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将军的第五军团在长征时期就已经在数次殿后战中损失大量精锐。等到随西路军出征时,五军团只是个架子,总兵力4000余人,枪弹皆不足。
高台战役前,西路军摆出个罕见的长蛇阵,以董将军第五军为先锋,夺取高台和临泽。
这也是第五军首次担任前卫部队。考虑到红五军擅长防守,由红五军卡住高台这个口子,掩护全军西进,从部署上也算合理。问题是,当红五军卡住西进要地时,西路军主力又停止不动了。
我们不去探讨这里面各种诡异的决策,单说环境变化后西路军的反应。既然不走了,那么马家军肯定要围过来,寻求薄弱点吃一口。
高台和临泽两处分兵,高台只有2800余人。九军和三十军远在后方,高台是兵法上明显单箭头突前,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孤军。必然被吃掉。
特别擅长吃敌人孤军的我党我军焉能看不出?
李先念就曾建议,三十军加速移动,屯兵于高台和临泽中间,发挥30军擅长野战的优势,做为呼应两地的机动兵团。高台临泽有难,则30军可支援,毕竟30军未伤元气有6000多人。马家军即便野战也吃不掉30军。但是陈徐两位长官未听。
最后高台被围攻数天陷落,期间还不允许突围。
后来总结:
(一)在战术指导上不应该为一城的得失死战。(二)高台守军无电台联络,打了两天我们还不知道,未能早想办法援助。(三)被争取过来的几百民团,未经过改造,放心用人家,结果与敌人造成内应外合而失事了。
打了两天还不知道这条不成立,高台孤军入险地,李先念早就指出来,奈何置若罔闻。
董将军最后明知不突围必死,也义无反顾选择了与城同亡。其忠诚和勇烈日月可鉴。
董振堂地位无可置疑,如果不牺牲,必然是元帅。(授元帅与否的真•关键点在于军委委员,你们看看董振堂什么时候就是了?)
1.董振堂是坚决执行中央路线的,坚决与张国焘搞分裂作斗争的。
2.草地分裂时间后,董振堂一直有北上找中央的想法。劝止他的人是朱德。(后面到了庐山会议都揪着朱德对张国焘斗争不坚决这一点其实是有道理的)
3.宁夏战役未能成行,红五军团不能回归,根子还是在红四方面军以张国焘为首的分裂势力。
4.董振堂的牺牲是要深究的,就像李彩云之死一样。
5.毛对董始终是怀有感情的。比如“为董绕道”这个事。
6.罗炳辉都能进36,董居然没进。C++
各个历史时期都
对董振堂赵博生等五军烈士纪念不够。颇有忘恩负义之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