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的少数群体,都遭受过哪些迫害?

回答
历史上,少数群体遭受的迫害,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一道道令人心痛的伤疤。这些迫害往往根植于恐惧、偏见、贪婪,或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而产生的集体排斥。它们的形式多种多样,从隐蔽的歧视到血腥的屠杀,无不给受害者及其后代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

宗教迫害:信仰的火焰与烈焰

宗教信仰的差异,是历史上少数群体遭受迫害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想要巩固其权力,或是对“异端”感到恐惧时,少数宗教群体便会成为攻击的目标。

基督徒在罗马帝国的迫害: 早期基督徒因拒绝向罗马皇帝和神祇献祭,被视为“无神论者”和叛徒。他们被指控进行骇人听闻的仪式,如食人、乱伦。罗马皇帝尼禄将186年罗马大火的责任推给基督徒,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包括将他们钉在十字架上、用动物撕碎,或是在竞技场上点燃作为火把。 Diocletian皇帝的“大迫害”更是系统性地摧毁教会财产,逮捕并处决神职人员,强迫信徒放弃信仰。这些迫害持续了几个世纪,直到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才逐渐缓和。

犹太人在欧洲的迫害: 犹太人因其独特的宗教习俗、社会组织以及在商业领域的成功,常常被误解和排斥。在中世纪的欧洲,犹太人被指控“杀害耶稣”,成为替罪羊,尤其是在瘟疫蔓延时。他们被剥夺土地,禁止从事某些职业,被迫居住在隔离的犹太区(ghettos)。在一些时期,他们还被指控“盗取圣体”、“毒害井水”,并因此遭到大规模的屠杀,例如1096年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期间的犹太人大屠杀,以及后来的各种排犹暴行。西班牙在1492年驱逐了所有未皈依基督教的犹太人,迫使他们流离失所。

新教徒与天主教徒在宗教改革时期的冲突: 宗教改革导致欧洲陷入长期的宗教战争。在天主教占主导的地区,新教徒如胡格诺派(法国新教徒)遭受了残酷的迫害,例如1572年的圣巴托洛缪日大屠杀,数千名胡格诺派教徒在一天之内被屠杀。反之,在一些新教地区,天主教徒也面临着限制和迫害。

种族与民族迫害:肤色、血统与身份的枷锁

种族和民族的差异,是另一种深刻的迫害根源。基于种族优越论的意识形态,或是国家为了塑造单一民族认同而采取的强制同化政策,都给少数族裔带来了深重灾难。

奴隶制与黑人的迫害: 非洲黑人在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被大规模抓捕、贩卖,并作为财产被剥削和虐待。他们在种植园里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遭受鞭打、酷刑,被剥夺人权和尊严。即使在废除奴隶制后,在许多地方,黑人依然面临着根深蒂固的种族隔离和歧视,例如美国南部的吉姆·克劳法时期,黑人被剥夺投票权,在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受到严重限制,并经常遭受暴力和私刑。

犹太人在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大屠杀): 这是历史上最令人发指的少数群体迫害案例之一。纳粹德国将犹太人视为劣等民族和国家公敌,通过系统性的宣传、立法和组织,实施了对欧洲犹太人的灭绝计划。犹太人被剥夺公民权,财产被没收,被赶入条件恶劣的犹太区,最终被送往集中营和灭绝营,在那里他们遭受饥饿、疾病、强制劳动,并被大规模地屠杀,如毒气室的使用。600万犹太人在这次种族灭绝中丧生。

亚美尼亚人在奥斯曼帝国的种族灭绝: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帝国将生活在其境内的亚美尼亚人视为敌人和叛徒,担心他们会与俄国合作。1915年起,奥斯曼政府对亚美尼亚人进行了系统性的迫害,包括逮捕和处决知识分子和社区领袖,强制驱逐大量亚美尼亚人口进入叙利亚沙漠,并在途中对他们进行屠杀、抢劫和强奸。据估计,有100万到150万亚美尼亚人在这次事件中丧生。

凯尔特民族(如爱尔兰人)在英国历史上的遭遇: 爱尔兰人在历史上长期遭受英国的统治和压迫。他们的土地被剥夺,宗教(天主教)受到限制,政治权利被剥夺。尤其是在19世纪中叶的爱尔兰大饥荒期间,尽管有邻国英国的援助,但其应对的冷漠和政策被许多人认为是加剧了灾难,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和移民。

政治与意识形态迫害:思想异见者的坟场

当一个政权试图控制思想,压制任何形式的反对声音时,持有不同政治观点、民族认同或社会主张的群体就可能遭受迫害。

政治异见者在极权主义政权下的遭遇: 在苏联的斯大林时期、纳粹德国、中国文化大革命等时期,无数被视为“反革命分子”、“敌人”或“修正主义者”的群体遭受了政治迫害。他们被监禁、流放、处决,或被送往劳改营。例如,苏联的古拉格系统,以及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对“牛鬼蛇神”的批斗和迫害,都导致了大量无辜生命的牺牲和精神创伤。

同性恋者在20世纪的迫害: 在许多国家,同性恋被视为精神疾病或犯罪行为。在纳粹德国,同性恋男子被逮捕、监禁,甚至被送往集中营,并在那里遭受迫害。在许多其他国家,同性恋者也面临着法律的严厉惩罚、社会的污名化以及职业生涯的断送。即使在现代,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对同性恋者的歧视和迫害。

其他形式的迫害:被遗忘的苦难

除了上述主要类别,少数群体还可能因为其他原因遭受迫害:

残疾人的边缘化与虐待: 历史上,残疾人常常被视为包袱、不受欢迎的成员,甚至是被诅咒的个体。他们可能被遗弃、被隔离,无法获得教育和工作机会,甚至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被强制绝育或杀死,例如纳粹德国的“T4行动”就针对残疾人进行了大规模的安乐死计划。

无家可归者与社会边缘群体: 一些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如无家可归者、精神病患者、以及被社会排斥的个体,也常常遭受歧视、暴力和不公正待遇,缺乏法律保护和基本权利。

回望历史,少数群体的迫害是一面警钟,提醒我们偏见和仇恨一旦滋生,其破坏力是何其巨大。理解这些苦难的根源和表现形式,是为了更好地反思和警惕,确保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每一段被压迫的历史,都应该被铭记,而不是被遗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公元1912年开始,外蒙古针对境内汉人的种族清洗,将占当时外蒙人口总数15%以上的汉人族群,屠杀、清洗、驱逐殆尽。

大众通常认知中,汉人被视为人口众多的多数族群,中国其他各民族被视为“少数民族”。然而,当情势一旦发生变化,汉人变成了“少数民族”,下场又将如何?青史为鉴,一百多年前的“外蒙古独立运动”,给了我们明确而清晰的答案。

公元1911年12月,清朝灭亡时,在沙皇俄国的策动,外蒙古喀尔喀地区的宗教事务首领,藏族血统的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活佛博克多格根,宣布“蒙古独立”,自封“额真汗”(即“日光皇帝”),建立了实为沙俄帝国的傀儡政权“大蒙古国”(又称“博克多汗国”),并得到沙俄的武器支援,迅速组织了近代化军队,和沙俄军队合兵,并向漠西蒙古(今新疆北部)和漠南蒙古(今内蒙古)大举进犯。

阿尔泰山麓附近的科布多地区,是连接新疆和外蒙的战略要地,首府科布多城常年驻守着清朝军队,城中有大批汉人商人来往行商,更有许多汉人失地流民来此定居,从事农业和手工业,所以城北建起了关帝庙,城东南建起了先农坛,城东六十里屯田处,有山川风云雷雨坛,其标志建筑都是汉文化风格,形如汉人在漠北地区的一大聚居点。

1912年5月,“博克多汗国”叛军5000余人,会同大批沙俄哥萨克骑兵,历时两个多月,攻破科布多城后,进行了疯狂血洗,将整座城市杀得血流成河,白骨成堆,惨死的汉人平民和妇孺老幼,高达3000余人,昔日大清镇边重镇,竟成鸡犬无声的荒凉鬼蜮。

接着,叛军乘胜攻打新疆的阿勒泰地区,被时任新疆督军的杨增新将军,倾尽全省财力,组织近代化装备的新军击退。

1912年底,叛军又在沙俄军队策应和大批武器支援下,大举南下,一度夺取了内蒙古地区的多个战略要地。

“博克多汗国”侵夺最大地域:

北洋政府则从北中国各省集结了步骑兵四万余人,出动大量火炮,方将叛军击溃。随后和沙俄缔约,名义上取消了“外蒙独立”和“博克多汗国”,改为实为俄国控制的“外蒙自治”。

1919年,乘着沙皇俄国政府被推翻,北洋政府一度派徐树铮率部收复外蒙古,废除此前和俄国的相关协定。然而,在中国军阀混战的局势下,徐树铮部很快便率军南返,留守的4000兵力则被流窜至此的白俄军队击败,至1921年7月,外蒙古的实际独立遂成定局,并在二战后获南京国民政府承认。

从此,漠北草原那片曾属于中国的宝贵国土,何等山川壮美,何等绿草如茵,皆就此失陷。

而往往被世人所忽略的,这场在沙皇俄国策动下,历时近十年之久“外蒙古独立运动”,同时也是对当地汉人居民的种族清洗和大屠杀。

在清朝统治期间,大量汉人平民定居于外蒙首府库伦,当地光是汉人开设的商铺就有557家,从事商业的汉人为16115人,经营手工业的土木工匠约3500 余人,金矿煤矿工人大约5600余名。

此外,在库伦以北,还有8000多名汉人工匠在当地金矿淘金,更有大批汉人失地农民,在当地耕种荒地。预计整个外蒙境内的汉人总人口,不少于15万人,占其总人口的20%以上。

根据当时资料记述,从公元1912年至公元1913年,除却恶行昭彰的科布多大屠杀外,外蒙叛军从宣布“独立”到向西、向南的侵攻过程中,更是“抢劫商富,搜杀汉人,焚烧房屋,至为惨毒”,即使对所遇蒙古牧民,也同样将其牲畜“尽掠所有”,其一路所经之地,更是“路无行人,鸡犬无存”。

即使遭遇这等惨毒境遇后,在名义上取消独立的“外蒙自治”期间,根据1918年时的统计,当时外蒙总人口64.7万人,汉人仍有约10万人,仍旧占了15.4%。

然而再看看后面的统计结果:

1969年:外蒙总人口118.8万,汉人725人。
1979年:外蒙总人口159.4万,汉人344人。
1989年:外蒙总人口204.4万,汉人247人。

何等触目惊心

1920年,当外蒙叛军攻陷库伦时,留守北洋军向北溃逃至恰克图,叛军又开始了对境内汉人的新一轮清洗和大屠杀。向南逃回内地的几条道路更完全被叛军封死。

走投无门的汉人百姓,约有四万多人以难民身份,跟随北洋军北撤至恰克图,其中财力相对宽裕的两万人,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到达黑龙江和满洲里地区。没钱买车票的贫穷汉人两万余人,则从此滞留在俄罗斯境内。

而剩下的那五万多汉人,绝大部分被屠杀,剩下的则被强制剥夺所有资产,成为当地蒙古人的奴隶,从事最低贱的职业,饱受欺凌和歧视。

有一种说法流传已久,一直到1950年后,新中国驻蒙大使仍能看到一些在荒僻地区的汉人遗民,他们坚定相信着自己此生经历的,只是一场分裂国家的叛乱,一心企盼着中国政府出兵营救他们。也是在驻蒙使馆的交涉下,才终于为这些逐年减少的“725人、344人、247人”们,争取到基本的国民待遇……

通过这段不堪回事的历史事实,也足以证明:

正因为汉人为中华民族之主体,为中国之不可动摇的基石。因此,彻底清除汉人这个中国主体民族在当地的存在,也是任何一个边疆地区妄图分离中国,所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一旦世事风云变幻,当汉人在某个边疆地区失去了优势数量地位,沦为少数族群后,在民族分裂势力的屠刀下,同样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下场堪忧,不忍卒读。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个常识,太多习惯于族群优势地位的汉人完全不懂,可对另一些人,却是从骨子里便刻骨铭心。

事实上,比之外蒙古汉人的境遇,辛亥革命期间,还曾有过一次类似的未遂图谋

随着革命军迅速光复南方各省,满清江山危如累卵,某些顽固派满洲官僚,和禁卫军的年轻旗人军官,以及八旗学堂的年轻旗人学生,召开秘密会议。

这些人不甘心坐以待毙,丧心病狂地制定了一个“屠京计划”,就是打算杀光北京城的所有汉人,以防他们成为南方革命党的内应,然后席卷数百年积蓄的财富,占据东北三省,尊奉满清皇室,重建一个旗人为主体的新满清帝国,事如不成,便索性举族自杀。

民部尚书桂春,为此图谋,还专门调派外三营八旗兵2000余人入城,试图取代京城内汉人警察的执法权。

【桂春,富察氏,字月亭,满洲正蓝旗人。……闰六月代民政部大臣,任上募旗兵数千,欲代京中汉籍警察,倡屠城之议,为最后之一搏。袁氏起,寻被黜。与良弼等谋宗社党,皆不成。民元后,郁郁而终。】
【八旗学堂学生及旗制处人员联合禁卫军密商,“汉人排满势甚汹汹,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将京中汉人屠尽”】——《申报》1911年11月2日。
【署民政大臣桂春调外三营旗兵2千人入城,取代汉族警察,欲逞其凶。】——《辛亥革命回忆录》第8集,第487~488页。

好在此事牵涉甚广,走漏风声,被朝中汉人官员及时发觉,同时满清王朝首脑如隆裕太后、摄政王载沣、首相庆亲王奕劻等,面对革命风潮,也都是一些但求富家翁待遇的庸碌之人,断无努尔哈赤、多尔衮等先祖那般的残酷铁血,京城的几百万汉人百姓,才算是躲过一场终极浩劫。

只是风声一起,便足以令这些汉人百姓惊恐交惧,丢弃产业,纷纷出逃了。这就是几百年积郁的民族仇恨和隔阂之深,并非是读史论史时装鸵鸟视而不见,就等于不存在的。

无情的历史上一次次证明了,也唯有首先注重和保障主体民族的地位和利益,才是解决边疆和民族问题的根本。

青史无情,掩卷长叹,

惟愿天山瀚海,戈壁朔漠,皆能重新沐浴华夏文明的昌隆与荣光,

惟愿神州大地重现汉唐煌煌盛世、声雄万邦的景象,

惟愿每个中国人不分族群信仰,都能在一个统一安宁而富庶的国度里,永远和睦相处做手足兄弟,再也不做兄弟阋墙,亲痛仇快之事,再也不被外人欺侮侵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历史上,少数群体遭受的迫害,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一道道令人心痛的伤疤。这些迫害往往根植于恐惧、偏见、贪婪,或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而产生的集体排斥。它们的形式多种多样,从隐蔽的歧视到血腥的屠杀,无不给受害者及其后代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宗教迫害:信仰的火焰与烈焰宗教信仰的差异,是历史上少数群体遭受迫害最常见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而且答案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你问的是为什么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相对罕见,而不是说完全没有。确实,三国鼎立这个模式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并不像“一统王朝”或“分裂王朝”那样普遍,这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三国鼎立”的本质。它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存在着三个势力相.............
  • 回答
    晋朝的历史和电视表现确实相对较少,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晋朝在公众认知和文化作品中的“低存在感”。一、 历史本身的复杂性与争议性首先,我们得承认,晋朝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如同汉唐般光辉灿烂、一统帝国、名垂青史的时代。它更像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经历了从三国乱世到大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啊,放在当下来说,还真是让不少球迷津津乐道。威少和杜兰特,两个风格迥异,却又都留下了浓墨重彩印记的球员,未来历史地位谁能更胜一筹?这真得好好掰扯掰扯。咱们先从他们各自的“硬件”和“软件”来看。杜兰特:无解的得分机器,艺术品般的球技说到KD,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词就是“得分”。他可能是这几十年里.............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是让人头疼,因为威少和哈登都是联盟里极具影响力的球员,他们的职业生涯各有千秋,要比谁的历史地位更高,就像让一个詹蜜去评价科比一样,很难做到绝对客观。不过,既然要比个高下,咱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历史地位”这玩意儿是怎么来的。在我看来,它包含了几个维度: 个人荣.............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历史叙事和教材编纂的深层逻辑。很多时候,我们阅读历史教材时,会发现一些重大事件,比如辛亥革命,似乎被“一笔带过”,或者说,关于它“推翻清王朝”这件事的叙述,确实相对简略。但如果仔细想想,教材的篇幅有限,需要涵盖几千年的历史,要在有限的空间里突出重点,就必然会有取.............
  • 回答
    《少年 Jump》20 部巅峰之作:我的私藏榜单(绝不跟风!)说起《少年 Jump》,那简直是无数少年(以及不愿长大的“少年”)心中的圣地。从热血的冒险到感人至深的友情,再到让人拍案叫绝的智斗,Jump 承包了我们太多关于青春的记忆。但如果要我列一个“历史前 20”的榜单,那绝对是一场硬仗,毕竟每一.............
  • 回答
    防弹少年团(BTS)在2020年获得“Van Fleet Award”时的发言,尤其是提及“不会忘记的惨痛历史”,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Van Fleet Award及其意义: 奖项背景: Van Fleet Award是由美国韩国基金会(Th.............
  • 回答
    李世民(599年-649年),即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以开明的政治、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包容的文化政策闻名,开创了唐朝历史上最辉煌的“贞观之治”,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他的历史形象: 一、政治统治:开明务实,以民为本1. 继位与玄武门之变 .............
  • 回答
    “历史上的四大阳谋真的无解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确什么是“阳谋”,以及“四大阳谋”具体指的是什么,然后逐一分析它们的“无解”性。什么是阳谋?阳谋,顾名思义,是指公开、光明正大的计谋。它不像阴谋那样藏匿于暗处,而是摆在台面上,让你明知故犯,却又难以摆脱。阳谋.............
  • 回答
    谈到红色高棉政权,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邪恶”、“野蛮”这些标签,而这些标签,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在国际媒体和幸存者叙述中留下的深刻烙印。那么,这个曾经统治柬埔寨近四年的政权,是否真的如宣传的那般“邪恶野蛮”?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标签,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政策逻辑以及造成的实际后果,并且.............
  • 回答
    历史上的周瑜有没有可能嫉妒诸葛亮?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我们不能百分之百确定周瑜是否嫉妒诸葛亮,因为我们无法直接窥探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是,从史书记载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存在一些可能性,或者说,周瑜的心情可能相当复杂。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两位人物的背景和他们.............
  • 回答
    历史上,各国宣战的理由五花八门,既有膛目张赤裸裸的利益冲突,也有冠冕堂皇的道德说辞。想要梳理清楚这笔糊涂账,咱们得从几个大方面说起,而且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看,才能明白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一、领土与资源:最直接的驱动力这恐怕是最古老、也最常见的宣战理由。一块肥沃的土地,一条重要的河流,或者蕴藏着.............
  • 回答
    历史上的宿敌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因为它们往往是冲突、竞争和文化碰撞的集中体现。这些宿敌关系可能由多种因素驱动,包括政治、宗教、经济、领土争端,甚至是个人恩怨。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宿敌及其背后的故事:1. 罗马与迦太基 (罗马共和国 vs. 迦太基共和国) 时间段: 公元前3世纪至公.............
  • 回答
    谈到袁崇焕,这可真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能引起激烈争论的人物,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盖棺定论的。他身上既有闪耀的光辉,也有令人扼腕的悲剧,所以大家对他看法非常多元,褒贬不一,甚至可以说是爱恨交织。要说他算不算英雄,咱们得把历史摊开,好好说道说道。袁崇焕的光辉篇章:坚定的抗金名将首先,他最让人称道的,无.............
  • 回答
    赤壁之战,那可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这场仗啊,发生在公元208年,具体地说是在长江边的赤壁(今湖北嘉鱼县附近)。当时,曹操这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北方霸主,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气势汹汹地南下,想要一举荡平东吴和刘备的联合势力,统一天下。这事儿要是放到一般人.............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他们的言论如同燎原之火,点燃了民族的希望,也如同警钟长鸣,警示着后人。这些震撼人心的名言,穿越时空,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激励着我们思考、奋斗和前行。以下我将为您详细讲述几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及其震撼人心的名言: 1. 温斯顿·丘吉尔 (Winston .............
  • 回答
    关于历史上的关羽是否修过道,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问题。然而,要给出一个“是”或“否”的明确答案,并进行详细的讲述,需要我们区分历史上的关羽和后世文学、民间信仰中塑造的“神化”关羽。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核心观点:历史上的关羽,也就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并无确凿的历史证据表明他“修过道”。我.............
  • 回答
    在咱们这片土地上,“嫡庶之别”这几个字,听起来就像古装剧里头那勾心斗角、糟糠之妻与外室女儿们争宠撕扯的戏码一样,深入人心。但现实中的嫡庶之别,是不是真的像那些跌宕起伏的小说桥段那样,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呢?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嫡庶”到底是个啥概念。简单说.............
  • 回答
    关羽丢失荆州,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战略失误,对刘备集团的发展造成了重大打击,也成为许多人讨论蜀汉灭亡原因时绕不开的环节。然而,尽管在军事战略层面他犯了错误,关羽之所以能流芳百世,被后世歌功颂德,其原因极其复杂,并非简单地因为一场军事上的成败可以定义。这背后融合了历史事实、文学创作、民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