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从金融角度分析因高利贷而发生的山东涉黑「辱母案」? 第1页

  

user avatar   chai-shi-cong-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小企业主告诉你苏银霞为什么要借高利贷?

回答完毕后,有很多人在讨论与私信中问我具体行业跟龙头企业的名字。谢谢大家关心,出于自我保护及他人保护,我不会回答这个问题。网络传播有时候很可怕。 我回答这个问题的目的不是在抱怨环境跟体制,而是想告诉那些不理解私营企业主明知高息还要借高利贷的人们------原因是怎样造成的。
环境再差一样会有成功企业,大浪淘沙只有经得起风浪的企业才能有成长性。请各位聚焦在为什么要借高利贷的环节上。对于企业内控管理及市场开拓环节我并没有在文中提及,但是没说不等于没做。
企业管理案例我过去做过很多,SWOT,SPACE,波特之类的分析也在课堂上做过,虽说学以致用,但是一个世界上不定因素有太多太多,当纸面上得案例变得鲜活时,你会发现好多因素是不曾被案例所提及的。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各种问题,而一个问题往往是多维的。谢谢给予建议的人们,欢迎有理有据的建议,拒绝先知们一句所谓的早以预料,谁也不是圣人,如果每个人都能参懂大势,那我们可能早已站在世界之巅。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看将来。也希望能用自身经历告诉做企业的企业主们,其实有些评论特别有价值,今后在资金出现问题时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而不是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借款方式来苦熬,个人风险太大。

还是那句话,请将重点放在为什么借高利贷上。至于企业中其它各种问题有机会我会再写的,谢谢!


-----------以下是正文---------

一起辱母案挑动了网民们脆弱的神经。愤怒,心痛,咒骂充斥着整个网络。这时候法律工作者们站了出来,大部分用自身专业理智的分析着案件。很多人翻出了苏银霞所涉及的几场诉讼,被列入失信名单的判决,并无法理解到底是什么让这个女企业家走上借高利贷的不归路。还有人坐在铁饭碗的车轮上发出质疑,借高利贷时难道没想到要还那么多么?既然知道为什么还借?是贪得无厌还是想坐定老赖? 可能做实体的企业主们大部分还在为生计奔波,没工夫在键盘上浪费口舌。我想用亲身经历告诉这些从未经历过私营企业运营的人们,实体是这样被借贷玩儿死的…

我曾经是传统制造小企业主中的一员,靠着多年积累以及那年国家投入的四万万亿把一个十多个人的加工作坊做成了员工二百人的企业。在2010年前每年大约五千万的营业收入。 那年,每天的烦恼是由于订单太多无法如期按时交货。当然苦恼不仅仅源于贪婪,尽管市场的火爆也冲昏了头脑,但更多的是当时租赁车间场地的房东。房东老徐五十岁,在城镇村改时凭借着村委会某个头衔拥有了块地,然后盖车间往外租赁。

每天生意红红火火,那几年的房价好像坐了火箭一般,同样,整个行业上下游似乎做什么都赚钱。于是房东老徐按耐不住在房租即将到期时,也让房租坐上了火箭。

生产车间里很多大型设备,地处二线城市,类似工厂都逐步外迁,周边乡镇也新建起很多工业园。问了几个工业园,不是价格不合适就是位置让人挠头。城内已经很少有合适得生产场地。而高新区各种政策只欢迎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对于传统制造业并不感冒。地价更是让我无法承受。万般无奈下我以高租金跟老徐续签了十年。

一个意外的机会认识了隔壁乡镇的招商办的某领导,正好在筹划当地一个新工业园的招商引资工作,地价虽然高于心理预期,但是尚能接受。政策返还几年部分税金。于是一拍即合。不久后我站在国道旁一块土地上看着自己未来的厂区,热血沸腾。

建厂用了将近两年时间,期间,老徐的土地被征收了,那片厂区土地有了新的规划。我暗自庆幸有了新的自有厂区时,老徐也开心的告诉我这一规划,可能好几辈子都可以打麻将过活了。那年没有土豪这个词,背地里我叫老徐暴发户,那时意气正发的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没有意义。

在老徐的车间还没开始拆的时候,我的新厂区建好了。在钢材价格的最高点,我盖了一万多平的钢结构车间。站在新车间里,我想象着日夜开工的情景,松了口气,订单交货期应该有保证了吧。只是看到财务报表时又有些失落,账面现金越来越少,本来三千万的建厂预算根本不够。

2011年,新工厂建设完毕,账上的现金从几千万只剩了不足百万。由于厂区建在郊区,工人上班不便,于是购置班车,装修工人宿舍。看着账面资几近断粮,心里开始发慌。而市场似乎也有了下行趋势,生产上24小时三班倒的排班再也没有过。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在银行用企业信用贷了款。财务情况一下由账面几千万现金到了负债几百万。不过看着自己的厂区依然成就感爆棚,做企业不就是应该做实业,有固定资产土地厂房么。

2012年,市场持续下滑,银行主动上门,表示可以用土地证贷款。办理土地证及他项权证的艰辛也不必再说,某局里的办事员可以随意拿捏企业。酒喝了多少斤,饭吃了多少次,最终办好。又一笔负债背在身上。

行长过年的时候会带着贷款经理拜访企业,并主动降息加大贷款额度。开始并不想贷太多,然而随着市场下滑,用户回款慢,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资金缺口越来越大。而成本也因为自有土地办公楼车间而增加了许多。最终一算比老徐涨房租前成本还要高。在这里大家可能不太明白,为什么自有土地厂房还比租赁高?购买的土地房产每年交税是固定的。这是明面上的成本,厂区的维护维修,增加的后勤人工,绿化,配套设施的投入每一项都是成本。

当然,这些还不包括给消防的,给环保的,给残联的,还有药监等费用。对,工厂消防不达标,但是只要找对人什么都不用整改。企业的生产并不涉及废水排污及工业污染,而环评依然要做,为了下一代的环境,配合执行各种专业化建议。当然,购物卡塞过去后建议可以少许多并且容易执行。员工里没有残疾人?不好意思,需要给一个残疾人保证金。有食堂??药监局也要打点到位,不然员工就要出去工业园吃路边摊…

扩大规模的费用支出让我始料不及,当然,市场的进一步恶化也让我在政府部门牵头下,某商业银行来访时,用个人财产为企业担保进一步扩大了贷款额度。当地招商的政府还是对企业帮助很大的,一直在帮助企业与银行的对接。

好了,说了那么多废话。可能都会归结于借贷源于企业经营不善。毕竟大环境再差,也有赚钱的企业。是的,我们的行业龙头是个牛逼的大国企。每年国家项目拨给资金就可以达几个亿。无息贷款政策也偶尔享受。这个国企承载了当地工人就业的重大责任。有次招标遇到该龙头的区域经理,我对龙头报价感到不可思议,即便我的企业再压缩成本,也无法达到他们报的价格。后来知道龙头企业本次报价的确低于成本价格,可以说是占领市场得策略,但是我们民企,这么大宗的低于成本价,真的玩儿不起。噢对,龙头是A股上市企业,财务报表亏损。巨额贷款。

龙头的贷款到期是怎么还得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银行给我授信三年,每年到了还款日时,需要提前还贷,然后走完流程后再放下来。而还贷走 流程的这几天需要有资金给银行。于是催生了一个行业,就是过桥资金拆借。因为只是短期借款,利息惊人,往往是按天计息,每天千分之二。一百万每天利息2000。一个月就是6万。年化利息就是72%。熟人不算复利,算复利的就更加算不清了。这个利息比起苏银霞借的月息10%要厚道许多。

为什么要借?往往企业主抱着贷款下来就几天,短期的过桥资金成本尚能承担的心理。但是随着近几年银行政策收缩,有太多的企业把过桥资金放进银行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

由于不是银行人员,对坏账处理流程是什么样的无从得知。如果银行觉得有风险准备抽贷,催缴贷款前得贷款经理往往是特别诚恳的告诉企业先还钱,实在没钱就走过桥,等几天后流程走完了,贷款就又下来了。等企业东拼西凑把钱筹好,款还给银行,这过桥资金到底怎么来的跟银行并没有半毛钱关系。至于被催收高利贷的企业主们会不会被逼死,会不会被讨债人用灶台在大厅烧水,也并不重要,毕竟曾经信任过…

当然,也有破罐子破摔得企业主,不借过桥资金,任由银行处置,这时候银行会给你看一个合同。这就是个人担保合同。也就是说,每次企业贷款,企业主或者大股东都会被要求签署责任连带担保合同。公司法里的出资有限责任在这里行不通,公司没钱还了就会要求个人偿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主在被银行断贷后个人财产被封。当然恶意骗贷的也大有人在,贷款后将现金转移。正是这些聪明人的不诚信,让银行绞尽脑汁把自己的风险降为了最低。

当然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当贷款到了一定额度,把该抵押的公司固定资产及个人财产都抵押完后,银行的贷款经理依然可以给企业贷款,但是前提是有其他企业可以帮你做连带担保。说白了就是你还不起谁替你担保谁还。于是一次断贷可以引发一连串企业的危机。

本次辱母案中的企业源大工贸在近两年中已经涉及多起诉讼,里面不乏由于企业相互联保,其他企业无偿还能力而苏银霞被判承担债务的判决。

自古以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在企业缺资金的情况下互相联保贷款总比高利贷强。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这些所谓喊着远离高利贷的理智人们,苏银霞为什么明知道利息这么高还要借高利贷。

2014年经济继续下滑,企业产能严重过剩,有时候下班后我现在车间里会想起过去通宵达旦灯火通明时的情景。业绩从年营业收入五千万跌到两千万。而毛利的严重下滑及成本的增加,企业已经开始出现亏损。做实体那么多年,赚的钱都用于建厂。至今出差没有坐过高铁一等座,住宿通常在不需要客户接送的情况下,都会选择住快捷酒店。

这时候又要有人说了,见好就收,赚钱的时候不收手源于贪心,想赚的更多。我不是一个伟大的人,但是会有工厂情结,国企大院出来的人很享受那种氛围,在每年公司年会上看着大家其乐融融的样子觉得人生得价值不过如此。能提供就业机会,有双职工家庭,孩子从建厂出生到上幼儿园,在厂区里长大…扯远了。

可能也有人说,既然亏损为什么不停手,还要不断借贷。苏银霞如果在还不上钱的第一时间收手不做企业了,也不会让自己债台高垒。

来,看看我…

2015年,企业持续亏损,人员从两百多人变成一百多人。银行已经贷不出更多的钱,贷款到期就赶紧借过桥补上。平日的亏损只好压长应付账款的时间。我也是别人的供应商,同样也被压着货款。每天新闻里都在振兴实业,对未来充满希望,觉得总会好起来。每到发工资的前几天就开始失眠,然后跑用户求爷爷告奶奶讨点钱回来发工资。每天走进办公室各种等待签字付款的费用单据铺满桌子。



想停手,如果关门的话一百多名职工怎么办。银行贷款怎么还。供应商的款怎么还。国外有着比较成熟的破产机制,而我们的民企叫做ZF允许你破产才能破产…我报名参加了企业家管理班,据说以前班里的众筹项目资金有个几千万,但是项目走向更热衷于金融产品,准备IPO企业的股权投资。 经同学介绍。开始接触资本圈子。说到行业,投资人们都笑。吃饭到尾声,同学跟我说,现在流行互联网➕,建议我去找公司包装一下,让自己的产品有点概念。做一份精美的商业计划书然后参加路演。每天新闻上充斥着创业两年被BAT收购得新闻,那一张张稚嫩而洋溢着自信的脸跟我在路演会上看到的那些讲故事的大男孩们一模一样。 我是做工业品的,可能是准备被消亡的过剩产能中的一员。产品毛利低于20%。由于产量减少,固定成本 摊销过大,除去各种费用所剩无几。如果交货周期稍有延期,就是负利润。也难怪被资本不看好。

有一次碰见以前的房东老徐,满面红光,已经是什么投资公司的股东。当时的补偿款买了些商品房,剩余的资金投入到小额贷公司。老徐拍着我的肩膀说,如果当时不投资建厂买成房子跟门头早就可以退休了。

我不是先知,我没有重来的机会。但是我对人生价值产生了怀疑,过去我看着我的工人们会觉得自己是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而老徐,一个投机者,并没有对社会贡献什么价值。但是许多有贡献得人成为了苏银霞,而投机者成为了吴学占。

西方的经济家说企业的淘汰源于供求的变化,是市场自然规律。东方的经济学家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呢?在我与龙头企业竞标价格上,我并未看到市场规律。市场是残酷的,互联网烧钱来抢占市场份额,烧的是投资人的钱。实体想烧钱?私营企业自负盈亏玩不起这种贵族游戏。银行的钱也是要还的!每一笔贷款的背后都有企业主个人的连带担保责任。企业大了会有ZF介入,没有银行敢轻易抽贷,而小企业,在过桥期间只能借高利贷,而这座桥时刻都有可能坍塌。

故事没讲完,但是不想讲了。只是想告诉某些明智的法律工作者,明知道借高利贷有高风险为什么还要借?因为走投无路!同样,无论于欢是为母冲动还是为己挣脱而奋起杀人,也是走投无路!苏银霞不仅仅是苏银霞,她是当代很多实体企业主的缩影。许多实体企业老板外表光鲜,但却活在黑暗中,背负着银行债务,工人工资,社会责任…

柴失聪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朋友圈的每一个每天左手一个煎饼果子右手一杯星巴克的北京金融精英


(非地域黑 因为我之前在北京工作)


user avatar   xy-91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相关话题

  有人叫我去给银行背债100万,免还,我要去吗? 
  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在 Tiktok 事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王健林说89年的1000万相当于现在十个亿还多,是否属实?这样的话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恒大提前偿还 136 亿港币的美元债本息,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为什么说降低利率是去杠杆的一种途径? 
  如何评价信用管理这个专业? 
  中国房地产会不会像08年美国那样出现危机? 
  有哪些广为流传的理财观念其实是错误的? 
  如何理解徐翔案的一审判决?全球范围内有哪些相近案例? 
  银行会如何对待有一亿贷款的个人客户?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黄旭东的毒奶功力?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电视剧《海上孟府》?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