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而不可能消除的偏见,就如你对绿绿的态度一般,深深的不信任。
绿绿——古兰经
Communism —— 马克思主义
绿绿——所有咖啡乐都得下火狱
Communism——消灭资产阶级
绿绿的表现——恐怖主义
Communism表现——大饥荒,大清洗
一个绿绿在外面对别人说,我们爱好和平。回到家里,对孩子说,那些人都得下地狱!
一个Marxist在国际上说,我们爱好和平。回到国内,对人们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所以资本主义对共产主义的偏见,是刻在骨子里的,改变不了的。
美国对共产主义的态度可以用两句话概括:
Better dead than red.
They (communists) hate everything we stand for.
知乎天天都在提政治正确,其实都忘了“反共”才是美国最大的政治正确。
美国:
社会主义=Commie=自由世界的敌人=红色的魔王=斯大林,布尔不特,mzd=反人类=纳粹=必须推翻再踩两脚=俄罗斯,朝鲜,古巴和ZG是余孽,他们时刻在阴谋颠覆美国,入侵美国,快用你的手柄打死他们!
英国:
社会主义=狂暴的左派,糟糕的国有化,发鼓励照顾穷鬼的蠢货=热衷于使用暴力和偏激手段的疯子=闹革命的都是反秩序的疯子=不光俄国人,还有法国人,美国人,中国人,你们这些喜欢自由解放革命运动的都是疯子=纳粹比革命党还好点,元首至少维持了秩序,守序邪恶比暴动的正义要强=守序最重要,温和改良的英国人最理智
法国:
社会主义=革命的同胞=不讲道理的革命同胞=不讲道理还爱杀人,最后把革命带翻船的蠢货=剩下来的头脑冷静了,变成了比较讲道理的左派政党=国有化,人人有饭吃,最后富人全跑光,开面包店的都跑了=什么都管制,约炮也要管,这是反人类=反人类,反人类,反人类,同是革命出身的法兰西不屑于与你们为伍
德国:
社会主义=罢工不成功就颠覆政权=放火,打砸抢,流氓工人=纳粹=东德,傀儡政权=史塔西,柏林墙,全民监听=枪毙翻墙的人,在边境堆核弹,讹诈西德=懒鬼,穷鬼,统一税拖累了我们=都是左派放进来了阿拉伯难民
北欧:
社会主义=我们现在就是社会主义,苏联是披着社会主义外衣的沙皇=阴险,狡诈,不停的渗透北欧,谋求破坏真正的社会主义
BBC的态度: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强大,但内部充满了各种不公和奴役,原始资本主义是丑恶的。比如,农产品是由亚洲和美洲的奴隶种植的,有钱人家花几百英镑(相当于现在几万)做一个蛋糕只舔了两口就扔掉,而大街上到处是面黄肌瘦的流浪儿童,大多数穷困人家的孩子活不过十岁。
所以催生了社会主义,它代表的理念是blablabla。但是,
然而,但是,可是
十月革命和其之后的布尔什维可克代表了一种偏激的理念,施政方法过猛,对外输出革命,对内压制言论,造成了更多的动荡,也不是一种好的方法。
我觉得英国人的思维很有特点,追求程序正确而不是结果正义,乱世用重典,大乱大治等想法在英国人眼中是行不通的。资本主义固然不好,但是修正资本主义的方案如果过于“偏激”,不采用符合“程序”的方法,会导致动荡,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也是不好。同理,英国人对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克伦威尔监国,法国革命,美国内战等一切用暴力手段修改腐朽旧社会的方法都持负面态度。
过去固然糟糕,但改变会带来动荡,一样是很糟糕。那怎么办呢?大家在议会里慢慢吵架,每次修改一条法律,几年后再评估一下,看看得是否大于失,再接着吵架,用几代人数百年的时间完成变革吧。
美国是因为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欧洲大陆很多国家是因为地缘政治而和红色政权对立。但英国人的态度更像是一个小气的会计,不停的计算社会中每一点的物质盈余,革命初期有人力和财务损失就是亏本了,就是不好;革命中期积累高于消费,英国人的评价是“用现在换未来,不知未来如何。”; 到了苏联巅峰时的70年代,英国人发现苏联在某些方面以较低的投入得到了较大的产出,又觉得苏联模式还不错,能赚钱,英国大企业应该效仿;而苏联解体后产生了社会动荡,虽然符合欧美自由民主的政治正确,英国媒体评价也不高,这还是出于同样的道理,因为付出的代价太高昂。
同样,出于对动荡的担忧,英国媒体对美国各种诸如黑命贵之类的偏激型政治正确也不赞同。
英国人觉得社会和国家应该和企业一样,保持健康而稳定的盈余,稍有需要付出,就会导致英国人给出差评。但大多数国家不可能一直很平稳的发展,不可能像英国人一样采用温和而缓慢的方式度过社会危机,况且在科技发展成本越来越大的时代,不做出付出怎么能收获回报呢?
所以英国媒体看从欧美到第三世界各种国家各种模式都有不顺眼的地方,反映在报道上就是四处开喷。
但英国人高度保守,反对变革,害怕投入的心理带来一个很让人忧虑的缺点:英国人缺少美国人那种can do的精神,总是以质疑的眼光看待所有新事物,总想等待有盈余时再投入,会导致社会错失越来越多的机会
分别问了两位加拿大人和两位澳大利亚人,这两个国家的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定义有分歧,但是所有人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解都惊人的一致,用词几乎都一样。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加拿大人认为,它的核心在于高福利。我问朝鲜和越南是社会主义国家吗?均回答不是,你理解错了,一些欧洲国家才是,比如瑞典。
而澳大利亚人认为,社会主义的核心在于,倾向大多数群众(the masses)。当我问“高福利”是社会主义的特点吗,俩人的答案均为否定。“北欧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他们的回答都是,绝对不是,那些国家肯定是资本主义国家,你可以把他们理解为“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左翼”。那么社会主义国家到底是啥样的,能不能举个例子,那位悉尼大学文学系的妹妹想了想说,或许古巴是吧。
对于资本主义,四个人理解一模一样,都说了两个特点,一个是私有制,每个人为自己而工作;另一个是干得越多就能得到越多,或者工作越努力,就变得越富有。
对“共产主义”,他们的理解也一模一样。首先因为根据马列主义,“共产主义国家”是不存在的,共产主义本身就是要消灭国家的,所以我都是先问你觉得有共产主义国家吗,而大家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对共产主义国家的举例,齐刷刷的北朝鲜。和那个文学系妹子聊的时间比较长,多问了一句苏联是共产主义国家吗,她说,这很难讲,应该不是。我当时就困惑了,那共产主义国家的核心特征是什么呢?她想了想,这很难总结啊,独裁(autocracy),没有民主,应该就是这样吧。
自己的英语非常烂,所以一般问不了太多,怕惹人烦。但曾经给那个妹子抄过不少唐诗的译文,关系还说得过去,所以斗胆又问了一下,你是从哪里得到这些概念的呢?是课本上吗?
她回答,不是不是,我没有选修过政治课,所以没看过政治课本。我觉得是从各种语境里面得到的吧,比如媒体,比如其他书籍,尤其是历史书里面,我选修过历史课。这些语境里面,它们大概都是这个含义。
其实就是这样,我在问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很难讲”,其实大家对这些概念都是模模糊糊的,但是都有个强烈的印象。各国人民一般都对政治没什么兴趣,大众媒体、中小学课本、各类杂志报纸就是大家最重要的消息来源。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对共产主义的塑造一向和纳粹差不多,从小大家耳濡目染的都是这种信息,除非后来专门研究政治学,否则不可能有什么超过门户网站的认识。
人家可是真真正正的时时刻刻绷紧着阶级斗争的弦··········
非专业人士,谈一点自己的理解。
首先要搞清楚说的是什么,指的共产主义是哪个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已经发展出了N个版本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资本主义指的是什么,现代社会的资本主义好像也不存在严格的资本主义。
我们首先弄一下资本主义的定义吧。总体来说,私有制应该是资本主义的核心,即财富归属于私人,强调个人自由和财富。如果按照这一点来严格划分,现在世界上应该不存在严格的资本主义,因为大多数国家都存在政府,存在公有资本和政府干预。如果放在国家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认为更强调个人自由,小政府,个人成功的地方会更“资本主义”一些。在发达国家里的代表作可能是美国。
共产主义是什么呢?如果从最初的共产主义的概念来说,马克思描述的只是一种状态,和理念,其理想状态是没有私人财富,共享所有财富,没有压迫,侵占,没有阶级,没有国家,人类更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存在,实现全面的自我解放。但是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呢?可能第一个产生真正意义上实现的方式是列宁主义,是共产主义糅合了帝国主义概念产生的产物。基本上现代西方国家比较警惕和厌恶的主要是这种类别的共产主义。因为糅合了帝国主义,导致这个概念里更强调极权;但是在没有私有财富,且极权的状况下,就基本没有个人自由了,其实这一点上与共产主义理想存在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可能也是苏联的共产主义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后来大家其实就不太谈共产主义了,而是更用社会主义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原本指的是到共产主义之前的过渡,现在好像慢慢独立出来了。社会主义基本上像一个保有了私有制,个人财富,但是强调社会公有财富,强调社会整体的一个低配版的共产主义。在这一点上,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基本上主流的意识形态比较接近于这种。和共产主义的核心区别可能在于:一,保有私人资产,强调个人自由。二,还存在国家概念,公有财富主要以国家为单位,而不是人类。撇除这两点之后,有些国家的形态已经很接近共产主义的理念了。
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对共产主义到底是什么态度”这个问题,其实大部分人对社会主义应该是没什么意见的,有意见的基本上持有的观点比较接近于“我辛苦赚的钱凭什么养别人”这种思维方式,大家可以对号入座。但是大部分人对某种参杂了帝国主义的共产主义是警惕的,即政府权力需要得到限制,个人自由需要得到保护。总的来说,很多人真正警惕和厌恶的是帝国主义和极权化,只是根据过去的历史,当时的共产主义跟这个重叠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