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男子在银行存 25 万,15 年后取钱仅剩 2000 元利息」? 第1页

  

user avatar   he-he-89-32-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名反对以上大多数答案!

这是我第一次写实名反对的答案,看这话题下一边倒批银行的答案,我不得不写!


利益相关:银行员工;

涉事银行:同业兄弟银行;


我一个朋友就在北京那边的工行工作,我白天下午写完答案,晚上就给他打了电话。

这个案件确有其事,他们银行证据充足,这笔钱确确实实是储户在十五年前就取走了,然而因为缺少了最关键的证据,就是那张已被销毁的签字凭证,所以输了官司,没能讨回公道。


至于有些人为那2000多利息感到疑惑的,1997年的时候活期利率很高的,有1.71%,基本上跟现在的定期利率差不多了, 该男子1997年4月2日开户存入45万元;1997年4月17日取出20万元;然后银行声称他1997年9月3日取出25万元。

按照银行说的,那么从4月17日到9月3日期间的活期利息,差不多四个半月的时间,活期利息为(250000*1.98%)*(4.5/12)=1856元,这些利息又放了十五年,累计到2000元并没有什么问题。

以下为那些年的定期和活期存款利率表,网上可以查到:



以下逐个反对那些混淆视听的答案:

首先反对@晓明 的答案:



看你写的这个答案,你什么都不懂,就在这乱说话,这张欠条是有效的吗?如果别人拿着一张无效的欠条找你要钱,你也要给吗?

另外银行内部规定,凭证保留十五年,到期统一销毁。这笔业务办完到事发,是不满十五年整,但银行集中销毁凭证并不是按具体时点进行销毁的,而是按同一年度进行销毁的,比如一年分两次销毁的话,就是把这些凭证分类为上半年和下半年,分两个时段销毁,如果真按你所说必须要准时准点满十五年才能销毁,那么银行每天都得去销毁凭证了,因为过去的每天都有业务,那么银行员工还干不干别的活了?

以上都是一些常识性问题,自己不多想想前因后果,就在这里大放阙词,误导众人,你也好意思?


其次反对@ 一肚子向北 的答案:


因为银行工作失误,那么法院错判就是不冤? 逻辑不成立!

你刚上柜台的时候没办错过业务吗?你不小心把取款业务办成了存款业务,多给客户存了五万块钱,难道我能说因为你工作失误,所以这五万块钱活该你自己赔,你会咋想?

另外这起案件,整个过程根本就不涉及挂失的问题,跟挂失一点关系都没有,就是旧账户换新账户,然而这位储户十五年间都没去过该银行办业务,所以存折一直没有更换,自己拿的还是旧的无效存折。



最后再反对@哈sea 的答案:


美分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美国看病还不花钱呢,你咋不移民美国去?

你有没有在美国用过金融服务,还是只是道听途说,你去美国就存个几块钱,美帝会保护你的利益?理你的功夫都没有,美帝现实的很。国内的金融服务已经很廉价了,国外的优质金融服务不是普通人能享用的起的。


原答案分割线---------------------------------------------------------------------------------------

其实事件经过很简单,我为大家简要总结一下:

根据当事人描述:

二十年前,也就是1997年的时候,冯先生在这家银行办理了活期存折账户,并且存款45万元,过一段时间后取出了20万元,然后就再也没取过钱,直到2012年的时候,冯先生再次到该银行取钱时,却发现卡里仅有2000余元,和银行交涉无果后,于是把银行告上了法庭。

根据银行方面描述:

冯先生的账户是凭密账户,在这段时间内进行过新旧账户变更,那本旧活期存折已经失效,新账户的活期存折虽然没有给冯先生发放,但新账户的信息已经录入进了银行系统里,并且在系统里有记录,1997年9月3日该账户曾经发生过一笔25万元的取款记录,因此可以确认冯先生在当时已经取走了钱。

以上为两方对该起事件的描述,我们可以先从常识判断一下。

1997年的25万,那是什么概念,那时很多国企工人一月的工资也就才400多元,能有25万的存款,那也是非常有钱了,正常人会把这笔钱一直放在活期账户只拿活期利息吗?至少也应该存成定期拿定期利息啊,那时的定期利率很高,一年的利率最高达到过10%,平均都是在8%左右波动,对于这个利率,我印象很深,大家也可以上网去查查过往利率。

再者,这么多年过去了,难道当事人就从来没有需要用钱的时候吗?就一直让这笔钱在活期账户里躺着,直到2012年才想起来去取这笔钱?这明显不符合常理,除非他是太有钱了,这25万压根就想不起来。


接下来,我们再看银行方面为什么会败诉:

银行方面声称:

2000年4月1日之后,存款账户需要进行实名制认定,冯先生在2000年到2012年间,没有去银行核对过业务,同时由于银行的凭证保管期只有15年,2012年,也就是冯先生找银行交涉的那一年,银行刚把十五年前的凭证销毁,所以银行方面拿不出纸质证据,但是交易信息都在系统里有记录。

冯先生声称:

他就取过一笔20万,在此之后没有再取过钱,那2000元的余额应该就是活期利息,并且不认可新账号信息。

法院判决银行败诉的理由也很简单:

银行拿不出原始凭证,证明冯先生在1997年已经取走25万,银行拿不出的原因不是没有,而是凭证已经按照银行内部规定,在2012当年销毁。


这起案件,银行是相当被动的,即使有充足的内部证据,但法院都不予采信,因为法院认定那些是银行可以内部修改的,而直接证据,也就是原始凭证,上面有冯先生签字的那张单子,银行已经销毁了。

法院这么判决,对于法院而言,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法院判决只讲证据,你银行虽然是被冤枉的,但你拿不出证据证明自己是被冤枉的,那法院也没办法判你胜诉。

所以很多人说银行的规章制度很严,而且细致的让人抓狂,把员工和客户都牢牢地限制住了,然而这些规章制度都不是凭空设立的,每一条制度背后都是血的教训!

该名客户仅持有一本二十年前的失效存折,就能把银行告倒,这就是血的教训。其旧存折显示余额还有25万,可能是当年办这笔业务时,柜员忘记补打凭证了,要知道二十年前的银行计算机系统远远不能和今天比,那时很多功能还不全,流程也有很多漏洞。

事实上,直到2010年前几年的时候,各家银行才陆续上影像系统,所有凭证都要扫描后录入电子影像,永久保存,至于纸质凭证,一般不会保存超过十年,影像凭证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随时能够查阅过往业务记录,效率大大提高,数据也不会丢失。

但是对于之前的那些凭证,由于年代已经非常久远,所以就没有扫描录入,比如这笔1997年的业务,当时的凭证在销毁前并没有被录入影像系统,销毁后自然也就找不到原始证据了。

可以这么说,这名当事人正好是打了一个时间差,当年他办完业务也没细看存折,放了几年后,发现那笔取款25万的信息居然没打印,然后动起了歪脑筋。在以后的那些年,他虽然没有去银行办过业务,但可能一直都有打听银行内部人员关于凭证销毁的事情,直到十五年后的一天,他在把握十足的情况下,来银行要这笔钱。

这种情况就像隔壁老李当年问你借了一笔钱,打了欠条,后面不久又给你还上了,但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把欠条还给老王或销毁,几年后你又找到了这张欠条,私欲战胜了善良,你准备再把老李敲一把,成功了就能再拿一笔钱,失败了道个歉就说自己搞错了,反正也没什么损失。

类似这种情况,明明自己或家人把钱取走了,然后又过来找银行的事例,在银行基层网点有很多,当年我在基层网点的时候,基本上每个星期都能遇到,因为我们都有影像系统,把当天办业务的凭证给他们调出来然后打印好,他们看完也就不说话了。

所以这个人是有诈骗银行的重大嫌疑的,然而银行因为自身制度问题,难以给予其有力的反击。

如果是在近几年发生的业务,他来找银行打相同案件的官司,他是一点胜算都不会有的,类似这样的案子,我们行前面才接到过一个,法律部的同事过去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因为我们这里的证据非常充分,任凭他如何耍无赖都没用。

然而这次,这家银行只能哑巴吃黄莲了,我希望有一天银行能找到别的证据,为自己讨回公道!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希望能为大家的理解提供一点帮助。

谢谢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多家银行被曝暂停房贷? 
  我想当银行行长,比如中国银行行长。我应该要怎么做,要付出什么? 
  如何看待武汉冷链食品检出新冠病毒,美团优选合作方被立案,已购买的居民被处罚?事件主要责任在谁? 
  支持废除死刑的学者,如果自己的近亲属被犯罪伤害致死,还会继续支持废除死刑吗? 
  如果突然发现大批黄金,是全世界已知黄金数量的一万倍,那会对金融产生什么影响? 
  法院通报「江西少年遭围殴反杀案」,吴某参与多起犯罪活动被曝光,目前进展如何?带给我们哪些思考? 
  既然余额宝是把钱借给银行赚钱,那银行为什么不干脆把活期利率提高来跟余额宝竞争以省下付给余额宝的钱? 
  假如在地铁站被查身份证耽误两分钟导致自己迟到,被扣全勤奖一千元可以向警察索赔吗? 
  LPR和基准利率哪个好?购房者如何选择? 
  怎么看待「八达岭动物园被老虎袭击」被袭女士“误认为已出虎园才下车”? 

前一个讨论
如何通俗易懂的理解预定利率?预定利率高低对产品有哪些影响?是否预定利率越高,对消费者越有利?
下一个讨论
投资者如何解读保险公司财报?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