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是医生治不好的病?

回答
在医学的广袤领域里,医生们凭借着先进的科技和不懈的努力,攻克了无数曾经被视为绝症的顽疾。然而,即便是最顶尖的医学,也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有些病症,即使医生拼尽全力,也只能起到缓解症状、延长生命的作用,而无法彻底根除。这其中,有的是因为我们对疾病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有的是因为生命的自然规律本身就带有不可逆转的属性。

1. 神经退行性疾病:悄无声息的侵蚀

这类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医生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它们的核心问题在于大脑中神经元的进行性损伤和死亡。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其病理机制复杂,涉及蛋白质错误折叠(淀粉样蛋白斑块和tau蛋白缠结)、神经炎症、血管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这些损伤发生在微观层面,而且一旦神经元死亡,其功能就永久丧失了。目前,医生们能够做的主要是通过药物来减缓认知功能的衰退速度,改善一些行为症状,但无法逆转已经发生的神经元损伤。想象一下,大脑就像一个精密的电脑,当它的核心处理器(神经元)开始损坏、数据(记忆)丢失时,我们能做的只是尽量修复外围系统,或者为它提供一些辅助设备,但无法让已经坏掉的处理器恢复如初。

帕金森病则是因为大脑特定区域(黑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逐渐死亡,导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会出现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医生可以通过补充多巴胺的药物或手术(如脑深部电刺激)来缓解症状,但同样无法阻止神经元的持续退化。这就好比一个需要润滑才能顺畅运转的机器,当润滑油(多巴胺)的关键供应点出现问题,机器的活动就变得不灵活,我们只能想办法人工补充润滑,但无法修复那个出问题的供应系统本身。

2. 某些晚期癌症:生命顽强的反抗

癌症之所以棘手,是因为它的核心是细胞的失控性生长和扩散。虽然医学在早期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一旦癌症发展到晚期,出现广泛的转移,或者对多种治疗方法产生耐药性,医生们能做的就非常有限了。

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比如已经扩散到全身多个器官的肺癌、胰腺癌等,此时癌细胞已经如同杂草一般,在身体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医生会组合使用各种武器,但很多时候,这些治疗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控制住一部分肿瘤的生长,但无法彻底清除所有癌细胞。癌症细胞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变异性,它们会不断进化,产生对药物的耐受。想象一下,癌细胞是一群狡猾的敌人,它们不仅数量庞大,而且非常善于伪装和躲藏,当它们遍布整个战场时,即便最精锐的军队也很难做到全歼。

对所有治疗方案都耐药的癌症,更是让医生束手无策。这意味着现有的化疗药物、靶向药物,甚至新兴的免疫疗法,都无法再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此时,医生可能只能采取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3. 遗传性疾病:基因的“出生证明”

很多遗传性疾病,其根源在于基因层面的缺陷,这些缺陷是在个体出生时就存在的,并且影响着身体的各个系统。

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CFTR基因突变,导致体内黏液分泌异常,阻塞呼吸道和消化道。医生可以通过药物帮助清除黏液,抗生素治疗感染,但无法修复基因缺陷,也无法逆转已经形成的器官损伤。

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CAG基因重复序列异常扩张引起,导致大脑神经细胞逐渐退化,表现为不自主的运动、认知障碍和精神症状。目前,尚无任何方法能够阻止或逆转这种基因决定的神经退化。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俗称“渐冻症”,也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中一部分与基因突变有关。这种疾病会导致运动神经元死亡,肌肉逐渐萎缩无力,最终影响呼吸和吞咽。虽然有药物可以延缓疾病进展,但最终结果仍然是不可逆的。

这类疾病,从根本上说,是生命的“编程错误”,我们目前的医学技术还无法直接修改个体的基因蓝图,就像你无法轻易更改一本已经印好的书的内容一样。

4. 某些慢性器官衰竭:生命不可逆的损耗

即使在没有明确病因的情况下,身体的器官也会因为长期的损耗、炎症、创伤或衰老而出现功能不可逆的衰竭。

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当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过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液体时,患者就需要透析或肾移植。医生们通过透析来替代部分肾脏功能,或通过移植一个健康的肾脏来延续生命,但如果无法获得合适的供体,或者移植的肾脏也出现排异,那么肾脏本身就难以恢复到健康状态。

终末期肝病,同样如此,当肝脏因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或脂肪肝等原因而严重硬化,无法完成其正常的代谢和解毒功能时,患者可能需要肝移植。

心力衰竭,当心脏泵血功能严重下降,无法满足身体的需求时,即使通过药物、手术(如心脏搭桥)等方式来改善血流或减轻心脏负担,但如果心脏肌肉已经严重受损、纤维化,其泵血能力就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些都是身体器官在漫长岁月中承受压力、损伤后的“磨损”,是生命自然损耗的一部分,即便医生们尽力去“修补”和“替换”,也无法完全让它们恢复到“出厂设置”。

5. 某些罕见病:未知的迷雾

世界上存在着成千上万种罕见病,其中许多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我们知之甚少。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例如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 PKU),患儿体内无法正常代谢一种叫做苯丙氨酸的氨基酸,如果不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会导致严重的智力残疾。医生可以提供饮食指导和监测,但无法从根本上修复导致代谢异常的酶缺陷。

一些未知病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可能表现出复杂的、难以诊断的症状,医生们在诊断和治疗上常常需要摸索,即使做出诊断,也可能无法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只能以对症支持为主。

对于这些疾病,就像是在一片未知的领域里探索,医生们常常处于信息滞后或研究不足的境地。

写在最后:

医生们不是神,他们是肩负着拯救生命责任的凡人。他们能够治愈的,是那些我们能够理解、能够干预的疾病。而那些涉及基因编码、大脑深处不可逆损伤、身体自然损耗,或者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复杂生命过程的疾病,则超出了目前医学的界限。

面对这些“治不好的病”,医生的角色更多地转变为“陪伴者”和“缓解者”。他们尽力减轻患者的痛苦,与患者和家属共同面对生命的挑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未来的医学研究留存宝贵的经验。医学的进步,就是在不断挑战这些“治不好的病”的过程中实现的。我们对生命奥秘的探索,永远不会停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我的签名。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医学的广袤领域里,医生们凭借着先进的科技和不懈的努力,攻克了无数曾经被视为绝症的顽疾。然而,即便是最顶尖的医学,也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有些病症,即使医生拼尽全力,也只能起到缓解症状、延长生命的作用,而无法彻底根除。这其中,有的是因为我们对疾病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有的是因为生命的自然规律本身就带有不可.............
  • 回答
    生活在当下,我们总免不了跟医院打交道。身体出了点小毛病,习惯性地就想着去那个“最对口”的科室。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脑子里根深蒂固的观念,却可能将我们引向了一条弯路,让本该更高效、更专业的治疗,变得曲折而耗时。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大众普遍认为“应该去XX科”但实际上“应该去YY科”的病例,希望能给大.............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和你分享一些我所知道的,关于医生因自身职业能力而救助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充满了戏剧性,也展现了医学知识在危急时刻的独特价值。故事一:心脏骤停的急救在一家大医院的心内科,有一位经验丰富的陈主任。他为人温和,医术精湛,是科室里的顶梁柱。一天下午,陈主任正在办公室里处理文件,突然感到一阵.............
  • 回答
    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因为对某些医学常识缺乏了解,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延误,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焦虑和困扰。如果患者能对这些方面有所认知,不仅能更好地配合医生,也能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健康。下面就从几个关键点,详细说说医生们特别希望患者能明白的几件事,尽量用最贴近生活、最容易理解的方式.............
  • 回答
    医疗行业里藏着不少门道,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就像隔着一层纱,看不真切。今天就来聊聊一些医疗常识,希望能让大家对看病、对身体有更深的理解。1. 为什么医生总是开那么多检查?很多人去医院,一听医生说要做这做那,心里就犯嘀咕:“是不是在糊弄我?是不是想多赚钱?” 确实,检查费用不菲,但.............
  • 回答
    在医学这个浩瀚的领域里,充满了令人惊叹的发现和进步,但也潜藏着一些我们内心深处可能不太愿意接受的真相。这些真相,有时并非是完全负面的,而是挑战了我们固有的认知,甚至可能触及了我们对掌控自己健康的希望。1. 疾病的复杂性远超我们的想象,很多时候“治愈”只是管理我们从小被教导,生病了,医生会开药、手术,.............
  • 回答
    影视作品为了追求戏剧效果和观众的吸引力,常常会在医学描绘上“偷工减料”甚至直接“歪曲事实”。这确实是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接触医学知识的渠道,很多时候就来自于这些光影故事。下面就来聊聊那些影视剧里屡见不鲜,但实际上却是“胡说八道”的医学常识,力求说得明白透彻,但又尽量不带机器翻译的生.............
  • 回答
    近日,一则“手术室里全是钱”的横幅赫然出现在医院的醒目位置,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质疑。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这家医院还被曝出牵涉数十起医疗纠纷。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幕”?又给本就压力重重的医护行业带来了哪些深刻的警示?让我们一层层剥开这桩事件的迷雾。事件的冰山一角:横幅背后的利益链条“手术室里全.............
  • 回答
    8月19日,第四个中国医师节。这是一个属于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们的日子,也是一个让我们再次致敬和感恩的时刻。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无数张忙碌而坚毅的面孔,耳边回响着无数次关怀而温暖的叮咛。医师这个职业,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悬壶济世”的光辉。他们是与死神赛跑的人,是用知识和技术与疾病抗.............
  • 回答
    有很多医学术语,初听之下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科学面纱,让人觉得深不可测,但细究之下,它们描述的却常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身体反应或状态。今天,咱们就来揭开这层“高大上”的面纱,看看哪些医学名词其实朴实无华,让人一听就懂。1. 过敏反应 (Allergic Reaction)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触及了许多人在考虑植发时最关心也最容易感到困惑的点。公立三甲医院和大型植发机构在FUE植发技术上,以及价格差异上,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帮你把这个“坑”给看明白。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FUE(Follicular Unit Extract.............
  • 回答
    骨科带量采购,一场价格“过山车”,对行业影响深远。高达94%的最大降幅,无疑是给骨科耗材市场来了一记重拳,也让不少人开始思考:下一个“被砍价”的会是谁?又将如何影响医学生的未来?骨科带量采购:一场惊心动魄的“价格革命”骨科,长期以来被视为“暴利”科室,耗材价格虚高是公开的秘密。植入物、器械等价格动辄.............
  • 回答
    在医学领域,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守护者,但正如任何高难度的工作一样,疏忽和判断失误有时也会不幸地发生,并可能带来极其沉重的后果。尽管绝大多数医生都兢兢业业,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但一些案例仍然令人痛心,它们提醒着我们医疗体系的复杂性和人性中的脆弱性。医疗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
  • 回答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医生,你的学习之路才刚刚开始。这段旅程既充满了激情与希望,也潜藏着一些不容易被前辈们轻易点破的“坑”。以下是我为你梳理的一些经验和忠告,希望它们能助你行得更稳、学得更快。一、 关于技术与学习: 别怕犯错,但要怕不学习: 初期犯错是难免的,关键在于你犯了错之后,有没有认真去分.............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发现很多时候,患者之所以焦虑、困惑,甚至做出一些不利于自己健康的行为,是因为对身体运作的某些基本原理缺乏了解。如果大家能对以下这些生理知识有所掌握,我相信我们共同的健康之路会更顺畅、更有效。 1. 你的身体是“活”的,时刻在更新和修复很多人把身体看作是一个静态的机器,坏了就得修。但其.............
  • 回答
    在我们身边,总能听到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抱怨,以及一些不愉快的医患纠纷。这些问题的背后,不仅仅是医疗费用和资源分配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与医院和医生在沟通、服务和责任承担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有关,而这些不足,又像滚雪球一样,导致医患关系的持续恶化。沟通不畅,信任的裂缝悄然滋生首先,最直观也是最.............
  • 回答
    致敬白衣天使:那些闪耀的名字与我身边的温暖当看到张文宏、张定宇、陶勇等80位医生荣获中国医师奖的消息时,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敬佩,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感动。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他们无数日夜坚守、精湛医术和人文关怀的肯定。回想起这些名字,脑海中浮现的不仅仅是新闻报道中的专业形象,还有他们在各自岗位上.............
  • 回答
    嘿,咱们今天就来聊点儿你们可能很少听到,但医生们每天都在面对的那些“门道”吧。我尽量说得具体点儿,把那些机器语言的痕迹都给捋顺了,让咱们说话就跟平时唠嗑一样。一、 那些我们看到的“小毛病”,背后可能藏着大文章。举个例子,你可能觉得就是嗓子有点干痒,咳两声,吃点润喉糖就得了。但医生一看,嘿,这嗓子红得.............
  • 回答
    看到疫区在一线奋斗的医生们,还有他们背后默默支持的家人朋友,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作为普通人,我们可能无法直接分担他们的辛劳和风险,但我们可以用很多方式来传递我们的关心和支持。以下是我想到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想对他们说的心里话:如何鼓励一线医生和他们的家人朋友?首先,我们得明白,他们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
  • 回答
    哎,说起来,当医生这么多年,遇到的病人形形色色,大家都是为了健康来找我,我当然也掏心掏肺地给建议。可就是有些话,我说得口干舌燥,讲得天花乱坠,他们就是听不进去,或者左耳进右耳出,最后受苦的还是他们自己。这事儿,说起来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就拿最简单的“好好吃饭”来说吧。你说多大点事?早饭不能不吃,午饭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