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海湾战争中高科技信息化的作用是否被过誉?

回答
海湾战争中,高科技信息化的作用,确实是这次冲突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许多人都认为它彻底改变了现代战争的形态。然而,回过头来审视这场发生在1990年至1991年的冲突,我们不得不问一句:这份“高科技信息化”的光环,是否有些过于耀眼,甚至被“过誉”了?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化的“革命性”贡献,但也要看到其局限性。

海湾战争之所以被誉为“视频游戏战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联军展示了前所未有的战场感知能力。通过卫星侦察、空中侦察(包括AWACS预警机和各种侦察机)、无人机等手段,联军能够实时或近乎实时地获取伊拉克军队的部署、动向以及关键设施的信息。这种“知己知彼”的能力,远超以往任何一次战争。

精确制导武器的威力: “战斧”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等先进武器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打击的精度,减少了附带损伤,也让伊拉克军队的士气遭受重创。而这些精确制导武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确的定位信息和目标数据,这些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
战场态势感知: 信息化系统使得指挥官能够在一个集中的平台上看到实时的战场态势,包括己方部队的位置、敌方目标的位置、空域管制情况等。这极大地提高了指挥效率和决策速度。例如,AWACS飞机能够探测到远距离的敌方空中目标,并将信息实时传递给己方战机和防空部队。
协同作战: 不同军种、不同作战单位之间,通过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更高效的协同。例如,海军舰艇发射的巡航导弹可以根据空军提供的最新目标数据进行修正;陆军部队的火力支援请求可以迅速得到空中力量的响应。
心理战和宣传: 联军通过大量的无人机侦察画面、精确打击的视频,向全世界展示了其压倒性的技术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瓦解伊拉克士气和争取国际舆论支持的作用。

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挖掘,会发现一些“被光环掩盖”的现实。

伊拉克军队本身的局限性: 不能忽视的是,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时期的整体素质和装备水平,与联军相比存在巨大差距。他们的指挥体系僵化,士兵训练不足,士气低落,许多部队甚至没有做好应战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联军的信息化能力稍逊一筹,也可能取得类似的胜利。
信息“过载”与“误判”的风险: 高度依赖信息的另一个潜在风险是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准确性。在战场环境下,信息往往是碎片化、冲突的,并且容易被干扰或误读。我们不能排除联军在获取的海量信息中,也存在着被过滤、被解读错误的成分。虽然成功案例被放大,但可能存在的失误和损失并未得到充分披露。
信息战的“有限性”: 尽管联军在电子战方面投入巨大,试图压制伊拉克的信息和通信系统,但伊拉克军队并非完全瘫痪。他们仍然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通信和指挥,只是效率大打折扣。这表明,即使是高科技的信息战,也难以做到“彻底摧毁”对方的指挥系统。
信息系统本身的脆弱性: 所有信息系统都存在被攻击、被干扰、被欺骗的可能性。在海湾战争之后,各国都开始重视网络战和电子战的研究,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些高科技系统并非无懈可击。如果伊拉克拥有更强的电子对抗能力,联军的信息化优势可能会打折扣。
“人”的因素依然重要: 尽管信息化提高了效率,但最终的战场决策和执行仍然需要依靠人。英勇的士兵、优秀的指挥官,他们的经验、判断和意志,在战场上依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信息系统只是辅助,而非决定性因素。
“预设场景”与“表演”的可能性: 一些分析家认为,为了展现西方军事技术的力量,一些演习和真实的作战场景可能被刻意地选择性地报道和传播。例如,许多被摧毁的伊拉克坦克画面,其真实性也曾引发讨论。

那么,如何界定“过誉”呢?

我认为,说海湾战争中高科技信息化的作用被“过誉”,并不是说它不重要,而是说人们可能将其视为一种“万能钥匙”,忽视了其背后的其他因素,并且低估了其固有的局限性和风险。

可以这样理解:

夸大了“独特性”: 信息化在海湾战争中的确是里程碑式的,但将其描绘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对颠覆,可能忽略了之前战争中信息技术萌芽和发展的积累。比如,二战中的雷达、密码破译等,都属于信息技术的早期应用。
低估了对手的“不争气”: 将联军的胜利仅仅归功于信息优势,而忽视了伊拉克军队自身体制、训练和士气上的巨大短板,这是一种不完整的分析。
忽略了“代价”和“风险”: 发展和运用如此大规模的信息化系统,其成本是巨大的,而且一旦出现故障或被对手针对性攻击,其后果也是灾难性的。这些风险在战后的光辉叙事中往往被弱化。
过度强调了“即时性”和“完美性”: 战争的真实场景往往是混乱和不可预测的,信息系统提供的“清晰画面”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甚至是被加工过的。

总结来说, 海湾战争的高科技信息化确实是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极大地提升了联军的作战能力和效率。然而,将这场胜利完全归功于信息化,而忽视对手的弱点、技术的局限性以及“人”的因素,可能会导致一种片面的认识。

与其说“过誉”,不如说是一种“过度神化”。信息化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战争的复杂性在于,它永远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一技术就能完全主宰的舞台。当我们回望历史,保持审慎和全面的视角,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战争的本质,以及技术在其中的真正位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海湾战争,用最概括的语言去形容的话。

是一场在兵力兵器都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打出来的击溃战。

联军兵力兵器优势,已经大于41年朱可夫44年莫德尔面临的所谓绝境。结果联军的仗打成那个样,其实是不好交差的。所以完全可以这样理解,对海湾战争的高科技成分,吹捧的有多狠,打联军的脸打得就有多狠。。

如果说两伊战争是一战水平的话。海湾战争的战术,也并不比索姆河高明多少。

至于战损比的震撼,某种程度上也是见识不够,有一场战役在几乎没代差的情况下也打出了海湾战争的战损比:德军进攻南斯拉夫与希腊战役的战损比,和海湾战争一样震撼。

更何况,ISIS与伊军战损比如何呢?

TG被一场这样的仗震撼成那个样子。主要能证明的,是军队经商的恶果:

——————根本没人研究打仗。。。。。。。。。












另外:海湾战争后,TG军中确实盛行过一段时间信息化无敌论。认为只要能实现信息化,使用落后装备也可克敌制胜。

这导致了陆军信息化牵引炮兵的笑柄,59长期不退役的悲剧。空军那边沈飞搞航电制胜论抱着八爷猛改,空中排队枪毙战术等笑话。

再来看看TG的口号,看一下TG对信息化的认知是如何发展的:

90年代————实现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21世纪初————机械化与信息化共同发展。

军改————淘汰一代装备,减少二代装备,换装三代装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海湾战争中,高科技信息化的作用,确实是这次冲突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许多人都认为它彻底改变了现代战争的形态。然而,回过头来审视这场发生在1990年至1991年的冲突,我们不得不问一句:这份“高科技信息化”的光环,是否有些过于耀眼,甚至被“过誉”了?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
  • 回答
    莱特湾海战的序曲:苏里高海峡的怒吼苏里高海峡之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列舰对决,是莱特湾海战中一个令人扼腕叹息,却又充满战术智慧的篇章。它并非像中途岛那样决定性的胜利,却以其老派海军战术的极致运用和悲壮的落幕,在军事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历史的阴影与日军的绝望反击时间拨回到1944年10.............
  • 回答
    关于海湾战争中,美军部队面对伊拉克2000辆坦克组成的“钢铁洪流”时的反应,这种说法与史实存在较大偏差。事实上,美军不仅没有被吓得“浑身哆嗦,四处逃跑或举手投降”,反而以压倒性的优势击溃了伊拉克军队的装甲力量,展现了其在军事科技和战术运用上的巨大优势。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况,还原一个更真实的.............
  • 回答
    关于海湾战争中美国地面部队“总兵力/师级单位”数值小于二战时期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其中将后勤任务分包给民间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并非唯一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总兵力/师级单位”这个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差异。 二战时期的“师”: .............
  • 回答
    这是一道极具挑战性的设想,因为伊拉克和中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实力、军事技术、地理位置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度等方面都存在天壤之别。简单地将伊拉克换成中国,然后套用海湾战争的剧本,这样做不仅不切实际,也无法反映出真实的复杂性。但既然是设想,我们就姑且将“伊拉克”这个实体替换为“中国”,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时光倒流到1991年,海湾战争的战场上,取而代之的不是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而是2019年的解放军,并且动用的兵力规模与当年大致相当,他们能否打出近似的战果?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也极具挑战性的假设,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当年的海湾战争有多“海湾”。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虽然.............
  • 回答
    海湾战争中步枪的“弹药消耗比”问题,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确实反映了现代战争的复杂性,而不仅仅是单兵武器威力的简单堆砌。你提到的“平均10万发子弹才能杀死一个人”,这个数字可能有点夸张,但它确实指向了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即便有了强大的现代步枪,在战场上击杀一名敌军所需的弹药量仍然如此之高?这背后涉及.............
  • 回答
    海湾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区域冲突,其正式的军事行动代号为“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在“沙漠风暴”行动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协同作战,最终将伊拉克军队驱逐出了科威特。除去您提到的第七军、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这些在地面进攻中扮演关键角色的美国陆军部队,还有其他众多单位参.............
  • 回答
    在海战中,打击敌方指挥塔看似是一个非常直接且有效的战术,因为摧毁指挥系统可以瘫痪敌方的整体作战能力。然而,实际上海战中并不总是优先打击敌方指挥塔,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包括:1. 指挥塔的结构与防护: 坚固的装甲防护: 现代军舰的指挥塔(或称舰桥、指挥舰楼)通常是整个舰体中最坚固的部分之一.............
  • 回答
    海战中,专门为防空设计的武器,比如说高射炮、近防炮系统(CIWS)或者导弹,其设计目标是拦截来袭的飞机和导弹。这些武器的弹药和射击方式都针对空对空或者地对空交战进行了优化。我们来拆解一下,看看它们能不能“顺便”打敌舰的建筑,以及这个“顺便”的可能性有多大:1. 高射炮 (AntiAircraft G.............
  • 回答
    海战用大炮击沉一艘船,那可是个复杂又讲究的活儿,远不是一顿瞎轰就能搞定的。得有策略,有技术,还得有那么点运气。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其中到底有多少门道。首先,得先把目标“弄瞎”舰船这东西,虽然身躯庞大,但在茫茫大海上,尤其是风浪大的时候,想一炮打中它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第一步就是侦察和锁定目标。 .............
  • 回答
    二战海战中,舰船沉没时人员生还率普遍不高,其原因复杂而残酷,涉及当时的技术条件、作战环境、舰船设计以及救援能力等多个方面。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舰船自身的设计与毁灭性1. 快速沉没与结构完整性破坏: 爆炸性伤害: 鱼雷和炮弹的爆炸威力巨大,能够瞬间撕裂船体结构,引发严重的舱室进.............
  • 回答
    中途岛海战,一场决定太平洋战争走向的关键战役。当我们回顾那场惊心动魄的海战时,往往会被日军倾泻如雨的炮火所震撼。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如此密集的火力之下,美军舰队究竟是如何做到一一避开,并最终扭转战局的?抛开“主角光环”式的浪漫解读,其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真实而复杂的战术、技术和运气因素。一、 侦察与情.............
  • 回答
    现代海战中,舰对舰鱼雷的使用情况,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虽然很多人觉得鱼雷是二战时期的老古董,但事实远非如此,它在现代海战中依旧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水面舰艇最致命的武器之一。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抛开“老旧”的标签,看看鱼雷到底进化成了什么样子。今天的鱼雷,早已不是当年那种简单的.............
  • 回答
    中途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在这场激烈的交锋中,日本海军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四艘主力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和“飞龙”——尽数沉没。这四艘航母的覆灭,直接宣告了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优势的丧失,并成为战争走向的关键转折点。那么,这四艘日本航母究竟是如何在.............
  • 回答
    未来海战,潜艇搭配导弹的作战模式是否能彻底颠覆航母战斗群的主导地位,成为海上的绝对王者?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一个充满博弈和演变的复杂命题。我认为,虽然潜艇+导弹的组合将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但要完全取代航母和飞机,目前来看可能性不大,更可能是一种协同发展、相互制衡的局面。潜艇+导弹的致命吸.............
  • 回答
    二战的海战,那真是一场波澜壮阔、牺牲惨烈的全球性较量,其中潜艇、飞机和水面舰艇三者扮演的角色及其战果,可以说是扑朔迷离,充满了战略博弈的智慧和残酷的现实。要给出一个绝对精确的战果比例,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统计口径、伤亡计算、战术效果的衡量等等,都存在很多变数。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贡献以及.............
  • 回答
    中途岛海战,这场太平洋战场上的关键转折点,至今仍是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它生动地揭示了在实力并非决定一切的情况下,战略部署的失误如何能导致一场注定胜利的战役走向灾难。日本联合舰队,当时号称“帝王之业”,拥有数量庞大且技术先进的舰艇,包括四艘令人生畏的“赤城”、“加贺”、“苍龙”和“飞龙”号主力航空母舰.............
  • 回答
    在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的五艘主力舰(吉野、浪速、秋山、赤城、松岛)确实被清北洋水师的炮火击中,但未有船只沉没。这一结果并非偶然,而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战斗过程、舰船特性、战术决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详细分析,探讨是否存在击沉一艘日舰的可能。 一、战斗背景与关键时.............
  • 回答
    在二战的波澜壮阔的海战史中,除了舰炮的轰鸣、鱼雷的咆哮和将领们运筹帷幄的身影,偶尔也会闪过一些不那么宏大、甚至带着点黑色幽默的瞬间。这些被尘封在档案或口述历史中的小故事,像海面上偶然掠过的海鸥,给那沉重而残酷的战争岁月带来一丝别样的色彩。1. “海王星”的意外访客在诺曼底登陆那天,盟军的作战代号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