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新能源发电和微电网技术发展前景? 第1页

  

user avatar   wen-dao-67-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宏观来讲,“新能源发电”和“微电网技术”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技术,在研究和应用领域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共生的。论其前景,也有技术和政策两个层面。

一、关键概念

首先对“新能源发电”和“微电网技术”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概念进行明确。一方面是为了明晰一些容易模糊的概念,二是便于梳理两者之间的共生关系。

1.1 新能源发电:

“发电”自不必说。关于“新能源”,有必要明确下与“可再生能源”的区别,二者的范畴经常被混淆。

可再生能源指的是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的能源。通常包括风能,太阳能,水力资源,生物质能,潮汐能等等。

新能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非传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的能源形式。

举两个例子进行明。1. 核能。核能是利用核聚变、裂变,释放出核矿石内的能源,不属于可再生能源。但核能尚不能归类为常规能源,从分类上属于新能源。2. 水能。水力资源毋庸置疑是可再生资源,但因已广泛应用,属于常规能源,不属于新能源。

1.2 微电网技术:

微电网是将分布式电源、负荷、储能装置、变流器以及监控保护装置有机整合在一起的小型发配电系统。用下图表示更形象一些。


微电网,从字面上就很好理解,微小的电网系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整体来讲,微电网技术有许多优点:1. 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发电资源,主要以可再生分布式能源;2. 可以就近消耗,避免长距离输电的损耗和高额投资;3. 可灵活调整发电容量,改造费用小;4. 可离网运行,也可并网运行,可靠性高;5. 对于大电网来说,微网是一个可控单元,可有效减少间歇电源对大电网的冲击。

1.3 二者关系

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可以有效的解决能源的短缺问题及相关的环境问题,但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不够成熟和诸多限制因素制约了新能源的广泛利用。发电作为微电网中的重要一环,有诸多技术保驾护航,分层次多维度的运行控制技术,日益完善的储能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的全面应用等等。这些都有效的保证了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以分布式的方式,融入到微电网之中,使整个微电网在保证电能质量的前提下高效运行。

二、发展前景

什么是好的前景,用一个通俗的比喻,不光要有市场,还要卖得出价。市场即是有空间,有实际需求;有价,即自身有技术含量,可以在不断的技术完善和革新中,巩固并继续开拓市场。接下来,就从宏观政策层面以及相对微观的技术层面分析下前景。

2.1 政策层面

新能源和微电网与一般的日常快消品不同,它的需求不是用户一个赞就能提升的,要依靠相关部门和企业实打实的来规划和投资,其宏观层面和长远战略的意义更多,所以其市场自然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新能源:

  • 国际能源署近两年一直在倡导低碳转型。低碳转型的关键就是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 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部门分工中指出,2020年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在42亿吨左右,基本形成以低碳能源满足新增能源需求的能源发展格局。
  • 2017年初国家能源局出台2020全国各省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总要求,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保障实现2020、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5%、20%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

微电网技术

  • 2017年2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微电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文件中指出,微电网作为“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支撑以及与大电网友好互动的技术手段,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清洁能源的接入和就地消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 2017年6月21日,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在青海某高峰论坛中的演讲中指出,近期将出台《推进并网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推进微电网可中断负荷,解决远距离大容量跨区直流充电故障影响安全稳定运行问题,提高受端电网的适应能力,满足受端电网供电可靠性。
  • 2017年4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公布《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低碳部分),指出,未来五年国内微电网工程将建设逾300座,预期推广比例将达到5%,项目投资将达到5亿元,可形成年减排二氧化碳能力约20万吨。

以上是摘录的一部分政策相关内容,从国际角度,到国家层面,再到各省、各市,都在不断的发布相关政策,布置相关的投资,引导新能源的推广和微电网的建设。在这种环境和形势之下,不难预见,接下来的若干年,新能源和微电网将迎来一轮迅猛发展。另一个角度来看, 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多的学者、课题、试点、工程都将在这个领域中百花齐放,自然也将进一步促进着相关技术的进入和市场的不断延伸。

2.2 技术层面

新能源:

新能源的概念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得到真正高速的发展,更多是由于很多能源的受限因素太多,以及发电技术的不够稳定。比如风电机组,受风资源的影响很大,即使有很多微观选址的相关研究与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着风机出力不稳的问题。近几年风电和光伏的迅速推广,很大得益于国家政策的补贴政策,而弃风又成为了投资之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微电网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新能源不够稳定的问题,但就新能源的能源种类和技术角度来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从前景来讲,新能源的发展方向无非两种:更多种类能源的开发,以及发电技术的成熟化推进。

一是新能源的发掘。更多种类能源的可能性,也将开拓更多的发电途径,各类资源能够被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能源的多样性,也将促进不经济、不可持续能源的加速淘汰。

二是新技术的研究。加速发电技术的成熟化进程,将推进新能源发电的产业化进程,使得新能源发电与传统常规能源相比,有更大的竞争力。

微电网技术:

微电网是未来智能配电网实现自愈、用户侧互动和需求响应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能源、智能电网技术、柔性电力技术等的发展,微电网的发展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一是微电网将促进多种能源综合利用。微电网可以有效解决远距离输电问题,也就可以就多种能源更直接地连接在一起,真正实现多种能源的综合利用。加之微网自身多层次多维度的运行控制技术,可以更高效的实现多种能源之间的协调。

二是微电网将与配电网实现更高层次的互动。微电网接入配电网后,将与配电网形成新的互动和可能。当更多的微电网项目投入运行,微电网之间协同也将成为新的突破口。通过微网内能量优化、虚拟电厂技术及智能配网对微网群的全局优化调控,逐步提高微电网的经济性。实现更高层次的高效、经济、安全运行。

三是微电网将承载能源与信息双重功能。微电网与能源互联网有一定的相通性,在一些观点中,微电网被视作能源互联网的先行兵,在微电网这种高效互联的结构中,除了能源的互联,通信网的设计与建设也是相当重要的内容,同时,高效的通信网也是实现精准控制的关键技术。

当然还有更多可能性,包括更多微电网各环节的深入,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

以下为笔者在知乎的其他回答,如有需求,欢迎点击阅读。

电力市场(能源经济)专业现状及未来个人发展规划? - 知乎

请问智能电力系统今后怎样发展的?大学生如果想从事这方面工作需要学习哪些方面知识? - 知乎

人工智能在能源电力领域会有什么应用? - 知乎

【推广】为推广更为成熟的精品文章、干货和观点,本人建立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文刀笔记,微信号:wendaonote),私人运营,坚持原创,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xi-men-zi-zhong-g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上结论,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工业4.0时代对个人能力的要求必然是T型人才,即“专家型通才”,同时具备跨领域的辽阔知识面和对特定领域的深入了解。从两个角度理解:

  • 专业化仍然是工业1.0之后社会资源分配的基本规律。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会受到精力和资源制约,对知识的积累贵精不贵多,全面发展必然导致全面平庸。
  • 然而个人在职场的长远发展又不得不依赖于广博的知识面,一方面可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从不一样的视角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随时为特长技能过时而做准备。

题主现状专注的是“自动化”,但是想要在工业4.0的浪潮中找到个人发展策略,还需从工业4.0的时代诉求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理解T型人才:

从广度来看,建议从企业运营的角度入手,尽快培养宏观视角。这需要跳出四年“自动化”工程师教育带给自己的局限性,将自动化作为实现工业4.0应用概念(如物联网、数据服务、人机协同等等)的技术手段。同时也要试着站在高级管理者的角度,理解应用概念必须要为企业的行业战略服务(如数字化营销、车联网等等)。

从深度来看,对先进行业机理的深度理解是职业稳定发展的最好保障。在职场前期选择并专注于一两个自己擅长和兴趣的领域(例如: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自动化工程、产线设计、产品研发等等)和有潜力的行业(例如:电动车、集成电路、无人机等等),通过实践快速成长。先从自己不熟悉甚至未知的领域入手,浅尝辄止但广泛涉猎,尽量扩充自身的知识边界,即“已知的未知”区域,缩小在本行业的“未知的未知”区域。这样,就可以在职业生涯的中后期比较从容地在管理、专家、或创业等职业路线之间切换。

为了进行面向工业4.0的“专家型通才”的自我培养,建议具体的学习目标应当取材于标准框架:让我们逐步走进工业4.0的知识殿堂:

我们在工业4.0浪潮下,知识体系在各国都有相应的解读。比如工信部2018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列举了几十个技能点;德国《工业4.0参考架构模型》极大的扩充了CPS概念;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从价值链的角度用几十个IEC/ISO/IEEE/ASME标准构建了他们对智能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知识体系的理解。如果抛开形态的差异,其实本质的底层结构都是相同的,即从基本理论、行业概念、业务能力、技术体系等几个层次界定工业4.0或智能制造的框架。

工信部. (2018).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18年版)
Adolphs, P., Bedenbender, H., Dirzus, D., Ehlich, M., Epple, U., Hankel, M., ... & Koziolek, H. (2015). Reference architecture model industrie 4.0 (rami4. 0). ZVEI and VDI, Status report.
Lu, Y., Morris, K. C., & Frechette, S. (2016). Current standards landscape for smart manufacturing systems.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IR, 8107, 39.

这些框架的底层逻辑,实际是智能化这一传统命题在工业的深度应用。也即利用数字化的先进技术和手段,支持乃至实现企业多维度决策。何为“决策”?站在人类认知的角度,决策分为四个在不断循环迭代的基本步骤:对客观事实的描述、洞察事实背后的原因和逻辑、预测未来走向及模拟干预策略、执行干预方式。企业的各级决策,战略设计、供应商选择、车间调度、机床操作,所有人类决策本质遵循的都是相同套路。

而智能制造的使命, 即以信息物理系统(CPS)的形式,最大程度的支持乃至自主履行这些决策。「数字化双胞胎」是这一思路的关键。我们利用数字化双胞胎在虚拟世界中精确“复制”物理世界;利用知识图谱、根因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理解数据、现象和理论之间的关系;再用双胞胎在虚拟世界中模拟择优快速迭代;最后让双胞胎监控在物理世界的执行。

从学习手段来看,公众号、微博、公开课等网络资源一直是最显眼的信息来源,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其实很难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和准确。如果从零开始,建议以国内外公开的标准化体系为起点。其实,上述中、德、美等国关于工业4.0的官方框架都以ISO、GB、VDI、IEC、IEEE为基础指导材料,其实也暗示了标准体系是国内外专家所推荐的权威资料。

最后提一句,相信时间的力量!不负时光,时光也不会辜负你的付出。

本文由西门子工程师撰文回答,希望对题主和关注这个话题的知友们提供帮助

西门子数字化顾问

李于江


本账号为西门子中国的官方知乎账号。西门子是全球领先的技术企业,创立于1847年,业务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专注于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我们希望与你一同分享这些领域的知识与新科技,欢迎你的提问。此外,我们并不卖家电:)

西门子中国的每一位专家都是我们的智囊,你在这个账号可以阅读到来自西门子各个不同方向专家们的见解。请大家不要吝惜手里的“邀请”,让我们在分享中共同进步。

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博(ID:西门子)和微信 (ID:西门子中国) ,更多的了解我们。

看到这里就给点个赞吧!




  

相关话题

  如何理解泛在电力物联网,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为什么中国人均用电量与发达国家差别这么大? 
  怎样看待清华电气博士在基层待6年? 
  为什么电容器可以给电器供电,它不是只能瞬间输出电流吗? 
  喜欢喝凉白开会不会很浪费能源? 
  将电容比作蓄水池是否模型正确? 
  中国 36V 安全电压入户制若实行后有什么优点呢? 
  最近湖南电力紧张到拉闸限电是什么原因? 
  3 月台湾停电事故频发,台当局回应「因动物误触,全世界都有」,这一说法是否属实? 
  真空中瞬间断开电感,会怎样? 

前一个讨论
需求响应 (Demand Response) 在全球的应用情况是怎样的?
下一个讨论
大力普及核电站只是为了环保和效率?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