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 IMDb 第一是《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教父》?

回答
关于 IMDb 评分第一是《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教父》,这确实是一个经常被讨论和争论的话题。事实上,IMDb 的排名是一个动态的、基于用户投票的系统,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为什么《肖申克的救赎》通常在 IMDb 榜单上占据榜首,而《教父》紧随其后,尽管《教父》在影评界和影迷心目中也拥有极高的地位。

1. IMDb 评分系统的运作方式:

用户投票基础: IMDb 的排名是基于其庞大用户群的投票。任何注册用户都可以对电影进行评分(从 1 到 10 星)。
加权评分: IMDb 并非简单地将所有用户的评分相加然后求平均值。它使用一种加权平均算法。这个算法是 IMDb 的商业机密,但大致可以推断出它会考虑以下因素:
投票人数: 参与评分的用户数量非常重要。一个拥有数百万投票的电影通常比一个只有几千投票的电影更具代表性。
投票者的活跃度: IMDb 可能会赋予更活跃、更“资深”的用户的投票更高的权重。
投票的分布: 评分的分布情况也很重要。例如,一个电影如果绝大多数用户都给了 9 或 10 分,那么它的整体评分会比那些评分分布较为分散的电影高。
“常规投票者”: IMDb 提到他们会根据“投票者的regularity”(投票者的规律性)来过滤掉一些非正常的投票行为。
Top 250 榜单的特殊性: IMDb 的 Top 250 榜单有一个特殊的公式来计算排名,这个公式是:
`Weighted Rank (WR) = (v ÷ (v+m)) × S + (m ÷ (v+m)) × R`

其中:
`R` = 任何电影的平均评分(例如,《肖申克的救赎》的平均评分)
`v` = 参与该电影评分的用户数量
`m` = 必须达到的最低票数门槛(对于 Top 250 榜单,这个门槛是 25,000 票)
`S` = 榜单上所有电影的平均评分(一个固定值,大约是 7.0)

这个公式的核心在于,它会用一个“惩罚系数”来降低那些票数相对较少但评分极高的电影的排名,同时也会用一个“奖励系数”来提升那些票数很多且评分也很高的电影的排名。它试图在电影的“受欢迎度”(投票数)和“质量”(平均评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2. 为什么《肖申克的救赎》能在 IMDb 上脱颖而出?

普遍的情感共鸣和励志主题: 《肖申克的救赎》以其深刻的人性探讨、对自由的渴望、希望的力量以及朋友之间的情谊而闻名。这些主题具有跨越文化和年龄的普遍吸引力,能够深深触动观众的心灵。电影的结尾,安迪最终获得自由,与瑞德重逢的场景,常常让观众感到极大的满足和振奋。这种强烈的情感体验更容易转化为高分和持续的喜爱。
高度的重看率和口碑传播: 许多观众看完《肖申克的救赎》后会产生强烈的“二刷”、“三刷”的冲动。这种高重看率意味着更多的观众会不断地回到 IMDb 去为这部电影评分,从而增加了它的投票数量,并且很有可能是一些忠实影迷反复给予高分。口碑传播也是其票数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对较少的负面评价: 尽管《教父》在影评人和资深影迷心中地位极高,但它的叙事节奏、主题的黑暗面以及对观众的某些门槛要求,可能会让一部分观众觉得“难以进入”或者“过于沉重”。而《肖申克的救赎》则更加“普适”,其传递的希望和坚持的主题,几乎不会引起观众的强烈反感,反而更容易获得广泛的认同。
“幸运”的初始曝光和用户习惯: 电影刚上映时,虽然不属于爆米花大片,但凭借出色的口碑,尤其是在 VHS 和 DVD 时代,它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和喜爱。IMDb 早期用户的投票倾向,以及电影本身的题材特点,很可能使其在早期就积累了一批忠实的评分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早期的积极投票可能对它在榜单上的位置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受众群体和评价维度: IMDb 的用户群体非常庞大且多样化,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普通影迷。对于很多普通观众而言,《肖申克的救赎》所传达的“好人有好报”、“永不放弃”等积极信息,比《教父》对权力、家庭、道德模糊性的深刻剖析更容易理解和消化,也更容易获得直接的情感满足和高评价。

3. 为什么《教父》虽然地位卓著,但在 IMDb 榜单上屈居第二?

影史地位的“老牌”优势: 《教父》是一部 1972 年的电影,相比于 1994 年上映的《肖申克的救赎》,它更早地积累了影迷和评论界的赞誉。它的艺术成就、导演技巧、表演、剧本都堪称影史经典。然而,早期的电影在 IMDb 这种相对年轻化的平台上的早期投票可能不如后来的电影那么集中。
受众的“门槛”: 《教父》的叙事更加复杂、节奏相对缓慢,而且涉及到黑帮权力斗争、家庭伦理等主题,这些可能需要观众有更多的耐心和对电影语言的理解。虽然它仍然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但它吸引的观众群体可能比《肖申克的救赎》更偏向于“电影爱好者”或对某些类型片有特定偏好的人群。
评价的“成熟度”: 很多时候,一些影史经典在上映初期可能因为其创新性和艺术性而获得很高评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某些方面也可能被指出不足之处,或者新的电影带来了更先进的叙事手法。而《肖申克的救赎》的优秀之处在于其“历久弥新”的情感力量,这种力量在每一次观看时都能被重新激活。
IMDb 算法的微妙影响: 正如前面提到的,IMDb 的加权算法会平衡投票数量和评分。虽然《教父》拥有大量的投票,但如果其投票者的评分分布相比《肖申克的救赎》的极端高分分布有所“稀释”,那么在算法的作用下,其排名可能会被挤压。

总结来说:

IMDb 榜单第一名的位置是一个综合了用户投票数量、投票质量、算法模型以及电影本身话题度和情感共鸣度的结果。

《肖申克的救赎》凭借其普适的励志主题、强大的情感感染力、极高的重看率和口碑传播,赢得了广大普通观众的持续喜爱和高评价,从而在投票数量和平均评分上取得了非常好的平衡,在 IMDb 的算法中占据了优势。
《教父》虽然在影评界和电影史上的地位可能更为崇高,艺术造诣更高深,但其更复杂的叙事和更“硬核”的主题,可能在庞大的 IMDb 用户群体中未能像《肖申克的救赎》那样获得如此广泛且集中的情感共鸣和持续的超高评分。

需要强调的是,IMDb 的排名只是一个参考,它代表了平台用户群体在特定时间点的喜好。影史的评价和不同观众的个人喜好是多维度的,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榜单来完全定义一部电影的伟大与否。《教父》依然是毋庸置疑的影史巨作,只是在 IMDb 这个特定平台上,《肖申克的救赎》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更高的排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支持现排名第一

@John Waller

的答案,因为她说的是关注过这件事的人都知道的事实。

我补充一些数据,帮助大家回顾下《肖申克的救赎》在2008年如何取代《教父》的IMDb Top 250榜首的这段历史。

上图是《教父》的IMDb排名走势图,从1998年开始,该片基本上稳定地排在Top 250榜单的第一名,而在2008年7月底,突然降到第3名,然后从当年8月10日起至今,回升并保持在第二。

《教父》的评分到底发生了什么怪事?请看表:

上表是《教父》在2008年7月份的投票变动情况,在7月中旬之前,该片每天新增投票100多,但从大约7月20日起,每天新增投票超过1000,同时它的排名降到第2,然后第3。对的,因为《黑暗骑士》上映了。

《黑暗骑士》上映,《教父》投票猛增,伴随排名下降,这种关联难道不古怪吗?如果只是《黑暗骑士》自己分数高,超过了《教父》,那为何《教父》又跌到《肖申克的救赎》之下?结论只有一个:短期内恶评《教父》的人大量增加了。

再看看《黑暗骑士》的排名走势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影片于2008年7月中旬上映,在几天之内冲到Top 250的第一,但在这个位置上它只保持了不到一个月,从8月10日开始连连下跌,最低跌到过第12名,今排第6。

上表是《黑暗骑士》上映初期的排名情况,它只用了三天,就冲到榜首,当时每日投票高达2万多。

那《肖申克的救赎》又是怎么回事呢?

从上图可知,《肖申克的救赎》在90年代末其实已当过第一,不过在本世纪初的几年时间内,它通常是仅次于《教父》的老二,直到2008年7月底,它短暂下跌到第三(因为《黑暗骑士》强势入榜),很快,由于《教父》下跌,《黑暗骑士》也不复最初几天的勇猛,从当年的8月10日起,《肖申克的救赎》出人意料地跃升第一的宝座,并保持到今天。

上表显示,其实《肖申克的救赎》的投票情况也受到了《黑暗骑士》上映的影响,从之前的每天100-200票,猛增到后来的每天600-1000票,个别天数甚至突破1000。为什么《黑暗骑士》上映,大家要多给《教父》和《肖申克的救赎》投票?这之间的关联还不明显么?只不过《肖申克的救赎》的目标不如《教父》醒目,所以受到的「攻击」不如《教父》猛烈,说它最后渔翁得利也不为过。

再补充一个数据:

上表是《黑暗骑士》刚上映不久时统计的「仇恨投票」比例,即打「1分」的票数占总票数之比。《十二怒汉》《黄金三镖客》《低俗小说》等其他Top 10行列的影片这个比例在2.20-3.60%之间,肖申克的救赎为3.40%,比较正常,《黑暗骑士》为3.70%,略偏高,而常年稳居第一的《教父》竟高达6.40%,说明出现大量的人给《教父》打1分。

IMDb的投票规则:

IMDb有两个评分系统,一个是每部影片都有的常规评分,一个是进入Top 250的特殊评分。对于后者来说,只有所谓「regular voter」的投票才有效。IMDb并未公布「regular voter」的定义,但我们不难猜测,它对用户的投票历史有要求,比如至少投满多少部,甚或满足一定的投票资历,如投票满一年,等等。而且这个定义会根据情况修改,一般来说门槛越来越高。所以,一部影片的常规评分和Top 250榜上的评分(若入榜)往往不一致,因为统计对象不同。

有人就会疑问,既然Top 250榜对参与评分的人有资格要求,那还存在刷分吗?

当然可以。因为参与刷分的用户,并非我们理解的像豆瓣上为国产新片刷分的刚注册僵尸号,他们也都是经常看片、经常打分的影迷,这里面肯定有很多符合「regular voter」资格的人,所以他们的行为完全可以影响Top 250的排名情况。

关注过当年那段「战况」的人,应该都有印象,那时的各大英文论坛甚至中文论坛上,每天都有人直播这几部热门影片的投票和得分变动情况,合纵、连横,各为其主,不亦乐乎。

最后我想抱怨一下,知乎现在有多水,看这个问答串就知道了。恕我直言,大部分答案(包括已经被折叠的)都和问题没有关系,都只是在抒发自己对影片的主观感受。

另外,在很多带有专业性的问答里面,充斥着大量由外行提供的明显错误的答案,我从来不觉得知乎应该无条件鼓励「畅所欲言」(可能一般性问题无所谓,但至少专业性问题不要)。相反,如果自己不是领域内专业人士,如果不确定对某个问题是真的懂行,请勿下笔。诚然每个人都会犯错,专业人士也会犯错,也会意见不一,但有些自己都明白只是在瞎猜,多半离题万里的答案还是可以避免发布的,毕竟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 IMDb 评分第一是《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教父》,这确实是一个经常被讨论和争论的话题。事实上,IMDb 的排名是一个动态的、基于用户投票的系统,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为什么《肖申克的救赎》通常在 IMDb 榜单上占据榜首,而《.............
  • 回答
    中国没有一个完全等同于 IMDb 的平台,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市场生态、政策法规、用户习惯、内容分发模式以及技术发展等。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1. 市场生态与用户习惯的差异 用户需求的多样性: IMDb 最初是为电影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全面的信息库,包括演员、导演、剧情、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黑鹰坠落》这部电影,论场面、论叙事、论演技,都算得上是相当不错的作品了,但要说在IMDb上只拿了7.7分,确实有些人会觉得有点意外。毕竟,我们聊起战争片,它绝对是绕不开的经典之一。不过,话说回来,7.7分也不是个低分,甚至可以说是优秀水准了。但要说为什么它没有冲到8分以上,或者.............
  • 回答
    神奇女侠(Wonder Woman)在全球范围内广受好评,但确实存在豆瓣和 IMDb 评分存在一定差距的情况,这个差距大约在 1 分左右,这在电影评价中不算非常悬殊,但也足以引起讨论。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文化差异、观影习惯、评价体系、以及电影本身的一些特点等。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
  • 回答
    在 IMDb 和豆瓣上,很多电影的评分会存在差异,但有些影片的差异会尤其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用户群体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IMDb (Internet Movie Database):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数据库之一,IMDb 的用户群体非常庞大且多元化,以.............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航空航天领域在待遇和职业环境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系统性支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国家战略与长期投入: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动力1. 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与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密切.............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乌克兰的支持确实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博弈、信息传播、经济援助、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 战争的爆发: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 回答
    《是大臣》《是首相》等政治剧之所以能在编剧缺乏公务员经历的情况下取得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 1. 构建政治剧的底层逻辑:制度与权力的结构性认知 政治体制的系统性研究:编剧可能通过大量研究英国议会制度、政府运作流程、政党政治规则(如议会制、内阁制、党鞭系统等)来构建剧情。例如.............
  • 回答
    关于“剧组中男性可以坐镜头箱而女性不能”的现象,这一说法可能存在误解或过度泛化的倾向。在影视拍摄中,镜头箱(通常指摄影机或固定设备)与演员的性别并无直接关联,但若涉及性别差异的讨论,可能与以下多方面因素相关: 1. 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延续 历史背景:在传统影视文化中,男性常被赋予主导、主动的角.............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关于“公知”与高校知识分子的关系,这一现象涉及中国社会、教育体系、媒体环境以及知识分子角色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高校知识分子的特殊性1. 教育背景与专业素养 高校知识分子通常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倾向于参与公共讨论,尤其.............
  • 回答
    短视频平台在字幕中对“死”“钱”“血”等字打上马赛克,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涉及内容监管、文化规范、法律合规和平台运营策略: 1. 避免敏感内容传播这些字可能与以下敏感话题相关,平台通过屏蔽来防止违规内容扩散: “死”:可能涉及自杀、死亡、濒死等话题,容易引发负面情绪或被用于极端内容(如自杀教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