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16 年你所在的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1页

  

user avatar   ai-yu-ke-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清真牛羊肉类食品批发,07年到16年无论是国家政策和关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都有很大变化,市场需求不同,更加细致和高端,作假手段也层出不穷…

有空再写,且知乎这对清真或穆斯林这方面很反感,没人想看就算了吧

-----------------------------------

先祝各位新的一年幸福安康、财源滚滚!

终于有空啦,过年这七大姑八大姨真是招架不住~

为了不辜负这些赞和评论,强行回答,部分篇幅可能有些语无伦次,请多原谅~没有这个问题下其他答案比较专业的理论和高的视野,连张图也没有,还是以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聊聊吧~可能聊着聊着就跑题啦~

九几年全国各地跑收肉,主要在河北和山东,那会在国道上的信息站,大车司机去村里收,到信息站看货,手里提着一把刀,挑几个袋子裁开看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提着刀也是为了防身。(当时是不能直接去村里收货的,亲戚不信邪,非要自己去,结果生人一进村就被扣了,没人拿钱来赎人当晚就砍死,因为地方保护主义派出所是不管的,也管不了,宗族势力很大,请本村的大车司机送去几万块还好好给说说情才放出来。)

00年左右,全国开始有成规模的肉类加工企业,从那时开始主要就从山东进清真牛肉冻货了,当然其他冻货也卖。截至当时,加工的方式还是简单加工,把肉剁成碎块,用塑料纸一卷装箱就行了。03年时,山东的清真肉类企业引进了一批人才,从培育改良肉牛到高端精细加工均有涉猎。说句偏心的话,目前中国在育肥牛的改良上进步非常大,在牛肉的细加工上也是世界一流的!我感觉.....只是我感觉......(亏心)

要说到接下来的市场变化,不得不说说改良肉牛和牛肉细加工。我猜测是当时北京上海等地的高端西餐餐厅兴起的原因吧。因为加工是参照西餐的肉类处理方式,对中式的煎炒烹炸并不是很完善,只是知道哪个油多适合什么的,而且当时的肉牛也极少能达到那个肉质的要求。山东的肉牛品种是鲁西黄牛,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品种。随后的几年,通过改良饲料营养配比,给牛听音乐(这一点看着搞笑,真的很有效,当然是有优秀的血统才有资格啦)等等,终于普遍能上到500斤肉牛的门槛。目前牛肉类等级分为SSS,SS,S,A,B,C,D,百度上的牛肉部位分割一般有十种或二十种,但是在顶级厨师根据中餐西餐或有些日韩式冷餐可能还要多几种。其实S级的肉已经完全达到西餐的顶级口感了,SS,SSS的肉主要是要求花纹,脂肪配比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牛仔骨,牛排这俩顶级餐厅经常会用到,每一个厨师要求的花纹和骨头厚度可能还不一样。中央3台财富经还关于这个做了个节目。13年的价格SS级的牛仔骨一斤1350,一件4万多,进了一件空运过来机场不懂,晾在太阳地3个多小时,差点坏了,得亏排酸塑封了,有点惨白,一下就不值钱了。一般500斤以上肉牛是有可能出S级的,600、700的能出SS的,而且一处出了SS,其他部位也很有可能是S级的。加上排酸塑封等技术的改进,冻货类的保质期大大增强,当时企业也做了很多出口。

说说作假方式吧~随着细加工技术的改进,作假方式也在跟进。C类D类指的是市场上水很大的肉,基本上没人在做这么费劲而且低级的作假方式了。00年时国家要求肉不超5个水,北方市面上普遍都是13个水以上了,南方的牛肉都在20个水。当时北方人去南方吃肉感觉没肉味就是这个原因,北方炖一锅肉一条街都飘肉香不是吹的。后来用鸭胸肉作假,鸭胸肉肉色偏粉没油,吃肉少或者喜欢吃瘦肉的还以为这个好,回家一放到水里就化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没肉味口感还糟糟的。后来有用鸭胸肉加羊油(那会羊肉便宜,羊油几毛钱一斤),一层鸭胸肉一层羊油,很假的。瘦肉精在内蒙古回族卖肉的圈子里我还没有听说过,可能回民人胆子小吧。

接下来是另一个阶段,进口肉进入市场

WTO贸易保护一结束,外国肉类疯狂进入市场。澳大利亚、秘鲁、巴西有比较大的伊斯兰肉类屠宰企业。当时价格有多低,11年市面上牛羊肉20-30元,这些进口肉且不说走私的,正经走海关进来的肉地方经销商拿到手里才7元!丧心病狂啊!而且肉质贼好,一点水没有,排酸塑封,国内检疫手续齐全,只不过加工方式是以前那种粗加工。买卖真是做不成了啊..........后来中国提高了关税,还是比国内的便宜太多。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吃进口肉的,国内小企业也开始转型,进进口肉精加工再卖出去。大企业裁员不少,大部分只做顶级肉牛精加工了,主要因为中国养殖成本太高了。

基本上正文结束啦~最后聊聊走私进口肉的。

知乎上那个梗说的对啊,咱平头百姓想赚大钱你就得去刑法里找~(开个玩笑)

X君,以前就是普通的买卖人,有个几百万。前几年开始做走私进口肉,一起喝酒聊天,说这钱来的怕呢,微信朋友圈就发个货到了,建行农行短信跟打了鸡血似的,几千万进账,然后电话被打爆,对方求爷爷告奶奶的求把货发过来。有多便宜,3块多一斤!后来这个人一夜之间不见了..........

还有个比较黑心的。

印度是不吃牛肉的,但是牛肉老死了怎么办呢。跟中国这面联系上,有印度的黑社会把这些牛肉放在露天码头,丢了不管。晚上趁海关查的不严,用小渔船运上岸,再用小面包运进广西云南等地分销全国。后来当然不止老死的牛了。印度那么热的天,万一中国海关查的很严,一放好多天,那肉别说黑的不行了,都快臭了,但是便宜,不到一块一斤。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种情况。

这是就是全部~

感谢阅读,这算是正经的知乎首答,之前的都算抖机灵,,,


没有分割线…因为手机不方便…

363赞啦,感谢…

评论里沧海一粟、tony、Arnal 等等的评论都特别好,从上面看下来的感受是…这个说的很对啊…嗯,这个很有道理…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哈哈

搞不懂知乎艾特怎么弄…好多重名的…


user avatar   ye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基因检测行业

首先介绍基因检测行业,相信很多人对这个行业还是很陌生。在技术端是应用不同的基因检测方法(PCR、一代测序、二代测序、质谱……)对基因的序列进行测定。应用端,也就是市场端可以服务于科研、医学、大众健康等等,只要是与遗传和基因突变相关的领域都能得到应用。

另外跟很多行业的巨大区别是,基因检测行业是一个非常早期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绝大多数都是初创企业,目前中国上市的只有一家公司。而且从应用和大众认知的角度出发,大家对这方面的认识还是不多。很简单一个问题,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有多少人 1. 听过基因检测?2. 做过基因检测?


2016,背景:技术加速成熟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摩尔定律”,也就是集成电路(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24个月(1975年摩尔将24个月更改为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价格不变;或者说,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现实中我们感受到个人电脑和手机的发展,基本和摩尔定律相符。日新月异的硬件和互联网产品着实让我们感受到了摩尔定律的强大,想想你第一部智能机和现在有的手机,在App、拍照、屏幕上巨大的差异。

但在基因检测领域,测序通量的发展远远快过摩尔定律。下图就是基因检测成本(绿线)和摩尔定律(白线)的比较。可以看到即使跟指数下降的摩尔定律相比,基因测序的成本也呈现飞速下降的趋势。

降低得有多快呢?做一个对比,在上世纪的一个基因组测序,花费了30亿美金,一共用了15年,集齐6大科学大国的实力。现在呢?1000美金,几天,一个小实验室足以。整个测序的价格在2016年虽然没有大跨越的进步,但技术端的成熟是2016年发展的大背景。2016年,基因检测基本上告别了高昂的实验室研究,到了足以大规模应用于医学和生活场景的成本。



2016,行业还处于早期阶段

从事互联网技术的很多人会说,2016年进入了互联网的下半场,但对于基因检测来说,裁判才刚刚吹响上半场的哨子 – 整个行业处于非常早期阶段。我们从两个方面:营业额行业内公司成立时间就能看出来。

营业额

首先我们看行业营业额,大多数公司财务并不公开,我们就看看准备IPO的华大以及借壳上市的贝瑞和康。根据华大IPO的说明书,2014年全年营业额11.3亿,利润5,900万;2015年上半年年营业额为5.7亿,利润8,200万。根据天兴仪表(贝瑞和康)重组说明书,2016年利润5000万,2017-2019承诺2017-2019年利润分别达到2.3,3.1和4亿。因此在目前商业走得最前的两家公司,年利润级别在亿元左右,而这已经是行业内最大的公司了。

这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比对我们比较熟悉的凉茶饮料领头公司加多宝,在500亿的销售市场份额占到了50%以上,根据估计利润率(11%-12%),加多宝在2016的营业额达250亿,利润在20亿以上,而这仅仅是饮料市场的一小部分。基因检测作为大健康行业的支柱产业,目前领头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还不到凉茶的十分之一,也证明了基因检测的应用还远远没有被发掘出来。

公司成立时间

然后我们看公司成立时间,以华大基因1999年成立为开始,基因检测公司成立的时间分别是(数据来源于动脉网)

如果以5为界限的话,可以看到2009年前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零星成立几家基因检测公司。到了2009年有8家公司成立,其中北京的百迈克、上海的伯豪等都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司。在经过2009-2012的平稳增长后,2014年出现了基因检测行业的大爆发,这一批基因公司深入到行业的各个领域:

  • 癌症治疗:海普洛斯、燃石生物
  • 微生物:量化健康、谱元科技
  • 个人基因检测:微基因,奇云生物
  • 科研服务:云健康
  • 大数据:基云惠康

到了2015年,依然有超过20家初创企业,还包括了一些“学术泰斗”创立的企业。如由两位顶尖科学家高远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张鹍教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参与的鹍远基因成立,两位分别是产前筛查和单细胞测序两个重量级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奕真生物也于同年创立,首席科学家是Gorge Church,哈佛和MIT教授,他在在基因检测的地位相当于乔丹在篮球中的地位。

从统计上可以看到,2016年市场上最活跃的公司很多都来自于2009-2016这短短8年成立的公司,而且大多数还是2014年或之后成立的。也就是说整个行业中的公司平均年龄才5年左右,大多数企业还不到3年。行业的年轻体现了公司还处在早期阶段。


2016,风口与资本热捧

2016被认为是“资本寒冬”的一年,甚至还有“寒冬大逃杀”声音的出现。但对于基因检测行业来说并不如此,反而2016是资本大规模进入基因检测行业的一年

我们再看2016年的融资数据(数据来自动脉网):

可以看到,在2016年大多数行业中的企业都进行了天使,A和B轮的融资。从行业来看,天使轮投资有30多起,但获得A轮和B轮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分别超过了20家和15家。

从融资总额的角度看,在2015年,整个基因检测行业融资额在30亿左右(数据来自测序中国),其中华大基因一家就独占20亿融资额。到了2016年,整个行业的总融资额达到了100亿人民币的规模,如果除去华大基因,2016年比上一年整整翻了5倍。也说明2016年是资本追逐的行业。

另一个角度看资本的热捧,是顶级资本对这个行业的看好。顶级的VC,包括软银、君联、达晨、IDG和君联资本都有布局基因检测行业。


2016,老巨头与新巨头

传统巨头:华大基因

在每一个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慢慢因为技术、资金和市场的集中慢慢形成行业内的巨头。如互联网行业的BAT,日化行业的P&G和联合利华等。在基因检测行业,中国也有巨头企业,但其形成却和其它行业不太一样。

中国的基因检测行业成立开始就被定为“重点扶持”的行业之一,因此一开始就诞生了航母级别的企业 – 华大基因。在汪健汪老师的带领下,华大基因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中国的基因检测行业。目前已经横跨科研服务、医学服务和大众基因检测各个方面,基本上是全行业的布局。而且还向上游延伸,进入基因检测最核心的行业,开发出自己的测序仪。类比是手机业大家还在做组装、系统等(联想,oppo,vivo),华为已经在制作自己的芯片了,华大基因是中国不折不扣的基因检测行业巨头。最近华大还搬入颇有科幻色彩的国家基因库,用于储存中国所有的基因信息。


新巨头:碳云智能

硅谷有著名的Paypal黑帮,Peter Thiel,Elon Musk,Reid Hoffman,陈士骏等等,早期都在Paypal工作,目前在硅谷均是重量级投资人和企业家。而在中国,华大基因正是基因检测行业的“Paypal黑帮”,中国一半以上的基因公司创始人都曾经在华大工作。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前华大CEO王俊创立的碳云智能,这也是另一个有望成为巨头的企业。

碳云智能于2015年创立,创立者正是华大前CEO王俊。王俊拥有北大生物和计算机双学位,碳云的概念也是这两个最热的两个方向:基因检测 + 人工智能。 在还没有发布新产品的时候,碳云就靠着自己的明星团队和概念融下了上亿美元,投后估值10亿美元,可以说是一步跨入独角兽行列,成为巨头。这不但在基因检测,甚至在整个商业界也是难得一见的案例。

手握资本,碳云也开启联盟模式。一年后,碳云构筑的数字生命联盟在全球共7家公司加盟,碳云成为健康领域的跨国公司。看好碳云成为健康行业的Google,而不是买买买后的雅虎。


2016,细分、细分、再细分

行业的发展就像树木的成长一样,开始时最初最结实的树干是行业中的基础;往上张就开始分支,行业中的企业开始往不同方向探索,填补一个个不同的可能性;最后到最终的树叶,也就是最垂直的领域。

2016年开始,2017年必定继续的的就是行业不断地细分再细分。一方面行业多为初创企业,在开始时都只能切入到具体的细分领域;另一方面是大的“树干”都已经被先来者占据,只能往外往新的领域进行探索。

举两个行业的例子。

第一个是癌症基因检测,也是目前大行业中最火的方向。这个领域也因为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的基因检测而被所有人所熟知。在这个细分领域应用基因检测帮助癌症的预测和诊疗。因为癌症的高发和症状的凶险,这个领域需求很大,发展也很迅速。


一开始的时候各家企业似乎都想成为本行业的老大,经过一两年的发展,开始出现不同的细分

  • 经营方式的细分:直营、经销、合作
  • 区域的细分:北京、上海、广州为三个中心,以哪个区域为主
  • 癌症种类的细分:肺癌、肠癌、乳腺癌、胃癌、脑胶质瘤等为主
  • 切入诊断时机的细分:易感基因、早期筛查、用药指导、病情监测、免疫治疗

癌症基因检测领域2017仍然会是更加细分的一年,但再往后走,是走向百花争鸣,还是相互整合,需要再观察。

另一个是大众基因检测方向,也就是应用基因检测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进行指导,提升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在开始之初,这个行业就处于各自在不同更细分领域的探索

  • 业务范围:健身、减肥、美容、母婴、天赋、肠道菌群、趣味….
  • 营销模式:口碑营销、微商、地推、合作、巨头投资
  • 业务延伸:健身训练班、护肤品、教育

大众领域的基因检测似乎是天然细分的,他们深入到我们的每一个生活领域,尝试结合我们的先天,改变我们的后天生活,在科学、趣味和实用上找一个平衡。因此也需要深入到已经存在的各个行业,与他们有机结合。


2017

不出意外,基因检测在2017年依然会受到资本热捧,它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快,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证据就是,正在读文章的你很可能会在2017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基因检测这项技术和服务,我们可以明年同意时间再来回顾今天的结论。

----------------------

另:

如果你对基因检测内容感兴趣,欢迎你关注我的专栏:Exon - 基因真探(知乎专栏) ,也欢迎你关注我在知乎5年超过200个回答的筛选的合集(生物学与基因检测):zhuanlan.zhihu.com/p/25

如果你想自己做基因检测,可以来听我的live:如何选择和读懂第一次基因检测zhihu.com/lives/8061765

如果你对这个基因检测这个行业有兴趣,恰好在深圳,也欢迎你在在行上找我聊聊:zaih.com/mentor/8478373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京华时报浮沉录--传媒--人民网

“十五年的京华,风雨兼程。个中滋味,难以言说。但是,可以确信的是:曾经的时光弥足珍贵,流过的汗水不曾辜负!”今年的11月13日,京华时报官方微博发出消息,京华时报社主管主办单位变更为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并将于2017年1月1日休刊。

《东方早报》2017年元旦起休刊

上海国资战略入股澎湃新闻签约仪式12月28日在沪举行。上海报业集团当日同时宣布,从2017年1月1日起《东方早报》休刊。《东方早报》原有的新闻报道、舆论引导功能,将全部转移到澎湃新闻网。

都说纸媒要死,但到底怎么死的,几年前还没人知道,甚至现在死掉的纸媒当时还在嘴硬:

到今年,开水煮鸭子,肉烂了,嘴也烂了……

纯血的官媒虽然不死,但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全部经营尝试,一心一意地吃财政。等于把新陈代谢功能放到了体外,从此离不开呼吸机。

党媒被“包养”

据12月9日河北《廊坊日报》一则报道透露,河北省“两办”已经发文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工作,加大对新闻媒体的支持保障力度,列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列出规划,确保足额保障,落实到位。”根据目前各方面形势看,不出意外的话,其他省市区会逐步向河北看齐。

还有:

此外,粤传媒15日公告称,公司之全资子公司广州日报报业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报经营公司)于2016年12月14日收到《广州市财政局关于下达支持党报媒体发展资金的通知》。根据通知内容:现安排3.5亿元支持党报媒体发展资金,专项用于《广州日报》的印刷、发行支出,项目承担单位广报经营公司。上述资金将于年底前直接支付到项目承担单位广报经营公司。 财政供给对于已逐渐入不敷出的各级媒体,和人心不稳的媒体人而言,确实是一颗“定心丸”。

纸质媒体能存在,前提是人和人之间交流成本高昂。19世纪开始,各国意识到小学教育是高效军事动员的前提,所以从法国普鲁士到大清,都以政府资金支持新式小学,制造了以千万计的阅读人口,报纸从精英阶层的内部文件变成大众读物。在接下来的战乱年代中,小学教育提供了足够的班长排长,让他们能看懂命令,也制造了无数的革命军——革命者比旧统治集团更懂得新识字阶层的需求,都擅长办报。实际上,布什尔维克和早期的中共根本就是一个报刊发行机构。

报纸当然也不是真正的大众媒体,因为新闻社、印刷厂和发行机构是少数人垄断的,不是官僚就是资本,所以纸质媒体的领袖在任何国家都会进入最顶层的统治集团,用手抄本挑战报纸的反对派实际上被无视了。

因为手机短信的出现,这个时代到了90年代开始松动,普通人的通讯工具第一次具备了三个特征:瞬发、群发、可复制性。而这几个优势在过去几十年被官僚和资本垄断。现在互联网上的大多数讽刺段子和时政笑话,都可以在这个时代找到根源。

最终的冲击是互联网,瞬间击垮了报纸拥有的所有基础设施,从第一个bbs上线那天起,可以说纸媒的墓地就选好了,问题只在于钉棺材的时间。到了2016年末,看着商业纸媒关门,官方纸媒体哭着找母乳吃,可以说棺材已经扔进了墓坑,财政无论怎么续命,也挡不住路过的人都往坑里填土。

所以……各路豪杰何时来观察者网应聘呢?

学新闻的,但是感觉越来越没兴趣了?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2016—— 中国社会的“知乎剖面”


user avatar   gu-yu-ting-78-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银行业

江苏三线苏南城市 国有行之一

从11年开始资产规模逐年递减 股份制和农商行挤压严重

存款业绩指标基本全靠表内外互转虚张声势 信用卡面临市场饱和但是指标却越来越苛刻

客户群质量严重下滑 大概是国内银行业面临的统一的困境 毕竟许多中高收入人群选择把资产往海外转移 或者直接兑换外币以求避险

柜面压力与日俱增 一方面来银行多数是老年人 即使自助设备普及也没办法短时间内实现自主操作 另一方面银行不愿意投入更多无效成本来支撑柜面业务 最后倒霉的基本就是下面的网点 客户抱怨效率低下上面坚决不肯增派人员基本是一个死局

今年的冬天大概就要过去了。


user avatar   wang-shi-yu-31-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储能行业,我是做钒电池的。这个行业知道的人不多,化学,化工,材料,电力和我们都有交集,然而学这些的人听过钒电池的也不多。16年对钒电池储能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中国开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储能电池(200 Mw/800 Mw/h)。还记得14年出国的时候我还在感慨,澳大利亚有一个70Mw的项目,公司什么时候能有这么大的项目,那真是不枉这么多人这些年来的努力了,没想到两年不到,国内传来喜讯,200Mw的项目谈下来了。这个世界最大的化学储能站的储能部件完全是用的钒电池。钒电池非常适合大规模储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上网看看资料(但是网上的资料其实不是很靠谱,真的非常感兴趣的可以私信我,我告诉你你能看到的资料那些是过时的,哪些是错误的)我很骄傲这个200Mw的项目,因为这个项目中涉及到的所有零部件,只有电堆中的半透膜是进口的,剩下的都是国产化。半透膜国内也可以做,但是还没那么稳定,希望以后这个部分也可以实现自主化。这个项目选址在大连。因为大连属于辽宁电网的薄弱环节,而且沿海,电力设施受到环境威胁比较大。有了这个电池之后,不但可以用来调峰,稳定电网,还可以在大连受到较重自然灾害,电力受损的情况下提供紧急电力,200Mw可以供应包括银行,军队和交通等大连一类供电的需求。保证在灾害性气候的情况下提供紧急供电。而且这个属于试点,如果运行流畅,效果明显,可以推广到其他城市。

风能和太阳能其实很需要这类储能设备的搭配。首先是风能,很多人可能听说过弃风,因为风力发电机发出来的电可以称为垃圾电,非常不稳定,对电网有很多的影响,而且发电量难控,与用电高峰协调难,通过储能设备是可以缓解这些矛盾的,风力电站发出来的电可以存在储能系统中,然后再释放到电网里,这样通过储能系统释放的电非常可控,什么时候用,用多少,都是电网说了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弃风现象。太阳能电站也是,想想星爷的国产凌凌漆里面那个达文西的手电,有光的时候会亮,没光的时候一定不会亮。有光的时候太阳能电站可以发电,没光的时候肯定不能发电。那没光的时候用电怎么办呢。储能可以解决,白天用不完的电储存起来晚上再用。这个里面的涉及的细节太多,就不细说了,我想给大家留个印象就是这个储能很重要,以后也会越来越重要,因为现在太阳能发电成本真的是太低了。而且中国主要的发电方式,火力发电,对环境压力太大。

16年也有风电站和公司合作,建立风电储能系统,防止自己被抛弃。下一步公司会和太阳能公司合作,建立太阳能储能系统(有一种太阳能热点,发电储能集于一身,但是技术要求很高,成本也非常高,还是试点之中),这个电池有没有缺点呢,有,目前看来,有点贵,为什么中国建立了世界最大的这个电池呢,因为中国政府有这个钱,建立这个储能电站单单从经济上算,老实说,不划算,但是由于这个电站的建立,使得这个行业可以发展下去,随着这个行业的发展,成本会越来越低,不久的将来,成本就会低到从经济上也划算的地步。而且建立这个电站可以用于紧急供电,减少了备用紧急电源的需求,可以用来调峰,降低了峰值发电功率的要求。技术储备,可以用来以后为别国建设,就像高铁。提高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使用率,降低了对火电的需求,对环境也有好处。反正从长远看,是非常划算的。然而这么划算的东西,在美国是比较难做的,国内一个项目就200Mw,10Mw的项目也很多。然而我在美国做着同样的东西,(实际上电解液更加先进)你猜我们一年能卖多少,哈哈哈,15年1Mw, 16年2.5Mw,17年有个德国的大项目,10Mw, 而且所有的电堆和电解液都是国内生产的,我们这边买过来集成化。(但是很多专利是美国公司的)因为这边的电力企业不会考虑那么长远,先赚钱再说,反正我在这边两年有余风大或者下雪停了四次电了,交通灯都没电,修好了也要好几天,这事要是国内发生估计当地电业局副局长乌纱帽就该不保了,顺便情妇什么也被曝出来什么的。在美国也有几个大项目,不过是军事基地用的,先不讲了。说的比较没主线,凑活看吧,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我会找时间补充的。(16年和在美国和我们竞争的一家企业被干倒闭了)

我要去交opt extension申请了。太开心了

02/03/2017

对钒电池和储能有兴趣的人很多,那我就来分享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 钒电池原理百度也好,google也好都可以找到。我就不赘述了。 讲一讲钒电池的优劣势。 我本来写了一大段可是想了想,读这个回答的读者大多对电池原理没太多了解。我决定由简单的方式来描述问题。(先讲结论,再讲细节,图个新鲜的看结论就够了,相关专业的人可以略微看看细节,感兴趣的可以详细讨论) 首先讲结论, 钒电池适用于大规模储能,多大规模呢,目前认为十到几百兆瓦最合适,在这个范畴内性价比最高(经济,环保,安全性)。 能不能用于单个医院,军事基地,学校紧急电源呢,可以,但是没必要。因为这些地方可以备有应急发电机,完全可以满足需求,再者国内停电频率很低,钒电池属于劳苦命,你让他天天干活,他一般不出问题,你让他闲着,容易出问题(不运作时涉及到漏电电流,局部温差,等等问题)(也可能是因为他自己觉得老子跑一万个循环都没问题,你一年一个循环都让我跑完,然后闹情绪什么的),从经济上看也不划算,几百万买个电池放那一年用一次,谁审批买的可以调查一下他是不是有情妇了。但实际在美国,我们还真的卖出一套系统给医院(纽约),两套给军事基地(加州)。纽约医院为什么买我不知道,加州军事基地买是正常的,因为他们需要每天都用(我会在细节方面分析为什么)。 那和水利储能相比(都是十几到几百兆瓦级别)有什么优势呢。水利储能首先要地势允许,不是什么地方都能见,要水源充足(比如十年一遇枯水年,那这年当地就跪了),地势要有落差,因为水利储能要把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再转化为电能。储能效率我没研究过,不过感觉不会很高(有内行可以给我讲讲)。成本我没有估算过,但是钒电池成本已经敢和锂电池叫板了。(本来完胜,妈的这几年特斯拉超级工厂直接把锂电池价格拉的像跳楼一样,每次在美国聊项目都要和特斯拉比,后来发现这货太贱了) 钒电池什么时候能家用呢。我看算了。首先钒电池储能密度低,体积大(但是在大规模储能方面不是问题,细节讲为什么),电解液是2345价钒的硫酸(硫酸 盐酸)的溶液,国内公司电解液成分不方便说,但是我们在美国用的电解液pH小于1,也是就有毒物质溶在强酸中,把好几吨这东西放家里,怕不怕。那有同学问说好的环保新电池,为什么这么毒这么可怕。电解液可怕,可是又不是给你喝给你洗澡的,而且电池全密封(有同学问是不是正极剧毒,五价钒的确,但是水银剧毒,水银温度计还不是经常插入体内)。 锂电池技术这么成熟,(说在前面,很多地方是举例,数据不百分百精准,因为涉及行业机密,还涉及到我也不是很懂得地方,哈哈哈)为什么不用锂电池大规模储能呢。这就要从电池原理讲起了。要克服的困难比较多。首先是单个锂电池储能少,想要大规模储能,就要超级多单电池放在一起。做锂电的应该知道锂电池的均匀性一般(每个电池都很有个性,个别的特别有个性不喜欢和别人一样,同样充电条件下大家端电压都是3.5v的时候,她非要3.8,然后别人都没问题,她由于端电压高就开始发热,电池一热,就容易胖,还容易起火,脾气不好的直接就炸了。你想呀,一个手机电池炸了,可能烧伤了大腿什么的,这要是大规模储能的锂电开始起火爆炸。能留个大腿将来辨认尸体就很好了)前面是夸张点的玩笑,但是锂电池目前为止还比较难克服均一性不好的问题,而且易燃易爆,不可过充过放,循环寿命短,能量功率比单一(这个其实知道的人不多,同样功率的电池,锂电池的总能量是有限额了,钒电池是没有的,原理细节后面说) 钒电池做不了动力电池, 只能做储能。储能其实也有很多应用,对电网的修峰(削峰填谷,用电量少的时候储能系统充电,用电量大的时候储能放点,减少电能的浪费,稳定电站的输出) 突然发现前面拖的细节有点多,在聊钒电池细节之前,先来说说锂电池。对于锂电池我也了解一些,因为我导师是曹国忠教授,曹教授对锂电的研究还是比较深的,做锂电或者学纳米的应该听说过,组里面做锂电的同学很多。所以各种锂电池我都知道一些。举个例子,大约大半年前,国内公司的一位财务总监过来开会,因为工作有往来也有私交,所以我接待他,下飞机不久他就问我,现在国内石墨烯电池非常火,你觉得怎么样,值不值得投资。我说细节和原理我不跟你说,你就记住,石墨烯现在炒概念,你想赚钱可以跟着炒,但是不要做长线投资,钱进去滚一圈赚了马上撤,他说他兴趣不大,但是他投行和证券很多朋友都在问,他就帮忙问问。后来石墨烯又火了一小段时间,然后就承认了炒作造假什么的,消息一出,我转发新闻给他,他很感谢我的提醒。前段时间还会看到大规模石墨烯投产的消息,我毕竟不是石墨烯内行,不能过多评论,但是我挺担忧的。有的人评论说石墨烯行业像极了之前光伏行业,可是说实话,光伏之前很挣扎但是现在发展的已经很可以了,石墨烯什么时候应用能赶上现在的光伏我觉得就非常牛逼了。

讲钒电池为什么这么牛逼,因为钒电池的能量存在电解液里面,能量的多少直接正比电解液的量,最牛的地方是电解液的量是完全可控制的,因为钒电池电解液不像锂电池电解液必须在电极之间,钒电池电解质大部分是单独储存的,电池运作的时候,储存罐中的电解液经过管道流入正负电极之间,经过了充放电反应之后又源源不断流回储存罐,不停地循环,所以你想要多储能,简单,多建几个储液罐。所以功率由电极(电堆)控制,而总能量由电解液控制。因此同样是200Mw的功率,锂电池的能量可能是400-500Mw/h,钒电池可以很随意,400-2000Mw/h供你选择。大连的项目选的是800Mw/h,因为预计城市如果遭到自然糟害导致断电,可以在四个小时内紧急修复,因此选择了可以供4个小时用的能量。(建立在美国估计要40个小时才够用)水利储能电站应对自然灾害也比较难,不考虑地震震塌了水电站(我们有防地震的预案,在美国卖的产品是防8级地震的),水利储能电站到市内(不能在城市中间建立一个吧)也需要一长段电力运输系统,在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也可能会遭到破坏,建在城市中心的储能电站到用电户的距离短得多,遭到破坏概率小一些。国内做钒电池的有几家,专门炒概念的也有。炒概念的挺讨厌的,他把资金吸纳之后并没有真的投入钒电池建设之中,反而让我们有的时候资金方面捉襟见肘。还好政府及时的支持了一把。你在网上看到的图片一般都没有我们的系统先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是看过很多系统的。我们一套系统(500kw/2mw/h)的系统,出厂检测标准有73页,一个系统有近千个多个各式各样传感器防止系统出差错(温度,压力,流量,漏液,单电池电压等等),感觉很繁琐是不是,其实操作很简单,可以在手机上控制,点击充电或者放电按钮,选择功率,就会开始充放电,还会告诉你按照这样还能充放多少电。是不是挺牛逼的。一旦有什么问题手机马上就会报警,然后系统自动停机,等解决故障之后再开机。

虽然讲了这么多钒电池牛逼的地方,但实际只能用于大规模。动力电池什么的还是要靠锂电池,将来如果有新的动力电池取代锂电池我认为会是燃料电池,小型核能什么的,路很远,你我是看不到了感觉。有同学感慨手机电池真垃圾,不耐用。这个是没办法的,能量密度大的不安全,你总不想搞个手机能当手雷用吧。锂电池通常情况下在400个循环(满充满放算一次)之后储能能力就降低到原来的80%左右,而且高温下使用和低电量下使用都会给电池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所以手机电脑过热了歇一歇,快没电了记得充电,长时间不用的话电量在50%-80%电量下储存会有一定帮助。科研和实际应用差距很大,比如你看到了某某公司锂电池可以超级快速充电,问问他能量密度怎么样,能量密度大的问问他快速多少个循环后产生衰减,衰减比别的锂电低的问问他安全性能如何,会不会脾气不好,安全性能也好的再问问多少钱能做一块,价格不高的问问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这些都提高了才真的能用的上,少一个都不行。

寿命方面是钒电池最大优点,前文提到了,一般都是设计的10000次以上的循环,电解液问题不大,电堆(电极)会不会衰减另说(取决于用的材料),效率比锂电是低一些的,大规模情况下真的用起来比锂电好用,谁用谁知道。前段时间在美国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的出资方买了我们电池,又买了一套锂电池系统,都是2Mw的,我们由于各种原因,晚交付了三个月,今天终于全部正常运转了,然后我试探的问了问同期建设的锂电池,他们还在解决问题,我就放心了。国内一套储能系统也是锂电钒电都有,锂电起了两次火之后就不用了, 钒电池虽然用的断断续续但是一直没问题,还在正常工作。

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继续问我,我可能私聊回你,可能更新回答,可能直接回答你。

02/13/2017

首先抱歉拖了些日子才来回答大家的问题,首先祝大家情人节快乐。在上周本来写了很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知乎没有给我保存,我很难受,因为打字挺累的(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少了五千字,可能是和换电脑有关?)。无论怎样,我再写一下吧

各位知道的储电方式很多。物理方面的水利,压缩空气,飞轮什么的,化学方面有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全钒,纳硫),燃料电池(氢气,甲烷,固态)。这么多种方法如果问哪种储能最好,我只能说,要分情况,就像找女朋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储能这些年可谓百花齐放,因为大家都看到了这方面的需求,都想进来分一杯羹,而且科技的发展是比较难预料的,很多种储能都有前景,也都有自己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有些难题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努力在可见的未来解决的(比如钒电池由于电解液酸性非常强,所以电解液接触的所以才来必须抗酸性很强,材料的选择可以通过实验来解决,这个实验是要人力物力),还有一些问题是需要通过很长时间的努力可能可以解决的(比如工业上石墨烯掺杂的均匀分布问题,钒电池电堆效率由于材料自身原因会产生些微递减问题),还有些问题是在原理上就决定了非常难以克服的(比如钒电池想达到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从国家角度来讲,首先要大力发展已有的成熟技术,满足短期需求,还需要扶持有前景的新兴技术,为技术储备和下一代成熟技术做好铺垫,比如光伏回购电价,就是光伏发一度电卖给电网的价格,这个价格一开始是要比电网卖给用电单位的价格高的,就是电网在做亏本买卖,光伏发电越多电网亏得就越多,那为什么做亏本买卖呢,因为要把这个行业推动起来,一个行业一开始由于技术成本高,原料成本没有优化所以就会使得整体成本很高,高于市场可以接受的范围,如果这个行业很明显有很好的前景,可能会有大公司进行长期投资,但是如果前景不明显或者需要的前期储备太多,很多公司就会考虑是不是把钱投到房地产更好一些。光伏在国家的推动下(正面推动),现在成本已经大幅度下调,在16年我看到发改委对光伏电价的调整意见之后(国家收购光伏发电给企业的电费整体下调了约30%,就相当于通过光伏发电卖给电网的企业,一下子就失去了30%的利润),我考虑其中原因只会是有两个,一是国家对这个行业的支持放缓了,第二个可能是这个行业已经可以独立了,即使下调30%,企业也可以很好的存活了。后来在我老板的指导下(我老板以前是做科研的,我们公司的成立就是建立在他当年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成果),我看了一下光伏产业的最新报价,果然是成本大幅度降低。这种扶持企业使能度过创业初期的困难时很值得提倡的,但是不幸的的是这样也容易被聪明的中国人钻空子。前段时间对电动汽车的补贴,就成了一些人的摇钱树,不知道这些补贴对真正想发展动力电池的企业有多少帮助,不过在其中浑水摸鱼专门赚国家补贴的我知道的就有挺多的。说道成本下降就不得不说到特斯拉(再次吐槽知乎,我本来很有条理的讲故事,结果没保存上,再写一遍就很懒的整理逻辑了,导致了想哪说那的文风。)

特斯拉另外起一段,有些朋友知道特斯拉使用的日本电池,他一开始是不生产电池的,但是那已经是过去式了,在发现生产电池的利润空间之后,特斯拉就开始了他自己的电池生产之旅。就和我所在公司一样,一开始生产产品,所有的东西都是买来的,自己装起来,后来发现,有些东西贵的离谱,自己努力也可以做,于是就有了一个又一个的配件生产项目。特斯拉的超级工厂对我们影响很大,因为特斯拉现在也接兆瓦级别的工程,行业竞争是压力也是动力,友好的竞争环境更多的是促进行业发展,然而怎么定义友好却是有学问的。锂电池用于大规模储能(差不多五兆瓦以上吧)面临的困难不是靠简单的科研可以完成的,前面介绍了锂电池面临的问题。我有接近一年没有关注锂电池最新的文章了,不过我感觉我错过的并不多,我在华盛顿大学的导师在一年前已经开始试探新的科研方向了,比如锂空电池,他觉得锂电科研接近摸到天花板了吧,可是在这边的另一个教授,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刘俊教授去年拿到了一个五千万美金的锂电科研项目,可能还是有很多人对锂电池的发展有信心的。(这个项目政府和特斯拉貌似都出了钱)。如果你看到新闻说哪个哪个实验室做出了超级锂电池,可以快速充电,那你需要问一下这个电池的能量密度如何(单位体积能存的电量),如果能量密度高你要问问快速充电对电池衰减有多大影响(有的电池允许快速充电,然后不到一百个循环电池就挂了),然后再问问过充过放对电池的损伤有多大,再问问工业可行性如何(材料是不是特别贵,过程是不是复杂到只能实验室生产不能工业化生产),举个例子给你们听,硅基锂电(负极材料),理论能量密度巨大无比,各项优异数据摆在台面上非常华丽(我前女友在上交博士项目是这个),有一个小小的缺点,不做锂电的人比较难想到,就是充电的时候吧,电池会膨胀,硅基会膨胀300%,如果仅仅是膨胀或许可以忍,因为还可以通过电池的大小来看是不是充满电了,拿尺子量一量电池大小就知道还有多少电,是不是黑科技,但是这种膨胀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内部结构坍塌什么的,造成电池失效。我以前做过一个这样的汇报,我在汇报的时候开玩笑说这种电池可以给变形金刚用,反正也要变形。我们组以前会通过改变电极的微观结构来提高电池效率发文章。因为以前是做纳米出身,所以控制微观结构方面有经验,比如做成花型的,然而这些文章用在工业上的不多。要是锂电真的能有所突破,完成了以前吹得牛逼,我觉得我可以考虑跳槽,哈哈。如果锂电池可以克服均一性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解决,一个是单电池生产,一个是运行时候的电池管理系统调控)和寿命问题的话(包括多次循环后容量衰减,过充过放损害电池问题等),锂电还是可以考虑大规模储能的。锂电池是非常优秀的动力电池,但是也是有其问题的,比如锂矿储备问题之类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算算全球车辆锂电化需要多少锂矿支持,再看看锂矿储备。钒电池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个项目没有得到比尔盖茨的支持主要原因是钒电池不能在储能上做到一劳永逸。

有些东西是不适合写出来的,因为不知道谁会看,老板看到了可能觉得我不好好上班写什么回答,竞争企业看到了可能会说原来还可以这么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钒电池细节我就不讲太多了。我可以稍微讲一下我在学生时代的科研,我以前试着做过提高钒电池电解液能量密度,钒电池能量都存在电解液里面,提高了电解液中钒的溶解度,就可以提高能量密度(还可以通过提高钒的使用效率),2345价钒中5价钒的溶解度最低,是限制能量密度的主要因素,我当时的工作是制作纳米五氧化二钒,让它稳定存在于电解液体系之中,并且随充放电过程溶于电解液中或者以纳米形式析出(不能聚沉),这是远大目标第一步,最终是做成类似胶体电解液,大幅度提高能量密度,使得钒电池在能量密度上可以和锂电叫板。后来我放弃了,一来是的确比较难,再者是其实没什么ruan用,因为这种电解液对整个系统的要求太高,现代钒电池企业的工艺难以完成,再者,能量密度那么大干嘛,要多储能不会多买点电解液啊,反正电解液也要收费。

再来说说买电池的人真正关心的话题,价格。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切。然而说到价格,问题就来了,单价如何定义。一般情况下我们是用每千瓦小时价格来做对比。对于锂电池,这种对比很直观,因为功率和能力比比较固定。对于钒电池,这种定价需要加一些前缀。比如我们公司报价的时候,发现为什么其他公司可以报比我们成本价都低的价格,是他们亏本卖恶意竞争嘛?还是真的他们成本控制如此只好,远远领先我们?都不是。我们是按照电解液是电堆满功率四小时报价的,就是说我们的1Mw功率的电池标配是4Mwh的能量。而有的公司定报价的时候按照八小时报价,1Mw功率配8Mwh电解液,这样的话PCS不用换,电堆不用换,所有辅助系统都不用换,就只把电解液的量加倍,算单价的时候就会便宜很多,比如电解液占总造价的30%,那么什么都不变,从4小时变成8小时,成本就是原来的65%,报价比我们低就再正常不过了。在评论中居然还有人知道Imergy这家公司,这家公司曾经是我们在北美的主要竞争对手,然而我们还没有发力,它自己就倒下了。它的失败对我们来说是教训也是警醒。它的报价通常会更低,因为它的商业模式不一样,它报价是电堆和附属设备属于卖给你,电解液不卖,租给你,因为这个电解液的确是可以用多少年都行,哪怕有杂质或者出了什么问题,稍微加点东西就能调回来。这个方法很好,首先价格下来了,竞争有优势,然后是电解液回收处理解决了,买电池的人在报废电池之后不必担心这些电解液,卖电池的回头电解液回收还可以循环使用。然而有一个问题,就是公司需要更多的投资,因为有资金压在电解液上,这就对公司的财务压力比较大,如果公司有钱这当然是好方法,没钱的话,hmm,斟酌一下吧。imergy在科研和生产方面投入了一亿美金,然后一个真正的产品都没有,拿下的项目有,最后也没交付。他们公司倒闭是因为他们背后的母公司倒闭了,他们失去了资金来源,而他们的运营模式需要更多资金投入,所以母公司一倒闭,他们就倒闭了。也有考虑过收购他们公司,他们公司除了在某些技术方面可能更加有经验外,还有一个值得我们考虑的地方,就是他们拥有某项核心技术在印度的使用权。后来想想去印度卖电池,hmm,不知道那边电池开不开挂,就算了。说道这些不得不再说锂电池了,我们的报价都是到家价格,包括一切附属产品,还包运,包安装调试,包售后服务,反正一条龙,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然而特斯拉报价的时候,就报锂电池价格,那BMS呢(电池管理系统),那PCS呢(变电系统),这些都贼贵贼贵的。我回头给公司提个建议,就报电堆价格,卖了之后买家问,怎么用不了啊,是用不了啊,你没买电解液啊,买了电解液还用不了啊,是啊,你妹BMS和PCS啊,再收点调试费什么的(开玩笑的),不过报价的这些手段很需要注意,陷阱太多,我觉得我们公司太老实了。(很多人买电池但并不懂,单看报价就觉得尼玛钒电池这么贵,剔除,其实看怎么算,有些算法锂电划算,有些钒电划算)

商业模式也值得一谈。商业模式在国内和国外是不一样的,现在钒电池在国内可以吃政策,价格下来之后可以纯商业运行,然而在美国,能吃的政策不多,就看你能给客户带来多少利益,别讲那么多环保啦,未来啦,稳定啦,一切向前看齐。

我平时做技术方面的工作比较多,但是市场,政策方面我也都会关注。不知道国内的IT有没有这么火,反正我周围的无论科研还会找工作,反正和IT挂边的都很火,可能是因为西雅图的IT 太发达了。最近有几家公司要为我们的电池进行模拟,就是编程序模仿电池的运行,找到潜在的问题什么的,我们公司有专门的编程人员,负责电池的控制系统的编程,虽然这些企业或者机构给了我们很好的愿景,但是我感觉有点不实用,刚刚微软的一个工作组来公司考察,看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我觉得最好的合作机会是卖他们一整套设备让他们回去分析变量进行编程吧,哈哈哈。

讲一些市场方面的事情,首先从国内讲起吧。这些都是我自己认为的,欢迎相关的业内人士进行斧正。国内的储能客户主要是三个,一个是国家各级电网系统,一个是新能源公司,还有一个是大型用电企业(需要降低容量电价和吃电量电价差)。国家电网主要解决的是修峰填谷,最好还有应急储能功能,在这个层面上,大型的物理储能感觉会有优势,因为规模巨大,在国内大电网环境下,超大规模的储能物理储能会有价格优势,但是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可能还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抽水储能需要看地势和水资源。各个城市自己的储能我认为化学储能有优势,技术成熟,对环境适应性强(因为可以建在室内,所以温度默认可控,化学储能都对温度有要求),可以灵活运用。对于新能源公司,比如风能,太阳能,他们需要修峰才能并网,在弃风的大环境下,没有储能配套的系统会被先淘汰,使得很多企业寻求储能合作。大型用电企业不但可以通过储能系统在用电高峰期低峰期价格差来省钱,还可以通过储能系统来节约容量电价(企业用电是有电量电价和容量电价的差别的,电量电价就是生活中的电费,而容量电价是根据企业最大的用电功率定的价格,因为你的最大功率越大,电网要为你准备的功率就越大,你用不用电网都要为你准备这些,所以成本高,因此多收费,有了储能系统就可以削减最大功率,从而省钱)因此很多大型用电企业也在考虑自己上储能系统。

在美国,高峰期和低峰期的电价差比较大,也存在容量电价,因此可以考虑储能补偿电价的方式来发展。美国的发电企业小而多,很多需要储能来应急或者修峰填谷。美国一些州的发电企业由于政策影响,不得不建立储能系统,比如加州规定了电厂的备用能源不可以使用石油(煤矿)能源(新建电站必须有一定比例储能),这就使得加州的储能市场暴涨。华洲政府鼓励新能源,因此购买新能源政府有补贴,算起来很划算,所以前景也不错。还有些地方自己必须有储能,比如军事基地,所以自己修储能。

最后讲一下川普上台对我的影响。在公司层面,我们新能源企业是川普非常讨厌的,因为无论是石油巨富阶级还是美国本土矿工都是川普代表的,新能源崛起影响了石油企业的发展,也使得很多美国本土矿工失业(大量煤矿关闭,重开煤矿可以提高就业率),所以他很早就提出了改革现行的能源发展方向,这其中有个小故事,美国能源部一批领导在大选统计选票那天在日本开能源会议,然后看到选举结果之后直接就把剩下会议搁置了,因为没必要开了,讨论什么结果都没用,都要推到了重来。虽然美国大环境对新能源有限制,但是由于各个州自制,很多法律法规和一部分经费使用时州决定的,因此在民主党占优势的华洲和加州我们还是有市场的。这几天中美高层开始接触,但是我老板还是担心中美贸易战争,我们的原材料都是来自中国,一旦提高关税,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对我个人而言就是不知道以后工作签证和绿卡会不会改革,不过看起来影响不大,公司领导阶级普遍支持希拉里,而工人阶级据我所知大都投了川普。反正前景不是很明朗。

这次先讲这些,还有什么有兴趣的地方或者想探讨的话题可以问我。我有的时候回复的比较慢。

我接下来讲的东西要跑题了,因为这些不是2016发生的事情,大都是2017的事情。

虽然2017刚刚过去四个月不到,但是变化还是很多的,之前一直在和德国谈判的项目终于敲定了, 合同也签好了,签完了合同反而觉得没那么激动了,因为突然发现要做的事情好多,产品重新设计,原材料从新选购,一切熟悉的东西都要打乱重来。这个项目一波三折,一开始快谈好的时候投资人跑了,新投资人到位之后关于要不要保证金又开始了拉锯战,后来又关于怎么付款开始了探讨。后来国内的行业巨头大手一挥,去他妈的,和你们外国人谈买卖真是墨迹,都别逼逼了,老子投资就ok了吧,于是这个德国的储能项目最大股东变成了中国人。具体细节我就不多分享了,因为这块市场非常大,国内已经决定开始进军,我就不方便多说。项目签订之后就是生产了。关于生产就是很尴尬的事情。之前我们建好了一个2Mw的项目,离我们公司就几十公里,开车半小时就到,可是还是遇到了运输问题啦,现场调试时间过长的问题啦等等。这次德国的项目的签订,使得我们公司长久以来的一个想法进一步向前推进,就是将生产基地搬到中国。

生产基地搬到中国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可以将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还有一个是非常容易提高产能和生产效率。生产成本降低是由以下几个原因的,首先原材料基本来自中国,生产基地在中国会剩下一笔运输费用,比如德国项目如果再美国组建,就是原材料运到美国,进行生产后运到德国,而在中国生产的话就可以直接在国内生产好了运到德国,省时省力省钱。还有一个是生产基地建在中国很多原材料的价格是可以降低的,就是不被骗的太惨,我们很多原材料采基本属于在网上看到信息,打个越洋电话,确定数量,就付款买了,这样其实通常都会被宰的很惨。在国内投产,肯定会解决这个问题,公关采购团队肯定是要建立的。在国内生产,如果原材料有问题可以很快解决,比如电堆质量不合格,不用等两周的运输时间,可能几个小时就能订购拿到新的电堆,人工成本低的难以置信。在国内要提高产能也是非常迅速的,政府都会非常支持,无论是新招员工还是老员工加班都是可行的,而在美国这些事情难的一逼,每天五点工人马上就走了,坐办公室的还会在。还有潜在威胁就是现在中美如果爆发贸易战争,我们的原材料材料价格会被进一步提高。

由于trump的上台,我们很多的项目可能都要搁置一下,在夏威夷的项目最近就放缓了脚步(我还想着交付的时候去夏威夷多住住,就不用浪费我的年假去那里了。)不过国内市场非常巨大,内蒙古有七个风力发电站准备上储能,以提高风能利用率和降低被弃风的危险系数。其中有五个比较有信心用液流电池储能,有一个貌似要用压缩空气,还有一个尚不清楚。甘肃也有很多这样的项目。

现在国内市场非常巨大,因为以火力为主要发电的中国面临的环境压力太大,新能源在目前看来还都离不开储能,而且储能对电网优化也有很大的好处。欧洲市场非常巨大,而且欧洲市场不需要任何正常,单单从峰谷电价差就可以很好的盈利,特别是德国,2020年前废除所有核电的德国对储能的需求非常大,价格非常的诱人。(德国挺惨的,自己要废除核电,可是周围国家把核电站修在边境附近,哈哈哈)日本在钒电池的研发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日本住友公司,然而日本住友公司要换CEO ,新的CEO 如果砍掉亏损项目的话很可能拿他们的钒电池项目开刀,国内为他们提供电解液的公司在考虑损失自身利益降低电解液价格以维持住友钒电项目的生存,因为现在这个行业处于拓荒之中,少一个拓荒者虽然少一分竞争,但是会打击市场对这个行业的信心。权衡利弊之下希望他们可以继续生存。

锂电池依旧是主流,因为超高的能量密度(电池类)和成熟的技术,目前看来还没有什么能取代锂电池在手机,PC 和动力电池方面的地位,上个月股东大会被老板约谈,希望我可以重回高校再进行锂电池相关项目的学习和研究,因为想开一家非常专项的锂电公司,希望我可以回去帮忙。我很矛盾。再考虑考虑吧,毕竟现在还不是特别想回国。


user avatar   ge-ge-71-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情畏死,众人以死奉王,此天授也。“——《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这个问题下面竟然没有人提尉迟敬德吗?

著名的“三次救主”了解一下?

第一次,李世民征洛阳期间亲侦敌阵猝遇单雄信,尉迟敬德横刺之落马:

因从猎於榆窠,王世充出步骑数万来战,贼将单雄信恃其骁悍,领骑直入,以趋太宗。敬德乃跃马大呼,横刺单雄信,中之。贼徒稍却,敬德翼太宗以出围,因率骑兵与王世充交战数合,其众大溃。擒伪将陈智略等,获排槊兵六千人。——《册府元龟·帝王部·推诚》

第二次,河北对阵刘黑闼期间,李世民为了营救李世勣身陷重围,尉迟敬德率领敢死队破围而出:

又从讨刘黑闼于临洺,黑闼军来袭李世勣,太宗勒兵掩贼,复以救之。既而黑闼众至,其军四合,敬德率壮士犯围而入,大破贼阵,太宗与江夏王道宗乘之以出。——《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李世勣:真正的名将敢于直面最黑的黑历史,“发现我的笑容成长在你哭泣里”就是写给我的没错。)

第三次,在玄武门当天射杀了正要勒住李世民脖子的齐王元吉。

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横被所繣,坠不能兴。元吉遽来夺弓,垂欲相扼,敬德跃马叱之,于是步走,欲归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杀之。——《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嗯对,之后“擐甲持矛”地去“保护”李渊的也是他,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就不说了。

要说有什么“遗憾”的地方,大概就是不太符合题目中“无论兴衰”的要求,因为李世民没有给过尉迟敬德衰败的机会。

只有当唐军众将都怀疑尉迟敬德投降的诚意时,李世民会将尉迟敬德引入卧内,对他说:“大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寡人终不听谗言以害忠良”

当尉迟敬德果真救主报恩,李世民会在战斗结束憩于古丘的间歇,对他说:“天诱我意,福善有征,何相报之速也”

当闲来无事,李世民与玄甲军众将漫步汜水滨顺便考察敌营时,会独独对尉迟敬德说:“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贼见我而还,上策也。

惜字如金的史书从未记载那天天气如何,但是每次看到这句话,脑海里浮现出来的,一定是一个晴朗得可以奋衣而云翔,回雕戈于日光的四月天(别想多,真的是阳历四月。)

以及,当尉迟敬德回朝之后遭人构陷,被高祖李渊“下狱讯验,将杀之”,李世民会不顾自身亦处于猜忌之地,跑到高祖面前去“固谏”,终获保释。

这大概就应了那句著名的心灵鸡汤:没有人值得你为他去死,因为值得你为他去死的人是不会让你死的。


不过呢,在尉迟敬德的生平事迹中,最为传奇的不是三次救主,不是背锅逼宫,而是一场“无关生死兴衰的小事”:

王世充兄子伪代王琬,使於建德军中。乘隋主所御骏马,铠甲鲜华,出於军前。太宗眄之曰:“彼之所乘,真良马也!”敬德曰:“请往取之。”因与高甑生、梁建方两三骑直入贼军,擒琬,引其颈、持其肘以归。贼众无敢当者。——《册府元龟·将帅部·勇敢》,并《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没错就是这个虎牢关决战当天「阵前夺马」的故事。

之所以说这个故事最为传奇,是因为:

战场厮杀,是将军之职;

临危救主,是部下之命。

“阵前夺马”属于哪一种???

若说“两军对阵,气势为先”吧,然而先声夺人可以有无数种方式,比如窦建德派人来“请选锐士数百”先小试一个回合的时候,就可以陪他玩玩嘛!何必非要选择如此高难度如此挑战想象力的玩法?

这就好比什么呢?

最初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值红得发紫的小甜甜布兰妮刚刚发表了《Oops I did it again》(暴露年龄系列)。其中间奏部分有一段对白是这样的:

  • 男主:Britney,我有东西要送给你。
  • 小甜甜:哦,好漂亮……等一下,我记得那老太太不是把它给扔到海里去了吗?(冰山撞船梗,指露丝将“海洋之心”丢入海中)
  • 男主:是的,我下去帮你找回来了。
  • 小甜甜:Oh you shouldn't have…

当年尚不能理解歌词的我,听完之后满脑子就记住了这一个经典句型 "Oh you shouldn't have~~~"

你品,你细品。

“岂可以一马丧猛士?”——李世民如是说。

实际上心里是不是甜到爆炸就不知道了。


所以我也很能理解为什么后来尉迟敬德会变得那么轴,直至在国宴上因为座次问题当着李世民的面大打出手。

天下太平已久,那一段“只要敢冲上去干仗就能牢牢占据主君身边最重要的位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李世民再也不需要尉迟敬德为他栏枪夺马了。

这对于当年主君亲口盖章“天下有我们两个人就能搞定”犹在耳畔的人来说,的确很失落吧?

好在后人并没有忘记尉迟敬德。

北宋名臣田锡在其《鄂公夺槊赋》中用一句「非太宗不能得我之死力,非我不能赴太宗之指踪」高度概括了尉迟敬德的一生。直到现在这种认知依旧是大多数历史爱好者心中对尉迟敬德的形象注解。


这是某著名直男引战论坛前几天搞的投票贴,尉迟敬德如果泉下有知,想必会非常开心。


user avatar   fan-da-jiang-jun-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非你男票很爱用钢笔写字,是真的【爱】的那种,

没事儿不玩游戏,不看电视,不看漫画,不下AV,不跟朋友鬼混;

而是每个周末会专门准备1个小时,练习一篇长恨歌。

否则,就我所知的男人里面,极少有人可以配得上这么一只笔。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这种礼物束之高阁或不慎遗失是它的最终宿命。

如果你铁了心非要给他买一只这么华而不实的礼物,

那就买Lamy2000吧。

好歹外形好看,转送给别人做礼物也算是个稍微好一点的归宿=.=


如果不幸你男友就好这一口,那就百利金吧,德国货,有信仰加成。




  

相关话题

  如果台湾收回,福建的经济会超浙江吗? 
  如何看待 5 月 12 日台湾股市暴跌 1400 点,创史上最大跌幅,百股跌停? 
  为什么有人娶越南媳妇? 
  节日大涨价对生产及经济是正激励还是负激励?是美德、缺德、先进、落后?西方发达国家节日也大涨价吗? 
  最近老是听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有没有懂经济的说一下? 
  有哪些大家不说,但需要知道的社会常识? 
  如果知乎大牛一起开公司,规模能做到多大? 
  为什么大 V 们好像什么都懂? 
  2008 年对于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于 2022 年 1 月 1 日生效,将带来哪些影响?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普通医生迟早被计算机替代」的观点?
下一个讨论
美国是否在控制医生培养的数量?





© 2024-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