今年人民银行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总额超过1万亿元”,引起广泛关注。央行表示,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

看看去年各种通报处置偷逃漏税的消息有多少,就知道抓财政政策动谁的蛋糕了。

通过财政政策收上来的钱要用到哪里去?如何实现5.5%的增速目标,路径也不难理解,

拉动经济三家马车当中,

外贸去年的增长势头会延续对今年,且少了环保的麻烦,增速不愁;

(去年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提出,让重返《巴黎气候协议》的拜登政府没有挑刺的空间)

投资去年做的不多,大多数是小范围高密度的小基建和改造项目,

但是今年税收抓上来,国债再发一批的话,必须要搞“以工代赈”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问题;

消费在居民收入下滑的当口会适当支撑,但不会大肆刺激消费,稳住CPI稳住物价。

那好了,你不搞货币放水让某些人从资本市场和楼市搞钱,

又不大肆刺激消费让某些人从实体领域搞钱,

把钱拿去给“泥腿子”进城打灰改造市容市貌,或者把钱给偏远地区发展风光水电,

还TMD要严格查税,积极征收之前被“合理避税”避掉的各种税。

那你搞“动态清零”+财政政策,不就是给穷人发钱来搞我黄老爷,搞刘都统么?

从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是对疫情初期和疫情之前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的“刮骨疗毒”,

在防疫和政策切换当中受到负面影响的民众是“骨”,

“毒”清了之后“骨”会重新长好,而“毒”疗掉了就真的死了,

所以“毒”必须大肆宣扬“骨”的痛苦来倒逼关羽和华佗不敢下手,

而当察觉到关羽和华佗不怕疼,自己难逃一死的时候,反扑之疯狂是不计代价的。


那怎么把政策方向搞回到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政策上,就是一切问题的关键,

那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无条件共存”,没有任何前置条件和准备期的共存,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共存派从来不讲要达到什么条件才能共存,只讲大号流感和失业警告,

如果说先提条件,

各地区按照人口数量兴建方舱医院,抓紧提升疫苗接种率,积极招募和培训大量临时性医护人员,

能做到共存阶段阳性应收仅受,随愈随走,再配合加强疫苗和特效药来解决问题,

那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正常的共存派,脊梁不够硬,但是还有脑子,屁股也没歪。

但是没有任何前提条件,就是高呼共存是趋势,晚共存不如早共存的,

这种共存派当中就是一群被忽悠了的人当中包裹着最居心叵测的那个铁杆共存核心。

他们要的一层级利益就是共存(破防)之后,财政政策顶不住必须启动货币政策,

那么从民生刚需消费、大宗商品、楼市和资本市场当中,有巨大利益可搞,

(远不止一点进口特效药的钱)

同时,政府疲于解决共存之后的各种医疗、社会和民生问题,再无暇推动税收体系的完善。

到那个时候,这些人就不是拿着镰刀割韭菜了,而是直接上推土机刮地皮,

而且无论收割到多少钱,税也不会多交多少。

等政府解决完共存之后的混乱之后,要找他们秋后算账的时候,

人家早就带着刮地皮的来的全部收益润了,

而欧美正是加息缩表大收水张开怀抱迎接全球资金回流的时刻。

一边想润,一边等着你来,一拍即合,完美无比。


而此时的国内,疫情在现有医疗条件下肆虐,物价居高不下,资本大量外流,

就业崩溃,楼市价格再上一个大台阶,生育率进一步下降,

所有共存导致的黑锅都要由政府来背,各种NGO,1450,带路党造势,后果不堪设想。

(制度还能维持么?文明还在么?)

所以,铁杆共存派的利益基础是一致的,中长期目标是明确的,

在知乎和微博上辩驳倒几个外围共存派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铁杆共存派的胃口比天大,不是摆事实和讲道理能消解共存言论源头的。

有那个时间不如做好自己的事,看好自己的钱,别给他们流量和弹药,

挺到铁杆共存派核心那批人债台高筑,杠杆崩裂的时候,舆论场自然就消停了。


user avatar   long-yu-42-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记得去年,微博上有个“医学专家”鼓吹共存。他是从民主、人权角度来说共存,没有从医学角度来说。

在他的个人主页里面自称是英国牛津大学一个研究中心的博士、英国某传染病研究所硕士等各种头衔。

结果有好事的去牛津大学的官网和英国的网站一搜,发现英国根本就没有这些科研机构。

揭穿后此人立即删帖销号跑路。


user avatar   huang-mei-hao-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因为无知。

中国每10万人可以得到的ICU医疗床位5位,加拿大15位,德国25位,美国好像是19,这是2020年的数据。

看懂了么,一个不愿意承认也必须承认的事实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医疗系统可以支撑他们与病毒共存,人家资源够用,人也忙活的过来。

咱们,没有能力与病毒共存。


user avatar   shen-le-ni-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上所谓的清零党与共存党,其实大多都是假装疫情不存在,还能过老日子的错觉。

要么一边忽视清零的难度,不认为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就能清零。

要么一边更是反人类的存在,故意无视疫情的杀伤力,在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要求放开国门。


当下想要清零就需要有所牺牲,这得从多方面进行改进与付出。

有人问那么在封锁和清零中受到得损害与代价怎么办?我只能说,很不幸,但目前已经是如此了。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已经过去的事实,但我只是希望牺牲与代价是有意义的。希望这些牺牲与错误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与政府管理和协调能力的提高。


鲁迅说过,搬个椅子都要流血。大家都忘记了一个事实,现代医学更是建立在尸骨累累之上的。

就拿洗手举例,19世纪40年代,匈牙利医生塞梅尔维斯发现了清洁洗手与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被整个医疗圈抵制,因为一旦承认手术清洁可以避免术中感染,就意味医生必须为过去的感染死亡负责。于是塞梅尔维斯最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关到死。

事实上,在塞梅尔维斯医生提出洗手理论的一百多年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投入大量精力普及卫生教育后,洗手才真正进入公共卫生领域,这距离现在不过一代人的时间。

不要把一些现代城市生活中常见的事务当成一种“与生俱来”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认识到:

改变我们的认知,改变我们社会运行的方法是一件困难,但当下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user avatar   sui-xue-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在海宁,刚做核酸。

与新冠共存的声音,应该是事情没有落到头上冷眼旁观的一种态度吧。

当你的城市一个病人也没有的时候,进出扫码,进出公共场所要戴口罩。这些事情是不是觉得很麻烦?

更何况还要停学,交通管制。这一切的一切给人的感觉就是小题大做。

4月3号早上带儿子去吃早点。期间那些喜欢在早点店里面喝早茶,夸夸其谈的大爷就在说这个问题。

大爷们一致认为,现在中国防疫做的这么严格,是因为背后有利益集团在操控。那一群做核酸检测的,卖口罩的。背地里不知道赚了多少钱。

结果4月3日当天下午就开始封城了。一号病人出现的小区周围都划为了交通管制区。

那一批喝早茶的大爷争先恐后的挤出去做核酸检测,生怕自己就被传染了。疫情没来之前,大家可以夸夸其谈,疫情真的来了,大家都会用脚投票。

今天要是敢在群里面喊一声要跟新冠病毒共存,你信不信马上,就会被唾沫给淹死?

其实真正觉得可以和新冠病毒共存的人,可以去上海或者去香港。

只不过我觉得新冠病毒是不会讲道理的,你觉得你可以跟它共存,它却要弄死你。

它就是觉得你区区一个人类,居然想要跟它共存,你这是看不起他。




                             10    11    12 

相关话题

  疫情过后许多人面临失业啦,房贷断供,房子也卖不掉,怎么走出困局? 
  徐州 11 月 25 日新增一例无症状感染者,徐州地铁因疫情防控暂停运营,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因员工阳性上海最大家用氧企业停产,当前该怎么解决市民急需家用氧气瓶的问题? 
  黑龙江新增 1 例新冠阳性感染者,活动轨迹公布,有哪些信息可以关注? 
  3 月 15 日全国新增本土确诊 1860 + 无症状 1194,如何看待本轮疫情?目前各地情况如何? 
  新型变异毒株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亚欧股市大幅走低,如何评价该变异毒株对全球经济的威胁?该如何应对? 
  如何看待印度政府预测,该国这一波新冠疫情可能于 5 月中旬达到峰值?会对全球疫情带来哪些影响? 
  每人定期一年接种五针疫苗,每家囤积足够的感冒药和新冠特效药的情况下能放开疫情的管控吗? 
  钟南山成为「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如何评价钟南山院士对抗击疫情和医学的贡献? 
  如何看待英国宣布 7 月 19 日基本取消新冠管控措施,将不再强制戴口罩,将会对英国带来哪些改变? 

前一个讨论
现实世界可能存在像《鬼吹灯之云南虫谷》中献王墓那样的天宫而不被人发现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机械键盘都不出大回车的版本了?





© 2024-06-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