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汉书·武帝纪》会有这么一段记载:
二年秋七月,帝崩于甘泉宫,按道侯韩说、使者江充等矫召为乱,皇后遣大将军卫青持节平之。庚寅,太子据继大位,葬帝茂陵,改明年征和元年,赦天下。
巫蛊之祸的发生,绝不是简单的昏君奸臣的故事,而是汉武帝存心削弱太子的势力而引发的政变。大家都知道,权力是最大的毒品,君主只要活着一天,就绝不容许任何势力可以与自己分享权力。但另一方面,为了王朝的延续,君主必须培必须下放一定的权力让继承人培养势力。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君主们选择的办法就是,一边放任继承人培养势力,一旦继承人的势力超过一定的阀值,就开始敲打和削弱继承人的势力,我们来看看武帝晚年的几位丞相:
李蔡,卫青从征候,元狩二年任丞相,六年因罪自杀;
庄青翟,元狩六年以太子少傅升任丞相,元鼎二年自尽;
赵周,元鼎二年以太子太傅升任丞相,元狩元年自尽;
石庆,元狩元年任太子太傅,七年迁为御史大夫,元鼎五年任丞相;
这四位丞相,和太子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了石庆因为年老昏庸外,都是没干几年就因为莫须有的理由被迫自杀,汉武帝的用意不是很明显了吗?
丞相必须用太子的人,来确保自己一旦过世,太子可以顺利继位;
丞相不能干太长时间,以防止太子一党势大,抢班夺权;
我们再来看看巫蛊之祸时的情况,时任丞相是太子的姨夫公孙贺,担任丞相时汉武帝已经到了随时会去世的年龄;所以他用了一个和太子关系最为密切的大臣担任丞相,来确保太子继位。
然而,汉武帝却一直没死,甚至还相信自己可以长生不老;公孙贺的丞相一直干了十一年,太子的势力终于大到可以与汉武帝平起平坐的时候,武帝忍不了,决定再狠狠的敲打太子一下,只不过这次敲得太过了,把太子在朝中的盟友一扫而空,让太子感到了自己的地位即将不保:
征和元年,汉武帝以巫蛊之罪,杀丞相公孙贺,卫皇后长姐卫孺,卫青之子卫伉,太仆公孙声敬,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连坐数万人,将太子一党的核心成员一扫而空;同时,汉武帝也继续任用太子亲信主持朝政,而是任用了太子的死对头刘屈氂为左丞相。汉武帝如此安排,难免让人怀疑他起了废立之心。就算没有江充后来的诬告,太子起兵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巫蛊之战实际上已经无法避免了。
太子与武帝之间的矛盾其实由来已久,史书中记载,戾太子刘据性格“仁恕温谨”,体恤百姓,不喜征伐;而汉武帝则是任用酷吏,以暴虐之法待天下;大肆征伐,以至流民四起,民生艰难。出于这种原因,当时的群臣之中,凡贤良忠厚者多附太子门下,百姓也大多拥戴太子。这种政治上的对立导致汉武帝对成年后的太子并不满意,太子也常为此感到不安:
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虽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替不悦。皇后恐久获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应搜有所纵舍。上闻之,是太子而非皇后。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资治通鉴》
及长,性仁恕温谨。上嫌其能少不类己,而所幸王夫人生子两,李姬生子旦、青,李夫人生子髓。皇后、太子宠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资治通鉴》
巫蛊之祸是权力冲突的必然矛盾,只要汉武帝活的足够常,这场战乱就必然发生。卫青霍去病活着,只会让太子势力膨胀的更快,从而加速巫蛊之祸的到来。历史上的卫青,虽然以谦和近人,不蓄门客著称。但大家应该也要知道,卫青自二十多岁起就是开府将军了,后主持朝政二十余载,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据《史记》记载,卫氏一族封侯者六人,卫青麾下校尉裨将封侯者九人,将者十四人,汉武帝晚年的两任丞相李蔡和公孙贺,就分别是霍去病和卫青的麾下:
最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馀级。一与单于战,收河南地,遂置朔方郡,再益封,凡万一千八百户。封三子为侯,侯千三百户。并之,万五千七百户。其校尉裨将以从大将军侯者九人。其裨将及校尉已为将者十四人。
无论卫青和霍去病怎么想,如何这两个人还活着,以太子-大司马-大将军-丞相为核心的血亲政治同盟,绝对是当时最强大的力量之一,甚至足以对抗皇权,这种力量只会加速巫蛊之祸的发生。
历史上这么玩的皇帝不止汉武帝一家;
前朝秦始皇,将自己的继承人扶苏派往边疆地区,却不授予兵权,终有沙丘之变;
唐朝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却将兵权交给李世民,最后造成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立李承乾为太子,却尊崇李泰,最后搞的太子忍无可忍,起兵谋反;
其实扶苏的故事和戾太子刘据非常像,他们都有一个好大喜功的父亲,本人都是以“仁德”著称,聚集了一大批”忠厚仁义“的大臣,深的百姓拥戴,在私下常常反对父亲的决定,试图平反冤狱,体恤百姓;最后都被自己的小兄弟逆袭,不得善终。
当然,如何卫青霍去病活着,汉武帝肯定会很自觉的早早病死,这在某种意义上也算阻止了巫蛊之祸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