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4 月 1 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260 例、无症状感染者 6051 例,目前情况如何? 第2页

                 

user avatar   long-yu-42-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贵阳有一个上海来的人确诊为阳性,市里立即对他住址片区进行了两次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全是阴性。立即恢复正常生活。

六盘水市有一例新冠确诊病例与我们县的一个人有密接,县里立即开始流调;有75人与此人有密接,在闭环条件下进行核酸检测。全员阴性


user avatar   verita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有几个上海本地朋友的群。

图片、视频、截图就不发了。大致总结

1、跟2020年那时候不一样的地方是,那时候过年,家里有存货。且寒冷。现在是春意盎然,蔬菜放不过3天的。人也憋不住。

2、精神、心理类现象比较多。脾气大,暴躁,怨言多。

3、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异常增加。作为局外人,觉得家里蹲三个月,不好吗。他们对未来高度不确定。

4、昨天有传需要紧急避孕药的。有朋友说,居住密集,难防不伦。这更是要命的。

5、市区那些老年人聚集的地方,没有抽水马桶,公共洗粪等设施封闭,新政策又没及时跟上。老人无助。

老龄化是中国的趋势。如果10-20年后,更多城市老龄化,遇到各种准战时状态,上海给了一份今后如何应对的材料,供研究、做预案。


user avatar   fu-chou-zhe-16-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心建议环上海的几个省联合起来在上海周围建个隔离墙外加几个隔离点,出上海时候只能从规定的出口出,出来就塞入隔离点扔十四天,直到疫情好转前都这么做。

至于物资输送什么的,直接用铁路送进去,然后封闭驾驶室,让上海人卸货完了直接开出来,不进行任何交流,连在上海空气流通最好都别进行,出来留给列车消毒。

否则你不按照这样做,就上海这躺倒摆烂的样子,他们医疗还能撑得住,你浙江江苏两个省撑得住?你能保证你的每个城市和农村医疗体系和上海一样充沛?

如果不能保证,那就这样做好了,甚至于可以冷酷的说——只要隔离做好了,那么就算隔壁上海一片哀嚎,浙江和江苏还是可以歌照唱,舞照跳,而不是三天两头被上海折腾的担惊受怕。


user avatar   CommanderYCJiangS1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zhang-ying-23-38-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很简单。

就是玩儿砸了呗。

这曾经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中国工人阶级的发源地,现在都变成了xiaokai 的聚集地了。

成天的自我感觉良好,最后变成了中国境内仅次于香港的存在,这要是精神方面没有问题,就怪了。

以前整天以亚洲的明星城市自居,现在竟然变成了东方的爱丁堡,这不从自己找原因,还说什么?

一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这里扎堆,那说明了什么?

也许这就是城市底蕴吧。

100 公里以内的蔬菜卖不动,城里的蔬菜抢不到,我还以为19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呢。

裤衩掉了就得自己捡起来,而不是一边喝咖啡一边听黑胶,然后不痛不痒的道歉,这样是不对的。

发泄情绪很简单,做事情很难,但这不能避免,

因为这样作真的很爽啊,就这样。


user avatar   yang-chun-2-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恭喜上海,又拿下一城,还好沈阳原本就是在管控状态。

又拿下一城,宝鸡


从保鸡到宝鸡太搞笑了


user avatar   kan-ke-xiao-h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伴随上海发布6000人新增的几乎同时,浦东发布把所有无阳性本来管控的小区直接调整为封控,这应该不是朝令夕改,而是数字很不乐观。

以我和我老婆为例,28混检异常,30疾控才通知我做了单管,31下午疾控通知“核酸异常”等转运(现在回想,当时疾控用词是异常,就不说阳性或者确诊)。到现在还没转运。那我其实很好奇,我到底算无症状还是算确诊,还是因为还没开展临床诊断,我只是核酸异常,还没体现在数字中?(我健康码在混检异常期间以及疾控通知我需要转运之后的大半天的时间里面都一直是绿的,后来去看才变红,猜测这当中有认定标准问题和数据同步窗口的问题?)

我龟缩小区三周,不点外卖,没出过小区门,还中招,那同样情况可能不少?


热搜第一了,稳妥起见匿名一下,但请放心全部真实有效


后续会补充个人思考和疫情日记,大家可以放个屁股晚些来看

  1. 关于转运

1.1我肯定是希望不要转运的。因为目前来看转运的条件并不好。注意这不是我的造谣,而是跟我沟通的疾控中心的小姐姐非常有同理心,她就告诉我说现在转运,房舱不够,可能是公租房,硬件条件可能参差不齐,有可能很不好,要我们做好准备,最好带好被子厚衣服和1~2天吃的水和干粮。所以我准备了一个箱子的行李,我老婆准备了两个箱子行李,时刻等着被转运,但是被子实在没法打包,只能够等转运通知来了,再去拿抽真空的袋子把被子装进去。食物倒还可以,但是水我们家里没有桶装水,还是吃的碧蓝德过滤水,当时联系居委,能不能帮我们采购,居委说,他们自己也没有什么吃的了,让我们自己想办法。所以最后考虑直接把碧蓝德的和热水壶都带过去。

1.2 现在我在家里居家隔离。小区给我贴了封条,每天早上来收我的垃圾,我只有在他上门,看到封条完好的时候才能够开门,把垃圾给他,他重新贴封条。现在连累楼里领居,楼下拉了隔离线,但并没有工作人员搭棚值班,而对应的我对面的一排房子5栋,有三栋是有阳性的,其中搭了棚有人值班的是最早阳性的,另外两个比我早两天,跟我一样是拉的线,但无搭棚值班。所以猜测区别对待的原因是那个搭棚的人已经转运走了,并且最终确诊,而我们现在没有转运走的人就只是拉线,因为只是异常?

1.3 从昨天晚上人民日报报道的方舱组长说法来看,国家可能会改变隔离方针政策,因为目前按照第八版指南必须两个小时转运,而客观上,我已经两天没有转运了,而从微博上面来看,3天5天没有转运的人比比皆是,而且很多还是跟阴性健康人群共同居住的。你目前看最大瓶颈还不是核酸能力,而是物理转运和隔离能力。其实无症状如果居民肯遵纪老实不出门在家里隔离是蛮好的,因为条件会更好。(参考仁恒河滨生死状)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2.无症状感染者发现报告。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但无相关临床表现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员、高风险职业人群等重点人群核酸检测、传染源追踪、流行病学调查、人群筛查等途径发现。对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应在 2 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在 2 小时内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如后续出现相关症状或体征需在 24 小时内订正为确诊病例。


2.关于疾病

2.1 症状
我老婆是27日开始发烧,最高到38.5,乏力,四肢酸痛,29号开始退烧,31号体温恢复36.7。现在主要的症状是咳嗽。(我老婆发病的前几天没有往新冠的方面去想,症状和她往年的感冒是一模一样的)

我是30号早上开始高烧,直接39度。然后30号下午降温到38度左右,31号在37.5度左右,4月2号D4早上,体温恢复正常到36.7度。30号D1的那一天有高烧乏力的症状,没有其他症状,最近两天主要以咳嗽和腹泻为主。D1精神非常差,D2精神已经略好,D3开始和平时基本没区别。

以我们两个来说,基本等同于日常的重感冒,至少目前如此。(防杠申明,我个人因为接种疫苗且年轻,症状不厉害,不代表我同意这就是“大号流感")

2.2 用药。

我最初阶段是用泰诺加双黄连,现在是急支糖浆和清热解毒胶囊。这些药都是老婆30号通过eleme在附近药店买的,那时候还不知道自己是新冠,只是听说后药店要关了,所以想囤一些药。现在来看非常的英明,因为现在附近没有任何的药店可以送药了。

从道理上我很明确,新冠的抗病毒治疗,目前国内只有两款直接抗病毒药物(辉瑞和藤盛博),所以我用的这些更多的只是控制症状,让我的自身的免疫力能更好的对抗病毒。

3.关于如何中招

3.1 3/14开始居家办公,期间第一次全市风险排查封了2天,解封没几天小区有了第一例官宣阳性确诊,开始铁板封,封了几天后就直接接上了鸳鸯锅,全面封控至今。小区至今上过6次上海发布。

3.2 关于物资储备,我的工作职能是做供应链和经销商管理的,所以职业病,基本上囤了两个礼拜以上的物资(安全库存),期间没有点过外卖,接受了两次家属和公司的物资投喂。(放在门口去拿)。在美团和拼多多买了四次菜。(2次蔬菜,2次牛奶,都是送到小区里面的驿站)。目前物资还够一周左右,本来担心要转运走,在拼命的吃,昨晚觉得可能不会被转运了,又要恢复正常的节奏。浦东估计是重灾区,所以物资调配有压力,目前来看只看到花木金杨街道发了政府大礼包,金桥浦兴高行等很多街道都没有听到有发,包括我的小区。

3.3 我和我老婆都是两次接种,但还没有接种加强针。最后一次正常核酸16号,阴性。然后就是26晚上全家桶抗原自测,做出来的结果也是一道杠,阴性。28号全员混检,结果一直没有出来,29号等到晚上也没出来到,我还在群里吐槽是不是效率比较低,结果30号早上我刚开始高烧的时候,疾控通知异常,30中午采样,然后又是过去了一整天,到31号下午5点通知我,中招了。
(这里更新个知识,如果长时间核酸数据没出来,可能并不是检测慢,而是数据异常再复查。这点疾控中心小姐姐是确认的,说健康云只会更新阴性数据,而不会显示阳性,只会显示待上传。
包括我现在,最后4个核酸都是待机构上传。)

3.4 分析一下可能的中招路径:

最大可能 26号晚上抗原自测。 我们小区比较特殊,猜测可能是因为之前两次核酸有很多人没有下去做导致整体筛查比例过低。所以这一次改变了强硬做法,要求所有的人下去,由大白捅然后操作,我们在边上等着看一道杠还是两道杠,期间我们楼和隔壁楼的人是在比较密集的一个环境下的。考虑到这次是阴性,而我老婆27号开始症状明显,且28号我们混检异常,这应该是最大概率中招的场合。

其他可能:完全无法预判的接触传播(比如买的蔬菜),或者气溶胶?
全家桶之前,我老婆基本不出门,我每天也就晚上10点人少的时候,下去扔一次垃圾。在小区驿站拿过2次菜,然后再就是2次半夜10点在小区逛半个小时权做运动,且每次出门都全程口罩,并且没有任何人有近距离接触。所以只能理解为小概率事件的传播?

疾控小姐姐的沟通能力很不错,亲和力很强。她询问了我们症状后,然后说大部分人都是这样。也帮我们分析了可能的路径,说肯定是社区传播,的确她发现很多和我们类似的,猜测 核酸等过程很容易中招。

4. 对于上海目前规则的一些猜测:

4.1 无症状:猜测如果患者没有肺部CT影像改变,且症状是上呼吸道而不是肺部(湿罗音这种),就会统一化作无症状。所以每天几千例无症状感染者,并不是完全一点症状都没,发热、咳嗽这些症状肯定有。但不严重,所以就判断成无症状?

4.2 目前转运和收治能力肯定是有瓶颈,所以对于浦东重灾区,我们这种在流掉询问的时候表达了症状轻微的,转运优先级并不高?甚至是不是就默认我们居家隔离了?待后续观察。

5 关于转阴 目前我老婆第7天,我第4天,我们期待能在家里就完全转阴,但是现在没有给我们安排核酸,我们只能期待看抗原自测是不是先阴性,然后联系居委。但是这几天附近能够买到抗原的药店已经全部不能够美团饿了吗送货了。所以刚才我比较不要脸,问防疫人员要多一点,但是他们还没有回复我,不知道能不能多拿到。

6 周边情况

我的坐标是浦东第一波疫情中心(北蔡是第二波),附近基本密密麻麻,基本每个小区都有确诊,且很多都是多天有新增确诊

仔细研究者了这个疫情地图定义,这里的例,不是患者数,而是小区×天数。

因为现在上海发布不公布具体分布。所以一个小区一天不管多少个患者,都只算一例

大家可以试试看自己的周边,微信搜索“测查地图”,然后选疫情地图


4/2 20:00 无语的事情来了,刚居委通知要转运我,但是转运名单没我老婆(同一天确诊,且当时疾控联系的是我老婆,然后电话里面确认我们一起核酸异常,且是夫妻关系)。居委说只有接人司机的联系电话,没任何其他反馈渠道。然后居委联系接人司机,司机说,只接到命令接名单上的人,不在名单的不能接。但在名单的人可以拒绝去。那我只能表示我愿意积极配合防疫转运,但拒绝单独转运。未来不知道会需要承担什么后果,但管他呢?


user avatar   fang-niu-du-shu-w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上海疫情的事我连碰都不想碰。有些人是能明白的,因为疫情之中的蝇营狗苟牵连巨广,尤其是上海对接国外,开口说两句就是“递刀子”,稍微写写便是删文封号。两三个小时写点字被删了倒没什么,号被封了,那以后便再没有写字的地方。


可由于从底层的家庭长大,旅途上又目睹过穷人的生活。可能正因为我看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在零下的飘雪中捡塑料瓶子,也遇到过四十出头的中年打工人顿顿包子配榨菜,有些话若不说,便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首先是上海华欣家园老人“饿死”的事情。









这个关于上海华欣家园孤寡老人在隔离小区内“饿死”的消息,是在上海的朋友发给我的,我对他是否真是“饿死”存疑,毕竟是2022年的上海,所以直到晚上看到零散的“辟谣”之后才拿出来当例子。








可这又是怎样的“辟谣”呢?


“谣言”为:华欣家园有个孤寡老人饿死在家中,一周后才被发现。


“辟谣”说这个老人并非孤寡老人,是有儿子的。不过小区隔离,儿子就没来过。一周了发现联系不上,打电话求助上门,这才发现人已经死了。


我想请问,这辟谣有什么意义?我们关心他是不是孤寡老人吗?我们关心他有没有儿子吗?不,我们只想知道既然要他配合防疫,要他隔离,那么是不是要关注他的身体问题,关注他一个人能否自理,能否生存的问题?你不能因为他只是个蹒跚的老人,就直接无视他,导致人都消失一周了,才知道他死了。


我和你们一样,不认为这名老人是“饿死”的,否则就太过离谱。但我和你们一样,知道他死在家中,一周后才被发现。


如此,还不够吗?除非是辟谣他复活了,或者是辟谣他的死与隔离没有半点关系,否则所谓的辟谣,只让人觉得寒心。


老百姓愿意配合防疫,老百姓大都多是很好的,所以,防疫政策也当保证他们的安全。


底层的命也是命,底层人民配合防疫,防疫政策也当保证他们的安全。


说到这,请大家看第二个事情。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3532998519296000



视频内容为上海七宝八号桥的市场之中,昨天夜里的时候已经上过热搜了,只不过标题变成了“九亭八号桥”,而我在中午得知的这个消息。





一个市场里面因为出现疫情,1000多个人就直接被封在其中。他们之中大多是普通工人,每天只能睡在水泥地板上。


由于这种处理的问题,10几天的时间,不断交叉感染,现在已经一大半人自检出来两条杠。这些人微博限流,抖音发不出去,电话打通一说对面立马挂。可以说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有人说子午侠士是个混蛋……你别跟我说他是不是混蛋,我只管他在网上发出求助了,连一个混蛋都愿意在网上为底层人民喊两声,我真的不知道把这些人遗忘在那的,究竟是什么生物。





看着视频中这些人只能裹着被子老老实实的钻在里面,谁能不心痛?因为我们无法想象,如果将来有一天自己的亲人,或许一直都是那个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干活的亲人,遇到这种情况,被这样封死在里面,只能孤独绝望的等待命运降临的时候,我们自己会有多崩溃。


崩溃是正常的,人之常情啊。底层的命不是命吗?上海的医疗资源呢?上海是什么级别的城市,为什么直接把这1000人封在市场里?封在里面又是为了怎样的结果?难道要让他们自生自灭吗?





可以明显看出来,这些人之中,很多都是普通的农妇。有网友说:天,这样的情况若是发生在我家人身上,我真得不能保证我会做出什么事来。


很多人为他点赞,生而为人的人性,总会在某个悲痛欲绝的临界点上爆发。请问上海,是把他们忘了吗?


你们上海六院,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能动用70公里外的主任加上一群领导亲临现场,为一个不知道是不是春药吃多了的外国人治疗下体,居然忘记了某个地方还有一群同胞为了疫情不扩散,在牺牲,在等待。


你们,还是人吗?





一场疫情,可以轻而易举的看出一个城市对待底层人民的态度。上海,太过令人失望。在突如其来爆发的新冠面前,我看到了上海领导对普通人的冷漠,也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无情与无能。


护士哮喘突发,却被自己所在的医院拒诊,因为疫情,所以她去世了;老人哮喘突发,却等了足足两个小时救护车才到来,于是他又去世了……一座城市的温度,体现在危及的时刻他有没有考虑到普通人的生命,如果没有考虑到,如果没有相应的对策,那么这座城市用我的话来讲,就是垃圾。


不要继续试图欺骗人民,更不要继续无视底层,否则人类痛苦的悲鸣,必然会让社会付出代价。


4月1日,有人曝出吉林核酸检测点的视频,其中显示检测人员帮多人核酸检测,竟然用的是同一根棉签。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3533066610438144


很快当地卫健委回应:只是演习,并没有真采样。


长期对底层人民的欺骗,已经导致他们的谎话信口捏来,这算是权力对老百姓的嘲讽吗?他们真的在意老百姓怎么看待吗?


我想,是不在意的。


人们质疑的是“为什么好几个人共用一个棉签。”


他告诉你,“这只是一场演习。”


请问演习就可以用同一根棉签戳多个人的喉咙了?如果其中有一个阳性确诊呢?


再者,2019年都没有演习过,疫情发生三年了,测了几百亿次了,反而开始演习了?演习排队吗?被演习人知道自己嗓子里是捅过别人的棉签么?是医疗资源太悠闲了吗?


先是把普通老百姓当蝼蚁,1000多个封在市场里,连看都懒得去看。


接着,意识到这样做容易引发群愤,于是编个理由欺骗一下好了。


现在,连欺骗都懒得欺骗了,直接把他们按在地上摩擦,连人带智商一起摩擦。


这里,只有一个世界,希望上海、吉林不要将其分为天堂与地狱,不要让高层在天堂里享受奢侈品店的物资赠送,却把底层封禁在地狱里接受酷刑。


不要以为做了什么,花点钱降个热搜,删两篇文章,世界就安静了。要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司马迁都还能留下太史公书。


历史,有两支笔,一支写尸骨未寒,一支写锣鼓齐喧。


历史,有两支笔,一支在我指尖噤若寒蝉,一支在你手中壮如牛鞭。


历史,有两支笔,一支低诉凄风苦雨夜,一支高唱人间三月天 。


我的公众号是“竹不倒”。


user avatar   ping-fan-de-lu-1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确诊比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比例,1:24。

依然全国遥遥领先。

什么时候这个数字没那么绝对领先了,什么时候可以大大方方的公布高风险地区了,什么时候不玩文字游戏了,上海的防疫形式就好多了。

另外,刚才看到了一个高赞的回答,说上海这次防疫的确拉胯,应该批评。但原因是上海商业化程度太高,所以之前城市服务好,现在面对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商业化程度高,反而成为劣势。

?????这是哪门子歪理。

按照这个逻辑推理,所以香港疫情爆发,是合情合理,是商业化程度太高??绝大多数小城市,经济很差的小县城,在防疫中表现的都比上海强,是因为太穷???

那位上海医学博士,说上海经济太重要了,不能停下来。那我们看看深圳。

2021年,深圳货物贸易进出口达3.5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总额为1.92万亿,连续29年全国第一。深圳强力抗击疫情一星期,新增从一天好几百降到社会面清零,大家的生活基本恢复正常。这说明我们熟悉的经验做法有效有力,不会耽误给国家纳税,不会耽误南海上世界各国的轮船。

我们再说个小城市。青岛的莱西市,一个县级市,在青岛的位置相当于上海的奉贤。

3月4日,当地一所中学确诊三名师生。由于疫情发生在学校这个特殊环境,并且隐匿传播多天,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六天新增超六百,很快突破千例。

莱西当机立断,实施静态管控,先后隔离了五千多人,切断疫情传播。3月17日,莱西首次社会面零新增,此时已经累计确诊病例83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34例。3月22日,莱西宣布社会面清零。

同样是一线城市的深圳做的这样,一个资源条件远远不如上海的小县城能做的这样,上海因为商业太发达,所以拉胯成这样???


user avatar   deemer-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卫健委都说了,还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意味着近期还会有增长。

而把事件放到一个更大的背景中去看,基本上,上海防疫优等生的帽子已经被趴得一无所有了吧。这里面,反映出很多管理上的问题。它促使我们每个人都去思考,怎么才能踏踏实实活下去。

《赛博魔都2022》:上海疫情期间的三则寓言


《笑林广记》里有个段子:有个小官吏被老婆抓破脸,不得不谎称说“晚上乘凉,被倒下的葡萄架刮破了脸”。上司很同期他,想出来秉持正义,结果被夫人听到,要大闹当场。做上司的慌忙对下属说:

你且暂退,我内衙葡萄架也要倒了。

因此,在上海话中,“葡萄架倒了”就成了“惧内”的婉约说法,大约相当于川黔方言的“耙耳朵”。

但沪语的生命力,就体现在它的活学活用上。例如这个葡萄架倒,在必要的应用场景中就可以适当外延,例如:

用于对上海近期疫情表现的评价。


上海滩的葡萄架也要倒了?

这两天上海疫情回潮的事,大家都晓得了伐?

按照上海卫健委通报:

① 本轮魔都疫情的溯源是境外输入病例,由于华亭宾馆管理疏漏,导致于3月1日出现外溢。

② 目前上海疫情仍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36000例。

我根据卫健委数据,统计了最近一周的新增感染者情况:

阿拉上海拧要惊呼:

要西夸了,病人嘎西多!

曾是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现为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的陈尔真,在4月1日接受采访时谈到上海防疫与武汉防疫时的区别:

两次“战争”面对的都是呼吸道传染病。跟当年的武汉相比,上海在准备上、经验上要好一些。这次疫情的规模,比武汉还要大,但疾病的严重性比武汉要低。

用官媒的评述是这样的:

在不到一个月之内,上海这个曾经的“抗疫优等生”就被piapia打脸了。例如全国人民就搞不明白:

超过3.6万名患者的上海,为什么还没有划定至少一个高风险地区?

还有更奇怪的,有网友反映:

持绿色健康码驾车离沪的人员,刚进入外地,健康码就变黄了,检测核酸发现还真阳性了…

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得合理解释,很可能影响基于健康码的疫情防控体系的信度。

而且,事实上真的如此简单吗?这里就挑几则吐槽的寓言故事,记录如下。


丁丁在上海

尽管上海卫健委明确了这波疫情的溯源是境外病例,但似乎入境人员并未被列入重点监控对象。甚至出现了一条街的两边,左侧国人隔离管控、右侧外籍人士口罩都不戴地看热闹的新闻。

我翻了翻日历,确认“租界”这一页确实已经翻过去了呀…

而3月31日,上海六院发布了《新冠疫情笼罩下的“丁丁保卫战”》,大意是医生不顾被感染风险,为来自境外高风险地区的人士做了个紧急手术,期间克服的重重困难中就包括:

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整个手术及麻醉护理团队采用最高级别的防护。在厚重的防护服和无菌手术衣的包裹下,手术台上的每个操作都极为困难,还需要克服护目镜雾气阻碍视线。

然而遗憾的是,这一曲“白衣天使的赞歌”明显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化目的,反而是在上海护士被本院拒诊而去世的背景下,激怒了众人。

当前的严峻形势大家都了解,但定下的防疫纪律可不可以选择性执行?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地宣扬这种“超国民待遇”呢?

如果防疫政策可以区别对待,直接放任某些特定标签的群体肆意妄为,甚至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破例倾斜供给…这不但是赤裸裸的歧视行为,还会让当地政府的严格防疫政策成为纸上谈兵,因为病毒传播是不看你身份证号码的。

1935年,比利时画家埃尔热创作了经典连环画《丁丁历险记》,其中有一本是这样的:

80多年了,丁丁如果重游上海,很可能眼泪不争气地掉下来,然后问一句:

上海滩的某些人,什么时候可以站起来啊…


怎么正确解读热点新闻?

前段时间,上海的防疫工作做得很有特色,而市民的反映也很有个性,例如传说中的“举着红酒排队检测核酸”、“临时解封后第一件事是买咖啡”……迎来一片盛赞:

上海这个城市的气质,拿捏得死死的!

对于这一现象,有人觉得挺有趣,有人觉得太“作”了。我觉得吧,如果这是个人行为倒是无伤大雅;但能堂而皇之地登上热搜第一,并获得当地主流媒体的轮番刷屏,这说明至少得到了某种默许或暗示,试图展现出“既要精准防疫,又要展示格调”的复杂内心吧?

而且疫情持续了3年,各地政府的防疫手册都更新到第九版了——临时解封不意味着完事大吉,各地政府的标准做法都是统筹小区居委会帮忙配送蔬菜和生活用品,准备第二阶段的封控。为什么到上海就需要家家户户倾巢出动买买买,难道不知道这种大规模聚集会导致传播风险吗?

所以从程序的角度看,无论是“端红酒做检测”还是“临时解封疯狂购”,当地政府对防疫的理解还不到位。

我们再看看这篇大规模传播的文章中,核心观点是什么:

围绕着“小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在激烈对线的人们啊,你们还没有get到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火,为什么必火:

文中盛赞的“我要红酒加咖啡,一杯又一杯”生活,是披着“生活格调”的皮,在宣誓“菜篮子管够”的核。绕了大半圈,搁这儿搞高级营销呢——这阅读理解,你学会了吗?

那么,上海的菜篮子是否管够?普通人家又是怎么生活的呢?

巧了,我的老领导就住在临港新片区。她在朋友圈展示了非常时期的生活小技巧:

简单地说,她在盘点冰箱后也采取了差不多的操作,灵活使用了滚动需求预测,安全库存,以及没写下来的先入先出法、KPI管理,以及360°反馈评价…

还好我本行虽然丢了,专业词汇还看得懂,只能赞一句:

不愧是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真的敞开了供应,还需要这样精打细算么?

另外,我还有个住在浦东的朋友,描述了他家的日常生活:

家里食品供应总体正常,就是蔬菜有点少。剩下的一棵白菜,每餐掰2片叶子,细细地切丝。然后和勾芡的肉丝开汤,再打个鸡蛋搅拌……最后做成类似于北方胡辣汤的模样——但没有加入大量香料,味道以清淡为主。总体评价是:绿色又健康,干净又卫生。

所以,当全国上下都在严肃执行“网格员分发到户、畅通生活物资保障的最后100米”时,某地却并未大规模、成建制地组织统一配送,而是各个小区以及志愿者“灵活分发”。这是一个2500万人的特大城市的应有态度吗?


哮喘病人怎样才能获救?

3月30日,上海浦东某病人犯哮喘,家属在向附近救护车借除颤仪时遭拒,最终导致抢救无效而死亡。无巧不成书的是,该急救车当时正在执行对同一小区另一住户的急症患者急救的任务。由于救护车上的急救医生现场无法判断没有同意出借设备。该医生已被停职处理。

这个新闻出来后,网上的反响强烈,有部分网友关注的是两个问题:

① 医生的应对到底有没有问题?

② 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才能获救?

在回答这两个连环问题之前,我必须申明:

生命是宝贵的,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这不意味着自己的生命比别人的生命重要,因而不能指望着道德绑架可以解决问题。

如果不理解这一点,这个问题就没得谈。

所以,如果你是当时的医生,你的选择并不多,基本只有两个选项:

选项一:把救护车上病人的设备挪给哮喘病人使用。这样,与你无关的哮喘病人可能获救,但后果可能是救护车上与你有关的病患突然情况转危甚至死亡。此时你违反了《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的相关规定,你面对的是明确无误的医疗事故赔偿+刑事指控,是一定足够入狱的。

选项二:拒绝挪用,哮喘病人死亡,但救护车上的病人得到符合程序的合理看护。你面临的主要是道德上的困扰,至少是不可能面临医疗事故认定及判刑的。

作为一个正常人,你会怎么办?

当你不知道作出这个重大决策会导致什么严重结果的情况下,你最理性的选择就是拒绝。因为:

一方面,拒绝的最严重后果也不会太差(至少不会进监狱),而不拒绝的话,真的有可能被告上法院甚至判刑。 另一方面,你根本不知道用了设备后,车上的病人会不会因此而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如果你认为放弃任何一位病人都会导致死亡的话,为什么不选择与自身责任无关的那一个呢?

这个结论让人有点不舒服,但它就是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你陷入医疗纠纷了,你入狱了,你妻离子散一辈子毁了…你能承受这样的无妄之灾么?

在关键时候站出来做出牺牲的叫英雄,但你不能苛求周边每个人都是英雄。

可见,医生的应对,可能在细节判断上有偏差(例如学艺不精,不知道判断两位病人谁更紧急),但在总体方向上,是真没什么可被口诛笔伐的。

理解了这一点,解答第二个问题的思路就有了。

遇到类似情况的破局途径,就是设法把事情闹大,把原本不相关的人给卷进来。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两个选项:

第一个操作叫做“以暴制暴”。也就是部分网友宣称的“谁拦我就X谁,以暴力胁迫他人,捍卫亲人生命”,凶器架在脖子上,医生不得不做出确定选择。但这种强行建立联系的方法后遗症很大。例如事后被追责怎么办?例如遇到反抗怎么办?我们不建议作为第一选择方案。

第二种操作叫做“上屋抽梯”,同样是把事情弄大让第三方入局,但高明之处在于替他免除责任。例如这个案例中,家属可以扑上救护车,说不给治疗就拔管子或者砸车上急救设备。这时候,当值医生的责任就被不可抗力解除了——他大可以解释说,如果我不配合这位过激的家数,很可能导致两位病人都病危,我这是合理选择。

事实上,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果能暂时免于责任,多少人都是通情达理愿意帮一把的。对吧?

这种理论是有着成功应用实例的。早年一则关于人口拐卖的报道中,一位机智的被拐女孩就是在赶集环境里突然掀翻了街边炸油条的摊子,然后被群众扭送派出所而获救。

这种围魏救赵式的智慧,几乎在每个国家都有对应的故事。民国时候有本叫做《厚黑学》的奇书,里面说到做官的人有两种做事方法:补锅术和锯箭术

补锅术说的是,乘着东家不注意,用锤子把裂缝敲大一些,才能显示出你的手艺值得更高价格;锯箭术是说,外科医生把病人露在体外的箭杆锯掉,剩下的问题就可以堂而皇之甩给内科医生去处理了。

该书作者李宗吾的本意,是讽刺官场的奇葩现状,但他也确实说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把破锅上加一重锤,不就是把事情搞大,强行建立起联系,让原本不相关的人等都牵涉进来吗?把箭杆锯掉再让病人去内科,不就是把一方免责,让另一方必须承担责任吗?总好过内科外科双方扯皮,最后事情得不到解决吧。

这种狡黠的智慧虽然不能当做为人处世的主动选择,但了解一点总归是有意义的。这个世界并不完美,理解一点潜在的运行规则可能会帮上大忙。


赛博朋克式寓意

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寓言都有一个寓意。那么,本文瞎扯的这三个赛博朋克式寓言又有什么寓意呢?

故事一说的是丁丁的故事,它的寓意是:投胎是门技术活。当然,人生不能重开,选择了地狱难度(impossible)开局的话,我们就有必要对不平之事呐喊出来,否则不合理就会成为一种常态。

故事二说的是看待新闻事件的角度,它的寓意是:你看到的魔幻新闻,背后有一个另外的角度和逻辑。大家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事件的观感也会有区别。至于是努力升到高维,还是把高维降到低维,这是你的选择。

故事三说的是解决问题的常见思维,它的寓意是:站在别人角度思考你的问题。这可以帮你找到双方的公约数,进而推动事情的解决。

如果把三个故事连起来,似乎说的是这样的事实:

即使从长期看,每个人的出身状况也是很难改变的;在中期内,人们可以考虑类似于阶层跨越的社会运行规则;而短期内,还是多看点书、充充电吧,这是疫情期间成本最小、见效最快的自我提升方式。

如果这是一则软广,此时就应该出现一个书单了,然而事实上并没有。所以这是一篇三观很正的扯淡文章,请不要怀疑我居心叵测。

最后,我们需要给出一点正能量,免得大家从此怀疑人生。

余华表述过一个观点:

文艺批评家和文学家的区别在于,在面对严肃作品时,批评家绞尽脑汁地设法解构、拷打作者的所有想法,然后找到作品的缺陷;而文学家则努力去发现作品中的闪光点,挖掘自己难以触及的品质,然后写出更伟大的作品。

同样地,如果你立志于当个单细胞的批评家,那满世界都是钉子等着你去敲;如果你基于工作、生活中的普通人角度去思考,你能琢磨出:

这个世界比《赛博朋克2077》还赛博朋克。


全文可参阅: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开弦断,一往无前。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虽是自娱自乐,仍求立足干货!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上海保供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如何评价舍弗勒《紧急求助函》?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说上海人排外? 
  浙江绿农贡献杭州一半确诊病例。上班拔罐健身,下班吃饭打牌。这样的企业5年还能增值12亿? 
  如何看待辉瑞称其新冠口服药使高危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直降 89%,其股价大涨市值增长 268 亿美元? 
  为什么上海会成为日本社会眼中一个特别的中国城市? 
  白宫将「战胜新冠疫情」列为特朗普的主要成就,你怎么看? 
  2021 年,疫情、暴雨、暴雪中有哪些事让你印象深刻?有哪些暖心的瞬间? 
  阿富汗飞武汉入境航班 22 例确诊 30 例无症状,为近期自阿紧急回国人员。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2022年一二月份爆发的香港疫情啥时候结束呢? 

前一个讨论
儒家的中庸之道,能指导科学探索、科学实践吗?
下一个讨论
恶性婚闹事件(闹伴郎伴娘甚至闹新郎新娘)的后续一般是怎样的?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