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长征时飞夺泸定桥时他们的木板是哪里得来的?

回答
说起飞夺泸定桥,这可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段传奇。那桥本身就够吓人的了,光是看着就让人腿软。不过,最让人好奇的,还是那些构成桥面、让战士们能够踏过滔天洪水、冲向对岸的木板,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这可不是件小事,想想看,桥上原本的木板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被敌人撤掉了,桥身光秃秃的,只剩下铁链和桥墩,那可是要命的钢筋铁骨!

敌人的撤退,给了红军一丝希望

话说当时,国民党川军团长王润波的部队也知道泸定桥的重要性,为了阻止红军过江,他们在撤退前,确实把桥面上的木板全都拆光了,并且还打算把桥上的钢缆都烧断。不过,他们的计划也不是那么顺利。由于红军追得太紧,加上一些情况的阻碍,国民党军并没有能把所有的木板都彻底销毁或者带走。

所以,当红军先头部队,也就是红一军团的侦察兵抵达泸定桥时,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近乎“光杆司令”的桥梁架子。桥面上确实空荡荡的,只剩下那些粗大的铁链,像巨龙一样横跨在汹涌的大渡河上。但是,仔细搜寻一番,还是能在桥头附近,还有敌人匆忙撤退时遗留下的一些东西里,找到一些零散的、还能用的木板。

就地取材,和时间赛跑

大家可别以为是像盖房子一样,一卡车一卡车的木头运过来。当时的条件,红军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那个闲情去运木材?战士们可都是在和时间赛跑,一刻都不能耽误。

根据一些史料和亲历者的回忆,这些木板的来源主要有这么几个:

1. 敌人在桥头遗留的少量木料: 国民党军虽然拆光了桥面上的木板,但他们撤退得非常仓促。在桥头的工事里、营房里,或者是一些堆放物资的地方,可能还留有一些备用的木板、木桩,甚至是他们用来修缮工事的木料。这些零散的木料,对于急需的红军来说,就是救命的宝贝。

2. 附近村庄的征集(可能性较低,但不能完全排除): 泸定桥附近是有村庄的。在极端紧急的情况下,不排除红军会向当地群众征集一些木料。但考虑到当时红军行军的纪律以及保密的需要,这种大规模的征集可能性不大。而且,就算有,也一定是极少量、能快速获得的。

3. 桥身侧面可能存在的连接木料: 虽然大部分木板被撤掉,但桥梁本身的结构可能在一些连接处还保留了一些木质的部件,或者是在早期修建桥梁时,遗留下的一些构建材料。不过,这些木料很可能并不够用。

最重要的补充:临时构筑和战士们的智慧

大家要明白,“飞夺泸定桥”的关键在于“飞”。22位勇士,在炮火和敌人的扫射下,以极快的速度,冒着生命危险,将手中的枪支和弹药作为工具,甚至是用身上携带的装备,去固定和铺设那些零散的木板。

可以想象,他们不是在铺设一条完整的、平整的桥面,而是在利用手上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临时搭建起一条能够通过的“路”。这包括:

利用身上携带的物品: 有的说,战士们甚至用自己的马刀、扁担、水壶等,来加固和连接木板。
用枪托、三八大盖的刺刀端去拨弄和固定: 这样才能让这些零散的木板能够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可以容纳脚站立的平面。
可能还有一些从敌人那里缴获的木头或木箱: 敌人遗弃的箱子、包装用的木板,都可能成为临时的材料。

所以,所谓的“木板”并不是成批的、整齐的木料,更像是一种“拾遗补漏”的集合。战士们把敌人遗留的、能在第一时间找到的、还能派上用场的零碎木料,用最快的速度、最简陋但最有效的方式,拼凑在光溜溜的铁链上,为后面的部队开辟出一条通往胜利的通道。

可以说,飞夺泸定桥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那几十块木板,更重要的是那22位红军战士的无畏精神、超凡的勇气和出色的应变能力。他们面对的是生与死的考验,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凭借一腔热血和对革命的忠诚,把那些零散的木料变成了通往胜利的“生命线”。这才是这段传奇最令人动容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毛主席在《七律·长征》里写到:大渡桥横铁索寒。

看了一些回答,觉得现在有些人,不仅不去读历史、学历史,还在解构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历史、解构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历史英雄人物。今天是八一建军节,在这一天我看到有些人的回答是如此的歪曲否定我们军队在最危急时刻的英雄,我觉得心里比泸定桥上的铁索还要寒冷。

首先直接回答题主的问题:红4团组成的突击队22名勇士(3人牺牲)是爬在铁索上打过去的!铺木板的不是22名勇士,而是跟随在突击队后面的红4团3连。用的木板是附近老百姓的门板、床板。

泸定桥全长101.67米,宽2.67米。一共13根铁索,下层是9根并排的铁索用来铺木板,上面是4根铁索,左右各两根,作为扶手栏杆。铁索有碗口粗、以30多厘米长的铁环相扣而成。也就是说,每两根铁索之间的距离大约是33厘米。22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的任务是突击,他们是从铁索上爬到对岸的,边爬边打。而红4团3连跟在他们后面负责铺木板,每个人带着武器,拿一块木板。突击队在前面边爬边打,3连在后面边打边铺。懂了吗?

虽然是影视作品的剧照,但是符合史实,可以看出,22名勇士是从没有木板的铁索上爬过去的。下面就是涛涛江水,对面是川军的火力不断射击,就问换做你,你敢不敢?22名勇士中有3人就是在这铁索上被击中牺牲,掉入了江水。

==================================================================

红军长征期间,蒋委员长激动过3次,有那么3次机会,红军就差一点点全军覆灭了,只差一点点!

第一次是红军突围西征,蒋介石亲自部署“湘江追堵”,湘江之战红军牺牲很大,红军一点点被消耗,就差一点了,但是地方军阀的追堵不完全,让红军跑掉了一部分。

第二次是红军在鲁班场战斗失利,第三次渡过赤水河之后,红军举棋不定,蒋介石调集川军、滇军、黔军、湘军、中央军在川南黔北大修碉堡步步为营,差一点在川黔一带彻底绞杀了红军。

第三次就是抢渡金沙江、大渡河

1935年5月中旬,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攻克会理。这个时候蒋介石部署薛岳兵团53师等部渡过金沙江,由南向北追击红军;川军刘文辉、杨森的20军、21军等部在北堵击红军;郭勋祺的6个旅由东向西打红军中部。北堵、南追、东击,成合围之势,基本上就是准备在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域吃掉红军。

蒋介石电令: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大军覆灭之地,今共军入此汉彝杂处、一线中通、江河阻隔、地形险峻、给养困难的绝地,必步石达开覆辙,希各军师鼓励所部建立殊勋。
这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蒋介石要让毛泽东做石达开第二。

自反围剿开始,红军一次次面临绝境,一次次脱离险区,这次也不知道是第几次了,有时候说的唯心主义一点,真觉得历史赋予了这支军队主角光环,要不然他怎么就能一次次的绝境逢生?

这时的中央就在会理开了会,决定往北渡过大渡河突围,大渡河是岷江的一个支流,河宽水急,平均河面宽200米,流速每秒4米,河床落差很大,河岸两侧基本都是石壁,渡口很少。中央决定让刘伯承带领红一师担任先锋,准备从安顺场渡河。

刘伯承在往安顺场开进的路上就在思考如何渡河,整天念叨“有船我就有办法,有船我就有办法”,刘伯承的警卫员说刘伯承晚上做梦都在翻来覆去的说这句话。

前不久渡过金沙江的时候,刘伯承就是靠着6条船,每天渡1万人,把中央红军渡过了金沙江,化险为夷。这次安顺场要是没有船怎么办?不光刘伯承,很多人想都不敢想。

5月24日晚,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一营占领安顺场渡口,可是只有一条船!

刘伯承命令杨得志的红一团组织精干突击队,乘坐唯一的这一条船渡过大渡河,想到对岸再去找找还有没有其他船。河对岸防守的是川军第5旅一个营数百人,还修筑了工事。2连连长熊尚林奉命挑选出16名突击队,当时一名战士从连队队列里冲出来,边哭边喊:“我也去,我一定要去。”于是突击队成员成了17人。因为只有这唯一一条船,这也就意味着,17勇士的进攻将是攸关红军生死存亡的唯一一次机会。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向对岸出发时,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肖华亲自吹起了冲锋号。17勇士每人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8颗手榴弹,第一船送过去9个人,成功登陆,还击退了200人的反扑。第二趟又送过去8个人,带着2挺轻机枪,彻底击溃防守的川军,夺取安顺场对面的大渡河东岸阵地。

可是对岸也没有船!

那唯一的一条船一次最多坐40人,往返一次1个小时,一个昼夜最多渡过五六百人,全军渡河要一个月。紧赶慢赶,26日上午10点才把杨得志的红一团给渡了过去,这时薛岳的追兵和杨森的先头部队距离安顺场只有几天的路程了!

刘伯承下令:工兵连千方百计想办法架桥,各部千方百计想办法找船。

两个“千方百计”一个都没实现,工兵连用八根二号铁丝缉缆,只系上三个竹排,放倒水里就被冲断了;沿河两岸再也没有其他船。

打安顺场的时候,刘伯承问主攻营营长孙继先:“孙继先,你知道石达开吗?”

孙继先说:“管他十达开九达开,我们一定能渡河!”

刘伯承说:“我们会不会成石达开就看你的了。”

现在安顺场是夺下了,可过不了河,还是要成石达开的。

蒋介石的飞机到处撒传单:前有大渡河、后有金沙江,朱毛红军插翅难逃。

26日中午红一团渡过江之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也赶到了安顺场,刘伯承赶紧向军委领导汇报情况,毛泽东却一边喝着缴获的米酒一边跟刘伯承扯起了淡。

刘伯承:“主席,我给你汇报一下渡河的情况。”

毛泽东:“诸葛亮七擒七纵才让孟获心服口服,之前你怎么就一次说服了小叶丹呢?”

刘伯承 :“主要是我们严格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那主席我给你说一下渡河的情况吧?”

毛泽东:“你跟小叶丹结拜真的是跪在地上起誓吗?”

刘伯承:“是的,彝族人讲义气,诚心诚意才信任我们。主席我跟你讲一下现在的情况很紧急”

毛泽东:“你们下跪是先跪左腿还是右腿?”

刘伯承懵逼了,此时他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

越是紧急时刻毛泽东越喜欢扯淡,这是他一贯的作风,1929年红四军在赣南被追着打,毛泽东却在河边把陈毅、谭震林、江华拉到一起,问他们鱼在水里睡不睡觉。1948年国民党空军轰炸陈南庄,敌机到头顶了,所有人进了防空洞,警卫员把毛泽东从床上拉起来他也不跑,还扯淡:“没什么了不起,无非是投下一点钢铁,正好打几把锄头开荒。”最后还是被聂荣臻派人架走的。

但这个时候明显全军在安顺场渡河已经不可能了,中央决定红一军团一分为二:

红一师、干部团作为少量精锐,在安顺场渡河,编为右纵队,由刘伯承、聂荣臻指挥,沿大渡河左(东)岸往北前进;

红二师、五军团作为大部队不渡河,编为左纵队,由林彪指挥,循大渡河右(西)岸往北前进。

两军分别沿大渡河两岸往北前进,红军大部跟随左纵队。

要是泸定桥也不能渡河呢?

毛泽东当时说:“假如两路不能会合,被分割了,刘、聂就率部队单独走,到四川去搞个局面。”

这话越琢磨越觉得悲壮,整个红军已经所剩无几,要是左路红军主力被歼,右路的红一师去了四川恐怕也坚持不了几天。但大家也都知道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然后就是两路大军的强行军了。

刘伯承、聂荣臻率领右纵队于5月27日出发,向160公里外的泸定城疾进,一路连打带冲,一路摧枯拉朽,在山林峭壁中每天行军50多公里,途中还打掉了刘文辉在瓦坝的一个团、在龙八布驻防的一个团加一个旅部。用了三天时间一路江风一路战火一路艰险一路曲折于30日凌晨杀到了泸定城下。

林彪已经在九个小时前夺下了泸定桥。

林彪更快!

《星火燎原》用一句令人懵逼的语言描述左纵队的行军速度:昼夜兼程二百四。

我就问问你们这些键盘政治家们哪个人一天能背负着武器弹药和给养在山路上走120公里?

当时红二师四团的团政委杨成武回忆到:“在行军纵队中,忽然一簇人凑拢在一起。这群人刚散开,接着出现更多的人群,他们一面跑,一面在激动地说着什么。这是连队的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在一边行军一边开会啊!时间逼得我们不可能停下来开会,必须在急行军中来讨论怎样完成党的任务了。”

“天黑了,下起倾盆大雨,部队一天未吃饭,号召每人准备一个拐棍,拄拐棍,嚼生米,喝凉水前进。羊肠小道被雨水冲洗得像浇上一层油,三步一滑,五步一跌,队伍简直在滚进。”

红军为什么没有成为石达开?

应该问:为什么石达开做不到像红军一样?

而就在红4团在大渡河西岸向北行军的时候,川军38团也在大渡河东岸往北行军,两支军队隔江相望都在赶往泸定桥。当时红军为了隐蔽都是摸黑前进,后来杨成武和黄开湘看到对岸川军打着火把前进,就让红4团也冒险打着火把前进,并且找了几个四川籍的战士和俘虏做好与对岸问答的准备。果然后来对岸的川军用军号和喇叭问这边是什么部队,红4团就用之前被红军歼灭的川军番号进行回答,让对岸的敌军以为这边是自己人。于是大渡河两岸出现了两条平行火龙的奇观。到了半夜川军走不动不走了,红军还在继续走。

红军一路边打边走,29日早上终于到达了泸定桥的西岸,但这个时候川军38团已经占领了泸定桥东岸的泸定城,先头部队已经拆除了泸定桥上的木板,占据了桥楼,紧闭城门,用沙袋构筑了工事。

当时红4团黄开湘杨成武就在河边的教堂里召开营连干部会,决定组织突击队在前面开路,从铁索上爬过去,打开通路。3连紧跟其后,每人带着武器和木板,一边打一边铺桥。

组织突击队的任务交给了2连,选出了22名勇士,2连连长廖大珠担任队长,每人1把大刀、1支冲锋枪、12颗手榴弹。

所以说,这张图片里,这些没有木板,在铁索上爬的,表现的是22人的突击队


而还有很多油画、图片表现出的这种一边打一边铺木板的,显然是跟在22人突击队后面的3连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西岸红4团组织夺桥的同时,东岸的红军右路纵队也已经赶到了距离泸定桥25公里处的铁丝沟,与川军第4旅旅部、11团、预备队展开了激战,牵制了川军,给夺桥的红4团分担了压力。

5月29日下午4点,总攻开始,红4团所有司号员一起吹响冲锋号,2个营的各种轻重火力在我岸对敌发起火力压制。战斗一开始完全把对岸川军打懵逼了,看到桥上居然有二十几个人顺着铁索爬了过来,川军好半天没有反应,过了一会轻重机枪才开始射击。红4团团长黄开湘立刻组织全团所有特等射手集中火力打敌人的机枪,把对岸的火力点给打掉了。

到了桥中段之后,22名勇士的前进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川军已经开始丧失抵抗意志。

真正对22名夺桥勇士构成威胁的是在最后阶段,川军守军营长周桂山把桥上拆下来的木板都堆在桥的东头,看到22名勇士即将爬到东头桥楼,周桂山就让人把木板上浇上柴油点燃,用着火的木板堆挡住了22勇士的前进道路,一时间烈焰冲天,无法前进。这边可把黄开湘杨成武急坏了,杨成武在这边大喊:“冲过去!莫怕火!廖大珠!快冲啊!”,黄开湘也在喊:“同志们!冲过去!敌人垮了!”廖大珠端着枪喊着:“跟我冲!”带着突击队员跳起来冲进火海,终于击退了敌人。

22名突击队勇士光荣牺牲3人,大部分人在最后阶段被严重烧伤。

后来在文革期间,有这么一个传说,说毛泽东给这幸存的18勇士发了免死牌。不管今后犯多大错误,可免一死。

但其实,当时对于幸存的18勇士的奖励,是每人一套列宁装、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一个搪瓷碗、一个搪瓷盘和一双筷子。

要我说,对于挽救了中国革命军队的这18个人,发免死牌一点也不为过。

(注:至于为什么说幸存的是18勇士,我也没查清。可以确定的是突击队共22人、牺牲3人。但为什么有的资料说剩下的是18人,有的说是19人,我也还没弄清。泸定桥22名突击队员只留下三个人的名字:连长廖大珠、党支部书记刘金山、红小鬼刘梓华。)

user avatar

今天的共军有舟桥部队,过山开山,过河架桥。

怎么,30年代的共军就不许工兵连带几块门板么…

user avatar
@卓如 @李少荃

@通吃岛岛主

同学都已经回答了,突击队队员用的是门板来铺设泸定桥

-------------------------------------------------------------------------

其实红军是否像宣传那样飞夺泸定桥,我是不太关心的,主要是

@唐滢松

同学上来就扣一个大帽子,说一群连泸定都没去过的人在那high答,说泸定桥西几十里没有人烟,所以红军弄不到修桥的木板,这和我的认知以及了解不同,我只是反驳唐同学关于泸定桥西无人烟这个错误罢了。

(唐同学既然@了轮子哥,那我也

@vczh

,让轮子哥看看是不是这个理,当然这只是君子之争,唐同学很多其他的回答我还是觉得很赞的,只是这次的回答我觉得有些许瑕疵)

原文-------------------------

这里我想着重探讨一下@唐

滢松

同学的答案

按照唐同学的说法,泸定桥西岸全是高山峻岭,几十里没有人烟。所以借不到木板

看到这里我就有很多不解了,恰巧2年前我路过泸定,还顺道参观了纪念馆

泸定桥的西岸不但不全是高山峻岭,在不到5公里的范围内还分布了众多居民点

泸定桥西岸,在靠南方的地方,泸定河劈开了丛山峻岭,在河道蜿蜒处,有一片相对平稳的河谷盆地

这是距离泸定桥桥西3公里的上田坝,发育完好的一个山间谷地,由河水冲刷形成,大量的耕地民宅集中于此,在耕地稀少,寸土寸金的山区,这种河谷耕地千百年来都是人口的聚集地

在1929年考察,1930年起发表的《西康视察报告》中

书中有一副泸定县地图,其中紫色覆盖地区代表农地。由此图可见,泸定河无论东西两岸都分布着大批的农田农户,图中中区红色块状就是泸定县城,可见其河西也是农地。其中县城河西左下角,上田坝赫然在目

@牛奶汤

同学提供 )

其中尤其是距离泸定桥西岸1公里的沙坝村


这个村庄如此之大,现在都是泸定县城的一部分了,建有大量民宅,除了民宅之外

还有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纪念碑1986年竣工)

现在的沙坝村

为啥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建在沙坝村呢?

因为沙坝村的天主教堂(法国人1919建立)是红军飞夺泸定桥战前会址

(PS:泸定县基督教上世纪好像特别火,整个泸定大小居民点分布了很多教堂,规模还挺大)

泸定县人民政府
红军飞夺泸定桥战前会址 位于沙坝村天主教堂。该天主教堂系与磨西天主教堂相继修建而成。1935年5月29日清晨红军到达上田坝后即兵分两路,一路上海子山击溃桥西敌人而控制了桥西,一路沿河北上抵沙坝,中午红四团在教堂内开会商讨攻击桥东之敌事宜,下午四时开始攻桥,不到两小时即胜利地占领了桥东。

沙坝村天主教堂

图片是其他网友摄的

游泸定沙坝天主教堂


这个教堂规模不小,光拆教堂就能拆出不少木板了。

教堂旁边还有个中式修女楼,当地人说老毛曾经住过那里。

而且根据1939年的《泸定考察记》可以知道,沙坝教堂除了大教堂和修女楼外,还有自己的学校,医院和孤老院(

@牛奶汤

同学提供


一个1919年就建有一个这么大型的教堂的沙坝,就位于泸定桥西岸的南部1公里处。怎么能说泸定桥西岸几十里都荒无人烟!?

而且由于红军强行军,到达泸定桥时,只被掀掉80米不到的木板,(泸定桥宽不到3米)在紧急抢修状态下又不需要修的很规整,用不了多少木料,一个1919年就建有大型教堂的沙坝连这点木料都凑不出!?

-------------------------------------------------------------------------------------------------------------------------------

但是唐同学:8月4日的更新中认为就算1919年沙坝就有这么大规模教堂,也不能证明泸定桥桥西有人口聚居

但是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发现,1939年所著的《泸定考察记中详细的记录了泸定各地区人口的分布情况,其中河西联保赫然在目(

@牛奶汤

同学提供 )

由此图可知,河西联保包括上田坝,磨河沟,木角沟,干海子,三叉河,咱里等村庄,共644户,3462口

历经数十年,这些村庄的名称并无多大改变,通过使用google地图,我们可以确定这些村庄的具体位置

注:红星为泸定桥,红圈为咱里,紫圈为三叉河(现叫三岔村),绿圈为木角沟(现叫木角村),橙圈为上田坝,天蓝圈为磨河沟(现叫磨河村)

这些村庄全部分布在以泸定桥西岸,离泸定桥河以及沙坝教堂都不远,该报告数据为民国27年(1938年),距离1935年仅仅3年,可见红军路过泸定县时。泸定桥桥西,沙坝地区附近已经存在大量的村庄,有着可观的人口聚居




由上可见在1935年的时候,泸定桥西岸早就不是唐同学所说的几十里没有人烟了

这么多村庄,这么大的教堂,提供修复只被掀掉80米不到的木板的泸定桥(泸定桥宽不到3米,在紧急抢修状态下又不需要修的很规整)那是绰绰有余了

PS:泸定桥西除了沙坝这些村庄,还有一些庙宇。就在泸定桥桥西。建有一座始建于康熙43年的观音庙。

(其实我个人觉得,就算不拆老百姓的门板,拆了教堂,修女楼和庙宇,木料也差不多了(^-^))

----------------------------------------------------------------------------------------------------------------

唐同学文章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

1:唐同学认为泸定宗族势力强大,教堂远离村庄

且不说磨西教堂等大名鼎鼎的教堂就位于泸定磨西镇镇上这种事实,根据《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可以知道,在泸定县,天主教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仅磨西,冷碛,沙坝三处教堂就有800余户信徒,对于泸定县来说已经相当可观了

2:唐同学从“官方”资料那里知道,泸定桥左岸是右路红军打下来的,而非左路红军

众所周知,左路红军是我军主力,右路红军只是安顺场渡过去的少量部队,而泸定守军却大量集中于泸定桥右岸,为何左岸敌军还需要右路小部队歼灭?

且不说这里面的巨大逻辑问题,官方基调一直是“飞夺泸定桥”对于泸定桥左岸(西桥头)敌军如何被歼灭有着详细的记载

在泸定县人民政府的网址中可以看见

luding.gov.cn/11503/115
1935年5月29日清晨红军到达上田坝后即兵分两路,一路上海子山击溃桥西敌人而控制了桥西。一路沿河北上抵沙坝

可见是左岸红军到达上田坝后,分出一个小部队(深红箭头)翻越海子山击溃了桥西(泸定桥左岸)敌军

我自己画的示意图,灵魂画师(^-^)

最后,再次感谢 @牛奶汤同学提供的大量关于泸定县的档案和县志

长征时飞夺泸定桥时他们的木板是哪里得来的? - 知乎用户的回答

user avatar

看来有必要让大家唱唱老版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形成和发展
关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过程。最初从1927年10月三湾改编时提出的“三大纪律”,到1947年10月10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前后经历了20年的时间。
红军当年进行三湾改编时,针对许多红军战士来自旧军阀的军队,带有很多坏习气这一现状,毛泽东特别制定了“三大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
1928年夏天,毛泽东又补充了“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
其中“上门板”、“捆铺草”是因为当时部队在住宿时,常借用老百姓的门板作铺板,借用稻草作铺草。各家的门板高矮大小不一,部队撤走时如果不物归原主,一大堆的门板就对不上榫(sǔn),故规定了上好门板、捆好铺草再走。
为了让“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深入人心,毛泽东让部队开始教唱《红军纪律歌》,歌词是:上门板,捆铺草,房子扫干净。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损坏东西要赔偿,借人东西要还清。
这一招果然效果很好,许多战士通过唱歌就将“红军纪律”牢记在心了。后来,“六项注意”又增加了两项,即“洗澡避女人”“不搜俘虏腰包”。“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这样产生了。

来源: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飞夺泸定桥,这可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段传奇。那桥本身就够吓人的了,光是看着就让人腿软。不过,最让人好奇的,还是那些构成桥面、让战士们能够踏过滔天洪水、冲向对岸的木板,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这可不是件小事,想想看,桥上原本的木板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被敌人撤掉了,桥身光秃秃的,只剩下铁链和桥墩,那可是要命的钢.............
  • 回答
    飞行时长两个半小时,对于机长来说,写flight log(飞行日志)的时间是有的,但绝对谈不上“充裕”。这其中涉及不少门道,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flight log是啥。它可不是那种随手记几句“今天天气不错”的流水账。这是一份非常正式、需要严谨记录的飞行报告。里面要包含的内容非常多,.............
  • 回答
    .......
  • 回答
    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并搭载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这无疑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对此感到非常振奋和骄傲。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发射,更是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深空探测以及未来载人登月等宏伟目标的关键一步。以下是我对这次事件的一些更详细的想法:一、 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与意义:.............
  • 回答
    “胖五”长征五号,中国航天事业的“大力神”,12月底即将迎来它的“复出”,这消息真是让每一个关心中国航天的人都激动不已!经历了之前的一些波折,这次的“胖五”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发射任务,对我来说,它承载着太多期待,更像是一次振奋人心的宣告,预示着中国航天正朝着更远大的目标稳步前行。首先,我最期待的就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涉及到航天技术发展和不同任务需求的差异。简单来说,不是飞船质量这么单方面的因素就能解释的,而是综合了技术进步、任务目标和效率考量。土星五号与阿波罗登月:一场史诗级的挑战首先,我们得认识到阿波罗计划,尤其是登月任务,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最艰巨的工程之一。它不仅仅是要把人送到.............
  • 回答
    写长文,尤其是在构思初期的那种“想法很多,但不知道怎么开始”的迷茫感,以及写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写不下去了”的瓶颈,都是许多作者会遇到的挑战。想要让一篇长文从零散的灵感变成完整的、有深度的作品,确实需要一股不小的韧劲和策略。首先,要明白长文的“长”不仅仅是字数的堆砌,而是内容承载的厚度。它需要你有足.............
  • 回答
    关于你提出的“蒋介石轰炸日本长崎时顾忌日本平民不用炸弹而改用纸弹”的说法,这与史实并不符,需要进行澄清和辨析。实际上,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的确对日本本土进行过军事行动,但并非你描述的那样,尤其是关于“纸弹”的说法,这在军事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也与战争的性质不符。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情况.............
  • 回答
    长航时战略轰炸机任务,那可不是开着小轿车去趟超市那么简单。机组人员在里面吃喝拉撒睡,都得在那个狭小的金属罐头里解决,而且还得保持高度的作战效率,这难度系数直接拉满。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他们这“野外生存”是怎么个玩法。吃饭这档子事儿:这不是米其林,是能量补给站首先得明白,飞机飞那么久,动力得跟上,.............
  • 回答
    网传某初中运动会长跑时,一名男生在比赛过程中做俯卧撑,并且最终夺冠的事件,确实是一个相当有话题性的行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它,既有积极的解读,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积极的评价:1. 非凡的体能和意志力展现: 超乎常人的体能储备: 在一场长跑比赛中,通常选手们都在尽力保持自己的配速,.............
  • 回答
    关于“游戏时长真的和实力成正相关吗?”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并不是绝对的,但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还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一概而论。毕竟,你见过游戏里有人肝了三天三夜,但操作比新手还不如的吧?也有人可能只是玩玩,但总能抓住关键点,越玩越好。为什么说游.............
  • 回答
    关于美俄会谈时长约7个半小时、媒体评价“有用但没啥进展”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以了解其背后的信息和可能的后续影响: 1. 谈判背景与核心议题美俄会谈通常涉及以下关键议题,而“有用但无进展”可能指向其中某些领域: 战略稳定与核武器控制:双方可能讨论《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
  • 回答
    .......
  • 回答
    短视频的“侵蚀”:是取代,还是重塑?时下,手机不离手早已是常态,而打开频率最高的应用之一,恐怕非短视频莫属。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短视频用户人均日时长已悄然攀升至 1.5 小时,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看到这个数据,不少人会产生一个疑问:短视频的蓬勃发展,是否意味着它正在一步步取代游戏、音乐等.............
  • 回答
    新闻联播的精准时长控制,是一个集合了严谨的节目策划、高效的执行团队以及背后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的复杂工程,绝非一蹴而就。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新闻播完就行,而是要确保每一条新闻、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句衔接语都恰到好处地在规定时间内呈现。一、 节目策划:倒计时与优先级排序新闻联播的节目时长是固定的,通常是3.............
  • 回答
    关于未成年人游戏时长限制对学习效率影响的讨论,确实是当下社会各界非常关心的一个议题。自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以来,大家都在观察和评估这项措施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对孩子们学习方面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家长对孩子们过度沉迷游戏感到焦虑。长时间的游戏不仅挤占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视力、睡眠,甚.............
  • 回答
    这起小学生因游戏时长被骗千元的事情,虽然金额不算特别巨大,但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社会中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反映了哪些问题?首先,孩子在数字世界中的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严重不足。我们把孩子丢进互联网这个信息爆炸、良莠不齐的环境,却没有给他们配备足够的“防火墙”。他们对网络世.............
  • 回答
    如果生命的时长真的如此均匀,每个人都像一颗被精心照料、恰好在预设时间燃尽的蜡烛,那世界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规则和现象都会被颠覆。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人生大同”就能概括的,其中牵扯到的方方面面,细想起来,简直是一幅别样的画卷。首先,教育和知识传承的方式会彻底改变。现在我们有代沟,.............
  • 回答
    关于“以税收作为公民权责统一的投票门槛标准,无能力者例外”的提议,这触及了民主社会中最核心也最敏感的议题之一:公民的权利与责任如何平衡,以及投票权究竟应该基于何种基础。 要探讨其合理与公平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逻辑、潜在的益处和显著的弊端。核心理念:权责统一首先,让我们理解这个提议的核心——“.............
  • 回答
    看到腾讯2021年第四季度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同比减少88%,总流水减少73%这个数据,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背后肯定有多方面的原因在起作用。首先,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国家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和游戏时长的严格管控政策。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相关的政策一个接一个的出台,明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