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上汽大众ID.4 X?有哪些亮点?

回答
上汽大众ID.4 X:一场电动化时代的精准出击

作为大众品牌电动化战略中的重要一员,上汽大众ID.4 X自上市以来,就承载着德系巨头向纯电领域转型的厚望。这款车不仅是大众品牌ID.家族的先行者,更是中国市场消费者接触纯电动车的重要窗口。那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ID.4 X究竟有何能耐?它又有哪些亮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初印象:熟悉的德系基因,陌生的未来感

从外观上看,ID.4 X并没有走那些极端激进的“未来派”路线,而是巧妙地将大众一贯的稳重与新的设计语言相结合。封闭式的车头、贯穿式的LED灯带,以及那个标志性的发光车标,都传递着一种“这是大众,但又不完全是大众”的信号。这种设计风格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吸引那些对品牌有信任感,但又希望拥抱新技术的消费者,降低了他们接受纯电动车的门槛。车身线条流畅,比例协调,整体给人一种扎实、耐看的感觉,没有过度的夸张,却也不失现代感。尺寸上,作为一款紧凑型SUV,ID.4 X的空间表现符合预期,尤其是在后排腿部空间方面,得益于纯电平台带来的优势,它能够提供比同级别燃油车更充裕的乘坐感受。

内饰:科技感与舒适性的平衡

步入车内,ID.4 X的内饰设计同样延续了大众的家族基因,但细节之处却充满了惊喜。悬浮式的中控屏幕和全液晶仪表盘是当下新能源汽车的标配,但ID.4 X在UI设计和交互逻辑上做了不少优化。屏幕的尺寸适中,显示效果清晰,触控响应也比较灵敏。值得一提的是,ID.4 X加入了“ID. Light”灯光系统,通过车内的LED灯带,可以与驾驶员进行交互,例如导航提示、充电状态显示、甚至在紧急情况下提供警示。这种创新性的交互方式,无疑提升了科技感和使用乐趣。

在材质方面,虽然为了控制成本,大部分区域仍以硬塑料为主,但上汽大众在一些关键接触区域(如门板扶手、方向盘等)采用了软性材质和皮质包裹,整体质感并不算差。座椅的舒适度也值得称道,包裹性和支撑性都做得不错,长途驾驶也不会感到疲惫。

驾驶体验:德系应有的水准,纯电特有的静谧与顺畅

谈到驾驶体验,这往往是大众品牌最受消费者信赖的方面,而ID.4 X在这方面也没有让人失望。

动力输出与响应: 大众为ID.4 X提供了多种动力配置,但普遍的感受是,无论哪种动力版本,起步的响应都非常迅速,电动机的扭矩特性使得车辆在城市中穿梭时非常灵活。加速过程平顺而线性,没有燃油车换挡的顿挫感,每一次踩下“电门”都能感受到一股线性的推力,这种感觉既高效又直接。即使是后驱版本,在日常驾驶中也足够应付。

底盘调校: 这是大众最拿手的领域之一。ID.4 X的底盘调校在舒适性和操控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它不会像一些运动取向的电动车那样过分硬朗,能够有效地过滤掉大部分路面的颠簸,带来良好的乘坐舒适性。但同时,在过弯时,底盘的支撑性又足够到位,车身侧倾控制得很好,能够给驾驶者带来足够的信心。转向手感也保持了大众一贯的扎实和线性,易于操控。

NVH表现: 作为一款纯电动车,ID.4 X在NVH方面的表现自然是其一大优势。车内静谧性非常出色,几乎听不到发动机的噪音和振动,只有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和风噪会稍微传入车内,但整体隔音效果仍然可圈可点,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驾乘氛围。

续航与充电:务实的选择,但也面临挑战

ID.4 X提供了不同续航里程的版本,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实际使用中,其续航表现大致符合官方公布的数值,但在北方冬季低温环境下,续航会有一定程度的衰减,这是目前所有电动车普遍面临的挑战。

充电方面,支持快充和慢充。快充可以满足用户应急补能的需求,但充电速度相较于某些国产新势力品牌还是有一定差距。慢充则适合在家或公司进行日常补能。充电网络的建设和便利性也是消费者在选择电动车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科技配置与智能化:有亮点,也有待提升的空间

在智能科技方面,ID.4 X装备了不少时下流行的配置,例如:

L2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 在高速公路和一些简单场景下,这套系统能够有效地减轻驾驶者的负担,例如ACC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功能,表现得相当稳定可靠。

智能语音助手: 支持日常的语音指令控制,如调节空调、播放音乐等。虽然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和响应速度还有提升空间,但作为辅助工具,能够一定程度上解放双手。

手机互联: 支持主流的手机互联方式,方便将手机上的应用映射到车机屏幕上。

然而,与一些在智能化和软件生态方面投入巨大的竞争对手相比,ID.4 X在一些细节的智能化交互上,例如更自然的语音指令理解、更丰富和个性化的车机系统功能等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对于习惯了智能手机操作的年轻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会期待更“聪明”的车辆响应。

上汽大众ID.4 X的亮点总结:

1. 德系品质的传承与可靠性: 凭借大众品牌多年积累的口碑和制造工艺,ID.4 X在底盘调校、驾驶质感、以及整体的制造精度上,都展现出了德系应有的水准,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可靠和踏实的感觉。
2. 稳重而不失现代感的外观设计: 对于那些希望拥抱电动化但又对过于激进的设计感到犹豫的消费者来说,ID.4 X提供了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它既有大众的熟悉感,又不失科技前瞻性。
3. 出色的底盘调校与驾驶舒适性: 大众在底盘调校上的功力在ID.4 X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它在过滤颠簸和保持车身稳定之间找到了一个优秀的平衡点,为用户提供了舒适的驾乘体验。
4. 静谧高效的纯电驱动: 电动机带来的平顺、线性的动力输出,以及出色的NVH表现,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而高效的驾驶氛围,这是纯电动车相较于燃油车最直观的优势之一。
5. 创新的“ID. Light”灯光系统: 这种将车内外灯光与驾驶信息和用户交互相结合的尝试,为车辆的科技感和人性化体验增添了亮点,是ID.家族的独特标识。
6. 空间表现令人满意: 作为一款紧凑型SUV,ID.4 X在纯电平台的加持下,提供了不错的车内空间,尤其是后排腿部空间,满足了日常家用需求。

市场定位与挑战

上汽大众ID.4 X的目标用户群体非常明确:那些对大众品牌有一定认同感,希望体验纯电动车带来的便利和驾驶乐趣,但同时又注重车辆的可靠性和日常实用性的消费者。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的是大众品牌的品牌力、德系精湛的造车工艺,以及相对均衡的产品力。

然而,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惊人,涌现出了许多在智能化、续航能力、以及性价比方面表现更为突出的新势力品牌。如何在这些领域与对手竞争,并且将大众品牌的优势转化为消费者购买纯电动车的驱动力,将是ID.4 X未来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总而言之,上汽大众ID.4 X不是一款“颠覆者”,但它绝对是一款“承载者”,它承载着大众品牌向电动化转型的决心和战略,也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可靠、舒适且不失科技感的纯电动SUV选择。对于那些看重品牌积淀和驾驶质感的消费者来说,ID.4 X无疑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选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年前,大众集团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第一条信息,喊话特斯拉CEO:大众MEB平台的ID. 3已经赢得了欧洲市场,将继续夺走特斯拉的市场份额。彼时,特斯拉刚刚成功完成了2020年的销售目标,并在中国市场上推出了Model Y车型,正处于如日中天的阶段。

而后,大众CEO迪斯的“宣战”,在国人看来则十分好奇—— 上汽大众ID.4 X有何不同,就能在特斯拉口中虎口夺食呢

虽然从智能化的角度来讲,小鹏P7很像是Model 3的直接竞品;但从“大牌子”的角度来讲,就会觉得大众ID.4 X更像是Model Y的直接竞品

下面分享一下我眼中的ID.4 X的亮点,视角可能与你之前看过的分析不太相同。

一、 安全可靠的电子电器系统

特斯拉能获得如今的品牌定位,除了它在电动化与自动驾驶领域的先行者形象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它在电子电器(E/E)架构领域的领先地位。

博世对汽车电子电器架构进行了经典的阶段划分:分布式控制 → 域集中式 → 中央计算式

Model 3上的E/E系统仅由三部分组成:中央计算模块CCM、左车身控制模块BCM LH和右车身控制模块BCM RH。相对于大部分还处于分布式阶段的传统车企来说,Model 3可以说是领先了两代。

作为德系产品,基于MEB(Modular Electrification Toolkit)平台的上汽大众ID.4 X的E/E系统开发过程肯定遵循ISO26262,而且也从分布式阶段升级到了域集中式阶段,由负责整车控制的ICAS1(In Car application Server 1)、负责自动驾驶的ICAS2、负责数字座舱的ICAS3三个域控制器构成[1]

据我所知,这也是根据博世划分的E/E架构阶段中,除特斯拉之外走在非常前列的E/E架构了,既保证了安全可靠,又可支持更强大的功能

下图是六年前我在上汽工作时,根据ISO26262进行的场景分析工作,诸如“电池SOC过低从而动力变弱,仪表故障未提示驾驶员,而当天恰好是雨雾天气能见度低,驾驶员错误判断路况想在双向车道超车时,遇到对向来车发现动力不足,想退回时恰好后方跟车占据了原车位置” 这种一百万辆车全生命周期都遇到不到一次的极端场景都能考虑到……

诚然,对先行者来说遵循ISO26262容易陷入“窘境”[2],但不遵循的代价就是可能存在不应有的安全隐患

二、 一款坚持大众本色的平价电动车

@42号车库 对大众ID. 4的评价是:一款难得的没有东施效颦特斯拉的平价纯电动车型[3]。我的评价则之相似:这是一款坚持大众本色的平价电动车

什么是大众本色?简单回顾一下大众历史上的两款经典车型:甲壳虫与高尔夫

首先是大众甲壳虫。彼时名不见经传的大众汽车,在底特律三巨头站稳美国市场的不利情况下,敏锐洞察到了“小型轿车”这一细分领域,依靠“非主流”的甲壳虫车型成功打入了美国市场。甲壳虫车型的特点:

  • 购车及用车成本:定位“人民之车”,甲壳虫在设计之时就尽可能降低成本;车型小,比制造大车成本低;维修成本低、燃油经济性好。
  • 好开、好停、好用: 车型小,因而停车方便、驾驶轻松,安全性舒适性极佳;可乘坐四人,实用性高。当它刚进入美国时,一位女车主在习惯甲壳虫之后说:“开底特律的原尺寸汽车简直吓得要死”[4].
  • 质量高、耐用:源于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出色设计和德国品质的高标准流程,质量高、耐用性强。

然后是大众高尔夫,这是在甲壳虫销量日渐疲软之后的接力之作。高尔夫有如下特点:

  • 继承甲壳虫的优点:价格依然低廉但耐用;依然是小车型,转向灵活泊车方便;
  • 受众人群广:如果说甲壳虫聚焦于“人民汽车”,而高尔夫“配置不豪华但品质高”、“低调而不失礼”的产品定位,让它可以覆盖从平民到富豪的广泛群体。
  • “小钢炮”封神:1976年推出的GTI版本,使灵活好用的高尔夫又具备了重心较低、底盘扎实、动力强劲的特征,让经济型轿车也可以提供驾驶乐趣,从而正式封神“小钢炮”。

“配置不豪华但品质高”、“低调而不失礼”,这就是70年代的大众汽车对“未来汽车”的一个平凡而深刻的洞察。高尔夫历经换代始终畅销,46年销售了3500万辆[5],成为汽车史上的长青树。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甲壳虫与高尔夫都是以“非主流”车型成功打入美国市场的,可见大众在定义跨时代产品的时候自信且有主见,这可能是源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 —— 这也就是所谓的“大众本色”

MEB平台的第一款车型ID. 3在欧洲交付的第一个月,就实现了单月销售近万辆的好成绩,跻身全球前五[6],有望成为继甲壳虫、高尔夫之后的第3款大众传奇车型。

在我看来,在中国上市的首款MEB车型ID.4 X,依然坚持着“大众本色”:实用且品质高、低调而不失礼的大牌子平价电动车。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安全第一,但也给足了续航

无论是某些德系豪华电动车,还是日系平价电动车,大部分传统跨国车企的电动化产品,都仅提供了400公里出头的续航。

厂家声称,首先这是注重安全的代价,其次城市通勤不需要那么多续航。实际上呢?更有可能的原因是非纯电平台,电池包布置空间有限、能量密度上不去

难道传统车企做电动车,就只能在安全上占优势,续航、能量密度一定比不过那些造车新势力吗? 大众汽车首先给出了答案:上汽大众ID.4 X能量密度175Wh/kg,达到了第一梯队的水平

虽然头部造车新势力的最新车型普遍都达到了这一指标,但对于安全至上的传统车企电动车来说,做到这一点相当不容易 —— 一般只有120-140Wh/kg的水平,差距很大。

配置83kWh大电池的上汽大众ID.4 X续航高达555km,绝对够用。特别是,这是一款19-25万元的大众品牌电动车时,真的很不错!

MEB平台可兼容更大电池容量,以实现WLTP 550km续航[7],换算成NEDC大概是650km,可以期待一下后续会不会推出更长续航的ID.4 X.

ID.4 X最大充电功率预计将达150kW,仅需要40分钟就可以充到最高电量的80%,从而尽可能地缩短充电时间。

此外,大众承诺将在美国为ID. 4用户提供免费充电[8],我们也期待在中国也可以推进相似的政策,以打消用户购买电动车的最后一层顾虑。

2. 空间:实用至上

我们以ID. 3举例与基于MQB平台的Golf做对比(ID.4 X同理),来看看MEB平台是如何做到实用至上的空间的。

a) 长轴距、短前悬

如图,在MEB平台的整车布置中,前悬更短、轴距更长。将空调鼓风机移动到发动机舱,释放更多车内空间,使仪表板更加纤薄。同时,轮辋更大,也更帅气一些。

根据 @42号车库 的描述[3],就在这已经缩小的前舱中,ID.4 X还布置了尺寸为428 * 327 * 269mm的AR HUD科技配置,可以说将实用至上的空间设计贯彻到了大众的极致。

说到空间利用率,我的那辆同为短前悬长轴距的自用车哭了出来…… 于是我安慰了一下自己,也许这就是美的代价吧!

b) 无中间传动轴凸起,释放更多车内空间

c) 怀档取代传统换档杆,提供更多前排空间

我觉得电动车天然适合怀档…… 不知道那些还使用传统档杆的电动车是出于什么样的设计考虑。

3. 辅助驾驶与AR Hub

上汽大众ID.4 X标配L2级辅助驾驶功能,这是目前技术水平制约下的理性选择。在技术更加成熟的情况下,大众ID系列电动车会及时更新到前沿的自动驾驶技术。在ID Vizzion概念车上搭载了L4级自动驾驶技术,正是这一决心的体现。

让人眼前一亮、科技感倍增的就是布置在前舱的增强现实投影(AR, Augmented Reality)的抬头显示功能(HUD, Head Up Display),可以将前车距离标识/地点标识/转向指示等投映在驾驶员右前方挡风玻璃,既实用又酷炫。

下面一个视频可以表达得更清楚。说实话,真的很酷!希望实车功能与视频一样不打折,那光这一点就足够吸引消费者了。

小结

MEB平台的第一款车型ID. 3在欧洲交付的第一个月,就实现了单月销售近万辆的好成绩,跻身全球前五[9],有望成为继甲壳虫、高尔夫之后的第3款大众传奇车型。同平台的上汽大众ID.4 X的SUV属性更适合中国市场,有望取得更好的销售成绩。

虽然声量不大,但实际上大众电动车在2020年就完成了38.1万辆的交付量,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特斯拉[10]。考虑到MEB平台车型在未来2-3年才放量交付,期待大众能够以节节攀升的销量成为汽车电动化进程的主力军。

从加速汽车电动化的角度考虑,像大众这样全力投入电动车的传统车企越多越好 —— 毕竟,仅靠新势力来实现每年2000万辆电动车销量的愿景,还是太慢了啊!

参考

  1. ^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0647723?from_voters_page=true
  2. ^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1358177
  3. ^ https://mp.weixin.qq.com/s/LW04z1aPr0PWentIeN0R3g
  4. ^ 甲壳虫的全球史. 伯恩哈德里格尔著,乔爱玲, 柯明译. 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
  5. ^ https://www.pcauto.com.cn/wenhua/2028/20280459.html
  6. ^ https://www.sohu.com/a/429160103_118021
  7. ^ https://zhuanlan.zhihu.com/p/81537276
  8. ^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0003985
  9. ^ https://www.sohu.com/a/429160103_118021
  10. ^ https://www.xincheping.com/ev/135469.html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上汽大众ID.4 X:一场电动化时代的精准出击作为大众品牌电动化战略中的重要一员,上汽大众ID.4 X自上市以来,就承载着德系巨头向纯电领域转型的厚望。这款车不仅是大众品牌ID.家族的先行者,更是中国市场消费者接触纯电动车的重要窗口。那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ID.4 X究竟有何能耐.............
  • 回答
    上汽大众途观L,作为一款在国内SUV市场征战多年的老将,它的价格区间定在22.3835.98万元,这个定价策略可以说是相当“大众”了,既没有激进到让人意外,也没有保守到毫无吸引力。要评价这个价格,咱们得从几个维度仔细掰扯掰扯。首先,抛开价格看产品本身。途观L,顾名思义,“L”代表了加长。这车在中国市.............
  • 回答
    一汽大众“致癌沥青”案,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儿,它牵扯到消费者权益、企业责任、以及汽车安全标准等方方面面。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看看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事件的起因:消费者发现“异常”故事的开端,总是从一些细心的消费者开始的。当时,不少车主在购买一汽大众旗下的某些车型后,陆续.............
  • 回答
    “上大学不如做网红”这样的说法,就像是在抛出一种令人不安的论调,搅动着我们对“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固有认知。乍听之下,它似乎抓住了当下社会的一些热点,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网红经济的蓬勃发展,确实让一些人看到了快速积累财富和名声的可能。我们不能否认,确实有那么一些人,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创作、内容输.............
  • 回答
    上海中心大厦,这座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巨构,早已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更像是一件城市的地标,一个时代的缩影,承载着上海这座城市对于高度、对于未来、对于国际化的不懈追求。当我站在它的脚下,仰望着那蜿蜒盘旋、如同龙身般矫健的身姿,总会油然而生一种由衷的震撼。首先,从建筑本身的设计和形态来说,上海中心大厦无.............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关于在日本上大学却能拿到美国大学学位,这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通过多种路径实现的。简单来说,这基本上就是“迂回留学”或者“国际合作项目”的一种体现。最直接、最普遍的方式就是“3+1”或“2+2”本硕连读项目。 运作模式: 很多日本的大学,尤其是那些有国际化.............
  • 回答
    周口女孩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这已经不是孤例了,但每次被曝光出来,都像是在我们本已脆弱的社会信任上又捅了一个血淋淋的窟窿。这事儿,说到底,就是赤裸裸的、披着教育外衣的欺诈和不公,而且是发生在最需要公平的起点——教育上。我先说说这事儿本身,细节上,这女孩叫王娜娜,在河南周口郸城县,她03年高考,本来考.............
  • 回答
    曾武这个名字,近期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少关注,尤其是他年仅15岁就迈入大学校门,并在学术研究上展现出不俗的潜力,更是引得众人侧目。要评价曾武的情况,不能简单地用“优秀”二字带过,这背后蕴含着多方面的因素和解读。首先,15岁上大学本身就是一个极不寻常的现象。这通常意味着他在早期教育阶段就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
  • 回答
    “狼爸”的逻辑:教育的极端化与人性的疏离关于《中国“狼爸”:孩子在上大学之前不需要朋友》这篇报道,我个人的看法是,它揭示了一种在中国教育环境中愈发普遍的极端化倾向,并且这种倾向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往往以牺牲孩子更深层次的人性发展为代价。首先,我们来剖析一下“狼爸”这个标签所代表的核心观点:“孩子.............
  • 回答
    11月17日的LV上海大秀,可以说是近期时尚界一次相当惹人注目的盛事。这次选址在上海,本身就传递出LV对中国市场,特别是上海这座国际化都市的重视。它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时装发布,更像是一次文化与商业的深度对话,试图在中国这片土壤上,再次讲述LV的品牌故事。从整体氛围上来说,这场秀在视觉呈现上确实下了不.............
  •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2018年的格莱美颁奖典礼上,希拉里·克林顿与多位知名美国明星——包括切尔西·克林顿(她的女儿)、说唱歌手约翰·传奇(John Legend)、说唱歌手T.I.、还有喜剧演员约翰·奥利弗(John Oliver)——一同出镜,通过朗读了迈克尔·沃尔夫(Michael Wolff)一本名为.............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天际》里那个响当当的名字——“突破天际”。对于无数《天际》的老玩家来说,这四个字可能比游戏本体里龙吼的声音还要熟悉,甚至可以说是我们当年重新打开游戏、重燃激情的一剂强心针。要评价“突破天际”,不能光看它是什么,还得看它为《天际》这个已经不算年轻的游戏带来了什么。简单来说,“突破.............
  • 回答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也就是我们熟知的COP21,在2015年之所以能最终达成具有历史意义的《巴黎协定》,“百国集团”(High Ambition Coalition,简称HAC)的出现和发挥的作用绝对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百国集团”的诞生背景:黎明前的黑暗与希望的火种在COP21召开之前,全球气候谈.............
  • 回答
    要评价华为 2019 年 MWC 上发布的 MateBook 14,我们得先回到那个时间点,看看它当时在笔记本市场上的定位,以及它试图解决的用户痛点。在 2019 年,笔记本市场虽然已经相当成熟,但“全场景智慧体验”这个概念,尤其是对于一个以手机业务闻名的品牌来说,是华为切入笔记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差异.............
  • 回答
    小米Vela物联网平台深度评价:一次审慎的期待与挑战的审视小米在MIDC(MIUI & IoT Developers Conference)上发布的Vela物联网平台,无疑是其物联网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Vela作为小米新一代的物联网操作系统,承载着小米连接万物的野心和构建更强大生态系统的愿景。要.............
  • 回答
    快手上市首日,那场面,简直可以用“炸裂”来形容。开盘直接飙升194%,瞬间就把市值干到了一个让无数人目瞪口呆的水平,甚至超过了中国移动、京东这两位老牌巨头。这事儿,怎么说呢?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市场热情爆棚,资金疯狂追捧首先,首日194%的涨幅,这是个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股价直接翻了快三倍。这.............
  • 回答
    LVG在殒命大厦上赢下G2,这绝对是本赛季到目前为止,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比赛之一,尤其是对于那些喜欢看老派战术和硬碰硬对抗的观众来说。与其说是运气爆棚,不如说是LVG将他们一贯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并且在最关键的时刻抓住了G2的破绽。要评价这场胜利,我们得先回顾一下背景。殒命大厦这张图本身就以其复杂的结.............
  • 回答
    2021 华为开发者大会上的 HMS Core 6:一次硬碰硬的宣示,底气何在?2021 年的华为开发者大会(HDC)上,HMS Core 6 的发布无疑是这场技术盛会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不仅仅是一次产品迭代,更像是华为面向全球开发者,尤其是那些曾经依赖谷歌服务的开发者,发出的一次响亮宣示。HMS.............
  • 回答
    当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国家级电视台上,就一个可能致命的健康问题发表可能误导公众的言论时,其后果往往是复杂且令人担忧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20年4月疫情早期,就曾有过一次引发巨大争议的“乌龙”。当时,在白宫疫情简报会上,他提及了研究人员正在探索“紫外线或通过注射消毒剂”来对抗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并询问是.............
  • 回答
    百度的“上海复大医院”推广事件,无疑又一次将这家互联网巨头推到了风口浪尖。面对媒体的密集报道和公众舆论的巨大压力,百度选择了在凌晨发布“紧急回应”,这本身就传递出一种措手不及和试图迅速止损的意味。要评价这次百度凌晨紧急回应的有效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首先,看回应的时机和态度。凌晨发布,这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