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回归真实历史,当时李世民的唐朝大军以绝对优势的人力物力
实际上第一次唐vs高句丽战争,是唐朝十万对高句丽十五万。
绝对优势四个字,就别说了。
看个地图:
高句丽国土,并不小。诸位认得出地图里辽东半岛了吧?辽东半岛面积3万平方公里。高句丽的面积不难想象。论人口,高句丽后来被收复时接近七十万户,不多,但实在也不少:贞观初,唐也只有三百万户。
加之高句丽主场作战,唐朝劳师远征。兵力,唐十万,高句丽十五万。
时当隆冬,辽东半岛的冬天,去过东北的朋友知道是啥感觉的,山西人李世民一定也快冻死了。
最后是唐压着打,破了防线,顿兵于安市——嗯,鞍山,没能灭国。
天冷,加上薛延陀又意图打过来了。
算了回去了。
说唐没一举灭了高句丽则可。非说得高句丽好像赢了,这就是高句丽自己脸上贴金了。
说说唐自己的问题。
征高句丽事在644年。
贞观朝对外战争,基本李靖为尊。而644年,李靖年过古稀,去不了。李世民必须御驾亲征。
又643年,太子与魏王争太子位出事,侯君集被处置了。644年,李大亮身体不大对,留驻长安,不久过世。秦叔宝已于638年去世。尉迟恭已经去研究道术了。王君廓已处死。
李靖既不能去,侯君集已死,李世民手下一班旧将都老了,跟着去的也就是李世勣和李道宗。
李世民自己,46岁了。阵容上,年纪上,都不是开国那批名将了。
《说唐》系列里,说盖苏文一个人杀了贾家楼一群好哥们,可以认定征东是一个时代的更替。历史上也的确如此。唐初开国诸将那几年恰好都没了,李世民自己也,有点老了。
哪位说了:46岁不老啊?
——但针对李世民的打法,是有点老了。
李世民年少时的四大战役,浅水原破薛举、破宋金刚刘武周、虎牢锁五龙(借一个京剧说法)、破刘黑闼,有个特点:通过急速行军,占据关键地区,逼迫对方决战。浅水原急进,柏壁连续行军后一日八战,虎牢关轻兵急进大战,都是如此。玄甲铁骑,快速决战,一击破敌,快速追击,是他的风格所在。
但这种风格,年长了,兵多了,天冷了,很难打。
何况对付高句丽这种广域地区和安市这种坚城,企图一击破敌闪电战,那就施展不开了。
李世民是运动战的大师,攻坚,尤其攻这么冷的坚,挺累的——洛阳王世充降了,也是因为李世民围点打援,摧毁了窦建德。
所以,李世民事隔二十年大军出征,诸将或老或死,劳师远征,兵力不太够(十万对十五万),前一年还经历了两个儿子闹事、流泪处理了侯君集这种糟糕状态,打一场自己年少时不擅长打的仗。
临了还是压制了高句丽,城也攻了十座,人口也迁走了,打得高句丽人深沟高垒不敢出。
最后熬不过冬天,回家了。
并不丢人吧。
受挫?高句丽人想啥呢……除了电视剧编出射瞎李世民这种段子,他们捞到啥了没?
拿破仑打俄罗斯、希特勒打苏联,那叫受挫。李世民不过是没灭国而已。
哦对了,最后补个彩蛋。
唐征高句丽,高句丽那边盖苏文有个儿子叫渊男建,也有说法叫泉男建的。
算是高句丽最后的当家人吧。
请记住这个名字。
《倚天屠龙记》里,张翠山和殷素素回来,到武当山下,来了个货挑战。
这老者便是高丽青龙派的掌门人,名叫泉建男
这货多不要脸呢?
泉建男笑道:“如果我输了,大伙儿便一拥而上,我们可不讲究甚么单打独斗那一套。倘若武当派人多,你们也可倚多为胜啊。从前中国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侵我高丽,哪次不是以数十万大军攻我数万兵马?自来相斗,总是人多的占便宜。”
然后他跟张翠山打,出丑卖乖。
张翠山心道:“凭着这点儿武功,居然也到武当山脚下来撒野!”
突然间左手银钩使招“龙”字诀中的一钩,嗤的一响,钩中了泉建男右腿的风市穴。泉建男“啊”的一声,右腿跪地。张翠山右手笔电光石火般连连颤动,自他灵台穴一路顺势直下,使的是“锋”字诀中最后一笔的一直,便如书法中的颤笔,至阳、筋缩、中枢、脊中……至长强、在他“督脉”的每一处穴道上都点了一下。这一笔下来,疾如星火,气吞牛斗,泉建男哪里还能动弹?这一笔所点各穴,正是他毕生所钻研的诸处穴道,暗想:“罢了,罢了!对方纵是泥塑木雕,我也不能一口气连点他十处穴道。我便要做他徒弟也差得远了。”
高句丽自吹自擂的本事,连金庸都忍不住吐槽了呢。
@关毛 和张公子的回答里基本上把唐朝方面和高句丽方面的情况都说的很清楚了,
我这里简单捋一下朝鲜半岛政权这边的历史,你就知道唐征高句丽和朝鲜半岛这边到底有多大关系了,以及韩国在认祖宗这事上有多矛盾了。
唐朝初年,先是地处朝鲜半岛南部偏东的新罗被南部偏西的百济给揍了,同时也受地处朝鲜半岛北部和辽东的高句丽的欺负。
新罗是不少韩国人自认的历史源头,这个时期朝鲜半岛上的三个政权也只有新罗的统治阶层是三韩人,百济和高句丽的统治阶层都是扶余人,被统治阶层里倒是有不少三韩人。
高句丽是东北少数民族政权,和中原王朝的关系,类似于宋与金,明与后金。
新罗自己不仅打不过高句丽,而且连百济也打不过,想生存下去只能抱大腿,于是遣使来唐告状。
(其实,在中原王朝重建统一政权之前,新罗曾受倭人势力控制,更一度向日本称臣纳贡。)
贞观十七年九月,新罗遣使入朝,述说百济攻占其40余城,并与高句丽图谋断绝其唐朝的通路。
于是唐太宗李世民派使臣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但是遭到拒绝。
本来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就是汉朝四郡范围,为"旧中国之有",
同时隋朝征高句丽之后,导致高句丽长期对中原王朝怀有警惕之心和敌意之情,
再加上高句丽曾与突厥眉来眼去,甚至一度结为联盟。
基于以上三点,唐太宗早就打算修理高句丽了,高句丽强硬的拒绝刚好是最佳的借口。
于是唐朝征高句丽之战开打,前前后后打到公元668年,高句丽覆灭。
这段时间里,新罗一直在朝鲜半岛上摇旗呐喊,并借机吃掉了百济。
战后唐朝在百济故地设立熊津都督府,在高句丽故地设立安东都护府,并以新罗其地为鸡林州都督府。
但是新罗野心膨胀,想要百济和高句丽故地的直接统治权。
于是唐朝开始揍新罗,这场战争从公元670年打到了676年,后面因为吐蕃局势动乱,唐朝暂时没有精力理会朝鲜半岛这边,就以大同江为界,和新罗重划了势力范围,新罗也重新纳贡称臣,求得唐朝谅解。于是新罗成为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
记住!在新罗统一朝鲜半岛的这段历史里,本来高句丽是以侵略和奴役三韩人的面目出现的。
再后来,在9世纪末期,统一新罗分裂。
此后,在经历数十年的战乱之后,高丽太祖王建于公元936年重新统一了朝鲜半岛。
史称高丽王朝,或王氏高丽。
但是这个高丽和200多年前被唐朝覆灭的高句丽没有任何本质联系。
高丽太祖王建的祖籍是礼成港,家族历史和高句丽的扶余人没有本质联系,定国号为高句丽主要是
因为其在开城(这里是高句丽故地)建都称王,声称复兴高句丽而已。
包括被王建篡位的弓裔,也只是在即位时曾声称自己是高句丽报德王的后裔,随后又自称是弥勒转世。而史料记载他是新罗第47代王宪安王的庶子,或者新罗第48代王景文王的庶子,甚至有可能只是平民而已,连新罗王室后裔的身份都是自夸的。
用今天的话说,王建其实就是个精神高句丽人。
王建的高丽和唐初的高句丽的关系,类似于完颜阿古打的金朝和努尔哈赤的后金,而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关系比金和后金还要遥远,毕竟金和后金的统治阶层和主要民族构成都是女真人,而高句丽和高丽的统治阶层和主要民族构成是扶余人和三韩人。
再后来王氏高丽被李氏朝鲜取代,最终演变成今天的朝鲜和韩国。
————————————
捋完这段历史,我们就能大概明白现在的韩国人夸耀高句丽的历史战绩是个什么概念。
韩国人自称三韩后裔,却把侵略和奴役过三韩人的扶余人历史按到自己头上。
相当于现代汉族人把曾经统治过中原的蒙古族西征饮马多瑙河的历史战绩安在汉族人头上一样可笑。(注意不是按在中华民族头上,而是非要把蒙古的历史战绩安到汉族人头上)
或者是欧洲小国非把罗马帝国的辉煌说成自己祖上的功绩一样。
即所谓的别看老子历史上没阔过,但是统治过老子的爷爷可是阔得狠这种。
更可笑的是,韩国人拿出来炫耀的居然不是一场全胜的战争,而是战争中一个阶段内把暂时将敌人逼退兵而已的“丰功伟绩”。
为什么只拍安市城啊?怎么不拍到高句丽覆灭呢!
为什么只拍唐朝和高句丽之间的对抗,为什么不拍拍新罗政权在和唐朝联合消灭高句丽和百济期间的各种划水,消极“抗高”,积极偷吃唐朝胜利灭高句丽成果的小人嘴脸呢?
————————————
而且以新罗和高句丽的历史关系,韩国人在认祖宗这个事非常不好办,
如果认新罗为祖先,那就得承认在新罗时代以前,三韩人的大部分一直处于被侵略被奴役的状态,是唐朝爸爸救三韩于水深火热之中;
如果认高句丽为祖先,那就得承认厚颜无耻,先背叛高句丽,后背叛大唐的新罗贱人们是第一次朝鲜半岛统一的胜利者,其肮脏的血脉还混进了大韩民族当中。
要怎么选?是不是很难办?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另外作为一个东北人,最近这些年经常能遇到跑来桓仁五女山高丽王城和集安博物馆认祖宗的韩国人,不仅是高句丽时期的遗址,现在连渤海国时期的遗址也开始认。
现在又把发生在唐朝和东北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地点在今天鞍山和海城之间的一场战役搬上银幕,吹嘘成自己祖先功绩的行为。
我只能说,
你国真是厚颜无耻届的泥石流!
韩国人又调皮了。人家高句丽好好的一个位于中国东北的割据政权,跟你韩国有关系嘛?
哦,还真有关系,毕竟高句丽以前常干的事情就是欺负韩国人的祖宗新罗人,至于什么“把新罗人贩卖到中原当妓女”的野史就不说了。
韩国人认了这么个祖宗,果然跟土耳其是一路货色。
单单只看袁崇焕案当然不是冤案,罪行有一码是一码,足够给他吃刀子了,毙个一两回并不很冤。
问题是.....有一大半的勋贵、庸官、阉党、军阀那种动摇国本的应该凌迟几十回,大明敢么?
之前的辽东将领,“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比起袁他们给个七八刀,有啥问题么?
那袁为啥吃刀子?吹最大的牛,打最响的脸了呗。......况且,身处高位本来就很难完全干干净净,谁还没个吃刀子的罪.....
冤吗?不冤吗?emmmmmm.........
高赞举了D的例子,我也举一下表达我的观点,黄克功案知道吧?一个团级干部因感情问题枪杀恋人,他的死确实罪有应得,而且功过不相抵,这一点没毛病吧?
问题是 那吴化文投奔日寇、残害百姓、阻挠抗战怎么算?他罪行够不够大?比起黄够不够多吃两颗花生米? 结局:战场起义,将功赎罪,安度晚年。
少帅放弃东北、不肯抵抗、白赠国土怎么算?不是蝗军满世界开打他就是千古罪人了。比起黄够不够多吃两百颗花生米? 结局:都懂。
这些不是说黄就不该处死了,只是大家一定要知道,双重标准是一直伴随着OO存在的,嘟嘟有罪,揪出来就得死,没毛病,一点都不冤,但真正冤了天下苍生的人逍遥自得,才是另一种冤。
我的看法和 @重楼百尺卧玄德 一样,还是那句话:“邓艾被冤杀和有没有人恨邓艾是两码事”。为毛有人恨?因为邓艾不是money,不可能做到让人人喜欢。哪怕是润公都有人恨,更何况邓艾呢?无非是人数问题比例问题,不会做人的,恨他的人自然就更多。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恨他的人自然更多。
唐彬的话可能有夸大其词,但是大体上是符合事实的,总不可能陇右那群人要造反然后唐彬故意说他们不想反吧?什么?你说那是因为司马昭大军在这儿所以他们不敢反,那请问大军走了以后呢?有人反吗?秃发树机能反叛的时候有邓艾旧部跟着反吗?也没有吧?邓艾这么多的同事下属里面才几个申冤的?占比多大?刘虞边让死后一堆人给他报仇的,邓艾有没有人给他报仇呢?
至于杜预的话,未必就是因为和关系好才给邓艾说话,可能纯粹是因为看不惯邓艾被冤枉。
如果陇右想反却不敢立马反,那唐彬应该跟司马昭说需要留兵留将(而且还要是可靠的将帅)长期镇守才是;应该和司马昭说要提防陇右造反才是。为了讨好上司却隐瞒实情,要是出了事可是得不偿失啊!
再来从一个细节窥探一下邓艾对待手下是什么态度吧。
《三国志邓艾传》:使於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藏。
人家为国捐躯视死如归,你倒好,连场像样的葬礼都没给人家,反而把手下的士兵和绵竹战死的蜀兵一同筑了京观,可见你邓艾也没多尊重士兵嘛,感觉这能和唐彬说的邓艾平时不尊重身份低微的人对得上嘛。
还有一条记载非常微妙,不知道是否和唐彬说的话对得上?
《三国志董允传》:及邓艾至蜀,闻(黄)皓奸险,收闭,将杀之,而皓厚赂艾左右,得免。
也不知道邓艾的左右给邓艾说了什么话让邓艾放过了黄皓,不知道能否和唐彬说的“顺从者谓为见事 ”对得上?而邓艾任用这种受贿的人本身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要是诸葛亮这一类型的人会用这种贪污受贿阿谀奉承之人吗?毕竟诸葛亮“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呢。
总说唐彬无中生有,我看未必。
至于有人说由于邓艾很多事亲力亲为所以不会御下严苛,这未必吧?亲力亲为和御下严苛不矛盾的,给你们一条史料参考吧。
《陈书程灵洗传》:灵洗性严急,御下甚苛刻,士卒有小罪,必以军法诛之,造次之间,便加捶挞,而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苦,众亦以此依附。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于水陆所宜,刈获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伎妾无游手,并督之纺绩。至于散用赀财,亦弗俭吝。
8.22更
今天也是化的美美的妆,穿得好看的裙子,到武大图书馆自习~
真的原来有这么多小姐妹和我一样,果然大家都是精致仙女哇!
我也要努力学习嘿嘿嘿~
8.17更
嘿嘿,忽然发现好多人赞同我的看法~
没错,我就是美少女!
坚持化妆的美少女去图书馆不仅不会降低学习效率,还会大大提升学习效率~亲测有效噢~~~
再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很值得玩味的。因为在普遍的认知里,学习的女生都应该清汤寡水。但是现在,生活的多元化早就打破了这种认知。就算我们小仙女们天天化妆穿小裙子喷香水,打扮得美美的,该达到的绩点一点也不会少。所以呀,别总是纠结图书馆的女生化不化妆,那些拿奖学金的学霸们,不也是个个化妆化的美美的嘛~
到图书馆还是安心学习吧!
ps:喷香水是举例,不会在图书馆喷香水的~包括我每次去图书馆,手机调静音,然后用的无声鼠标。化妆会化,但是是没有气味的~~~
以下是原答案:
女孩子化妆真的只是为了取悦自己。
每次我去图书馆之前化个美美的妆
就觉得自己今天状态超级好
然后学习效率也变得更高了
累的时候照照镜子
然后内心os:美少女坚持住,战胜学习!
对我而言,就算是化妆,在图书馆眼里只有书和学习,根本没有男孩子~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不能这么讲。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人兼任多个藩镇首领是常规操作。比如王宗嗣。曾经任安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看账面实力的话。卧槽。从哈萨克斯坦到山西,所有边军全归这哥们一个人管。然后呢?不也没出事嘛。
安禄山任三镇节度使。看起来很屌。其实他也就是在范阳和卢龙两镇树大根深。任河东节度的时间并不长。如果让河东军打蛮子。安禄山做得到。但是让河东军南下。安禄山并没有那个控制力。叛乱以后的河东军也印证了这一点。
至于说为什么给安禄山干了三镇节度使。是因为即便如此。安禄山也并没有挑战中央的能力。老皇帝是这么认为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所以问题的根本在于。老皇帝可能是懒政、怠政。但并没有老年痴呆。问题的关键。是。安禄山石乐志。搞起了一件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成功的叛乱。
然后结果就是老皇帝一通神级微操。把半年可以搞定的事情拖了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