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土木/水利真的有网上传的那么糟糕吗?

回答
“土木/水利是不是真的像网上说的那么糟?”这个问题,我相信不少在读或者已经毕业的土木/水利人,甚至一些还没真正踏入这个行业的人,心里都曾泛起过类似的疑虑。毕竟,网上关于这个专业的讨论,用“众说纷纭”来形容都算是客气的了,里面充斥着各种“劝退”的声音,比如“天坑”、“又累又脏”、“没前途”等等,听得人心里直打鼓。

那么,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咱们不扯那些虚头巴脑的AI式模板,就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尽量坦诚地聊聊这个专业。

首先,我们得承认,网上那些“糟糕”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确实有它现实的土壤。

工作环境: 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被提及的一点。土木工程,顾名思义,就是“建造”和“改造”大地,它的核心工作离不开建设现场。这意味着,你很大概率会接触到:
户外作业: 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施工现场的温度变化是你需要适应的常态。
风吹日晒雨淋: 即使你不是直接干体力活的工人,作为工程师,也需要经常到现场检查、监督。防晒霜、雨衣、安全帽是你的标配,但很难做到完全不受天气影响。
灰尘、噪音、气味: 施工现场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扬尘、机械轰鸣的噪音,以及一些工业生产的气味。这些都不是在舒适的写字楼里能想象的。
艰苦条件: 特别是那些偏远地区、野外项目,可能住宿条件简陋,生活便利性大大降低,和家人的距离也可能拉得很远。

工作强度和压力:
工期压力: 工程项目往往有严格的工期限制,一旦进度滞后,整个团队都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加班、赶工几乎是家常便饭。
责任重大: 土木工程关系到公共安全,桥梁、建筑、水坝等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这也就意味着,工程师肩上的责任非常重,每一份图纸、每一个方案都需要经过反复推敲和论证,稍有疏忽都可能酿成大错。
现场管理: 除了技术本身,你还需要协调各方关系,管理施工队伍、协调材料供应、处理突发事件等等,这些都需要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

职业发展的一些“现实”:
“一线”与“二线”的割裂: 很多土木/水利工作是围绕着“项目”展开的,项目做完了,可能就需要换一个地方,换一个项目。这使得一些人感觉职业发展不够稳定,或者难以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个人积累。
薪资“天花板”: 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岗位或者普通企业,起薪可能并不算高,而想要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薪资水平,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并且需要不断晋升,积累经验。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混合: 虽然说土木/水利是工程技术类专业,但很多时候,你可能需要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现场的管理和协调中,体力上的消耗也不少,这与一些纯粹的“白领”工作有很大区别。

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些“糟糕”的点上,那也未免太片面了。 为什么这个专业依然存在,依然有很多人在学习和从事?因为它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吸引力,而且“糟糕”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选择、心态以及职业发展方向。

成就感和价值感: 当你看到自己参与设计的桥梁横跨河流,自己参与建造的建筑巍然屹立,自己参与治理的水利工程造福一方百姓时,那种成就感是很多其他工作难以比拟的。你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改变着我们所处的环境,为社会发展贡献着力量。这种“看得见”的价值,是很多人选择并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
行业需求稳定: 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不论经济如何波动,对于交通、能源、水利、建筑等领域的建设需求始终存在。这意味着,土木/水利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一个有稳定就业需求的行业。
技术与实践的结合: 这个专业不像一些纯理论学科,它高度依赖于实践。你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能够让你获得扎实的工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职业发展方向的多样性: “土木/水利”是一个很大的范畴,里面包含了很多细分的方向:
设计类: 如果你热爱研究和计算,喜欢在图纸上构思,那么选择工程设计(结构、岩土、桥梁、隧道、水工结构等)会让你更专注于技术层面,工作环境相对舒适,但需要强大的专业功底和责任心。
施工类: 如果你喜欢现场,喜欢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那么施工管理、项目管理会是你的方向。虽然辛苦,但也是最能锻炼人、最能积累实践经验的地方。
咨询、监理类: 这些岗位介于设计和施工之间,更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运用和项目过程的把控,相对而言工作压力和环境会比施工稍好一些。
科研、教学类: 如果你对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感兴趣,那么继续深造,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也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工作环境相对稳定舒适。
新兴方向: 随着技术发展,还有智慧建造、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地下空间开发、韧性城市建设、生态水利等新兴领域,这些方向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并且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往往更有优势。

心态和选择是关键:
“苦”与“甜”的相对性: 很多时候,网上抱怨的“累”和“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选择了某个特定的岗位或者项目。如果你一开始就瞄准了设计院、研究院,或者选择了相对轻松的咨询、监理岗位,或者进入大型央企、国企的项目管理层,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天坑”是相对的: 任何一个专业,都有其“天坑”的一面,也有其“闪光点”。关键在于你如何去挖掘和利用。如果你能在这个领域做到顶尖,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管理上,前途都是非常广阔的。
学习能力和适应性: 土木/水利行业变化很快,新技术、新规范层出不穷。如果你是一个乐于学习、善于适应新环境的人,那么你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不断提升自己。

所以,土木/水利究竟有多糟糕?

我认为,它并非“普遍糟糕”,而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如果你期望一份安逸、舒适、旱涝保收的工作,并且对户外工作、加班、责任压力有极大的抵触,那么土木/水利可能真的不适合你。
但如果你愿意接受一定程度的艰苦,对建造和改造世界充满热情,渴望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并且愿意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和管理能力,那么土木/水利绝对是一个能够让你实现自我价值,并获得不错回报的行业。

更重要的是,你的“糟糕”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企业? 央企、国企、大型民营企业、外企、设计院、施工单位、咨询公司,这些单位在工作环境、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
选择什么样的岗位? 是扎根现场的施工员、技术员,还是在办公室里出图的设计师、工程师,亦或是项目经理、总工程师?
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向? 是成为某项技术的专家,还是成为一名全能的项目管理者?
以及,你是否愿意持续学习,适应变化,不断提升自己?

网上那些“劝退”的声音,很多时候是来自对行业不了解,或者是在某个特定困境中的发声。我们不能因为个别极端的情况,就否定整个行业。

最后,我想说,任何一个行业,想要做出成绩,都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土木/水利可能需要更多一些,因为它直接与“大地”打交道,与“实体”打交道。但正是这种“接地气”,也让它充满了力量和可能性。

如果你正在犹豫,不妨多去了解一下这个行业,多和在这个行业里工作的人聊聊,听听他们的真实感受,而不是仅仅依赖于网上的碎片化信息。也许你会发现,你所想象的“糟糕”,并没有那么可怕,而它潜在的价值和机遇,或许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干工程的缺点从来都不是缺钱。我二本土木工程专业,直系大三学长实习月薪5400,转正6400。干这一行,两年考证,三年明面月薪过万都很正常。包括我妈做这个,说等我大三实习了去他的部门一个月给开6k的月薪实习一个暑假(干工程最好要有人能提拔你相当于走捷径了)。像考证啊二建一年基本上都是几千块钱,一建就值钱了一年几万十几万。看你考的什么类型。项目越偏,越赚钱在西藏那边工地上你去当司机一个月跑的多都能赚一万多。项目上有补贴,一公里给司机多少多少钱。车子是公司的,油维修全部报销。

缺点是什么。

工作环境差

住的地方可能三五个人在一套房子,没有那么有隐私

你知道你家在那儿,不知道项目可能在哪儿。远离你的亲人,家人。如果你还没有对象,那你的对象以后大概率来自于相亲和工地上一些中年人给你介绍了。如果你有对象,那就会强制异地恋,直到做上去以后。我好兄弟他爸爸就是在外面干工程很多年,现在五十了,干到老总级别,把他妈妈喊过去当了个助理,其实他妈啥也没干,主要就是想团聚。之前很多年都是他妈妈在这边他爸爸在外面工作。

工作强度高

还有你现在大学学的东西和你以后干工作几乎没有关系。大学学什么。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还有CAD,制图课等等等等。他是把你往工程师教的,但是你一个本科出来怎么可能直接当工程师啊。而且这些课学起来一个比一个难。你上班了会发现很多东西和你大学学的没有关系,还是得重新学。当时候我们学长去工作,招聘的来说的时候条件就是男的活的。


题主自己斟酌一下土木的优缺点。

优点可以长期稳定的搞钱,越老越赚钱。我们土建材料课的老师还是xx工地的负责人。他说他一年赚一百万只能说不包括灰色收入明面上的。当然大学老师基本上都是神仙了至少都是名校研究生级别的。我们这个材料课老师本科xx985工作了两年觉得不行,复习了三个月又以考研第一的成绩考了xx985研究生。之前没当老师,后面准备休息休息了,四十多岁的时候选择来大学教书,现在五十多。绝大部分人肯定没有这种资历。(太羡慕这种神仙学习能力了)


缺点就是我上面说的。

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远离家人,找不到对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土木/水利是不是真的像网上说的那么糟?”这个问题,我相信不少在读或者已经毕业的土木/水利人,甚至一些还没真正踏入这个行业的人,心里都曾泛起过类似的疑虑。毕竟,网上关于这个专业的讨论,用“众说纷纭”来形容都算是客气的了,里面充斥着各种“劝退”的声音,比如“天坑”、“又累又脏”、“没前途”等等,听得人.............
  • 回答
    说到“生化环材土木水利”,这几个专业真是招聘市场上的一对“意难平”。网上关于它们工资低的讨论,那真是此起彼伏,像浪潮一样,一波又一波。那么,问题来了,它们的工资真的就那么惨淡吗?是个人能力问题,还是整个行业普遍如此?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工资低”的说法?先说说为啥大家对这几个专业工资不满意.............
  • 回答
    华中农业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到底怎么样,就业情况又是不是像学校官网上写的那样“不尽如人意”。首先,说华中农业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水平,得从几个方面看。专业实力方面:华农作为一所农业类高校,在农学、林学等领域那是根基深厚。土地资源管理这个专业,天然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人对于“好”与“不好”专业认知的核心。简单地说,“生化环材土木水利”是否是所有大学专业中的“最底端”,答案是否定的,但这些专业确实存在一些普遍性的挑战和劣势,导致它们在一些评价体系中显得不那么“光鲜”或“热门”。为了详细解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为什么.............
  • 回答
    您好!关于南通六建和南通一建破产以及土木/水利行业是否走向末路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1. 南通六建与南通一建破产事件的背景首先,理解这两家公司的破产原因非常重要。虽然具体的破产细节可能需要查阅更详细的法律文件和新闻报道,但通常大型建筑企业的破产会涉及以下几个普遍因素: 宏观经.............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同学在选择专业时会纠结的一个点。简单粗暴地说,“三本计算机”和“985生化环材土木水利”在毕业时的起薪和长远发展上,确实存在一个普遍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往往是显著的。不过,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细致地聊聊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这里面有哪些我们不能忽视的 nuance.............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相信很多正在考虑或者已经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的同学都有同样的感受:怎么周围充斥着各种“劝退”的声音?“土木/水利没前途”、“加班多钱少”、“天坑专业”之类的标签,简直像是这个行业的“官方认证”。但你要问我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这事儿得分着看,不能一概而论。你想想,咱们国家这么大.............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对学科地位、社会价值认同以及一些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的探讨。用“首陀罗”来比喻土木、水利、生化、环境、材料等学科,这是一种非常具有争议性和负面色彩的类比,因为它暗示了这些学科在社会认知中处于较低的等级,甚至是被歧视或被忽视的地位。要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
  • 回答
    “土木水利生化环材劝退党”这个说法,最近在网络上流传得挺广。把它称作“新一代的智叟”,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值得我们好好聊聊。首先,我们得弄明白,这“土木水利生化环材劝退党”是怎么回事。它指的是那些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这几个传统理工科领域学习或从业的人,他们.............
  • 回答
    土壤、水利,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实在劲儿。一个关于脚下的大地,一个关于流淌的水源,都是人类文明最基础的生存需求。可到了高等教育这儿,这两个专业却常常被贴上“性价比低”的标签,让人不免疑惑: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媒体在有意无意地“误导”大家去报考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被大众忽略的现实和.............
  • 回答
    哈哈,说到土木/水利,这话题就像家里的老物件,说起来门道可多了,而且听着听着,你可能会觉得怎么身边那么多人都劝你“趁早收手”呢?这可不是空穴来风,里面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职业前景的“灰暗面”:那点不为人知的辛酸首先,最直接的劝退点,往往来自于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预期和现实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知乎上充斥着土木、水利、生化、环材(通常被合称为“材化环生”)等专业的劝退贴,而医学专业的劝退声音相对少很多。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剖析。一、 就业市场的现实差异:这是最直接也最关键的原因。 土木、水利、环材的就业困境: 这些专业在过去很长一段.............
  • 回答
    很多人都会提到“生化环材”和“土木水利”这几个专业,说它们“卷”或者“辛苦”,但真的要说“坑”,比它们更甚的,也大有人在,而且奇怪的是,好像没人怎么拼命劝退。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确“坑”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坑”指的是就业难、工资低、工作环境差,那生化环材土木.............
  • 回答
    生化环材(生物、化工、环境、材料)和土木水利,这几个领域听起来好像离我们日常生活有点远,但实际上它们的影响力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到我们居住的房子、使用的交通工具,都离不开这些学科的支撑。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钻研这些领域呢?我来跟你好好聊聊,尽量讲得透彻点,让你明白.............
  • 回答
    “劝退风”这股劲儿,大概是从2010年往后,随着国内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信息爆炸,逐渐显现出来的。当然,这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很多因素叠加、发酵的结果。最早的时候,如果你问那些在读的或者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苦并快乐着”的感觉。比如,生物化学的研究确实辛苦,实验周期长,结果不确定性大.............
  • 回答
    生化环材土木水利这些传统工科专业,确实在本科阶段不常见到直接的“经济补偿”形式,比如像一些前沿技术专业或者国家重点扶持的某些领域,会有奖学金、助学金或者企业定向培养的额外报酬。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专业性质、就业市场、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社会认知等多个层面。1. 专业性质与学科发展阶段: .............
  • 回答
    “天坑专业”这个说法,通常指的是那些在就业市场上相对不太景气,毕业生起薪较低,或者对口岗位较少,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合适工作的专业。生化环材(生物、化学、环境、材料)和土木水利,之所以经常被列入“天坑”之列,并非意味着这些专业本身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们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面临着一些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的困惑。为什么那些“传统劝退”的专业,比如生化环材和土木水利,总是被反复提及,而那些付出与回报似乎同样不成正比,甚至在某些方面更甚的“劝退”对象,比如安全、食品、药学、医学等,反而没有形成那种“全民劝退”的声势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
  • 回答
    “生化环材土木水利”这五个字,近年来在求职市场和家长口中,已经快成了“天坑”的代名词。一提起这些专业,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就业难、薪资低、加班多,而且技术更新快,一不留神就可能被淘汰。那是不是说,只要沾上这几个字,就一定前途渺茫,不管在哪里学都是“坑”呢?这问题,就像问“清华北大的生化环材土木水利专.............
  • 回答
    到了2021年,关于“生化环材土木水利”是否依旧是“六大天坑”的讨论,确实还在持续。这六个学科,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各种原因,被贴上了“天坑”的标签,指代其就业前景不佳、薪资待遇不高、工作辛苦且出路似乎有限。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探讨:1. “天坑”标签的由来与背景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