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4 月 1 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260 例、无症状感染者 6051 例,目前情况如何? 第3页

                 

user avatar   lili-92-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天浦西检测的结果,24点前应该无法完成复核。


这个数据应该基本不包括昨天浦西的结果。


后面有的玩。


user avatar   zhuobihaot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绝大部分都是无症状感染者,糊弄鬼呢?


user avatar   guo-xia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上海疫情在知乎并未被同情和关心,反而被引以为各城市网民批判上海的工具,我认为有必要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表明下身份,本人是上海人,但从小因为父母工作关系,只有过年过节回上海,少年时期本人在上饶农村和东莞厂房待的时间多点,本人的朋友既有小镇的同学,农村的表哥,也有上海的土著同学圈和新上海同学圈,因此对待这个话题会比较客观。

在“大流行倦怠”情绪蔓延、经济遭疫情割肉的情势下,

我认为必须承认的是,上海面对新冠病毒Omicron突变株BA.2亚型的"精准防控”,信誉破产,一败涂地。

失败的后果表面上是疫情从上海爆发,影响了一堆兄弟省份和地区。

那事实是这样吗

是的,但只是冰山一角。


我有个同学在浦东机场工作,她香港疫情以来,已经满负荷工作快两个月了,防、检、隔,每个班次每个人都要做,尤其深圳封城,北京压减航班这段时间,她说睁开眼就工作,整个脸上全是痘痘,没事的时候嘴巴都在抖,因为要安慰引导乘客,话说得太多了。。。。。。。



在1月24日举行的2022年全国海关工作会议上,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表示,对于进口冷链食品和农产品,海关2021年抽查境外生产企业745家次,检测样本363万个,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样本550个,取消、暂停884家企业的输华资质,对223家境外生产经营单位采取紧急预防性措施,监督口岸预防性消毒各类货物115万吨、内外包装7185万件。
中物联冷链委冷链物流研究院院长孔德磊告诉第一财经,上海港是全国肉类进口第一大港,占全国港口肉类进口比重仍在上升。年初猛增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上海港既做到了疫情的精准防控,又保证了进口冷链食品到港通关的时间未受到较大影响,所以很多进口冷链食品贸易商将货物调整到上海港到岸通关。

看到了吗,不是因为没做好,是因为做得太好。。。。作为中国治理水平最高的城市,承担职能最复杂的城市,全球大流行的此时,要承担政治任务,要做好中国对外的一张名片,这种压力是很恐怖的。

我认为上海尽力了,至于高强度封锁下的流窜传染,这好比战线,马奇诺被突破了,还想保法国全境?由于Omicron BA.2的特殊性,只能集中资源在第一时间跑得比它快,前面被突破,后面根本不用想,尤其是上海这个城市,起码40%以上人口不是上海户籍,60%上海户籍里又有20%是20年内入籍的。。。节假日里回老家再正常不过了,上海年年过年空城计,要不是过年我也回农村,还能放个烟花鞭炮啥的。。

说到这里,矛盾点也出来了,为何香港、天津、深圳疫情失控,都没引起群情激奋,独独上海?

上海人傲慢吗?

这要回到一个问题:上海人是哪些人?

上海户籍人口1400万,每年0.5%递增,落户速度合理,考虑了城市承载能力瓶颈;

上海外省市常住人口1000万,大部分分布在嘉定、松江、闵行、外高桥,这里分布参差主要是因为房价,也。再看上海政策,上海市政府对于地方主义应该说一直比较警惕,在我读书那会是禁止说上海话的,我高中还算是个市重,基本上海话已经无了,我认为这里凸显两个现实:

上海土著接近70%在高中前被分流了,5.8w上海考生,土著人口应该在3成左右,这还是去掉无法参加中考的原籍兄弟情况。

上海本土文化认同被压减和淡化了,学校不让说上海话,一部分就不会了。。。

我认为这是个历史进程,如何有效又公平地分配公共资源,是上海一直以来的治理难题。

这里有三个群体:

一类是祖辈都在这的居民,对外部新市民的竞争厌烦甚至排斥,对本土文化的挤压状态不满;

一类是在此地奋斗多年,却没能落户,无法享受到市民的权利和身份认同;

一类是具备高学历同时有机遇敢拼,在松江买了一套房,孩子也在附近入学,但是房贷、信用卡叠加疫情影响,压力爆棚,这类人士有公共资源权利,但却是用相当大代价换来的,这类人士对上海的文化认同是最复杂的。

最后一类精英,法拉利买菜的那种,现在可能在火奴鲁鲁度假,不讨论了。

这里存在两个东西的分配和挤压:

①教育、医疗、公务工作等公共资源权利

②文化和身份认同

一个东西还好,两者叠加而且配套,就会出现巨大矛盾。

香港属于高度发达的社会,其暴乱仍然值得每一个社会学家和政策制定人深思,14年占中还可以说是部分愚民(这类上海也有,第一类本地市民里的社会边缘人士),19年全港暴动,只能说引渡条约动了太多人的蛋糕。

香港和上海定位上属于非常相似的地方,深圳和香港可以说部分互补,上海和香港可以说完全竞争,因为两者太像了。香港两制下属于境外,而上海是境内,但香港的人口构成和文化认同要比上海单纯,因此如果上海和香港制度环境对调,上海可能会发生某些乱象吗?

是有可能的,也许这就是某些奇怪的回答所希望的。


回归正题,上海到底哪个环节出错了,是精准防疫策略的锅吗?

还是由于omicron变体的特殊性,严防堵死只能给我们留出时间找到处理方法,而不是真正的解决方案?

病毒学和流行病学角度考虑,Omicron BA.2已经完全不同于早期的新冠病毒毒株

1、新冠病毒Omicron BA.2的传播系数高达9.5

Sutter Health估计Omicron基础传播系数(R0)=7.0,因而推算出BA.2的R0高达9.1,而野生型新冠病毒R0=2.79。R0=9.1意味着在无防疫措施的情况下,一个人可以传播给9个人,结合潜伏期3天,倍增时间(doubling time)仅为2-3.3天,因此无疫情防控措施该突变株可见指数型增长。

2、Omicron有非常强的免疫逃逸

上海,截至2022年2月15日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达2242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5.1%,还有1063万人接种了加强针。

Omicron BA.1的R0就已经达到了7.0,使Omicron的传播系数达到了高传染性的腮腺炎的水平。但是腮腺炎疫苗接种可以起到持久免疫的作用,而Omicron却可以发生免疫逃逸。它和疫苗所使用的SARS-CoV-2原始野生型的血清学特征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病毒,这是因为Omicron S蛋白上有32个突变。所以原疫苗诱生的抗体,只能精准杀灭一部分进入体内的病毒。剩下的就靠原免疫系统硬扛。

另外Omicron具有明显的鼻嗜性,缺乏肺嗜性。更容易聚集在上呼吸道,这导致疫苗在保护患者免受重症和死亡风险上效果显著,但在抑制传播上表现很差

“很多时候奥密克戎病毒并没有侵入到肺部,就在气道里,这种情况下注射式疫苗的预防效果其实是有限的。如果有局部刺激呼吸道的黏膜疫苗,提升局部免疫力,或许会有帮助。”——广州八院蔡卫平

目前,多款国产吸入式新冠病毒黏膜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当务之急是找到一种吸入性的长效疫苗,刺激呼吸道的黏膜免疫。

原始毒株的R0=2.79,所以动态清零的公共卫生方法奏效;但随着R0上升到9.5(3.25张文宏口述),动态清零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这也是一些既往“精准防疫”有效、而现在难获成功的关键原因。

同时抗体滴度在接种人群中正在随时间下降,翻译成人话就是:疫苗效果在4个月后会不断减退。“变异株仍会不断出现,针对变异株研发特异性疫苗难以追赶疫情走势,全民每4—6月接种一剂加强针可能成为防疫常态。开发有效性更高的疫苗(使用新一代佐剂)和广谱疫苗是现在值得投入、应对未来变化的方向。”——清华药学院院长丁胜

同时从感染者临床上看,Omicron在很多国家引起的主要是无症状感染。

在南非85.3%感染是无症状感染;在疫苗接种率较高(73%)的英国其真实世界病死率已经低于流感;而两年前,COVID-19原始野生型造成的病死率是流感的68倍。

奥密克戎感染后无症状、轻症为主的特质,虽对后端医疗是个大好事,但却大幅增加前端疫情防控和溯源难点,甚至核酸如果不捅鼻子也可能会出现极小概率的漏诊,导致传播链条无法排摸,上海在外围的防守被突破也源于此;更要命的是因为无症状,会降低政府和市民的预判,同时局部封锁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合力作用下导致居委管理方懈怠、少数居民钻空子和不配合,最后导致了上海的精准防控彻底破产。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薛迪认为,在采取“封城”等强力措施时,需要考虑社会经济支付的成本能否得到相应获益。对于omicron大部分无症状的特点和上海的门户性质,“精准防控”是权衡利弊下的不错选择。
这轮疫情中,因上海感染人数一度激增,“精准防控”饱受争议,但上海交大-耶鲁大学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大海认为,这次疫情的失控不是“精准防控”本身之过,而是管理失误导致策略未能严格执行

这里的管理失误我认为是可以谈一谈的,因为上海在基层这块明显可以做得更好,这不是指不够严格或者说重视,而是更有效率和意义的制度创新,比如灵活的基层体系

同时关于一些公共道德问题,孕妇流产、哮喘等急病收治缺位等,我认为反映了这个城市严谨、守序和强竞争活力下的另一面,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人情味儿太淡了。

留个分割线,有空展开说。



目前被封了刚好一个月,真tm。。。

有个好处是邻里关系融洽了。




以下主要是梳理下目前的线索,看什么时候恢复正常。否则生意也别做了。

先看下香港的经验。

既然放弃了强势围堵病毒的策略,而将防疫重点放在帮助公众、医疗系统、社会提升承压能力。(从油管和财新上得知,全世界发达国家全这么干的,此时唯一坚持围堵的是中国,但中国不得不堵,具体后面展开下)

①积极储备新冠治疗药物

尽管被某些中文答主(不确定国籍)骂成医药霸权,Paxlovid仍然是目前口服药的唯一选择,它产能相当受限,除其优先供应欧美各国预定的订单外,3月14日首批终于运抵香港,3月17日晚,首批2.12万盒Paxlovid才从浦东机场口岸入境通关。

除Paxlovid外,国产口服药何时问世备受关注。

Paxlovid属于小分子口服药,由辉瑞研发,2021年12月底获FDA紧急批准,2月12日获国内应急附条件批准,适用发病5天内人群,目前数据能有效压减死亡率89%。

国内药企希望CDE(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能进一步简化后续临床试验流程,让药物尽快上市。但CDE的意见是,仍需要做千人规模的随机、双盲、对照三期临床,这意味着更长的时间与更高的成本。这里要为我国药监局点赞,可以加速审批,但临床实验数据不能少,国内药企目前还不能让人充分放心。

目前国内最有希望的是杭州歌礼制药ASC10和上海君实生物VV116。君实进度快一些,已经做完临床二期。熊俊预计:“患者入组需要1.5—2个月,临床观察需要23天,加起来大概3个月,整个试验可以完成,加上一两周的数据清理,我们预计3.5—4个月可以实现中重度患者三期临床的数据读出”。

由此预计国产口服药最快也要到2022年8月上市。

②疫苗持续接种

目前的共识是:在不断变异的病毒面前,疫苗仍是最好的第一道防线。尽管公卫专家普遍认为奥密克戎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接种新冠疫苗尤其是第三剂加强针,能显著降低奥密克戎引发的重症率和致死率。因此,欧美各国在加紧部署药物的同时,还加大了疫苗加强针的推广力度。

至于世卫所呼吁的:到2022年7月时,预计仍将有109个国家达不到境内75%人口完全接种疫苗的目标。

也就是病毒会仍然存活并在人体样本上不断变异,可能导致2023年疫情,这个我认为必须要发达国家出面了,国内左支右绌,能让国内不传播不变异已经为缺医少药的第三世界人民做了大贡献,欧美。。。。。。。

谭德赛:“在几十亿人仍完全得不到保护的情况下,少数国家一轮又一轮地注射加强针不会让大流行结束”。

③分层治疗(基层居民半自治体)

有空展开。


为啥世界放开,我们死守?

因为中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基础薄弱。

因为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即欠发达

由于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缺乏,县一级基层医院通常以设置病患多的常规性科室为主,重症科室相对薄弱。有些县医院甚至不具备救治能力。

湖南某县医院:只承担发现病人的责任,发热门诊一旦检测出新冠阳性病例,立刻转诊到市级医院。湖南省内市级三甲医院能力不弱,但再往下走县级医院救治能力还是不足。

河北某县医院:收治传染病人的病床22张。医院设有独立的感染科,其中医生6人,护士10人。而原则上,30万—50万人口的县不低于50张传染病病床。

“归根结底是财政拿不出这么多钱来。”院长透露,自己曾多次找县里要求建立“平战结合”的传染病楼,但四五千万元的资金对于地方财政压力太大了。

湖南某县当地新冠防控以来人才流失严重,公开招聘医生却鲜有人前来报名。另一方面,有医改研究领域专家担心,市级以上大医院此轮扩张会更进一步虹吸人才,影响基层队伍的稳定性。(有老人在老家的朋友们,还敢轻言放开吗?

防疫成本正在持续给基层医院施压。就单家医院而言,2021年一年疫情防控人力支出就达到100多万元,包括发热门诊、预检发诊及隔离酒店派驻人员等——四川江油市某医院

新冠疫情之后,各级医院按疫情防控要求开展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但县级医院收治病人数量有限,如果不经常使用,资源荒废可能性极大。需要打造平疫结合的新型防控体系,从医院的布局和人才培养两方面入手。因此,每个地市级建设一个平疫结合防控基地成另一种选择,这样既可辐射所辖县域,又能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昨天4.1发布的多点执业许可,也应该是为平疫结合医疗体系的人才流动提供办法。


本回答多处引用第一财经和财新网资料和报道,后续编辑时会一一标明。


user avatar   cornelius-43-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沪上天使殡 ,

申海磨腿芯,

徐汇堡洋丁,

张江垒土婴。


横批“上海堡垒”


user avatar   liu-jun-hua-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 上海的很多高层、中层、精英,乃至不少普通工作人员、市民,内心思想有错误认识。这部分人从内心觉得全面防疫措施是错误的,不科学,西方那样才是科学的,早晚是要共存的,你看大多数国家都选择共存躺平了,“当成感冒不就好了嘛”。而这种思想的根源,则是很多SHR骨子里的优越性和崇洋媚外的底色,认为国外总归是正确的,外地采取的措施是土的、不科学的、不国际化的(一如国家的大多数政策,到了上海,地方上总是要变通一下,理由是上海有特殊性,实际上是不想按照中央部署做事,凸显自己的优越性和洋气)。

思想决定行动。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有采取积极措施,思想上麻痹大意,真信了所谓的“精准”,没有真正贯彻中央关于防疫的精神,遇到问题就尽可能不采用国家那套措施,比如故意诱导性的让病人自述为无症状、检测后尽可能归为无症状、让奶茶店的密接自己说认为和谁接触过(密接回到公司后,应该全公司都划定为次密接,结果处理方式居然是让她自己说认为谁是次密接)、健康云造假、绿码造假等等,就来自于思想深处的错误认识,太多人持有“当成感冒就好了嘛”这种观点就是这次的祸根。导致疫情持续蔓延,到了如今不可收拾的地步,而且祸害了全国大量城市。所以你不要指望他们能把这事做好。

当务之急是解决他们思想上的问题。

另外很多人有个巨大的错误认识,误认为西方“选择”躺平放开,但实际上西方并非选择了“躺平”,而是被迫躺平。他们西方人难道不知道疫情影响经济吗?他们也不想这样,他们一开始也全然不是这样的(2020年初骂中国防疫不力的就是西方,现在却主动不防疫了),所以他们断然接受不了中国这样的政策。

并非大多数国家做的就是正确的,并非大多数人认为的太阳围着地球转就是正确的。“共存派”最喜欢谈各种经济数据,但就不喜欢谈西方死了多少人。我们坚持防疫,坚持清零,保障了这两年社会和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增长(中国是全世界主要经济体少数经济增长的,有人说美国gdp增长比率也高,但你要看看美国个cpi也大幅增长了,抛开cpi谈gdp就是耍流氓)。


…………………………………………………………分隔符

回答几个评论:

新冠可以被中国清零,证明了人类可以消灭新冠是科学现实。但是外国无能不断输入,是政治现实,所以新冠现在是政治问题,不仅仅是科学问题。菲律宾不能造飞机,是不是可以说人类不能造飞机是科学问题?

糖尿病癌症白血病都是人类目前消灭不掉的,这是科学问题。但不包含新冠。中国有狂犬病,美国没有,那对美国来讲是不是应该和狂犬病共存一下?狂犬病消灭不掉对美国是不是个科学问题?

所以为啥要因为别人的错误主动惩罚自己?因为外国搞不定,所以我们就献上几百万人头,美其名曰科学问题?


user avatar   zhangkangk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在浦西嘉定,足不出户封控第2天。想想也魔幻,上海疫情快1个月了,失控的转折点应该是华亭宾馆事故:

说实话,起初我对上海还是有信心的: 疫情两年多以来,上海总是能依靠一支3000多人组成的「特种兵」队伍,在基本不干扰城市运行的情况下,交出令人叹服的防疫答卷。

信心第一次产生动摇,是在3月15日的安亭镇第1次全员核酸过程中。因为我发现,就目前的基层组织秩序而言,全员核酸根本不可能做到「全员」,以下是我观察到的现象:

  • 存在明显漏检:很多业主是第一次进物业通知群(包括我在内),第一次搞清楚本小区所在居委会的名称。居委与物业张贴通知、大喇叭喊人来做核酸,但每栋楼有多少居民、有多少租户的信息是不清楚的。
  • 缺乏检查手段:假设自觉核酸的居民都通知到位,那故意逃检的怎么办呢? 毫无办法,因为完全没有办法查出是谁逃检的。
  • 强制措施难行:到第2-5次核酸的时候,基层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执行了「查验核酸报告才能进出小区」的政策。说实话,在没有搜查令、不能断水电、无权贴封条的前提下,这大概是基层能够执行的最有效的政策了!

分享一篇医生的真实经历,她说的很真实!!!很多小区都是这样子!!

但是,「查验核酸报告」的政策根本无法执行这个政策只防君子不防小人

上海的核酸报告检查,主要还是依靠人力。你懂的,核酸报告上只有名字、日期,没有人脸,你拿个别人的报告截图,一样可以混过去。而且核酸报告字特别小,很难辩认,核酸报告的检查很快就流于形式。

别说小区的保安亭了,就连虹桥火车站,核酸阳性都能混过去!

后来安亭镇的事情让动摇的信心进一步幻灭:3月15-23日的9天封控之后,安亭镇新增清零,这本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然而,解封仅3天,十几个小区接连出现阳性、密接,半个安亭镇重新沦陷

其中2例阳性,接连6次核酸都没查出来!

昨天4月1号,下图中的这些地区还是接连出现阳性,社区清零遥遥无期,而我们小区瑟瑟发抖,根本不敢出门

3天啊!奥密克戎真的如此厉害吗? 抑或是,防疫存在漏洞? 坊间传言是3名鱼贩子阳性,6次核酸全逃掉,感染了半个安亭镇 —— 这个说法没有得到官方证实,但从基层组织秩序来看,逃核酸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如果基层核酸查验存在漏洞,那上海中高层的所有防疫政策都将失效

基于这种认识,3月28日我通过上海信访办提交了自己观察的现象和建议措施。

第一次信访,有点紧张呢……

我提的核心建议就是:一定要普及电子哨兵!所有小区、商业场所普及电子哨兵,提高防疫基层工作的效率与效果。人脸识别或刷身份证,自动读取两码+核酸+疫苗情况。现在是人工来查,效率低、漏洞多,说好的智慧城市呢……

3月31日,收到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回复:「感谢建议,已收到」!

4月1日下午2点,「上海发布」公众号单独发布通知:全市推行「数字哨兵」

我大吃一惊,政府反应这么快的???所以提意见管用,大家有意见都去提吧:

走上正确的路,就有希望了吧!


user avatar   xin-dai-diao-ch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组数据,你要是说上海疫情防控有了效果,怕很难让人相信。

没有比较就没有发言权,曾经多地集中爆发疫情,西安,长春,吉林,没有哪一个城市像上海这样惊人的数字增加。

相信,相关方面一定 在采取更严格的措施,立即,现在,只是我们还没有看到。希望数字上得到反映。


user avatar   cai-xin-wang-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4月1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60例,无症状感染者6051例,单日新增6311例感染者,再破记录。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表示,阳性感染者人数较前两天又有增加,部分因为筛查范围更广。目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防控任务极其艰巨。

3月31日晚,上海发布通知,对封控到期的浦东、浦南地区进行阶梯式管控,划分封控、管控、防范三个区。

其中,有阳性病例的居民小区(单位、场所)所在网格化单元及毗邻网格化单元,划为封控区;封控小区(单位、场所)所在街镇的其他区域,划为管控区;其余地区划为防范区。

据财新记者了解,浦东新区下辖的12个街道、24个镇中, 全域均为封控区或管控区,暂无防范区。

近一个月来,激增的感染者让上海医疗系统持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许多阳性病例因定点医院和隔离点“收满”,不得不滞留在社区。

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无症状感染者未来可能可以居家隔离。

“看整个形势的发展,如果量(病例)太多的话,有条件可以居家隔离。当然我们要配合居家管控的一些措施,最关键的是个人的依从性问题,既然是居家隔离,就要按照规范,严格管控好自己,不出门了,该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的要做到位,否则就没办法达到阻断传播的效果。”他说。

疫情重压之下,上海多地社区基层人员紧缺,管理上面临巨大挑战,甚至发生了有人冒充防疫领导乱指挥事件。

在居民和工作人员的表述中,小区管理任务繁重,工作人手非常紧张,也间接导致了类似事件的发生。

“居委干部总共是7个人,现在包括居委书记等3人都需要居家隔离,还有3个左右的工作人员,要管两个小区,实在忙不过来。”前述工作人员称。

但即使是当前形势下,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中国仍能够实现“动态清零”的目标。

吴尊友称,中国必须坚持“动态清零”。尽管奥密克戎BA.2.毒株流行时具有较高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但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的感染者,造成的死亡总数依然很高。通过分析国外一些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造成的死亡数,比德尔塔毒株流行期间同期造成的死亡数还要高。

封控措施下,针对就医难、弱势群体无人照顾等问题,上海做出积极调整。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表示,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急诊在规范防疫的前提下已全部开放,各区普遍建立了社区与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设立专人专班。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表示,对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社区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了解掌握情况,帮助老年人开展核酸检测登记,协助送餐和配送生活物资等。

对于需临时监护的儿童,曾群表示,要求儿童所在街镇的“儿童督导员”和所在居村的“儿童主任”迅速响应,以保障孩子的身心安全为第一原则,快速开展应急处置和帮扶服务。

对于“药物配送难”。吴乾渝介绍,可以依托社区平台,由村居委收集配药需求,与医疗机构对接,再配药到社区。

同时,上海市已批准76家医疗机构取得互联网医院资质,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医院业务诊疗量平均上升50%-80%。

以上。

参考内容:

上海1日染疫6311例再新高 浦西封控筛查浦东全域封控管控

单日新增感染者破6000 上海发布会回应封控区民生难题

全国单月累计本土感染者超10万例 专家称一定能实现动态清零

上海一小区有居民冒充“防疫总指挥” 当地居委和社区人手严重不足


user avatar   lzk-77-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user avatar   qingtianyi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个游戏都有自己的问题。但严重程度完全不一样。

赛博朋克最大的问题是人力不够,没有人手把愿景在限期内做出来,导致后期狂砍。但从已有的成品来看,CDPR是完全有人才有能力把东西做出来的,只不过没时间做。光影效果,已有的垂直城市设计,以及主线和很多支线任务的演出都有毫不输巫师3的气质,尤其是日本城浮空平台那关,无论是游戏流程还是画面还是音乐,都把类似银翼杀手2047的那种气氛和感受做到了极致。有人说CDPR的人才都跑了,或者CDPR傲娇了开始放水,这并不客观。2077确实是个半成品,主机优化的问题尤其严重,但你关注已经完成的部分,用高配置PC玩,其质量并未令人失望,依然是巫师3的水准。

2077就像是一个优等生忘了做背后的几题的考卷,开天窗导致不及格,但已经做了的题目还是正确率极高的。

谈到E3的demo,单从画面上讲你很难说它缩水了。只不过CDPR没告诉你想要E3画面,就得上3080+光线追踪。。。

我猜想没有光追的话,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达到光追的效果的,只不过人工工作量会很大,有些地方需要离线烘培,而有些地方需要人工设置虚拟光源。CDPR可能发现项目后期工作量太大搂不住了,就上了光追这个大杀器。。。


至于无人深空,现在口碑很好,但我要不客气地讲,这个游戏到了今天依然是垃圾,只配卖$19.95,打折的时候卖2.95的那种。

Hello工作室自始自终都没有把初始愿景实现的技术能力。

你可以看无人深空进入大气层的技术实现。先是一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摩擦发红的特效,然后可以看见地形通过一种非常粗糙、视距很近的情况下刷新出来,并且刷出来的地貌和太空中看到的地貌完全不同。所以从头到尾,hello工作室都没有类似精英危险和星际公民的无缝行星登陆技术。

无人深空更新了十几次,并没有触动这个游戏除了机械刷就没有任何深度的本质。这是一个极其无聊的游戏。但它刷了两年的DLC,玩家也就给他点面子,没功劳有苦劳。它每次更新我都会进游戏看看,但玩不了半小时就会放弃。一是实在无聊,二是它美术设计和渲染水平有限,色彩及其刺眼。比如在母船机库里,到处都是亮瞎狗眼的点状光源,但这些光源不会照亮周围的任何东西,看的时间长了有种不带护目镜看焊接的流泪效果。你说更新了那么久,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解决,有什么用呢。游戏中随处可见低级设计的痕迹,比如说有很多行星上有一种可以卖钱的球,这种球没有任何贴图,只有亮瞎眼的纯白色材质,在HDR效果下极其刺眼,但它又不是个光源,放在地上不会照亮周围任何东西。这种打开Blender就存盘的建模初手垃圾素材居然也能放在游戏里,真是活久见。

所以无人深空就像是一个学渣冒充学霸,把期望提得无限高,却每题都答错结果接近0分,被骂,然后花了漫长的时间在那里订正,一题一题的改,最后终于接近30分了,然后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全然忘记了它改了那么久依然是不及格。

无人深空的贴图我就不贴了,首发的时候真是纯垃圾,基本上是2008年魔兽世界首发的那个水准。现在也依然是垃圾,开个HDR看着眼睛都疼。




                 

相关话题

  有哪些事情,你去了上海才知道? 
  为什么房价这么高,还是有这么多人买得起? 
  千年商都广州市是否沦落为第五城? 
  如何看待日本医生认为日本政府处理疫情的措施十分正确? 
  如何看待「连花清瘟胶囊可预防新冠」论文在《循证补充替代医学》期刊刊登捏? 
  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7 例,其中阿拉善盟额济纳旗 5 例,二连浩特市 2 例,目前情况如何? 
  都说上海好,可是为什么我没感受到? 
  如果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解封一周年的武汉,你会用什么? 
  如何看待美CDC承认:上万名美国人接种完疫苗后还是染上新冠? 
  如何看待英国部分新冠患者出现嗅觉倒错,莫名闻到强烈气味? 

前一个讨论
儒家的中庸之道,能指导科学探索、科学实践吗?
下一个讨论
恶性婚闹事件(闹伴郎伴娘甚至闹新郎新娘)的后续一般是怎样的?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