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德国回来,在猪场待了一段时间,场里各个环节都去了,动手操作都参与了,和场主也交流了不少。
规模:核心场,2400头大白母猪,20%纯繁,其他二元。
人员:17人(所有人员,包括兼职的)。人员这么多的原因主要在于育种。
如果是经营2400头商品场只需要9个人。
我在猪场干了7年,一线员工而已,第一次出国。所以只是自己所见。不会写作,比较乱,见谅。
德国的养猪技术模式成熟了吗?
跟国内相比,德国猪场的模式无疑是非常先进的
工作日上班最早的是产房4:00开始,最后下班的也是产房22:00
周末上班时间是7:00-16:00,晚上只有场主和他的副手会进去看下产房
休假比较随意,有每周上4天班的,有上5天,有2周休息3天的,有连干3周休息1周的
场主对员工时间的管理十分严格,每天下午都会对第二天所有员工的工作进行分配,并打印出来放到休息室,所有人一上班就能看到自己今天所有的工作内容,几点开始,几点结束,几点休息,统统安排到位。
所有人必须在8小时内完成当天交待的所有工作,否则视为不合格。
员工效率极高,8小时工作时间心无旁骛。
员工之间禁止谈论工资,但是如果员工觉得自己做得好,可以直接找场主谈加薪。而做的不好的,场主就要找他谈降工资的事了
周一销售,周三断奶、淘汰,周一、二配种,周四进产房
大量的工作都安排在了周一至周五,周末场内只要留2个人值班即可
繁殖卡、配种、测孕、分娩、留种、断奶、死亡、药物等全部采用软件管理
每周一大量的表格从软件中打印出来,员工完成工作,填写表格,上交
是否可以把德国的养猪场,防疫技术在中国进行复制?
防疫应该是因地制宜的,面对国内复杂的疫病环境,德国的防疫制度无法套用到中国来。
防疫上来说,我所去的这家猪场PRRS,CSF,PR,APP等全阴性。
场内只有4种疫苗:大肠杆菌Coli,圆环PCV,流感Flu,细小Parvo
商品猪出生到出栏,全程无免疫
当地兽医每2周来场一次,每次带2周的药物,并全场巡查一遍,检查用药情况及猪群健康。期间有幸跟她走了一遍怀孕舍,细致入微。
运猪车辆要求24小时跟猪无接触。
出口种猪销售时,兽医过来现场采血,必须全阴性。
为什么在中国得不到推广?
总的说来,拿德国的防疫体系套到国内是不合适的。
但是这样养猪的管理模式,生产流程,一定是我们将来发展的方向。
以后新建猪场,尤其是核心场,该怎么做?这次在人员整合,批次管理,流程控制,育种操作上给了很多启发,方向已经看到了,现在就是把这些全部消化、吸收掉。
再补充一点吧。
这个场最令人敬佩的就是场主,核心就是这位杰出的领导。
影响员工效率主要因素我觉得
1.老板指挥。每天有哪些工作,如何分配,哪些人去做,何时完成,何时休息,几点几分到什么岗位,都有明确要求。如果被场主认为 too slow,那么接下来就有得找你谈了。
2.员工自身。任务明确之后,自然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从自身来讲,员工自己也想16:00按时下班啊。某次,我向对方提出,能否停一下,让我拍张照片。回答是:“Don't waste my time.I've got much work to do.”
3.监督。场主说:永远不要让员工知道你会出现在哪里。
开小差打酱油的员工绝对瞒不过场主眼睛的。
这种情况下,场主原话是“send back”。
再举个小例子。
场主说:“你有没有注意到,我50岁的人了,进栏都是直接跨进去,出来就直接跳出来。而我的员工有的才20出头,却要打开一个一个插销开门进去,出来再把插销一个一个插好。每天他们在这进进出出上面,至少浪费了15分钟。”
场主问我:“我的两个配种员,A和B。你觉得哪个更好?”
A年级大一点,做事手脚很稳重,经验丰富。B很年轻,才做了不到一年。安排工作也是尽量A不动,B会抽调去别处支援。
“每个到我场里的人都会觉得A很不错,但是配种成绩看下来B更好。”
我问为什么。回答是“I don't know why.Maybe too slow.”
关于敬业精神。
有幸跟着该场的育种顾问走了一天。
他三周来场一次。50岁左右。场内测定,选种, 制作选配计划。
最后是挑选外销种猪。客户法国、波兰、黑山各地的都有,需求各不相同,每一批头数,周龄,销售日期都有严格限制,并且外销种猪育种值不能高,育种值最高的都是本场自留。
上午9点开始,从保育开始到培育,前前后后挑选了150头左右,一直挑到下午4点多。每一头都精挑细选,查耳号,查育种值,看体型,打着手电蹲下看乳头。不停的重复这一动作。
最可贵的是从头到尾保持着同样的节奏和速度,没有丝毫厌烦的情绪。挑完种猪后再去查看一圈测定站,检查数据拷贝上传,然后收拾东西,洗澡,换衣,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