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爱因斯坦是否被高估? 第1页

  

user avatar   ma-teng-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很简单啊,把他26岁写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看一遍呀!也就才二十几页纸么,贵呼的大神都是啃大部头的,这几页paper还不是看着就跟玩一样么?

看都看不懂,还高估个毛,根本无权评价。



PS:本文特指某些键盘大神,不是说都这样。

PS2:这跟炒菜不一样,别说什么会吃的不用会做,我没让你自己独立写出来这篇论文,只是让尝一下什么味道,都没吃过,就来评价高估……

PS3:我19岁看的,我就笔误写成19了,其实26岁,罪过,,,


user avatar   phosphates-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我看来,爱因斯坦不仅没有被高估,反而被大大低估。你看,本回答下的某个盐选科普中还在宣传爱因斯坦——

26岁之前,高歌猛进,才高八斗,把自己送上科学史的顶峰;
26岁之后,才华仿佛一夜用尽,进入平淡无奇的磨洋工状态。

如果要我评价这个盐选科普,一派胡言

1905年,爱因斯坦26岁。这一年里,他在《物理年鉴》杂志上发表了四篇划时代的论文。从来没有人能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对于现代物理给出这么多重大贡献。这一年因此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这四篇论文分别为关于光电效应、布朗运动、狭义相对论、质量和能量关系的四篇论文。

爱因斯坦26岁这年被称作“奇迹年”,是因为这一年里的贡献众多,而不是因为他后面没有贡献了!26岁之后的爱因斯坦的成就加起来,远远超过了26岁这一年的成果,只是之后没有哪一年有如此之高的密度。这就好比有人自称18岁那年吃的食物最多,不代表那人18岁之后就绝食了一样。

爱因斯坦26岁之后的重要成就,包括但不限于:

1、提出广义相对论(28~36岁)

爱因斯坦在1907~1915年间(28~36岁)发展出了广义相对论理论。广义相对论的重要性,至少能顶上他26岁那年的2~3个成果了;还有的人认为一个广义相对论就胜过26岁的那四篇——这种说法我不置可否,但是它的确有一定的道理。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引力波,就是广义相对论的产物。北大物理系曾有老师这样评价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如果没有爱因斯坦,过几年照样会有人发展出狭义相对论理论——因为当时庞加莱、洛伦兹等人都已经很接近了;
但是如果没有爱因斯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恐怕都没法诞生广义相对论,那么物理学的进程会被耽误不少。

实际上爱因斯坦一直被提名诺贝尔奖就是因为广义相对论的,但是由于一些有纳粹主义思想的著名科学家的强烈反对,最后只好折中颁发给光电效应了。具体的故事介绍请见我的这篇文章。

广义相对论所催生的引力波,其发现者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假如爱因斯坦能活这么久,也能得到这个。

2、意识到玻色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理论——慧眼识人(45岁)

爱因斯坦还具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能力,那就是慧眼识人。

当时在印度的玻色在给学生们上课时,在普朗克黑体辐射这一章,他希望从头推导让学生们意识到现在的理论与实验结果不符合。所以他想要用当时的理论来推导出一个错误的公式。结果在推导过程中他犯了一个低级错误——

两枚硬币进行抛掷,最后得到两个都是正面的概率是多少?
正确答案是1/4,因为会得到 正正,正反,反正,反反
结果玻色不小心弄成了1/3,因为有两正,一正一反,两反

结果出人意料地,他居然得到了正确的公式!原来这就是玻色子的性质,但是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在今天,有一定统计力学基础的人就能一眼从黑体辐射公式中看出,光子是玻色子而且化学势为0,因为分母是 (如果是符合玻尔兹曼分布就没有那个 -1)。

玻色将这个新理论写成了论文并投稿,但是没有一个杂志接收——这些编辑估计都觉得,这么明显的一个错误还好意思来投稿?百般无奈之下,1924年他写信给爱因斯坦求助。

结果爱因斯坦一眼就看出了该理论的重要性。他不仅亲自将玻色的论文从英语翻译成德语并以玻色的名义发表(因为当时的重要科学杂志主要都是德语的),并在玻色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直到1995年才有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利用各种低温技术(比如激光冷却)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并在200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假如爱因斯坦能活到那时候,妥妥一个诺贝尔奖。

关于爱因斯坦的慧眼识人,就不得不再提到物质波。

德布罗意在他的博士论文中介绍了物质波理论。然而他的理论在当时过于超前,以至于committee member甚至他的导师朗之万都有点不太相信。朗之万将论文寄给了爱因斯坦征求意见。(关于这个故事有很多以讹传讹的版本,在下述的回答中我纠正了一些)

爱因斯坦当时正在忙着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理论推导,只能简单看了下论文。马上爱因斯坦就对该论文大加赞赏——“他已经掀起了面纱的一角”,并且爱因斯坦还将该论文强推给了柏林科学院。由于爱因斯坦的推荐,不少人开始研究这篇“传说只有一页但是实际上有100页左右”的博士论文。正是在该论文的灵感下,薛定谔推导出了著名的薛定谔方程。

3、提出激光和激微波的理论基础(38岁)

爱因斯坦在1917年首先描述了原子的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关系,并建立了激光(Laser)和激微波(Maser)的理论基础。这两项技术的实现者分别获得了1981年和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于1955年去世了;如果他能获得那时候,应该还能再分得诺贝尔奖。

而激光的发明促使了非线性光学、超快光学的发展。

4、EPR佯谬——促使了量子通讯的发展(56岁)

尽管爱因斯坦对于量子力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质疑,但是这些质疑在当时看来都是有理有据的。也正是因为爱因斯坦的种种质疑,使得量子力学越来越完善。爱因斯坦与波尔发生了好几次争论,比如光盒佯谬等。我之前的回答介绍过爱因斯坦与波尔的争论。

在EPR佯谬中,爱因斯坦引入了定域假设——这在当时是看似理所当然的假设,从而得到了悖论。对此波尔的解释是,定域假设不再成立。由于EPR佯谬所引导出了量子通讯。如果不是因为爱因斯坦敏锐地觉察到了那个佯谬,那么量子通讯的概念势必会推迟很久。如今,量子通讯的发展如火如荼,也成为了科幻小说的常客。比如《三体》中的智子就是应用的量子通讯的概念(虽然在科学上是不成立的)。


除了以上介绍的这几个外,爱因斯坦在26岁后还有这些重要的成果,下面仅列两条,实际上还有不少其他的不那么出名的重要成果:

固体热容的爱因斯坦模型(28岁),固体物理课上必讲。杜隆-珀蒂定律所预言的固体热容为常数3R,在高温下实验结果比较符合。但是在低温下固体热容是趋向于0的。爱因斯坦的模型定性地解释了这个问题。之后德拜进一步完善了爱因斯坦的模型。

广义相对论引入宇宙学——爱因斯坦场方程


总而言之,声称爱因斯坦在26岁后江郎才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说法!爱因斯坦在26岁之后的贡献总和远远超过了26岁之前,只不过他26岁那一年的光芒过于耀眼,以至于很多人都只知道那几个成就罢了。


user avatar   you-ni-ke-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评论了别人的回答,觉得可以更详细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列一下爱因斯坦的工作,按框架(framework)--->开创(foundation)--->里程碑(milestone)来:


改变文明进程的(几百年一遇的,属于框架(framework)型的工作,会改变所有学科的perspective。诺奖都没资格对这类工作作出评价):

1.广义相对论(改变人类世界观,宇宙观,上一个做到改变宇宙观的是牛顿。现在的引力波(爱因斯坦亲自提出,2016年测量到了两个黑洞融合时的引力波),黑洞(施瓦希解),爱因斯坦-罗森桥(虫洞),引力红移(爱因斯坦亲自提出),大爆炸宇宙学都发端于此)

2.狭义相对论(原子弹原理在这E=mc^2,民科最多的也在这里,能动量方程)


开创领域的(属于开创(foundation)一个领域的工作):

3.光电效应(量子论极重要的一步,他凭此拿了诺奖。爱因斯坦第一次提出了光量子,解释了光电效应。后来德布罗意在光量子的基础上提出所有的物质其本质都是波(物质波,波粒二象性的概念),再后来维恩说既然是波,得有一个波函数,薛定谔(话说当时薛定谔是维恩手下的一个小老板?)你来做这事吧,于是薛定谔在一次组会上给出了薛定谔方程,后面就是波澜壮阔的量子力学黄金岁月了。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有:普朗克,爱因斯坦,德布罗意,玻尔,薛定谔,海森堡,约旦,狄拉克,玻恩,泡利)

4.激光原理(不用评论激光的重要性(激光制冷,激光测距,激光手术……),后来发明激光器的人获诺奖了Laser - Wikipedia

5.EPR佯谬(衍生了量子通信,量子纠缠等学科,潘建伟,中国的墨子号卫星就是做这个的。顺便这个问题当年爱因斯坦错了,但正是爱因斯坦的这个错误使量子纠缠、量子通信这些问题得以清楚理解,真诚的爱因斯坦连错误都是伟大的(说真诚是因为他真的是在绞尽脑汁的向量子论发起的进攻,而不是狡辩)。)

6.玻色-爱因斯坦统计(玻色做了主要贡献,爱做了重要推广——提出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1990s,BEC实验成果也拿了诺奖,BEC后来发展出了冷原子这个领域)


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中,里程碑(milestone)式的工作):

7.布朗运动的博士论文(第一次给原子论提供了重要的证据(which showed that Brownian movement can be construed as firm evidence that molecules exist))

8.固体低温比热行为(第一次解决了固体的低温比热问题,后来德拜完善了爱的理论)

9.量子零点能的提出(量子力学最吸引人的一处风景——量子涨落——即使零温仍旧存在能量)


伟大的错误:

1.EPR佯谬(前面已经说过,打开了量子通信这个大门)

2.静态宇宙学(引力场方程中爱因斯坦随手加入了常数项得到了静态宇宙解,后来的大爆炸理论发现不需要这些常数项,不过宇宙是有一个开端的。但最近研究发现,暗物质暗能量和常数项有关)

3.统一场论(试图从引力出发,统一强弱电(爱因斯坦后20年几乎都在做这件事),从而实现引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统一场论这个大坑吸引了太多的优秀物理学家(杨振宁,费曼,温伯格,欧洲核子中心)进来,后来大家认为从量子力学出发去统一引力似乎更有前途。顺便说一句,现在的标准模型已经统一了强弱电。)


另外还有一种提法:说一个人不可替代性在于——“如果没有他,我们实在想不出还有其他人能提出或者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EPR配得上。

高傲的朗道曾经给出一个他心中历史中所有物理学家的列表(Lev Landau - Wikipedia),评分从0到5,以对数形式呈现,得分越小越厉害:

牛顿得分为0,

爱因斯坦0.5,

量子力学的元勋们(玻尔,海森堡,狄拉克,薛定谔等)得分为1,

朗道给了自己2.5(据称,后来写完连续相变理论的论文后,朗道大出了一口气,然后他把自己修正到2)。

要知道朗道和费曼被认为是量子力学黄金岁月之后最伟大的两位物理学家了。


最后给出爱因斯坦的wiki链接:Albert Einstein - Wikipedia


----------------------分------割------线------------------------

在评论中,发现有种观点说杨振宁的成就要高于爱因斯坦。虽然文无第一,但我觉得这一点还是很明显的不对。介于许多人都是在不太懂杨的工作的情况下讨论的,只能拿其他人或机构的观点来辅证自己的观点,有点盲人摸象隔靴搔痒。为什么我们不能就杨振宁实际做的工作来判断其高低呢?

Yang-Mills理论的伟大主要在于其被用于构造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也就是说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一个Yang-Mills规范场理论),关于Yang-Mills理论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里程碑事件主要有这些:

第一步,杨振宁和R. Mills 1954年把Maxwell理论推广到非Abel情形,第一次给出Yang-Mills作用量(W. Pauli据说也得到了,只是没有发表),和电动力学不同,弱相互作用的中间玻色子是有质量的,但Yang-Mills理论不允许质量项存在,所以很长时间没有人觉得这个工作有什么重要性,包括杨振宁自己也觉得这样;

第二步,南部阳一郎,小林诚,益川敏英三人把对称性破缺机制被引入到粒子物理中,解决了中间玻色子质量,使得Yang-Mills有可能有用;

第三步,Weinberg,Salam和Glashow创建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这是一个规范群为SU(3)xSU(2)xU(1)的规范场理论;

第四步,天才物理学家't Hooft 和其老板 Veltman证明标准模型是可重整的。

这是标准模型发展最重要的四点。然而,直到粒子物理标准型研究有了相当的实验证据,粒子物理界已经普遍接受这一理论的时候,杨振宁仍然保持他自己几十年前的观点:Yang-Mills理论用到加入了对称性自发破缺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去是不对的。

在我看来,粒子物理标准型完全可以和牛顿引力、Maxwell电磁理论、Einstein广义相对论相媲美,问题在于Yang唯一和标准模型相关的就是它最早的到了Yang—Mills作用量,但是他的目的不是为了用到粒子物理基本理论;此后杨完全离开了粒子物理,与标准模型的建立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粒子物理到了最辉煌的年代,杨却说粒子物理的春天早就过去了(The party is over !),但是此后发生了众多里程碑的事件,包括中微子、重夸克,Higgs等的发现。

个人而言,在基础物理(强弱电和引力物理)领域,我认为当今最重要的物理学家是Weinberg,下一位是't Hooft,也包括Glashow,这些人几乎是缺他们似乎真的不行!

亚洲的话,有几位理论家不容忽视,一是日本的汤川(Hideki Yukawa),他对物理有基础性的贡献(就我而言,在基础物理里面,汤川要大于杨)。日本还有两位理论家,益川敏英和小林诚也对基础物理有很大贡献,也许比杨振宁要弱一些。还有一位是巴基斯坦物理学家Salam。

杨耗费心思最多的在统计力学,Lee-Yang相变定理,2维Ising模型1/8指数,非对角长程序等,但即使在统计力学领域内,也远没有达到像玻尔兹曼那样的大师级别。


----------------分------割------线------------------------------

就我自己而言,我非常尊敬杨振宁,我觉得杨真的是我们的骄傲,甚至是人类的骄傲。

至于他的私生活,我的意见是我不去评判,这就像我们觉得一个鸡蛋很好吃,但我们没必要去评判这个生鸡蛋的母鸡是否好看。

即使让我真的去评判杨振宁的私生活,我想说的是,他与法律与道德都无亏欠,他并没有在妻子尚在之时和翁帆谈恋爱,仅仅因为两人年龄相差巨大就是错误的吗?他没有违反婚姻法,也没有出轨,难道道德还不允许忘年恋吗?如果有这样的道德,我只能说这种道德是一种封建糟粕!!!

如果有人想批判杨振宁,那么连以下的人也批判吧:薛定谔的情人数不清(据传薛定谔方程就是在阿尔卑斯山与一个情人度假的过程中迸发的);居里夫人写信给郎之万表达了对性的渴求(郎之万的老婆捅给了报社);爱因斯坦最后娶了表姐;费曼经常光顾脱衣舞场所……这些都是确凿的。至于捕风捉影的更多。

我不期望普通人尊重这些对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神祇们,但也别用他人生活上的事来诋毁其工作成就,尘归尘,土归土。

当然对于杨振宁的工作成就来看,即不像某些人说的一文不值(你告诉我一个获得诺贝奖,找到标准模型大门的人一文不值???能说出这种话的人要么傻要么坏!),也不像某些人说的赶牛超爱(毕竟牛一人同时建立了现代物理学和现代数学,爱一人建立了相对论大厦,并重要参与了量子理论大厦的奠基工作!)。

总体来看,杨振宁绝对有资格跻身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行列!


user avatar   Tatsac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物理学科内部人士的评论把,此评分系统来源于列夫·朗道:

爱因斯坦属于“半流”,领先于其他人; 玻尔、海森伯、狄拉克和薛定谔等量子力学的创始人属于“一流”。 朗道起初将自己定位于“二流半”,直到他完成了二级相变的工作后,才把自己的排名提高到“二流”。 拉普拉斯算子△代表头脑尖又坐得住者,如爱因斯坦;达兰贝尔算子□代表头脑笨但坐得住者,如莫斯科大学的某些教授;他本人由◇描述,头脑虽尖但坐不住;最后,▽代表头脑笨又坐不住的人,例如伊万年科。

————————————————————————————————————

一个人把广义相对论堆出来,庞加莱可能会把完整的狭义相对论怼出来可真不一定能把广义相对论给弄出来。

二十世纪的物理学革命就两件事情,一个相对论,一个量子力学。相对论爱因斯坦做的,量子力学差不离小一半是爱因斯坦做的[1]。


多少人还在继续发展爱因斯坦的遗产?这几年知乎上比较火的两个物理学相关的内容,一个是引力波一个是大贝尔实验。引力波是广义相对论的事,大贝尔实验的对象虽然搞的是量子力学,可实验背景是猪队友贝尔搞了个贝尔不等式准备支持爱因斯坦,然后被血洗的故事啊。


凡人无法望其项背,看完异形契约后想到普罗米修斯,我真怀疑上个世纪是不是工程师星球怕人类熬不过新千年送了一票工程师(庞加莱、希尔伯特、爱因斯坦、普朗克、门捷列夫、海森堡、狄拉克、玻尔、泡利、朗道等一票人)过来。


————————————————————————————————————————

[1]爱因斯坦的光电方程的重要性一直感觉都不如相对论,但事实上普朗克提出了不连续性后,爱因斯坦直接怼了句:不,这玩意就是粒子。仅仅凭着这一个就能直接进入量子力学的开创者之一。

其次,和Bohr同志争高下虽然是他一辈子最大的失败,但也算给量子力学造出最多麻烦的(“挖坑不填的人,你是给我们发文章的机会吗?”“是的”)但这时候案因斯坦就承担起另一个角色,一个质检员,一个个问题让量子力学下的人都给不得不赶紧搞实验发论文,譬如超距作用的缠斗让玻尔完善了量子力学的许多概念,光箱实验质疑哥本哈根学派却又让哥本哈根学派彻底站稳脚跟,ERP佯谬的量子力学完备性,当然还促进了一波贝尔不等式。(所以才说贝尔老爷子猪队友)

如果你仅用理论提出来衡量,那么上述讨论可能只有第一段才能说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考虑到后面的身份,以我的偏见,我认为爱因斯坦可以说是完成了量子力学小一半的创造。





user avatar   benderbrodriguez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人50岁,丈夫03年意外过世,自己带儿子至今。事业单位工作,业务优秀,职称也评下来了,目前做行政。在帝都,工资不高,再带个儿子,压力还是蛮大的。曾经数年,周末在外面兼职,直到儿子工作。目前一大一小两套房,大房子和车都给儿子,自己去住上班更远小房子。总之,做了一个母亲能做的一切。

工作上并不开心,我应该是个业务型,不适合行政,每天各种瞎忙,也没什么成就感。

至于想什么,感觉自己只有眼前的苟且,攒钱给儿子结婚,自己熬到退休,那时经济压力就小了。

我的诗和原方,就是退休后能去四处走走,好好锻炼身体,拥有好的生命质量。至于再婚,已经不抱希望,过往的经历让我清醒了,有的男人一听说你是儿子,连面都不想见。交往过的,有的对我各种算计。好容易遇到不算计的,却出轨……呵呵,而我偏偏眼里不揉沙子,即使有时候一个人很孤独,也不想将就。

原本不信命的我,现在信了,任凭命运安排吧!


user avatar   zou-you-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名1919席卷美国的猩红之夏。

图示是一名被处以私刑的黑人,他的尸体正在歧视的火焰中毕剥作响。

迫害黑人似乎并不那么残暴,但是这是发生在黑人解放后将近六十年之后的全国性迫害热潮。其残暴不仅仅在于对黑人的残暴迫害,更是对民主,对法治,对平等,甚至对人理的残忍暴凌。所谓的政治精英与民主卫士,正是迫害的最大推手。

不知道美国有什么脸面去说民主与平等。

(给文章点赞时麻烦给这个回答也点个赞同吧,如果能点个关注就更好了。祝各位新春快乐。)

哦,还有美国人在瘟疫时期的鬼才操作

外加一个加拿大的

那些评论烦死了!之前因为评论还被知乎制裁了,现在评论区封闭!


user avatar   iron-man-on-march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 LIGO 科学团队宣布探测到引力波及其影响? 
  如何看待了解反实在论观点后对物理信仰的崩塌?朝闻道夕死可矣是什么? 
  如何结合简单的的例子解释「对称性破缺」? 
  电磁波会导致打喷嚏吗? 
  费米实验室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 W 玻色子的质量严重偏离标准模型的理论预言,如何看待这一结果? 
  如果世界上没有三角形会咋样? 
  当前凝聚态物理有哪些一流学者, 他们作出过哪些贡献? 
  《时间简史》中说塔底的摆钟比塔顶的慢,这用牛顿力学能解释吗?如果是电子表呢? 
  假设有一根 1 光年长的轻杆,推动一下会发生什么? 
  如果把一个完美球放在平面上,接触地面的面积是不是为0? 

前一个讨论
如果给美国反悔的机会,知道F-35又贵又坑,连个格斗弹舱都没有,他们还会不会发展F-35A/B/C?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历史上存在过的神秘民族?





© 2024-05-0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