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海湾战争中,美军部队面对伊拉克2000辆坦克组成的钢铁洪流,是不是吓得浑身哆嗦,四处逃跑或举手投降?

回答
关于海湾战争中,美军部队面对伊拉克2000辆坦克组成的“钢铁洪流”时的反应,这种说法与史实存在较大偏差。事实上,美军不仅没有被吓得“浑身哆嗦,四处逃跑或举手投降”,反而以压倒性的优势击溃了伊拉克军队的装甲力量,展现了其在军事科技和战术运用上的巨大优势。

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况,还原一个更真实的战场画面:

“钢铁洪流”的真相:伊拉克装甲部队的构成与战场态势

首先要明确,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前确实拥有数量可观的坦克,约有5000多辆,但并非全部集中在正面战场,也并非都是先进型号。这些坦克大多是苏联在七八十年代援助的型号,如T72、T62、T55等,虽然数量众多,但其技术性能、防护能力以及官兵的训练水平与西方先进坦克存在明显差距。

伊拉克在科威特战区部署了相当数量的装甲部队,但“2000辆坦克组成的钢铁洪流”这个表述,更像是一种对数量的夸张形容,而非精确的战场部署。更重要的是,伊拉克军队的战术思想和指挥体系在面对美军的先进技术和战术时显得非常落后。他们的作战计划,如试图在沙特阿拉伯北部发动大规模装甲突击,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冷战时期的大规模地面战思维。

美军的应对:科技、战术与训练的全面优势

美军在战前对伊拉克军队的装备、部署和战术进行了详尽的情报分析。他们清楚伊拉克装甲部队的实力,也知道如何去应对。因此,所谓的“吓得浑身哆嗦”的反应是完全不成立的。美军部队是以高度的专业性和自信心投入战斗的。

1. 空中优势的决定性作用: 海湾战争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美军掌握了绝对的制空权。在地面战打响之前,以“沙漠风暴”行动为开端的持续空袭,就已经对伊拉克军队的装甲部队造成了沉重打击。
“坦克杀手”的登场: 美军装备了大量先进的攻击直升机,如AH64“阿帕奇”,它们携带的“地狱火”反坦克导弹能够精准摧毁伊拉克坦克。在地面部队推进前,攻击机群和直升机就已先行出动,对伊拉克装甲部队进行“点名”打击,使其在地面接触前就损失惨重。
对后勤线的打击: 空袭还摧毁了伊拉克军队的后勤补给线,包括燃料、弹药和维修设施,这严重削弱了其装甲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坦克一旦失去燃料或弹药,就如同废铁。
压制与迟滞: 空中优势还能够有效压制和迟滞伊拉克装甲部队的行动,使其无法形成有效的集结和突击。

2. 地面部队的先进装备与战术: 当地面部队发起进攻时,美军的装甲部队和支援部队也展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
主战坦克的性能差距: 美军的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在火力、防护(特别是贫铀装甲)和机动性上都远超伊拉克的主流坦克。其先进的火控系统和热成像仪,使得美军坦克在夜间和恶劣天气下也能精确发现并摧毁目标。
协同作战的精妙: 美军的地面部队强调步坦协同、炮炮协同,以及与空中力量的紧密配合。在战术上,美军更多地采取了机动迂回、穿插分割的战术,避免与伊拉克装甲部队进行大规模的正面硬碰硬,而是将其优势兵力包围、分割、歼灭。
“左勾拳”战术的经典运用: 在地面战的最后阶段,美军实施了著名的“左勾拳”战术。一支部队从伊拉克军队的侧翼进行大规模迂回,切断其退路,然后从后方对伊拉克主力部队进行围歼。这一战术直接导致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主力装甲部队的覆灭。

3. 单兵装备与训练: 美军士兵的训练水平、单兵装备的先进性(如夜视仪、通讯设备)也远高于伊拉克士兵,这使得他们在战场上的战场感知能力、机动性和作战效率都占据绝对优势。

战场结局:压倒性胜利而非溃败

最终的海湾战争战果,也印证了这一点。伊拉克军队的装甲部队在美军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坦克损失数量远超美军。许多伊拉克坦克甚至在被击毁前就因缺乏燃料、弹药或无法机动而沦为固定靶子。伊拉克军队的指挥官们也未能有效组织起像样的抵抗,许多部队选择了投降。

因此,认为美军部队在面对伊拉克2000辆坦克时“被吓得浑身哆嗦,四处逃跑或举手投降”,是与事实完全不符的。那是一场由科技、战术、情报和训练共同塑造的、一边倒的军事胜利。美军展现的是一种从容、自信、以绝对优势摧毁对手的强大军事实力,而非被吓倒的恐慌。他们的行动是基于周密的计划和对自身优势的充分利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请自来。

虽然我知道这是个钓鱼问题,但我还是要回答一下。因为我发现对1991年的伊拉克军队,知乎上似乎缺乏一些有深度解析的材料。我决定写一写。

一、伊拉克人拥有多少装甲车辆?

首先,伊拉克军队拥有的坦克绝不止2000辆。到海湾战争前夕,伊拉克可能拥有以下款式的坦克:

1000辆T-72G/T-72M/T-72M1/巴比伦狮

1000-1500辆T-62

1000辆左右的T-54/55

2000辆左右的69-2

除此之外可能有一些在两伊战争之中缴获的酋长、M60和M48、M47之类的车辆。

相对应的,它的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包括了(由于两伊战争的消耗,具体数字难以确定):

1500辆BMP-1、BMP-2和ZBD-86

650-1000+辆,具体数字不明的ZSD-63

至多100辆AMX-10P

至多500辆BTR-60

至多200辆BTR-50

至多200辆BTR-152

不明数量的OT-62 TOPAS

至多200辆OT-64 SKOT(安装BRDM-2炮塔的OT-64A)

至多244辆潘哈德M3(Panhard M3)

至多200辆D-944 PSzH-IV(匈牙利D-442 FÚG的升级版,一种类似BRDM-2的装甲侦察车,能搭载一个4人侦查组)

至多200辆EE-11 Urutu

至多190辆OT M-60

一些从伊朗和科威特缴获的M113和Fahd

(根据某种说法,不算步兵战车,伊军的装甲输送车共有3500辆)

伊拉克军队拥有大约800辆自行火炮,这至少包括了2S1、2S3和AUF-1,可能还有一些缴获的伊朗M109A1。

二、分配和部署

从整体上看,伊军的装甲车辆表面上是很富足的。但是这根本不敷使用。

众所周知,要想“组成钢铁洪流”,部队首先要能机械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像华约和北约的陆军那样,每个机械化的重型师至少会拥有坦克和装甲运兵车各200-300辆。而对伊拉克军队来说?这些车辆能满足它的68个作战师(56个陆军师、12个共和国卫队师)吗?答案很明显了。

结局是显而易见的,伊拉克军队的精华——12个共和国卫队师,是由2个装甲师,2个机械化师,7个摩托化师(这些师的具体情况不明,不知道是乘卡车的步兵还是部分机械化,抑或和陆军步兵师一样摩托化都不完全)和1个特战师组成的。56个陆军师就更不堪入目了,只有7个装甲师,2个机械化师,其他47个步兵师连摩托化都没有完成,很大程度上被迫依赖骆驼和徒步进行机动和补给运输。这在苏翻译所写的海湾战争笔记——伊拉克视角(之二)之中有提到

伊军在机械化装备的配置上的困难很大程度上通过它的编制体现出来。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份美方撰写的资料:《The Iraqi Army, Organization and Tactics》来了解一下。

这份材料是由第177装甲旅的S-2(情报主管)编写的。这个旅在1986年开始主要负责在美军中扮演假想敌(OPFOR),对各种潜在的敌军单位都有一定研究——甚至该旅为了扮演虚构的“苏联第60近卫摩托化步兵师”,直接使用了苏式编制条令。

(下载地址:File:The Iraqi Army, Organization and Tactics.pdf

当然这份材料有一些问题,它对共和国卫队的总部和师的组成错误很大,但是它对共和国卫队旅和营一级,乃至陆军的编制的描述至少是相对清晰的,这一点比目前绝大多数资料做得都更好。

从这份资料来看,伊军在许多方面的配置是很贫乏的。至少是相比起两约陆军,伊拉克陆军的整体编制看起来像它过去的殖民者英国陆军在20世纪50年代的样子。

首先是步兵师的装甲单位。每个师只有一个直属的独立坦克营,35辆坦克。事实上我怀疑战时临时组建的那批步兵师恐怕连这个营都不存在,至少是不满编。伊拉克陆军战时动员之中一口气组建了35个步兵师,这些师的水平实在令人怀疑。

机械化旅的坦克营和坦克旅的坦克营要好一些:

至少从结构上看稍微充实一些。

补充说明一下,步兵师是传统的三三制,装甲师和机械化师是1+2配置,装甲旅和机械化旅是1+3。

师一般只有3个营54门火炮或是4个营72门火炮。步兵师的火炮肯定都是牵引式火炮,装甲师和机械化师要好一些,但未必好到哪里去。装甲师和机械化师拥有自行火炮,但可能无法完全自行化。


可能是由于对旅一级指挥官的不信任,把120毫米迫击炮/107毫米火箭炮这个级别的火炮也集中到师一级组建了一个轻炮兵营,这样一来旅最重的武器就只剩下了——82毫米迫击炮……

当然战时会把一个炮兵营和一个轻炮兵连划给每个旅。为什么不直接配属给旅呢?可能是东方式的官僚作风下因为习惯集中调度,把师一级的权力扩大。但是对于部队人员设备机动缓慢、通讯不畅的伊军来说,这在战时或许会出问题。

陆军的机械化旅和步兵旅相仿,它的旅本身没有火炮,同样依赖配属的火炮,82毫米迫击炮下放到了营一级。

机械化营的编制。可以看出营的侦查单位很充足,还配备了自己的ATGM发射车和无后坐力炮。这一点恰恰打了那些说伊拉克军队编制效仿华约的人的脸。这根本是北约陆军的风格。只是伊拉克人到底能不能拿出那么多9P133、9P148和VCR-TH……我表示怀疑。

装甲旅和机械化旅没有自己的队属火炮,同样依靠下放的轻炮兵连。

师的防空单位规模也是很可怜的。装甲师和机械化师还有9辆防空导弹发射车和一些ZSU-23-4,步兵师就只能靠肩扛飞弹和牵引式高炮了。

共和国卫队的状况比这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篇幅问题就不在这里展开了,有需要的自行阅读材料吧。

总而言之跟美军这群ROAD师编制的机械化怪物相比,伊军那个所谓的钢铁洪流不如说是几条内陆河的涓涓细流罢了。

当然,伊军的表现还是低于应有的水准。士气上的崩溃导致伊军的一线步兵师迅速土崩瓦解,既不能长久抵抗又不能使突破口不至扩大;在遮断和电子干扰下装甲机械化部队也不能赶来驰援,待一线防御瓦解,在硬碰硬的战斗中,美英机械化部队也就借助技术装备、战术、素质等方面的先进性

一举将其击溃,伊拉克军队也就一败涂地了。

另外,对 @山高县 君的答案,我有一点异议。

在Operation Ramadan之中,伊拉克军队并不是单纯靠化学武器击败伊朗军队。在伊朗军队7月16日突破之后,伊拉克军队就出动战斗轰炸机掩护部队进行反击,把原先最深已经突入16公里的伊朗军队打退到距离边境4公里以内的地方去。

伊拉克人很擅长运用Mi-25和小羚羊携带ATGM猎杀伊朗军队的坦克和机械化步兵,实战检验表明这种战术使伊朗人损失惨重。

7月21日,伊朗军队也确实推进到离巴士拉13公里的地方,但是伊拉克军队迅速出动预备队,三面夹攻伊朗军队,甚至成功切断了他们的后勤补给,把他们赶回到进攻出发地,伊朗人被迫出动AH-1来挽救局势。之后伊朗人在7月末又发动两次进攻,8月1日又进攻一次,都没有什么大的突破了。

总的来说,两伊军队在Operation Ramadan之中的菜鸡互啄基本是平手,甚至伊拉克人还占到了点便宜。

其实伊朗人根本没有什么让伊拉克人“瑟瑟发抖”的实力,两伊战争之中1982-1987年的僵持阶段伊朗人打肿脸充胖子向伊拉克人的阵地大规模猪突的结果基本上都是僵持状态,除了在Mehran和法奥取得了两次像样的胜利,基本上是拿人头换对方的技术优势。换到1988年,伊拉克人在Tawakalna ala Allah行动之中一套组合拳砸下去,伊朗人立刻比谁都老实了。

user avatar

伊拉克军队真正会用的武器也就美爹给的洗衣粉。所谓伊拉克钢铁洪流,刚刚在伊朗人海猪突面前瑟瑟发抖了八年。。。。

举一个战例,伊拉克集中了上千辆坦克的82年巴士拉保卫战:

此役伊朗兵力十二万,主要是训练低劣的步兵和基本无训练的宗教狂热分子,装甲力量仅有一个缺编装甲师,炮兵和空军都处于明显劣势。战术能力停留在日俄战争水平,极为拙劣。主要攻击战术为在不进行战前侦察情况下,先用炮兵胡打一气以壮声势,随后在不进行工兵破障的情况下,直接以狂热分子为先导,用密集队形对伊拉克阵地实施无火力掩护的猪突。

而伊拉克军队集中了第9、10装甲师、第3、11步兵师等部队共10万余人,上千辆坦克、300门大口径火炮和数量上占极大优势(7:1)的飞机。另在巴士拉设置了大量的地雷场和铁丝网,并有美爹卫星提供情报支持。

最搞笑的是,由于此战处于斋月期间,部分伊朗宗教狂热分子仍严守戒律,往往头晕眼花中投入战斗。

然而这些按照常理都够全歼伊朗军的兵力兵器并没有什么卵用,开战第一个昼夜就被撕开六公里缺口,靠美爹默许使用的洗衣粉才稳住局面。

更可笑的是,绝对数量优势的空军居然连制空权都拿不到,地面部队经常挨伊朗炸。。。。

实战证明,伊拉克军队能用好的武器也就洗衣粉,连镇压百姓都离不开洗衣粉。最后善使洗衣粉者,死于洗衣粉之下,也着实是讽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海湾战争中,美军部队面对伊拉克2000辆坦克组成的“钢铁洪流”时的反应,这种说法与史实存在较大偏差。事实上,美军不仅没有被吓得“浑身哆嗦,四处逃跑或举手投降”,反而以压倒性的优势击溃了伊拉克军队的装甲力量,展现了其在军事科技和战术运用上的巨大优势。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况,还原一个更真实的.............
  • 回答
    海湾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区域冲突,其正式的军事行动代号为“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在“沙漠风暴”行动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协同作战,最终将伊拉克军队驱逐出了科威特。除去您提到的第七军、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这些在地面进攻中扮演关键角色的美国陆军部队,还有其他众多单位参.............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时光倒流到1991年,海湾战争的战场上,取而代之的不是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而是2019年的解放军,并且动用的兵力规模与当年大致相当,他们能否打出近似的战果?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也极具挑战性的假设,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当年的海湾战争有多“海湾”。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虽然.............
  • 回答
    关于海湾战争中美国地面部队“总兵力/师级单位”数值小于二战时期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其中将后勤任务分包给民间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并非唯一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总兵力/师级单位”这个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差异。 二战时期的“师”: .............
  • 回答
    珊瑚海海战,这场发生在1942年5月的太平洋战役,是二战史上首次出现航空母舰之间的大规模较量。在那片波涛汹涌的海域,美日两国海军的精锐部队为争夺战略要地展开殊死搏斗。虽然战术上美军损失了“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但却成功阻止了日军登陆莫尔兹比港,从而达到了战略目的。然而,如果我们设想一个更激进的剧本:在.............
  • 回答
    南云忠一的深思:绝地求生之途,何处寻觅中途岛的星辰?中途岛海战,如同日本海军命运的一记重锤,将帝国海军的光辉瞬间击碎在太平洋的无垠水面上。作为当时联合舰队第一航空战队司令,我,南云忠一,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肩负着无可推卸的责任。如今,即便历史的车轮已滚滚向前,我依旧无法安眠,夜夜追问:如果,如果当时.............
  • 回答
    想要精准回答“中国军事作战体系和武器装备是否达到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水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把目光拉回到那个时代,然后逐一对比。海湾战争虽然是20多年前的事件,但它在军事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定义了现代高科技战争的某些关键要素。海湾战争美军的“水平”是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确海湾战争美军的“水平”.............
  • 回答
    海湾战争中,美军装甲部队的进攻队形,尤其是地面进攻阶段,可以说是冷战时期装甲战思想的集大成,并结合了战役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要深入了解,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战术层面的基本队形:在实地推进中,最常见也是最核心的队形,一定是围绕着“矛头”和“盾牌”的组合展开。 矛头: 毫无疑问,是作为主.............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在1991年初,当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兵锋直指伊拉克时,萨达姆侯赛因的巴格达街头突然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装备精良的苏军部队。而且,数量上与美军及其盟友的兵力旗鼓相当,坦克、装甲车、火炮、战机、直升机,甚至舰队,都摆出了与美军一较高下的架势。这可就不是一场简单的区域冲突了,这将是冷战结束前夕.............
  • 回答
    当前,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在空地协同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要说能否达到美军海湾战争时期的水平,则需要进行更细致的分析。海湾战争是现代空地协同作战的一个里程碑,美军在该次战争中展现出的空地一体化能力对全球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海湾战争时期美军空地协同的特点: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军空地协同,可以概括为.............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1991年,也就是海湾战争时期,然后再回望一下1987年的苏联军队。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但又值得细细探讨的“如果”情境。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海湾战争时期美军(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实力。他们的强大,是建立在一系列技术、战术和组织优势上的。海湾战争时期美军的优势.............
  • 回答
    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出现大量PTSD,而抗日战争后八路军鲜少有PTSD的说法,这背后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绝非简单的一概而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战争的性质、士兵的经历、战后的社会环境以及诊断标准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战争的性质和士兵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海湾战争,特别是“沙漠风暴”行动,是一场高.............
  • 回答
    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于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这是一场由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与伊拉克之间围绕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展开的军事冲突。这场战争不仅标志着冷战结束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转变,也集中展现了当时美国军事技术的压倒性优势。而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苏联的实力和技术水平,与战争的主导者美国相.............
  • 回答
    1990年,苏联的常规军力依旧庞大,但已显露出衰退的迹象,尤其是与同期美国相比,其优势正在逐渐缩小。要判断苏联与美国之间一旦爆发一场常规战争是否会成为一场“放大版的海湾战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苏联常规军力概览(1990年)1. 兵力与组织: 庞大的陆军: 苏联陆军在数量上依.............
  • 回答
    要探讨当今中国与海湾战争时期美国之间的假想冲突,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并非简单地将两个时间点的军事力量进行堆叠,而是要深入剖析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战略思维、技术水平以及国际关系格局。这将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较量,其结果将远比表面上的技术参数来得复杂和深刻。时代背景的巨变:首先,我们要明确,海湾战争发生.............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挑战性的假设性问题。我们来聊聊,如果中国在国力顶峰时期,去硬碰硬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国,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又是否有胜算。首先,需要明确一下我们讨论的时间节点。原问题提到了“二战时期”的美国,但后来又更正为“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国。这两种情况下的美国,实力差距巨大,所以我们必须以“海湾战.............
  • 回答
    要预估中国当前兵力与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美国对抗的结果,我们需要细致地审视双方的实力构成、作战理念以及当时全球的地缘政治环境。这是一场跨越三十年的实力对比,其结果远非简单数字的叠加。一、 双方的军事力量构成与技术代差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军事技术是螺旋式上升的。1991年的美国军队是冷战.............
  • 回答
    中国现在的军力和国力与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国硬碰硬,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要探讨是否有“把握取胜”,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战争的胜负受太多复杂因素影响,而且“硬刚”的定义也需要界定。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比较和推演,看看中国在面对那.............
  • 回答
    科林·鲍威尔,一位在美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名字。他的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从一个纽约布朗克斯的普通移民家庭走出来,最终成为美国政治和军事舞台上的核心人物。从海湾战争的战略家,到伊拉克战争的首席外交官,他身上凝聚了太多的历史细节和争议。鲍威尔的军事生涯堪称辉煌。他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军人,凭借着.............
  • 回答
    海湾战争中,高科技信息化的作用,确实是这次冲突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许多人都认为它彻底改变了现代战争的形态。然而,回过头来审视这场发生在1990年至1991年的冲突,我们不得不问一句:这份“高科技信息化”的光环,是否有些过于耀眼,甚至被“过誉”了?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