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同学的回答很到位。
现存地名中的某某卫,直接变为今天某某卫市/县/区的,也就宁夏中卫,其他的诸如开原、铁岭、沈阳、金州、复州、盖州、天津、榆林、靖远、毕节、威海等,虽然也是当年的卫演化而来,可那个“卫”字是专名,前面的“威海”才是名字。就如同明代天津卫在清代当过天津县、天津州、天津府,民国和现在当过天津市。这种只改了后边一个字的,只能说是改了区划,因为即便是明代,也不乏将卫所改成县的例子,比如湖广都司的天柱守御千户所就改设了天柱县,陕西宁羌卫改设宁羌州,民国撤州改县成为了宁羌县,建国后避讳少数民族改成了今天的宁强县。
实际上,明代某所变成现在地名的,不少。我能想起来的,有下边几个:
高台守御千户所——甘肃高台县
古浪守御千户所——甘肃古浪县
宝山守御千户所——上海市宝山区(实际驻地在吴淞江守御千户所)
南汇嘴守御中后千户所——上海市南汇区(现已并入浦东新区)
抚顺守御千户所——辽宁抚顺市
偏头关守御千户所——山西偏关县
宁武守御千户所——山西宁武县
平虏守御千户所——宁夏平罗县(清朝避讳虏字,故将带有虏字的地名一概改为鲁、卤、远、罗)
归德千户所——青海贵德县
青川守御千户所——四川青川县(所驻地在青川清溪镇)
德昌守御千户所——四川德昌县
迷易守御千户所——四川米易县(1951年10月建迷易县,次年5月避少数民族讳,改迷易县为米易县)
大庸守御千户所——湖南大庸县(县驻地本是永定卫驻地,清代改设永定县,民国易名大庸县,85年改县级大庸市,88年改地级大庸市,94年改名张家界市)
定海中中千户所、定海中左千户所——浙江舟山定海区
金门守御千户所——福建金门县
天柱守御千户所——贵州天柱县
安龙守御千户所——贵州安龙县
关索岭守御千户所——贵州关岭县
息烽守御千户所——贵州息烽县
修文守御千户所——贵州修文县
海口千户所——海南海口市
未经细查,凭记忆我能说出来的区县及以上的千户所演变而来的地名,有以上这么二十一处,这一数字并不比由卫所而来的少太多。(卫演变来的大抵有天津市、威海市、铁岭市、沈阳市、中卫市、西宁市、榆林市、毕节市、哈密市、盖州市、义县、永昌县、山丹县、越西县、松潘县、龙里县、镇远县、怀安县、天镇县、阳高县、左云县、右玉县、宁强县、岷县、靖远县、唐山市开平区、张家口市万全区、上海市金山区、张掖市甘州区、酒泉市肃州区、武威市凉州区、大连市金州区、安顺市平坝区、朔州市平鲁区三十四个,且甘州、肃州、凉州、金州、盖州、义县、沈阳、西宁、永昌、怀安、岷县十个也可以说是恢复了明朝之前的郡县名称)
所以,也说不上“'卫'的地名还有不少,但'所'的地名很难听到”。
另外,明代卫所是由百户所构成的,现在的甘肃、陕西、山西、宁夏的村镇里存在有大量的“X百户”的地名,就是百户所的遗存。
百户所留下的某某百户地名就海了去了:
这是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郭城驿镇附近,从二百户到八百户。
这是香河,头百户、三百户、五百户都有。
这是天津武清。
这些都是百户所或者当年军屯、卫所制度的遗存。
另外,别说卫、千户、百户了,总旗的我都见过:
坐标:河南开封通许县。
带“卫“和带“所“的地名都并不少,但要以“让你听说过“为标准衡量,那就不容易了。
带“卫“的地名你也有很多不知道的。靖海卫听说过吗?它现在只是山东威海荣成市人和街道下边的一个村——靖海卫村;成山卫听说过吗?它现在只是山东威海荣成市下辖的一个镇——成山镇。
你看看,光今天山东威海市境内就有过3个卫,靖海卫至今还保留着“卫”字,成山镇02年才去掉了“卫”字,而且靖海卫在今天的明代沿海卫所遗址里保存的相对比较完好,还残存的城墙有2.5公里长,卫城的中心十字街、原来民居格局清晰可见,成山卫的北门和西、北段城墙也还留有遗址,但反倒是建国初期就已经在正式行政区划中去掉“卫”字、已经开发的几乎看不到原本卫城痕迹(只存有180米城墙遗址)的威海卫更广为人知。
为啥?存在感高罢了。
实际上当年遍布边疆、沿海的卫所在今天还广为人知(指被外地人普遍知晓)本来就是特例,只有那些真正发展起来的、今天还以大城市面貌存在的(比如天津卫),或曾成为重大事件发生地的(比如威海卫)卫所才能做到。说句不好听的,要不是因为北洋水师和甲午海战的缘故,以威海今天全市不到300万的人口规模,在国内也妥妥是一座被遗忘的陌生小城,它的知名度也不会比靖海卫、成山卫高到哪里去(当然它很漂亮,也很富裕,但那是另一回事)。
能做到这两点的“卫“都不多,比卫人口更少的“所“当然可能性就更低了。
典型的例子就是其他回答里出现过好几次的安东卫-石臼所。这地名今天依旧存在,在哪呢?前者在山东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虽然城墙已经不在,但今天安东卫的护城河、中心十字街还很容易找到,建筑城墙时取土形成的大坑也很明显(今天改成了一个公园),它下辖的石臼所就是今天山东日照市东港区的石臼街道。可就连日照这座城市在全国的存在感都没多少,外地人怎么会知道它远离主城区一个小时车程的卫星城区还有个安东卫?怎么会知道它主城区的一个街道是安东卫下辖的石臼所?怎么会知道它主城区北侧沿海那一群“任家台村”,“吴家台村”,“李家台村”就是石臼所下辖的负责瞭望警戒的墩台呢?
最后这条,我问过很多就生活在这几个村里的村民,他们都不知道。这几个村每年接纳大量游客,游客都是冲着海鲜、沙滩、农家乐来的,绝对想不到自己游览的其实也是古迹遗址。
再比如大嵩卫(今山东烟台海阳市凤城镇),其下辖的一个“所“在今天威海乳山市境内——海阳所(今乳山市海阳所镇)。它附近还有一个其实并不属于卫所体系但又一直被视为卫所制度补充的巡检司——乳山寨巡检司(今乳山市乳山寨镇)。“所”和“寨”名俱在,可有什么用?外省人谁知道海阳在哪?乳山是啥?更不用提这两个县级市下边的乡镇了。倒是海阳所的另一个名号已经广为人知——山东沿海鬼城,乳山银滩。
甚至一些比较知名的城市里的卫所地名,也一样不为人知。典型的比如青岛,你只知道青岛有啤酒海鲜,有沙滩美女,还有黄渤黄晓明,但青岛境内就有2个卫,而且至今还都保留着原名:一个鳌山卫,在哪呢?在青岛北侧的即墨区境内。一个灵山卫,在哪呢?在青岛南侧的黄岛区境内。这两个卫下辖的“所“也有好几个还延续以往的名号,比如青岛主城区里的浮山所(属鳌山卫);比如即墨境内的雄崖所(属鳌山卫),它今天只是个村,不仅还保留着城门和部分城墙、中心十字街、原始民居格局,所城外的庙、观等附属建筑也还有,它旁边几个村的名字也十分明晰的标明了曾经的作用——马坊村,雄崖所的马坊;南、北颜武村,雄崖所曾经的南、北演武场。
当然,也有的卫、所今天已经摘掉了“卫、所”的字,比如灵山卫下辖的夏河所,也就是今天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镇驻地的东、西、南、北4个夏河村。可这是它不为人知的原因吗?
显然不是。你看,琅琊镇的地名里还保留着这方土地最大的骄傲——琅琊。这里是最早的“琅琊”,姜子牙命名的琅琊就特指这里,秦始皇来了3次住的开心极了故迁户设置的琅琊郡也是在这,后边什么临沂、安徽、江苏的琅琊地名,都是从这个开车3分钟就能绕一圈的小镇子延续而来的,可把“琅琊”留在名字里,就能让人知晓它曾经的辉煌了吗?世人还不是照样会以为“琅琊,就是今天的临沂”吗?
原因简单极了,只因为它只是个毫无存在感的镇子罢了。
所以说到底,还是大部分保留了卫、所、寨、墩台的地名在今天的存在感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