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你知道真正的西线在哪里么?古代的祁山道;诸葛孔明六出祁山,何以故?这条路最好走、平坦,能够大规模进军;魏延说要用子午谷奇谋进军,孔明给否了,何以故?子午谷太险,走路都困难,孔明如是说:我军当以陇右平坦大道进军…然而陇右平坦大道路途遥远啊!远好几百公里!所以天成铁路首先否了,离西安太远!
再说宝成铁路,这条道路其实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仓!道!陈仓是哪里?宝鸡啊!宝成铁路就这么来了,这条路虽然险峻,但只有北坡险峻,南坡还是平缓的,跳一下还是摸得着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能够弄的。
最后说西成客专,这条路基本上就是沿着傥骆道走的,G5也是这个方向,其实天上的飞机也是沿着傥骆道飞的!何以故?距离最近!因此航线这么飞,铁路公路都这么修!但是修公路毕竟可以用大坡道、小转弯半径,铁路就不行了!因此一折衷,就宝成铁路了,咬咬牙还是能够修出来的,在建国初期,修西成客专这种大坡道的高速铁路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秦岭总的来说是东边难翻越,西边容易翻越;
附一张在西安北站拍的照片,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这些故道,了解一下故道的故事;而且你会发现我们基本上依然沿着古人走的路线走,无论用哪种交通方式!
2020年更新:
有趣的是我在看不相关的中国西部秘密站一书时发现了这段话。
这里面提到的宝双轻便铁道是个什么呢?
实际上这里写的不完全正确。7-8辆车为一组,这些车绝大多数都是木制或者有铁架子的木制车。在平道上使用1-2人推送,但是在观音堂到东河桥,也就是今天的青石崖站附近的观音山展线群。
可以看到以抗战期间的国力,是难以承担这一段铁路修建的,即使是轻便铁道也不行。因此,在这一段路实际上采用的是畜力大车接运,并未铺轨。
如果对比宝双轻便铁路的路线,可以发现在大的方向上与宝成铁路北段基本重合,除了观音山展线一段。这可能在某方面上也是后来选址的原因吧。
————————————————分割线———————————————————
现有的宝成铁路并不是设计时的西线,而是东线。
最早的联系关中平原-成都平原铁路构想事实上不是宝成铁路,而是天成铁路,写到这里才发现前面的定义不确切:应该说,最早想修的是一条为了把西南和北方通过跨越大巴山和秦岭的方式联系起来的铁路,所以真正棘手的主要就是如何跨越大巴山、秦岭这两座山,如下图所示。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打几公里的隧道穿山基本是不可能的,因此如何顺着山间的河谷同时找到一个山口便于联系两个河谷就是唯一经济可行的方案了。
大巴山的跨越是很简单的:只能位于广元向东,不然的话就还得过龙门山脉,也就是汶川地震发生所在的山脉,那么其实问题就演变成龙门山以东至达州、广安一线的华蓥山以西哪条河谷最适合作为铁路的选择。事实上,民国时期修建的川陕公路已经给出了答案,古金牛道的嘉陵江河谷是最佳的跨越大巴山通道。嘉陵江源头位于宝鸡凤县东北,也就是地图上的红紫线相交位置附近,其在略阳县附近有西汉水注入,而西汉水源头位于天水秦州区以南,几乎就在天水与礼县之间的位置。而南段其余各河谷均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因为嘉陵江以东的河流基本都汇入汉水了,变成东西向的河谷通道,不适合承担联系四川盆地与北方的任务,所以南段选嘉陵江河谷跨越大巴山几乎是必然的。
那么就只剩北段了。北段的选择其实是困难的。我们可以看一下每个城市的海拔:西安约400m,宝鸡约600m,天水约1100m。如果单纯从翻山的角度,天水是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最好的选择,毕竟起始海拔低,要翻越的山口海拔也低。西汉水和嘉陵江的上游河谷宽度相差不大,甚至西汉水的沿途地形更好,而两河源头与宝鸡、天水城市距离也相近,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最终选择的实际上是天水-略阳-成都或宝鸡-略阳-成都。这一选择很多人都说是由于多了天水到宝鸡一百多公里的路途,但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宝鸡到天水间的铁路自身运力有限。因此宝成铁路只能说是当时情况下的最好的平衡了技术能力以及近期、远期经济效益的选择了。
有些时候不要看见我们现在的能力可以开山劈河了,就嘲笑以前的人多么笨。铁路选线也好修建也好是经过许多人论证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果现在去嘲笑前人蠢,等后人发明了高强度并真的建成了环球高铁管道网以后,会不会反过来嘲笑现在的人修个滇藏铁路要规划十年,修个大瑞铁路隧道挖了十年都没打通?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这是规律使然的。
最后再呼应一下题中的问题,为什么不选西安-汉中-广元或者京昆线。首先在没能力建设超长隧道和超长桥梁的时候,这两者是一回事。那时候的人没能力直接打一条长隧道从西安到佛坪。因此只能在山里走。如果真是这样,那这条铁路才叫废线。宝鸡翻山以后就是凤县,两当这些城镇,西安翻山以后是什么?就一个佛坪,还是一个几乎全县自然保护区的县。修一条铁路是为了沟通两端,带动沿线经济发展。西安直接到汉中是带动什么?广货街的面皮吗?还是佛坪的大熊猫?
我可以说一句题主吃到第6个包子饱了,觉得前5个包子白吃了吗?
50年代的筑路技术水平能跟现在比?说惨点那时候还只能拿炸药炸松岩层然后一铲一镐地抠,说的不好听点相当于拿手一点点刨土石方,现在呢?什么盾构机,隧道建造机之类高大上的设备不要钱一样的干,最次也是用挖掘机装载机去挖土石方,效率高了倍多少你心里没点数?
至于宝成选线问题,一道秦岭一道大巴山,诗仙李白都要哀叹一句蜀道难,你眼里就不存在是吧?你就那么想让铁道兵用手抠出十几公里的隧道出来是吧?关于选线已经有其他答主帮忙分析了,我就不拾人牙慧了。
宝成线在当时算最优解了。沿河谷修路一直算是山区公路和铁路不费力气的修筑方法,也就2000年以后技术上来了才开始大规模修几公里长的长隧道。南宝成广元到成都算平原线不论,宝鸡到广元中间要翻山,隧道都只敢用几百米的,几千米的隧道用铁道兵手工作业太影响工期了。第一条超过4000米的隧道是川黔线的凉风垭隧道,那个地方不远就是毛主席写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娄山关,修那个隧道实属迫不得已。
说的难听点,就西南三省一市这一圈山区,在手抠土石方时代建设的话,不绕路才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