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文章《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 第1页

  

user avatar   lillian-68-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专业很强的同事辞了职,包了座山去当山大王去了。

走的时候跟我们说:“抠逼抠搜的单位呆着没意思!”


一个很有才华的同事辞了职,去了家发展很好的公司。

走的时候跟我们说:“抠逼抠搜的单位呆着没前途!”


一个很有潜力的同事辞了职,去读博进一步提升自我。

走的时候跟我们说:“抠逼抠搜的单位呆着没希望!”


……

就剩下我们这些老、弱、病、残、孕以及抱小孩的乘客……哦,不,是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

为了稳住我们中某些被煽动的不安定分子,于是乎——

duang~

一声巨响!

《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这篇愚民文章横空出世!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老总在工作群里抛出了《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文章

一开始我没有注意,后来有个小妹妹小声的问我:我看了老总在群里发的那篇文章吗?我木讷,木有哇!咋啦? 小妹妹把我拉到一边低声说:你看看那篇文章就知道了!可能老总觉得我们太闲了,没有加班!


我有点无奈的笑了笑,回到工作位置后,我认真点开了这篇文章好好看看。


一看文章标题,就知道是哗众取宠的文章,要么是某新闻头条的风格标题,要么就是怨气太重,无处撒泼的某创业老板写的文章。


从一开始就抛出新员工跳槽的原因是因为“公司垮了”的引子,引人注目,套路,中计,让你带着怨气继续往下看。


紧接着加粗的字体“安逸和宽容 是对员工最大的不负责任” 下面巴拉巴拉油腻腻的职场鸡汤,苦口婆心劝解不能对员工好,要压榨员工,压榨员工才是真正的对员工负责.....这里会让多少土老板产生要压榨员工的共鸣啊!我严重怀疑此文章作者是不是传销头头,如此会灌输洗脑鸡汤。


然后又开始说不要高薪聘请员工啦,要员工付出跟薪资完全不对等啦,说到底就是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咯


越往下看我就越反感,满满的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浓浓的土老板味,什么要压榨员工,什么要员工加班才是对员工负责,什么要付出与薪水完全不对等,公司不能装修太好,创业公司福利好久意味着烧投资人的钱,等着关门倒闭,最后峰回路转拿华为的狼性文化来当挡箭牌,种种这些字眼看着都令人恶心!


就问一句:老板压榨你,你没日没夜天天加班,家庭妻儿全抛一边,拿着与工作付出不对等的低薪水,在一个与老鼠其乐融融的犄角旮旯里工作,还天天被土领导骂,这样的你是不是就比较开心了?工作更有动力了?


user avatar   PRjackas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篇典型的咪蒙型的文章,一个典型的媒体人写出来的标题。通过一个简单却真实的定义,让某个特定的人群产生共鸣,并刺激另一个人群引起沟通矛盾,从而扩大声量。这种文章特别受传统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老板们和中高层管理者们欢迎。因为他们最喜欢听话,不出声,价格低的劳动力。

文章我其实是没看的,是因为看这标题就知道里面大概会写了啥。

所以如果你问我怎么看的话……

我只能说:对员工不宽容的公司,也特么都死了……

因为,但凡是个企业,都是要死的。那些还没死的,只是还没死而已。

如果你想比一比死的早和死的晚,以及死的多和死的少。

那实际情况则会是,对员工不宽容的公司,死得更多,死得更早。


而这,正是这篇文章不想让你知道的。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很不喜欢的一句网络流行语就是“要么是坏要么是蠢”,这句话说得太绝对,未免一竿子打死一船人;

但对于这件事,这句话还真说得恰如其分:要么是蠢到不假思索照搬野路子鸡汤,要么就是坏到以压榨员工为能,看着灯火通明的办公室做自己的土皇帝梦。

--

在管理学的领域,截然相反的两条理念,在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企业,可能都会取得成功;而同样的理念,随着条件的改变,可能会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

例如,给基层员工高工资、高福利的策略,在20世纪初成为了福特汽车的致胜法宝。在产业工人平均每日薪水不到3美金的时候,福特给流水线工人开出了当时令人乍舌的每天五美金高薪,从而有效减少了旷工率,改啥了工人健康,增加了工人忠诚度,提升了生产效率。而在本世纪初,美国的几家传统汽车制造商,却因为过高的人力成本和“养懒人”式的高福利,败给了对员工更加讲究狼性的日本竞争者。

100年前对产业工人的高薪,在那个工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健康状况欠佳甚至营养不良的年代,的确可以帮助培养出一支有战斗力、忠诚于企业的队伍;而100年后,高薪对于普通员工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却又不太明显了,反而是适当给出激励机制能够更加提升效率。

还是汽车行业的例子:丰田汽车有一个引以为傲的生产模式,叫做“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 讲的是通过对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确保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保证有刚刚够用的零部件在生产线上等待加工,刚刚好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这一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仓储成本,把冗余的库存压榨到最低限度。Just in Time模式帮助丰田在成本控制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这时建立在特定条件之上的:每一环节都要完美衔接,而这就加剧了体系的脆弱性。在2011年东南亚飓风海啸灾难期间,由于东南亚的供应商库房和车间被灾难毁坏,全球各地的丰田工厂集体陷入无米下锅的困境,不得不停工等待直到上游供应商恢复元气。试想,如果在各个环节适当多预备一点零部件库存以备不时之需,也不至于让一个环节的丢失导致整部机器的停摆。这就说明了,Just in Time模式,也并非企业管理的金科玉律。

--

回到题目本身,单说加班这一项,就要区分公司和行业,辩证看待。

有的行业,与其说是“加班”,毋宁说是工作时间要跟着实际需求走。比如投行,的确,这是个“赚得多,死得早”的行业,有的时候看朋友们发票圈庆幸下班时天还是黑的,其工作强度可见一斑。投行不得不加班,一个原因是客户和合作方在别的时区,或者需要及时对另一个时区的情况做出反应;通宵加班后,一般也能至少睡上一个上午。类似的原因,也适用于一些从事跨国业务的律所。这样的加班,是被真实的需求所驱动的,大家虽然嗷嗷地骂娘,在票圈上诉苦,但更加害怕的是没有项目、没有班可加。

反观一些本来就更加适合朝九晚五的行业,有事没事都大晚上不放人,第二天早上照样打卡记考勤,结果就是晚上大家怨气冲天地在办公室干耗着,第二天早上又东倒西歪无精打采,这就很愚蠢了。

当然,也可能是领导心眼坏了,看到自己有令必行,就仿佛觉得对于团队有了什么掌控力,就以为能体现出员工对自己的服从。

--

最后,劳动法第四十一条,可能是我国最被忽视的法律条文之一了: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如果说还有更加缺乏存在感的法律条文,那就是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不说别的,就问问大家,您所在单位的工会是干嘛的?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管理是一门学问……

管理的方式,并不是用宽容和不宽容来划分的……



我觉得这种鸡汤唯一的用处就是给那些不适合做管理的老板提供一个心理安慰:

我把公司整黄了主要原因是我这人心软,对员工太宽容太放纵了……


除此之外我实在想不出这篇文章还有什么用处……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事实。资本主义社会就是比谁的下限低。企业为了生存会无情的压榨员工,靠更低的成本击垮竞争对手。其他企业为了生存也必须这么做。劣币驱逐良币。最后劳动者被压榨的终日劳动得到的报酬仅够果腹,社会空有强大的生产力却无人消费。因为劳动者分配的太少,根本无力消费。市场失去了流动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这就是上世纪20年代全球性经济危机和美国大萧条的根本原因。由此俄国爆发了革命,社会主义者上台。美国岌岌可危,罗斯福上台,制定法律强制提高工人分配比例,限制工作时间,并间接剥夺了一部分资本家财产,重新分配给工人,这就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紧接着二战将资本家的财富摧毁了,资产被重新分配,垄断被破除。美苏冷战进一步确保了工人权益得到了空前保护,世界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可惜好景不长,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崩溃。资本主义重新统治世界,工人权益不断被侵蚀。美国普通人收入自苏联解体之后没有实质性改善,虽然生产力已经发展了很多。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在上百年的发展中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劳工保护制度,而中国则在经济上走上了西方100年前的老路,劳动权利极度缺乏保障,更无与资方谈判的路径与权力。这篇文章提醒我们,不要指望资本家会大发善心改善工作待遇和环境,如果我们自己不联合起来去斗争,从法律和政策方面强制性的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我们劳动者的待遇只会越来越糟。


user avatar   WH4tr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4年前的问题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突然出现在我今天的时间线上显得非常 亦可赛艇

Android是2008年初才发布,而Oracle在2009年就以7.4B$收购了Sun,是Google不够睿智吗?

非也!

1)如果Android没有如此成功,Java对于Google而言就是一坨shit,Google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站在一坨翔上面取得空前的成功,如果有算命的告诉Google的命中贵人是阿翔,它就是穿越回去吃也要把它吃下去,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2)Google一直有python基因,很多系统都是基于python的,你知道工程师主导文化的可怕性吗?这帮pythonic的nerd出于情怀或者节操或者叫清高或者叫偏执或者叫真爱,它说什么都不会去买Java的,“老子看不上”!谁知造化弄人,09年你对我爱答不理,18年老子叫你高攀不起88亿!(注:今天的Google在各种收购之后,Java服务的比重占的也非常大了,变成了一个杂合的技术栈,而官司也很可能打到高院,尚未定论)


3)Google一直有跟开源保持共存共荣共襄盛举的传统,它跟Mozilla做生意,赞助开源项目,捐赠Wiki,主张“不作恶”,简直就是一副乌托邦理想主义者的化身,圈粉无数(包含答主),像Java这种项目,它更可能的方式是烧一笔钱给它花,然后来几句“希望Java明天会更好”之类的废话,它根本就不曾想过有一个家伙抄底了,因为那时候Android根本就没有火,Google从来就没有想过Java也T-M-D算哪门子“底”?


4)Sun的主手人也是个技术型的,就是技术牛掰业务做的稀烂,当时怎么看Sun都处在夕阳,SPARC也是逼格满满业务下滑被Intel捣的稀烂,那个价格没有几家觉得划算的,幸好是Oracle这种剑走偏锋的收购了它,要是换一家公司收购多半就把Sun雪藏甚至捣腾碎了,Java也就没有今日风光了,而Google在坊间也有创业公司杀手的美称,也许这就已经是历史发展的最好结果了。


什么,你问我对于Oracle收购Sun和MySQL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好白菜都让猪给拱呢呗!

但是作为吃瓜群众,我最喜欢看大佬们掐架,Google与Oracle的这场官司绝对酸爽,大家保持关注,各家都有千百号律师,吵起架来想想都 亦可赛艇!学知识产权法/专利法/法理学的同学们千万不要错过,说不定两年后就能进教材作案例呢!


什么,你又问我Google应该怎么做?

靠,我有不是劈柴!按我的观点,Google这次是违反了Java的使用协议的(无意引战,定论的事情留给专业法官),不能因为体量大就以为能压死人,那可是在美帝,万事全靠律师一张嘴,怎么讲都有理!


大家还记得微软以前有个skydrive吗?在英国被判败诉了,最后也得改名叫OneDrive呢!Google有钱了不起啊,过来领罚单!


而Java的坑早早就埋在那里了,所以苹果直接一刀切:老子不支持,免得搞一嘴毛!Flash一身毛病,一刀切,老子不支持!


所以,我对Google的建议是:

从Android 10开始,一刀切:老纸永生永世不再支持Java!

名字我都起好了: Badroid!


这TM不是关乎技术,不是关乎信仰,不是关乎生态,不是关乎用户体验!

这TM关系到命!


什么?要我预测结果?

法官中间调停,你们俩和解,google把赚的钱按每部手机给Oracle付钱?什么你说太扯了?你每买一部Android,都要给微软钱,你造吗?Oracle就想躺着就把钱收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国企95后出任西安高新控股公司董事? 
  开公司可不可以什么都不懂靠员工赚钱? 
  关于个人的核心竞争力,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深入理解么? 
  面试不通过,简历真的会被 HR 放入公司人才库,后续会联系吗? 
  创业公司 CEO 最重要的事有哪些? 
  有哪些真正的冷门且暴利的行业? 
  社保费用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对企业和个人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公司不履行劳动合同上的约定,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未来,哪个行业比较吃香? 
  为什么公司高管不去创业呢? 

前一个讨论
在助学金评议中,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护申请者的尊严?
下一个讨论
是不是机器学习的框架都偏向 Python ?如果是,为什么?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